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基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依据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规定,从科技成果转移、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三类活动,科技成果供给方(即输出方)、科技成果需求方(即输入方)、科技成果服务方和科技人员四类主体,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税收政策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结果表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税收政策体系比较复杂,基本涵盖了各个税种,其中以企业所得税为主;运用的政策工具比较多,包括减免税、税前加计扣除、抵免应纳税所得额、减计收入、递延纳税等;在3种类型的转化活动中,对科技成果转移的税收优惠政策相对多些,科技成果供给方、需求方和科技人员均可享受相关税收优惠,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方可享受的税收优惠较少。在现行税收优惠政策中,从科技成果类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主体属性等方面规定了条件,使税收优惠范围较小,给实操带来了不便,影响了税收优惠政策的有效落实,进而影响相关主体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积极性。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税收优惠政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太原市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是科技工作的重点,选择适合本地的转换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通过对国内外成功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研究,结合太原市的实际情况,研究出适合太原市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制定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采用的方法和程序以及评价转化效果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因素的分析,阐述了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应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保障体系,以及如何以市场为导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4.
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农业机械化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对农业科研中取得的科技成果进行试验、开发、推厂应用和普及的过程。由于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相互交织的严物,所以要求农业科技成果在转化过程中必须结合其他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才能实现预期效果。如多数工业科技成果转化不需考虑自然因素,可以直接推广普及,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必须考虑土壤肥力、水分、光热等自然因素,必须结合耕作、施肥、植保等条件共同实施,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面向的是千家万户的农民…  相似文献   

5.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综合国力持续提升的重要引擎。概括了支撑科技成果高效顺利转移转化的要素,归纳了作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桥梁”的全国学会等科技社团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工作流程,探讨了科技社团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并提出了以专业化“产学研”融合平台建设为基础、以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和服务保障为支撑的全周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6.
科技成果转化,不仅是一个困扰中国科技产业的“老大难”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今年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颁布实施12周年,也是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成以10周年,各路“诸侯”齐聚上海,共同庆祝这一盛典,回顾科技成果转化的过去,展望科技成果转化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何肖霞 《甘肃科技》2011,27(22):14-15
为了研究和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平凉市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对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诸因素作以全面的剖析,阐述了制约平凉市科技成果转化的内部因素和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8.
第一节财政、税收、全融向成果转化倾斜一、财政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财政用于科学技术、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改造的经费,应当有一定比例用于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的国家财政经费,主要用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引导资金、贷款贴息、补助资金和风险投资以及其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用途。”这条规定,拓宽了科技成果转化的财政经费渠道,明确了其资金的用途和性质。(一)拓宽财政经费渠道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渠道主要有三个,即财政科技拨款(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的经费)、金融贷…  相似文献   

9.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要从推进科教兴国战略高度直新认识和重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认识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纳重要组成部分,是合格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是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当前,要通过健全科技成果产出机制,完善科研评估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质量;调整科研类型结构,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体制;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投资体系和中介服务组织等改革措施,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讲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颁布实施以来,受到社会备并曾遍关注。为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来,本刊在去年“转化法讲座”的基础上,特请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有关同志,对《转化洁》进行详细的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以下简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共6章37条。总则这一章主要规定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立法宗旨、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定概念、科技成果转化应当遵循的原则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职责。第一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立法宗旨总则第一条,规定了本法的立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技术创新网络有效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网络经济环境下,传统的治理理论已难以适用于具有开放结构的技术创新网络。社会资本理论为此项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但是现有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技术创新网络结构(强弱连接)的分析,并没有深入到对技术创新网络关系治理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结构下的技术创新网络关系治理方式,研究表明:有核技术创新网络主要以强连接为主,应当利用核心企业对网络进行权威型治理;无核技术创新网络主要以弱连接为主,应当利用网络成员间的信任对网络进行联合型治理。  相似文献   

12.
基于SD的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鉴现有技术创新相关研究,结合系统动力学理论方法,构建了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系统动力学模型,刻画了技术创新系统内部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深入分析了技术创新系统内部结构.利用Vensim软件绘制因果关系图和系统流图,分析技术创新系统的反馈回路,并对模型进行有效性检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新产品比重、技术知识退化率和研发人员投入力度对医药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为保持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的新产品比重不宜过高;在技术知识退化率变大的过程中,企业应该更加注重技术知识的积累;提高研发人员投入力度未必能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科技工作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是新世纪高校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趋向.顺应这一潮流的方向,高校应立足时代高地,前瞻发展前沿,以阔大的文化视野,审视科技工作与人文精神的现状与冲突,面对发展的新机遇和趋势,重构科技与人文一体化发展的新理念,改革科技工作管理体制和机制,开创高校科技与人文和谐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对1996~2005年汕头大学医学院科研课题数量及级别、获得的科研经费、SCI收录论文数及影响因子数、科研成果获奖情况、公开出版专著与所获专利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汕头大学医学院10年来科研工作有较大发展,但水平尚待提高,临床科研相对薄弱.应重点培养研究团队,争取重大科研项目,加强横向课题合作,加强临床科研力度.  相似文献   

15.
广西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更快向前发展,需要重建政府宏观调控体系,营建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需要充分利用国家相关产业支持政策,提高支撑广西重点优势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水平;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产学研结合,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需要切实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还需要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建设支撑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16.
以能源类技术性论文题名为例,介绍了技术性论文题名的特点,阐述了技术性论文题名拟制过程中应避免的问题以及应采用的技巧。  相似文献   

17.
在技术竞争成为市场常态的形势下,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村落企业技术水平,是实现村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培育村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当的创新模式,二是需要建立技术创新的支撑体系,为村落企业提供政策、技术和资金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提出我国应该建立技术经纪人制度,以更有效地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成生产力.同时认为目前国内50岁以上的科技人员是待选技术经纪人的最佳群体.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广泛运用于高等教育已是大势所趋。然而,在瞬息万变的技术手段与相对不变的教育初衷之间,天然存在着伦理冲突。步入人工智能时代,技术的广泛运用必然引发一体两面的伦理纠结:高等教育面临更多的选择与更多的限制;教育伦理主体出现机械化与模糊化倾向;个性化教育更加便捷有效,与此同时,个人的隐私保护受到挑战;技术一方面提升学习效能,另一方面成为自主学习的钳制。往前看,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要避免陷入“机械化”的陷阱,务必恪守教育发展的本真逻辑,在积极迎接新技术的同时,警惕“泛技术化”和技术功利主义对教育的浸染,在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权衡与融合中坚守育人底线,以道驭技,以人为本,继而有利于实现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的统合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20.
郭新华 《河南科学》2012,30(7):968-975
河南省"十一五"地质环境科技发展成就显著,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支撑能力不断提升,科技人才队伍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中原经济区对地质环境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地质环境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为地质环境科技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十二五"的重点发展领域是完善地质环境综合调查、评价与监测管理技术体系、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治技术体系,提升矿山地质环境的监测、恢复治理技术能力,提高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技术水平,促进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通过实施一批重大地质环境科技项目,取得一批重要科技成果,提升全省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