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序批式厌氧反应器中探究了重金属Cd~(2+)对污泥厌氧水解和酸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0.1 mg/L Cd~(2+)能够促进污泥的水解和酸化过程进而促进短链脂肪酸(SCFA)的积累;且其最大积累量为1 025 mg/L。高浓度Cd~(2+)能够促进污泥中有机物的释放;但对酸化过程有严重的抑制作用。当Cd~(2+)的浓度为5.0 mg/L时,最大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和SCFA浓度分别为1 395、465 mg/L,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1.5和0.5倍。同时发现高浓度Cd~(2+)(例如5.0 mg/L)能够抑制产甲烷古菌的活性进而导致SCFA的消耗量较低。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究了温度对CaO_2强化剩余污泥厌氧水解,酸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5~35℃,随着温度的升高,污泥厌氧反应体系中水解和酸化得到加强,且VFA和甲烷的最大积累量分别为3 120 mg/L和196 m L。当温度进一步提高至55℃时,水解反应得到强化,但是过高的温度限制了厌氧微生物对溶解性蛋白质和多糖的利用,进而导致VFA的积累量较少。因此35℃是CaO_2强化剩余污泥水解和酸化的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3.
总挥发性脂肪酸(total volatile fatty acid,TVFA)和产酸抑制率是评价有毒有机物对水解酸化毒性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巴豆醛为毒性物质,考察基质浓度、污泥浓度、pH对水解酸化毒性试验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测定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分析产酸情况的变化。结果发现,有机物浓度/微生物浓度(Food/microorganism,F/M)增大至1.47时,TVFA随之增加,F/M继续增大时,因乙酸含量上升导致TVFA略有降低;产酸抑制率随F/M增大而急剧升高,在F/M大于1.47后升高变缓,并于F/M为2.21后基本达到稳定;随着污泥浓度的增加,TVFA略有降低,产酸抑制率在污泥浓度为2.42~4.84 g/L时较高,随后随污泥浓度升高而急剧降低;TVFA和抑制率在pH为7~9范围内均较高。较高的TVFA和产酸抑制率可更好的表征水解酸化毒性,因此水解酸化毒性试验适宜的F/M为1.47~2.21,污泥浓度为2.42~4.84 g/L,pH为7~9。  相似文献   

4.
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剩余污泥常用作厌氧水解产酸的原料,可为反硝化工艺提供可利用碳源.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在不同的驯化污泥与未驯化污泥质量比(n)下,剩余污泥厌氧水解酸化过程中pH、ORP、SCOD、TOC、TN、NO3-N、NO2-N和MLSS的变化规律.综合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最佳配比方式为n=1∶2.在此配比下,SCOD和TOC分别能达到的最大值为5006.7mg/L和2060mg/L,反应时间为3d.  相似文献   

5.
污泥水解残渣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石灰水解污泥所剩残渣为材料,研究该残渣直接使用、被水冲洗后(降低pH)使用以及将残渣与自然土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再使用对金盏菊(Calendula of ficinalis L.)、油菜(Brassica napus)、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以及七彩椒((Capsicum annuum)种子的发芽影响以及残渣在自然状态下的pH值变化、残渣的堆放对周围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残渣对种子的发芽实验中,金盏菊种子的发芽比正常状况下的种子发芽慢2 d;油菜和高羊茅种子在被水冲洗后的残渣中的最终发芽率均达到100%;将残渣与自然土按不同比例混合使用,随着自然上比例的加大,植物种子的发芽时间缩短2-4 d,最终发芽率增大20%-40%,差异显著;残渣在室内经过20 d堆放后pH≥7,而室外残渣经过同样时问的堆放后pH≤7;残渣与自然土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分别装在大小相同的花盆中置于室内,并种不同植物种子,15 d后pH≈7.  相似文献   

