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改善内、外部激励下机电传动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提出一种新型自减振行星传动形式:TVD-PG(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and planetary gear)传动系统,采用扭转减振装置取代传统行星齿轮中某一构件与箱体固连的方式.考虑传动轴扭转变形和行星齿轮时变啮合刚度,建立电机和适用于变速工况下的TVD-PG传动系统的耦合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了TVD-PG传动系统在启动和稳定工况时的动态响应特性,并与传统的行星齿轮传动方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启动阶段,TVD-PG传动系统可快速减小电机电磁转矩波动,使电机和输出端转速快速平稳上升,同时改善了启动和稳定工况下行星齿轮系统的动态啮合力状况.由于机电耦合作用,在系统稳定时可清晰观察到齿轮系统内部激励参数对电机部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混合动力汽车双排行星齿轮动力耦合机构为例,运用 UG 建立其三维实体模型,并在 ANSYS 中对动力耦合机构的两排斜齿行星齿轮系分别进行模态分析。通过对比分析两排行星齿轮系的固有属性,得出两行星齿轮系的振动都以行星轮的扭转或扭摆振动为主,且由于存在重根现象,固有频率相近的模态,其固有振型也相似。两斜齿行星齿轮系的固有频率都远大于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发电机和电动机对外输出的激振频率。可见,斜齿行星齿轮系作为混合动力汽车动力耦合机构,能够有效地避免与动力输入构件的共振。  相似文献   

3.
针对单电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纯电动行进间电动机启动发动机时由于系统输出转矩变化进而引起整车冲击的问题,分析得到发动机点火时刻的不同及离合器接合状态的不同是造成转矩波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离合器主、从动盘转速差和电机角加速度为输入量的离合器压力模糊控制的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动态协调控制策略,并对比了发动机目标转速点火和怠速转速点火的控制效果。最后通过台架试验以及实车道路试验对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目标转速点火的协调控制策略能减小整车的冲击度。  相似文献   

4.
最小化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混合动力传动系统是近期内解决节能和环保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文中在分析串联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和并联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最小化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初步探讨了它的驱动模式和控制策略.集成电机和超级电容器的采用,使得该系统具有更小的燃油消耗率和更好的动力性.市区纯电动模式的实现,有效降低了排放污染.  相似文献   

5.
最小化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混合动力传动系统是近期内解决节能和环保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文中在分析串联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和并联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最小化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初步探讨了它的驱动模式和控制策略。集成电机和超级电容器的采用,使得该系统具有更小的燃油消耗率和更好的动力性。市区纯电动模式的实现,有效降低了排放污染。  相似文献   

6.
利用集成智能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先进技术,研制了智能混合动力电动轿车的整车控制系统。该系统具有智能辅助驾驶控制目标制定层、整车驱/制动转矩制定层、总成转矩分配层和总成转矩协调控制层的分层控制体系。通过仿真分析和实车试验,对该系统进行了评价与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实现对整车的综合协调控制,在实现整车各项功能的同时,确保整车具有系统最优的安全性、经济性和驾驶性能。  相似文献   

7.
对某具有双行星排的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系统进行了结构优化,并对优化后的系统进行运动学、动力学和效率分析,随后介绍了系统的工作模式及特点.基于Matlab/Simulink与LMS AMESim软件建立联合仿真平台,进行整车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整车能量消耗和动力性能均得到改善.纯电动模式下,城市工况(UDC)整车电能消耗降低8%;混动模式下,新欧洲行驶工况(NEDC)整车油耗降低6%.纯电动模式最高车速从110 km·h~(-1)增加到160 km·h~(-1).混动模式0~100 km·h~(-1)加速时间从14.5 s减少到10.0 s.  相似文献   

8.
魏长河    王忠  梁磊  许广举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0,44(10):1356-1361
针对基于集成发电机/起动机(ISAD)技术混合动力各部件的特性,在实现柴油机、ISG(Integrated Starter Generator)电机、蓄电池和传动系统最佳匹配的前提下,设计了混合动力系统动态转矩协调控制策略.以转矩为控制变量,通过转矩总需求和柴油机万有特性脉谱图,确定了状态切换的条件及柴油机和ISG电机的目标转矩.采用Matlab/Simulink平台进行了CYC_ECE_EUDC工况的动力性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满足ISAD迅速起动、低速补偿转矩、加速提供辅助动力、充电功率恒定等要求;瞬态工况时,通过ISG电机助力,缩短了工况过渡时间;稳态工况时,通过电机转矩补偿,实现了无转矩波动的状态切换,改善了状态切换过程中动力传递的平顺性;柴油机和ISG电机工作点集中在高效率区域,SOC(Stat of Charge)维持在最佳工作区域;整车实现起步-助力-发电一体化的功能,并为开发控制软件平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充分发挥混合动力汽车节省燃油降低排放的优势,提出了一种主要由双转子电机和行星齿轮机构组成的混合动力车用机电复合传动系统;分析了该系统的工作机理并基于快速模拟杠杠法建立系统的传动特性;在MATLAB/Simulink/Stateflow环境下建立了系统的整车仿真模型及转矩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新型机电复合传输系统在UDDS循环工况下的百公里油耗为6.227L,具有较好的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
电动轿车机电传动系统的匹配计算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电动轿车机电传动系统匹配计算方法. 根据整车动力性能指标要求,对电动轿车机电传动系统,包括交流感应电机、减速器、电机控制器、动力电池进行匹配计算,主要是电机及其减速器传动比的综合匹配计算,并在Matlab/Simulink下进行了系统仿真. 仿真结果表明,机电传动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转矩特性和转速特性;系统动力特性仿真结果满足整车的动力性能设计要求;电动轿车机电传动系统匹配计算方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同时具备串联式和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优点,但单模功率分流混合动力汽车会产生较高的电损耗。提出一种双模功率分流机构以改善单模功率分流机构的电耗高的缺点,不同于传统多行星齿轮组和多离合器的双模功率分流机构,仅包含单行星齿轮组,利用同步器进行模式切换。使用基于全局优化能量管理策略的后向仿真方法,以燃油经济性为目标,对该功率分流机构和丰田混合动力系统(THS)进行动力传动系统参数优化,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能量流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丰田混合动力系统,提出的功率分流机构能降低电损失。  相似文献   

