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不仅是数量的优化,更是空间优化,同时也是不同尺度的优化.本研究使用遥感技术(RS)获取土地利用的空间要素,提出了基于遥感和生态绿当量的优化卷积算法和优化模型,对区域内部非行政界线的多尺度数据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可实际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中,利用具有生态绿当量的的地类和RS来进行生态优化控制,实现任意区域与尺度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韩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影响生态绿当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韩江流域为例,利用1986年与2006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以生态绿当量作为土地利用变化环境影响评价的度量指标.引用生态绿当量数学模型,测算出流域区县各种用地类型的绿当量和区域总绿当量.以此衡量生态环境情况。结果表明:1)1986-2006年,韩江流域及各区县生态绿当量均有所提高,生态环境有所改善;2)生态绿当量作为评价区域生态环境指标具有涵义明确、计算简单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基于森林生态功能绿当量概念的提出与模型的建立,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将其运用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工作中通过计算草地和农田的生态绿当量得到研究区域的综合绿当量,并将该值与以最佳森林覆盖率的生态优化标准进行比较,对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现状评价,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以期使该区域土地利用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的协调,达到最佳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4.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重庆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人手,参照已有文献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结合重庆实际情况对相关系数进行校正,并从生态学和经济学的角度,估算了2002-2008年重庆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及其变化.结果表明:2002年重庆市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1 619.559×108元,2008年的总价值为1 614.7...  相似文献   

5.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酒泉市生态服务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酒泉市为例,根据酒泉市1997~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利用Costanza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和谢高地等人分析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研究酒泉市近1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酒泉市1997~2005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447.356亿元下降到406.437亿元,下降了40.919亿元,价值变化率为10.07%。对于处在生态脆弱区的酒泉市来讲,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在新一轮的土地利用规划中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要盲目地进行开发利用,最终使其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运用多样化指数、集中化指数以及区位指数等多种数学模型对永川区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定量分析,从而认识该区域内土地资源的特点和优劣势,并通过结合永川区各镇(街道)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土地开发利用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绿当量核算方法为评价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提供了统一性标准,实现了不同用地之间生态功能的定量分析和模型计算,可为土地利用优化提供生态化解决方案。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及生态绿当量方法,设计干旱区土地覆被类型的生态功能评分标准,测算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当量分值,同时评估生态绿当量的理想状态。结果表明:(1)2000-2010年间,玛纳斯河流域绿当量比率均小于1,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趋于降低,需增加4873.3km2当量面积才能使绿当量比率达到1的标准值。(2)上游山区当量面积小但绿当量较大,应以保护和修复现有覆盖的生态功能为主;中游绿洲城市区应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和景观功能为主;中下游绿洲农区是当量面积最大、绿当量值最小的核心,需通过土地整理和修复,重建生态功能。因此可知,生态绿当量模型对于干旱区土地利用优化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特别适用于探讨时空尺度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及调整问题。  相似文献   