6.
pH对油酸水解废水酸化发酵影响的研究表明,pH不仅对酸化速率有很大影响,而且也会影响酸化产物的构成;不同pH值下酸化的主要产物是乙酸,但酸化的最佳pH值为6.5,此pH条件下VFA的产量最高可达12.53 g/L;在pH>7时,明显有丙酸生成。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生活污水传统处理工艺反硝化脱氮能力并在系统内部实现污泥减量,设计水解酸化-缺氧-好氧(H-A-O)生物脱氮及污泥减量组合工艺。试验采用连续运行方式,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对象,进水化学需氧量(COD)为220~410 mg/L,进水NH4+-N质量浓度为36~58 mg/L,硝化液回流比(r)为300%。试验结果表明:水解酸化作用使原水的可生化性提高60%;系统在无外加碳源和碱度条件下,COD,NH1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95%和74%,其中总氮(TN)去除效果提高12%;当以污泥水解酸化出水和生活污水作为反硝化碳源时,最大NO3--N反硝化速率分别为0.75 mg/min和0.66 mg/min;H-A-O系统利用水解酸化作用实现剩余污泥减量为37%,同时提高系统的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8.
低温短时热水解对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70~120℃,20min热水解预处理对剩余污泥有机物溶出、重金属释放及厌氧消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化学需氧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DNA及氨氮(NH4—N)等指标的溶出在110℃以下都随着温度增加而增加,且在90~100℃之间有显著跳跃性增长,在120℃反而有所下降.污泥中微生物细胞在100℃时破裂.通过研究挥发性固体(VS)去除率和沼气产率来表征低温热水解对厌氧消化的影响,这2项指标均在110℃取得最大值.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的有机物溶出指标及厌氧消化性能均与预处理温度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单位降解VS产气与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的溶出率呈很好的多元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污泥热水解产物中四种重金属以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水解过程中,Zn、Cu、Cd和Pb有84%~98%转移到固相中,并且在固相中主要以残渣态存在。污泥水解液促进了大豆生长,污泥则对大豆生长表现出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处理污泥的"热水解-ASBR"组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污泥"热水解-厌氧消化"处理工艺备受重视,在考察热水解预处理对污泥化学成分及厌氧消化性能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代替传统的连续流搅拌反应器(CSTR),从而建立了"热水解-ASBR"新工艺.研究表明,热水解预处理能改善污泥的厌氧消化性能,最合适的预处理条件是热水解温度170 ℃、热水解时间30 min.热水解污泥厌氧消化时,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0,10,7.5和5 d的条件下ASBR的有机物去除率和甲烷产气率均比CSTR的高,且ASBR合适的HRT为10 d.此时"热水解-ASBR"工艺的TCOD去除率和甲烷产气率比"热水解-CSTR"工艺分别提高27.93%和25.14%.  相似文献   

12.
污泥中重金属的生物沥滤及其机理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解决污泥农用的主要障碍之一——污泥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问题,采用生物法对污泥中的重金属沥滤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土著硫杆菌的作用下,可使污泥中的Cu、Zn、Cd、Cr、Ni、Pb分别有77.7%、80.3%、54.1%、38.5%、71.6%和26.4%溶出;而硫氧化成硫酸可使污泥中的总大肠菌群大量减少.污泥经生物沥滤后,其重金属含量大大低于污泥农用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速度也随之加快,污泥的处理处置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针对目前存在的污泥处置问题,围绕污泥的最终处置——污泥卫生填埋、污泥土地利用和污泥焚烧进行了讨论,指出了污泥处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的目的和工艺流程,叙述和比较了污泥处理流程中各个阶段的处理方法,分析污泥成分,并根据成分分析提出了污泥合理化利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焦化废水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焦化废水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生态学.通过分离与鉴定,共有334株细菌,分别属10个属,组成了焦化废水曝气处理池活性污泥的微生物区系.  相似文献   

16.
未经规范处理进行简易填埋处置的污泥对周围环境存在较大的污染风险。基于某简易污泥填埋场项目,通过对场地地貌及地质条件分析,从污泥、渗沥液、周围土壤、地下水四个方面出发进行污染物调查;并建立污染物Mn的扩散迁移模型,分析不同时间段Mn的扩散迁移规律。调查及模拟结果表明,污泥填埋场存在渗透性较好的沙砾石层,地下水水力联系条件良好,污染物易发生迁移扩散现象;大部分污染物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少部分污染物指标超标;Mn在填埋场周围的地层中迁移速度较为显著,其污染范围在25年后可以达到距离1号坑约400 m的距离,为了防止扩散迁移可在地下水流向方向设置相应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城市污泥与有机垃圾交替式好氧厌氧堆肥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交替好氧厌氧堆肥化过程中城市污水污泥与有机垃圾理化性质和生物毒性的变化规律,将城市污水污泥、城市有机垃圾以及调理剂以3:3:1的质量比均匀混合,进行60天的交替好氧厌堆肥化处理,发现堆料中的总有机碳含量从59.62%(质量分数,下同)下降到40.21%,挥发性固体含量从76.47%下降到69.85%,总氮含量从0.94%下降到0.68%,总磷含量则由0.59%上升到0.86%,腐殖质含量最终维持在7%左右的水平,种子发芽率达72.5%.表明堆料成为腐熟的堆肥产品.  相似文献   

18.
交替好氧厌氧堆肥化对城市污泥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交替好氧厌氧堆肥化过程中城市污泥重金属含量和化学形态的变化规律,以城市污泥为主,混以一定量的城市有机垃圾,控制含水率在60%左右、C/N质量比为30~40,进行为期60天的交替好氧厌氧堆肥处理.结果表明:Cu、Ni、Cd、Cr、Pb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zn的含量稍有上升,但均低于国家污泥农用标准.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分布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可交换态Cu、Ni、Cd、Cr和Pb所占比例和含量均出现明显下降.可交换态Zn所占比例下降,含量略微增加.说明交替好氧厌氧堆肥处理降低了城市污泥与城市有机垃圾农用对土壤和水体的重金属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