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唐张嘉贞1作的一篇文章是研究赵州桥的重要历史文献,文中的记述常被引用。现在有许多书称该文为"《安济桥铭》"[1~3]。这值得商榷。南宋陈思编撰的《宝刻丛编》一书载有一则古碑碑目:唐石桥记唐张嘉贞撰柳识2书。[4]"石桥"是赵州桥的原名[5]。据研究,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曾任过中书令的张嘉贞(公元666~729年)被任命为定州刺史,在赴任途经赵郡(赵州,州治在今河北省赵县)时作有《石桥记》一文,随后由名士柳识书写,刻石立于桥畔。后来卫州司功参军柳涣为石  相似文献   

2.
珍稀濒危鸟类褐马鸡mtDNA的分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改进的SDS裂解、氯仿:异戊醇抽提的方法提 取了褐马鸡肌肉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的方法特异性扩增了褐马鸡线粒体(mtDNA)控制区(D-loop)全序列片段,PCR产物经凝胶回收纯化后与载体pGEM-T Easy相连,然后转化感受 态细胞DH-5α,在含X-gal、IPTG的氨苄LB平板上筛选阳性克隆,重组质粒经PCR和琼脂糖 凝胶电泳检测后,对目的片段进行测序.结果表明,经PCR特异性扩增出的褐马鸡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碱基数为1 237 bp,用Blast程序进行检索比较表明此扩增序列与GeneBank中发表的褐马鸡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同源性高达99%,且具有鸟类线粒体的标志性序列.  相似文献   

3.
李约瑟援引《演禽斗数三世相书》两幅插图,认为中国活塞式风箱最晚出现在宋代。在梳理版本的基础上,从服饰学、语言学、器物史等角度判定该书为明代版本。关于中国活塞式风箱出现的时间,目前所见的资料并不支持宋代说,只能上溯至16世纪中叶的明嘉靖年间。  相似文献   

4.
褐马鸡(Crcssoptilon matchuricum)又名鹖、(瞿鸟)鸡、鹤鸡、耳雉、角鸡、山鹅,隶属于雉科、马鸡属。有关褐马鸡的产地古籍中记载颇多,但源出简单,注释混乱。现代文献中也有一些想当然的提法,致使对褐马鸡的真正产地混淆不清、真假难辨。为此,我们查阅了有关古籍和文献,结合我们多年来对褐马鸡现今分布的调查研究,经整理如  相似文献   

5.
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对采自陕西省黄龙县和河北小五台山两个地区的褐马鸡种群进行了研究,完成了上述两个地区褐马鸡线粒体控制区的全序列测序,并与GenBank中搜索的马鸡属的其它三个种的同源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综合考虑该区域的地质历史背景和本研究得到的上述两地区褐马鸡与蓝马鸡的遗传距离分析,研究认为由于0.15 MaBP黄河切穿三门峡后东流入海以及历史上的人类活动,导致原来连续的褐马鸡分布区域分隔,并逐渐分化成不同的地理种群.研究还指出褐马鸡种群内遗传多样性极低,并建议褐马鸡和蓝马鸡应为同种不同色型.  相似文献   

6.
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太岳山脉中段,近二百年来没有褐马鸡分布的记载和报道,2005年首次发现褐马鸡在此栖息。灵空山褐马鸡地理种群的来源和遗传背景的研究尚属空白。文章采用线粒体DNA分子标记技术,对灵空山褐马鸡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系统发育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4只个体均获得长度为1 238 bp的mtDNA D-loop全序列以及1 458 bp Cyt b的全序列,分别定义了3个和2个单倍型。两条序列D-loop和Cyt b单倍型多样性(h)平均值分别为0. 833和0.5,核苷酸多样性平均值(π)分别为0.002 83和0.002 06,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3和0.002。反映了灵空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种群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这与该地区褐马鸡的资源现状、分布范围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二期载有《关于<橡胶活动围堰分析理论>一文中若干问题的探讨》一文,对由我执笔的《橡胶活动围堰试验报告》的附录《橡胶活动围堰分析理论》提出若干问题。本文将就其中主要的几个力学问题进行答辩,并兼对与之密切相关的《关于充水坝袋设计中的基本原理和公式》一文(载于该学报八一年第一期)提出评议。其用意也无非通过探讨,以达到辩明是非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竹简《文子》二次论及"经",四次提到"传",学者多据此认为简本《文子》当时已称"经",且分为上经、下经两篇;甚或认为简本《文子》包含了"经"、"传"、"说"三部分。上说皆可商榷。考之典籍可知:简本《文子》中的"经"非指《文子》本书,而是指《老子》;"传"也是指他书,具体何指,文献阙而难征。竹简《文子》的出土表明,先秦时期《老子》本书虽未题以"经"名,但已被他书尊称为"经",取得了事实上的"经"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正> 《黄帝內经素问》一书中所列举的治疗法多以针刺为主,对于方药的运用仅有十三个,后世中医界将此十三个方剂简称为“内经十三方”。《黄帝内经素问》一书中所提及的十三方用药虽少,但却都系我们祖先运用方药治疗疾病的最早记载,其中有些方药迄今在中医临床上尚有意义。所以,认真研究“内经十三方”对认  相似文献   

