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文艺美学自学科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巨大的争议。对文艺美学的研究领域、研究成果、课程设置三个方面进行考察,提出了文艺美学具备成为一门学科的条件的观点,同时,针对有的学者提出的文艺美学是将美学庸俗化,以及其自身定位不明,研究领域不清晰等质疑提出了一点异议。文艺美学诞生在中国,对中国学术界有重要的原创意义,我们应该站在这样的立场来看待其价值,思考其发展。  相似文献   

2.
潘知常教授的新著《没有美万万不能——美学导论》在生命美学的学科意义上有着生命进化论的启示:因为身体的站立,让视野更加开阔而促使思维的活跃;因为快感的突破,让感受更加舒适而导致美感的诞生;因为需求的无限,让人性更加丰富而促成信仰的降临;因为死亡的超越,让现实更加充实而带来生命的永恒.  相似文献   

3.
设计美学是美学领域里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与传统美学存在很大的区别,设计美学是在工业革命兴起、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社会文明提高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了解设计美学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对我们学习设计美学这门学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龚旭 《自然科学进展》2006,20(3):164-169
学科政策是科学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科学的发展影响深远。本文从学科的功能和学科政策的基本内涵出发,考察学科政策的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影响,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学科政策的主要类型和特点,指出国家科学资助机构在促进学科发展中的独特优势,进而提示对我国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方雪 《咸宁学院学报》2013,(11):129-130
在物质文明得到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注重精神文明的发展,更需要从多角度去看待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发展,要将现代工业与传统手工艺联系起来,让传统的东西在新的环境中延续下去。从社会学角度去看,它是各个民族之间共同性的体现;从经济学角度去看,这是不同时代生产力水平的体现;从历史学角度来说这是五千年的沉淀;从美学角度来说这是人类审美的追溯。服装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加强对传统文化和传统手工的学习,这样才能挖掘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作品的诞生。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的亚洲美学家们往往依据西方美学传统的基本模式来考察各种美学问题;但实际上,亚洲各国也有自己的与西方不同的美学传统。通过对中西美学传统的比较性考察,探讨中国美学在21世纪人类美学的总体发展中所具有的世界性意义。从中国美学的视点看,美不仅在人与审美对象的关系中具有单纯审美的意义,而且更在人的存在自身中具有形而上的意义;人不仅是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的创造者,而且首先是人自身美的存在的创造者。事实上,只有当人自身的存在首先在形而上的意义上达到了美的层面时,人才有可能一方面在外部世界中创造出审美的对象,另一方面在内心世界中形成审美的心理。中国美学的这一洞见无疑能够大大扩展21世纪人类美学的理论视界和研究内容,使其超出西方美学传统的有限观念,甚至将其提升到人的存在的形而上层面,从而使其对人类的进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社会,是中西文化碰撞融合最广泛的时期,学科意义上的中国美学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从西方传入的,可以说这是中国美学学科产生的历史与逻辑起点。现代美学理论中具有支撑性意义的美学范畴被引进中国时必然经历一个异质、转化与融合的过程,并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特征与民族化印记。  相似文献   

8.
一部当代的美学著作,如果既要对传统美学学科所包含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论述,要全面展现历史上重要的美学思考,又要针砭时弊、从根本意义上回答当代人生的美学问题,作者势必面临两者不能相容的矛盾:学科的问题结构和历史上浩如烟海般的学术思考,均产生于历史的语境之中,与现代人的生活并不尽合;各种观点相互之间内含的矛盾很深,要把他们统  相似文献   

9.
实践美学是在争论中诞生和发展的。作为20世纪在中国影响最大的美学学说,实践美学曾对中国的现代性启蒙起过巨大的作用,但由此引起的争论与批评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特别是80年代末以来,随着社会文化思潮的转型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的确立,一部分学者认为实践美学只是适应中国特定时代和特定社会的需要,而当这种社会需要不再存在的时候,实践美学也就过时了,  相似文献   