12.
并联混合动力汽车的模糊转矩控制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一种新的并联混合动力汽车(PHEV)模糊转矩控制策略(FTCS)及其设计方法.以并联混合动力系统的工作模式为基础,利用请求转矩与发动机最佳转矩的比值和电池电荷状态(SOC)为输入、电机归一化转矩指令为输出,构建了有22条规则的模糊推理器,用以确定发动机和电机的最佳转矩分配,实现系统的总体能量转换效率最高.仿真结果表明,与采用精确门限参数的策略相比,FTCS的燃油经济性有较大提高,并能更好地控制电池SOC在工作区变化.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sign method of hybrid drive system for the minibus with some limited conditions. The approach of design hybrid drive system is based on the dynamic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the hybrid minibus with planetary gear system. The main target of the design is to obtain the optimal design with the proper hybrid drive configuration and control for a given set of design constraints. In oder to meet the design target, it's necessary to adjust some parameters such as mechanical ratios and parameters of battery pack as well as control by simulation. During simulation the transient operating process can be studied in details with the dynamic model in Matlab/Simulink. The control strategy can be optimized by running the simulation and monitoring the operation of each components: the operating area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fuel consumption (energy consumption), the power distribution, the torque and rotary speed of ICE and motor, the operating efficiency of motor, the alteration of battery state of charge (SOC), current and voltage.  相似文献   

14.
ISG并联混合动力轿车最优转矩分配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能量管理策略对混合动力汽车燃油经济性的改善具有关键作用。因为ISG混合动力轿车发动机转速不是受控变量,转矩成为能量管理策略惟一的控制变量,使其实质为转矩分配策略。考虑动力总成部件之间能量传递转换效率得到电机等效燃油消耗量,由此得到不同待选分配点动力总成等效燃油消耗率,以动力总成等效燃油消耗率最小化为原则优化转矩分配,使整车燃油经济性达到最优。通过离线计算,使转矩分配成为根据整车需求转矩、发动机转速和超级电容电压进行简单查表的过程,解决了计算量大的缺点,方便了实际应用和实时控制。建立整车和控制策略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基于中国乘用车城区瞬态循环,与传统逻辑门限值分配策略相比,整车燃油经济性改善提高了5.2%。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混合动力汽车控制方法存在功率损失大、系统效率低、润滑条件恶化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系统效率最优的混合动力汽车控制方法.首先分析动力系统各部件的结构与效率特性,制定出所有可能的工作模式,然后构建出各模式下的效率评估方程,依据需求扭矩和蓄电池荷电状态SOC,得出系统最高效率下对应的发动机转矩和电机转矩分配情况,以控制发动机和电机相应转矩输出.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使整个动力系统总体效率最高,减少了系统功率损失,降低了整车的燃油消耗,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润滑条件和传动部件的使用寿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对汽车的NVH有重要影响.考虑动力总成悬置力-位移的非线性关系,建立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基于Newmark数值积分算法的动力总成振动位移的计算方法.以一轿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为例,针对汽车制动和转向两种行驶工况,对动力总成的质心位移和各悬置的位移进行了计算.实际应用表明,Newmark数值积分法是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位移计算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详细建立了PHEV动力总成系统的各个组件以及汽车行驶动力学的数学模型,其中对发动机和电机的建模提出了"基于三维特性图的准线性模型"的概念,同时深入研究了PHEV动力总成系统的电力辅助控制策略,并应用MATLAB/SIMULINK语言对EQ6110混合动力客车的动力总成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先后研究了不同SOC初值和不同循环试验标准下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8.
并联混合动力客车模式切换过程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单轴并联混合动力客车结合离合器的模式切换,设计了发动机已启动和未启动时模式切换的控制策略.对于发动机未启动的模式切换,考虑离合器滑磨功和驾驶员需求,提出了在挡启动发动机和空挡启动发动机的控制策略.在转矩恢复时利用电机对发动机转矩进行补偿,考虑驾驶员需求、电池状态和整车控制策略,制定电机补偿发动机转矩的策略. 通过台架和实车试验验证了策略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几种特殊弹性参数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固有振动特性的影响,分别建立了考虑悬置元件的角变形刚度和发动机前端驱动风扇的传动带弹性约束作用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振动分析模型。以几种常见车型为例计算了考虑悬置元件角变形刚度前、后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固有振动特性,同时计算了系统的各阶固有振动频率关于传动带的等效刚度和安装角度参数的变化历程。结果表明:在考虑角变形刚度前、后,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固有振动特性的变化很小;当传动带的刚度逐渐增大时,系统的最高阶振动模态(以侧倾振动为主)频率显著提高;传动带安装角度的增加使第2至6阶固有振动频率产生较大变化。因此,在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固有振动特性的计算过程中一般可以忽略悬置元件角变形刚度影响;而传动带的弹性约束作用则可能显著影响系统的固有振动特性,在建模和计算的过程中应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20.
以国产某型轿车为研究对象 ,建立了其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三维动力学模型。采用模型参数化分析方法 ,讨论了悬置的性能参数对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以悬置的性能参数为设计变量 ,以固有频率的合理配置和振动传递率最小为目标函数 ,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 ,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轿车怠速工况下的振动 ,并通过实车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