10.
1990年春天,北京门头沟区齐家庄乡洪水口村一村民在该村附近的东灵山大榆木沟猎杀了一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被依法惩处.与此同时,北京境内发现了珍禽褐马鸡的新闻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北京历史上是否有褐马鸡分布呢?褐马鸡生存于我国华北地区,这里正是我们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由于褐马鸡具有美丽而独特的羽色和体姿,毛色雪白而呈犄角状的耳羽,蓬松而披散下垂的马  相似文献   

11.
《全宋诗》收录柳应辰诗三首,其中《石角山》一首为同僚的和诗,系误收。另在湖南浯溪石刻中,迄今尚保留一首无题石刻,为柳应辰真迹。又在明刻孤本黄焯《朝阳岩集》中,载有一首配图的《默题》诗,作者姓氏不详,考证当为柳应辰所作。二诗陈新《全宋诗订补》未补。今为之补遗,计所见柳应辰诗,剔除一首,补遗二首,共存四首。  相似文献   

12.
珠算发生于什么年代,是谁发明的?由于历史资料不足,有各种说法。目前对珠算的发生年代,有汉代说、唐代说、宋代说、元代说、明代说等,各家都有一定的史料为依据提出不同的看法。 根据目前已有的史料: 最早出现“珠算”二字的书是《数术记遗》,书中载有:“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传本是南宋嘉定五年(公元1213年)鲍澣之在杭州七宝山三第宁寿观的藏书中发现的。书首载  相似文献   

13.
对《四库全书》书前提要的差异研究是四库学研究的重点。以《四库全书》书前提要为背景,结合实际应用需求,设计了书前提要比对系统。该比对系统在实现研究《四库全书》电子化的基础上,能为研究者提供快捷而方便的图像信息定位、图像信息关联、加载批注、批注保存以及书前提要图像的处理,为提要研究提供了方便、有效的比对工具。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茶树探源     
友人来访,品茶叙谈.当我提到茶的原产地仍是个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时,他为之惊讶,并说茶原产我国是有史载为据的.其一,公元前500年的《尔雅》一书中就有了茶的记载,唐朝陆羽的《茶经》一书是世界上最早的茶的专著;其二,日本星川清亲所著《栽培植物  相似文献   

15.
《资治通鉴》史文勘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治通鉴》一书为我国古代重要史籍,影响巨大。但此书因内容浩繁,虽经历朝学者校勘订误,加以中华书局的校勘考证,仍偶有错讹。本文即对《资治通鉴》有关史文所作的厘正。  相似文献   

16.
褐马鸡源于第三纪暖温气候条件下,经第四纪环境变迁演化获得了新的遗传因子,现为暖温带北部与中温带南部的一种森林留鸟.曾分布在大同盆地、潞安盆地,甚至豫西山地。后来,由于人类的干扰和生态坏境的渲替超越了它生活所需要的阈值,被迫迁徙到人类活动较微弱的中山地带,可以设想,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恢复,山区植被复盖率达到65%以后,我国海拔1800米以上的华北山地必将有成群的褐马鸡出现.  相似文献   

17.
正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古称"鹖"。相传黄帝和炎帝在阪泉之战时,黄帝"帅熊罴狼,驱虎豹为前,驱雕鹖鹰鸢为旗帜"。可见在远古时代,人们已经认为褐马鸡和凶猛的禽兽一样勇武善战。从汉代开始,褐马鸡羽毛制成的鹖冠成为武官的专享,并一直延续到清末,成为勇猛的象征。褐马鸡是我国特产的珍稀鸟类,成鸟高约60厘米,体长1~1.2米,体重5千克,全身呈深褐色,头和颈为  相似文献   

18.
《潍坊学院学报》2017,(4):13-15
经考证,《寿光县志·艺文志》中记载的《藜照堂野史》一书,与新发现的《卯金野史》为同一本书。详细论证了《藜照堂野史》与《卯金野史》书名不同的原因;简要叙述了《藜照堂野史》与《卯金野史》残本的主要内容,考证了作者的姓名、籍贯、年龄。  相似文献   

19.
褐马鸡趣谈     
褐马鸡通体浓褐色,头和颈部辉黑色,颏和角状耳羽簇白,腰及尾羽基部为白色,头侧赤红,嘴粉红色,尾羽翘起,羽支大都披散下垂,形象马鬃,因而获褐马鸡这一美名.褐马鸡曾广泛分布于中华大地,而今只分布于山西吕梁山脉27个县的林区,即长城以南、黄河以东、汾河以西的吕梁山主要森林地带,以及河北小五台地区和北京门头沟等地.鸟类学工作者都想确切地了解褐马鸡栖息地生  相似文献   

20.
褐马鸡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北京濒危动物驯养繁殖中心1987年引入这种珍贵雉类,并进行人工饲养繁殖的研究,下面把情况作简单的介绍。笼舍与环境:笼舍要采光充足、空气流通。笼舍分为内外两部分,舍内地面为水泥或砖地,上铺垫一层细沙或泥沙土,每舍面积为6—8平方米,设有栖架、少量阴蔽物,供褐马鸡遮风、蔽日、蔽雨、夜间栖息。舍外为活动场,用50—70厘米高的矮墙围圈,再上面为1.8米高的金属网。地面可种植一定数量的灌木,并设置假山、栖架、大树墩,保证充分的活动空间。笼舍周围适当种植蔓藤植物、高大树木,用来夏日遮阴。繁殖:褐马鸡每年4月初进入繁殖期,一般为一雄配一雌,有时可试一雄配二雌。褐马鸡雌鸟在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