10.
科学美的特征包括简单性、和谐性及统一性等.这些特征是近代自然科学诸如天文学、生理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诞生的美学动力.从美学的角度研究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有利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进而有利于当前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乃至在15年内的建成,最终凸现理论上的指导意义、现实上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康德美学中,审美自由以自由感的形式出现。自由感为自然人向自由人的过渡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为先验自由和实践自由在心理经验层面上的实在性提供了一个感性的基础。自由感作为审美情感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康德以前都有着很长时间的发展历史,不过,是康德第一次提升了自由感的理论内涵。自由感是指人们在审美经验中体会到的自由愉悦,但又与感官的快感和道德感不同,是一种纯粹的情感,即与客体对象实际存在无关的无利害感。这种无利害的自由感在康德美学中有着自己特定的内涵:知性和想像力的自由游戏和天才的自由创造。  相似文献   

12.
宗教美术作为人类宗教文化的一种审美形式,是一种群体的精神行为。宗教推动了人类美术文化的发展,美术又推动了宗教文化的兴盛。不仅宗教利用艺术,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也借助于宗教,宗教不但为艺术提供了题材、成为艺术表现的对象,而且宗教思想对艺术思维、艺术观念、艺术表现方式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宗教建筑、雕塑、绘画所展现的辉煌成就,给整个世界的艺术带来了夺目的光彩,宗教艺术因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蝴蝶在中国古典文学里有两个具体文化涵义:一为庄子梦蝶所代表的虚无或者说绝对自由状态,二为由韩凭妻的故事演变而来的梁祝故事所体现的忠贞不渝爱情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学里,相当多的自然物和生物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涵义,通过文学的长期流变,这些形象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某种思想或感情的独特代表。  相似文献   

14.
意义理论是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核心,一直备受人们关注。作为一种哲学理论,它是西方哲学逻辑发展的结果,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此同时,它又因在解决一些哲学基本问题上的方法论作用而具有重要的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源于生活又反映社会生活的民间绝技,不仅仅是一种独特的超凡技艺,而具有因长年文化积淀而形成丰厚的文化底蕴。无论在表现形式还是内容上,都给人以特有的文化之美感,并对社会生活起着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民间绝技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可贵的智力资源。如何传承和弘扬这种富有创造性思维实质的特殊功能,是我们今天抢救性挖掘、搜集、整理和探究这一文化遗产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众文化的蓬勃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艺术已愈来愈深入的融入到人们的大众生活中,"审美泛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和文化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从消费时代下的审美泛化谈起,详细阐述了审美泛化的积极面与消极面,并从艺术与生活的维度方面对审美泛化进行范围上的探究,指出审美泛化存在着两方面的现象,即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日常生活化,揭示了审美泛化的深层次含义。  相似文献   

17.
身体运动、身体动作带有明显的族群记忆和参与意识,是一种可供他人观赏的身体运动文化,天然地蕴含了以身体体验为主要感受形式的美好生活意蕴和身体审美内涵。研究通过对体育人类学审美维度的深入探讨与分析,有效回应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所涉及的身体审美性、表演性主题以及民族传统体育审美意识、审美文化等问题,为推动我国体育人类学、体育美学学科发展,促进体育理论探索争鸣和美好生活的实现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当前文艺理论领域手稿派和审美反映派对文学实践性的研究 ,认为审美反映理论强调作品对确立读者实践理性的意义是对文学实践性研究的发展 ,但从审美反映理论的理论根源来看 ,它对文学实践性研究必然面临着如下问题 :正确认识作家的审美需要与人的社会实践需要之间的关系 ;正确认识作家审美需要的社会历史性。  相似文献   

19.
波兰哲学家、文艺美学家罗曼·英伽登将现象学方法运用到美学研究上,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基本结构和存在方式予以描述。作为一种独特的存在领域,“文学的艺术作品”既不是实在的客体,也不是观念的客体,而是一种“意向性客体”;“文学的艺术作品”在审美上由语音层、意义层、再现客体层和图式观相层构成,实际只是一种图式化结构,只有当这些构成要素在阅读中被读者“具体化”时,“文学的艺术作品”才成其为审美对象。罗曼·英伽登关于文学作品结构的思想,已经被人们普遍地接受为进一步思考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20.
蔡仪美学思想对于建构、发展和丰富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美学体系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蔡仪的现实主义艺术学说,从一个重要的纬度为文艺美学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蔡仪高度重视对艺术问题的研究,为文艺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作了思想认识上的铺垫.他关于美的艺术的内容的论述,关于美的艺术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关于艺术教育是美感教育的观点等,都为当代中国文艺美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滋养.蔡仪独特的美学研究方法对新时期中国文艺美学研究也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