8.
生态弹性力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生态系统稳定性状况.以湖北省为研究区域,选取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等5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运用生态弹性度模型定量分析湖北省生态弹性力的变化,并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生态系统与土地利用程度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湖北省生态弹性度指数由2000年的81.64%增加到2020年的84.16%,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的缓冲有所提高.在空间格局上,各区域间生态弹性度差异明显,表现为以东南、西北地区为高值区,以中、西部地区为低值区,且呈团块状分布.湖北省生态弹性度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耦合协调度值呈平稳上升趋势,截至2020年上升到0.775,处在中级协调阶段.本研究从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视角探究湖北省生态弹性力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综合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地利用变化会引起区域生态环境的一系列响应.以重庆市为研究区,参照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根据重庆市2001-2006年的土地利用情况,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生态服务价值理论,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出发,以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为前提,测算重庆市近6年来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研究表明重庆市2001-2006年期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年度经济价值量变化呈现上升趋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总体来说是基本合理的,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0.
洪湖湿地修复工程自2004年开始启动,如何开展生态恢复工程效益的评估成为方法学中讨论的重要话题.本研究基于2001年、2006年、2017年洪湖湿地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当量因子法,以洪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动态为参考依据,开展湿地生态保护工程效益的评价.结果表明:2001年、2006年和2017年洪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西藏昌都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很大,研究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可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供依据。本文参考谢高地等制定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当量,利用昌都地区三期土地利用数据,估算了1988~2004年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一直呈增长趋势,生态环境总体质量在提高。针对变化,为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土地结构调整目标:农业用地内部结构调整、加大未利用地开发、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12.
基于空间分析技术,应用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与环境经济学方法考察城市居住空间生态质量,描述居民生活环境现状,为城市空间规划提供依据。以典型快速城市化地区的深圳市为例进行探讨,挖掘城市生态系统变化的根源所在并提出解决对策。研究结果发现:深圳市呈现出以福田为中心向两侧居住空间生态质量逐渐降低、东部优于西部、北部稍劣于南部的空间格局,这种格局是由城市规划和城市空间演进共同驱动形成的。因此,增加湿地和森林等生态用地规划与调整工业结构以消除污染,是改善城市居住空间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导致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退化或丧失,严重威胁区域生态安全. 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安全的重要表征,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城市生态安全研究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决策参考. 本文在对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生态安全的概念界定基础上,梳理了两者间的关系,并从生态系统服务视角,探讨城市生态安全评估、制图与模拟的研究进展,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城市生态安全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估、制图与模拟;多元胁迫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安全的时空动态;耦合水-能源-粮食系统的生态安全框架构建;构建基于行为主体与生命周期的生态安全评估机制;运用遥感数据、社会经济调查数据以及智慧城市大数据等多元数据,宏微观尺度结合、大数据与小数据融合评价城市内部与外部生态安全,优化城市生态安全格局.  相似文献   

14.
0IntroductionThe services of ecological systems and thenatural capital stocks that produce themare critical to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arth’slife-support system.They contribute to humanwelfare,both directly andindirectly,thereforeecosystemservices represent part of the totaleconomic value of the planet[1].Ecosystemservice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ajor catego-ries,one is systemfunction and the other issystem services and goods provision,whichprovide not only materials such as food andmedicine…  相似文献   

15.
利用L andsat TM遥感影像获取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的基础上,参考Costanza等人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测算方法,估算了洞庭湖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变化.结果表明,水域、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湿地、林地、耕地面积减少,草地面积变化不大;1980年洞庭湖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83.159×108美元,2000年的总价值为82.371×108美元,由于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导致了1980~200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7 880×104美元,而这主要是由湿地大面积减少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以衡阳市中心城区为例,结合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特点,采用生态模型法和价值当量法测算空气净化、气候调节、休闲娱乐和水源涵养4项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并分析其空间匹配关系。结果表明:1)生态系统服务空气净化、气候调节、休闲娱乐和水源涵养供给能力分别为21.75×106元、167.01×108元、50.42×106元和288.83×106元,空间上总体呈现中心低四周高的空间分布特点。2)各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分别为73.77×103元、2 076.71×108元、2 532.94×106元和630.27×108元,其空间呈现中心高四周低的空间特征。3)各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匹配度从高到低依次是空气净化(0.51)、气候调节(-0.57)、休闲娱乐(-0.66)和水源涵养(-0.68),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空气净化匹配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城区周边区域,其他三项生态服务高值区则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北部。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城市生态安全范畴的基础上,阐明了城市湿地在城市生态安全中的作用和地位,提出了城市湿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分析成果将增强人们对城市湿地与城市生态安全之间关系的认识,为开展城市湿地的科学保护、建设、开发活动,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郑州城市绿地生态效益与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为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郑州市拟将城市绿化覆盖率由目前的 2 8.5 %提高到 40 % ,本文运用生态分析的方法 ,对郑州市绿地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价 ,估算其对空气质量改善的生态效益。并提出绿地结构的最佳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市场价格替代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工程价格法等评估方法,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土壤、净化空气、固碳制氧等服务功能进行初步估算.得出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价值为2.28亿元.a-1;保持土壤价值为0.76亿元.a-1;固碳制氧价值为2.20亿元.a-1;净化空气价值为1.76亿元.a-1.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7.04亿元.a-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