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就浙西山区土流失现状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近二十多年来,本区水土失加剧,表现在河流含沙量和输沙量增加,流域侵蚀量成倍增大,导致土质沙化,土壤肥力减退,河床淤高,水库淤积,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穷苦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只有在一定的地质、地形、气候和植被等自然条件下,才能产生水土流失。但它相对于人为因素而言,是较稳定且变化缓慢,通常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而人类对山区的自然、经济规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区丝路沿线自然地理环境变迁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丝绸之路所经行的中国西北地区作为研究区域,根据这一地区不同的地质、地貌和自然状况,将其分为东段、中段、西段3个二级地理单元。在对各个地理单元的自然特征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西北丝路沿线一带自然因素的演变(黄土高原的自然侵蚀、河流侧蚀及自然灾害等)和人为因素的变化(人口增加、植被减少、过度开垦等)对该地区两千年来环境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与综合信息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区域库岸边坡稳定性综合评价。通过在研究区域内选取坡向、坡度、山体阴影、高程、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河流作用7项对库岸边坡稳定性有影响的指标,建立库岸边坡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GIS对各个因素进行栅格化,依据综合信息模型,得出基于栅格单元的评价指标分布图,对区域库岸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对某工程水库区的区域库岸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最为显著,且大部分研究区域处于稳定性较低区,其中稳定性低和较低区占总研究区域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5. 2%和51. 5%,稳定性评价结果精度高达95. 41%。  相似文献   

4.
水体农业非点源污染危害及其控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河流、水库、湖泊等水体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影响非点源污染的形成因素包括土地利用的类型、土壤类型、气候、管理措施、地质地貌特性、水文过程等因素,对非点源污染的控制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污染扩散源的控制;另一方面是减少污染物向受纳水体的运移。在污染源控制方面应重视最佳管理措施(BMPs)关键控制区的管理和岸边植被缓冲带、水陆交错带湿地生态工程对减少污染物的水体迁移的重要生态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5.
植被覆盖与自然演变和人类活动存在着复杂的响应关系,建立这种复杂关系的多元统计模型并找出影响植被覆盖的主要驱动力,对植被的种植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RS和GIS平台支持下,把数量化理论Ⅰ模型用于吉林东部植被覆盖驱动力研究,分别选取自然因素数据(高程、坡度、坡向、温度、降水量和河湖分布数据)和人为因素数据(人口密度和城镇变化强度)共8个因子,建立植被覆盖与各驱动因子相关关系的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分别从全区和流域划分的角度分析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全区和各流域建模精度均较高,而且各流域分析和全区分析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在研究区内地形因子中的高程和坡度对植被覆盖的影响较大,是影响植被覆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6.
江汉平原(四湖地区)和洞庭湖区湿地的分类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成因、水文、植被、土质和地貌特征等,从系、类、属、种和亚种5个层次对江汉-洞庭平原的湿地进行了系统分类.划分了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3个湿地生态系统;河流水面、湖泊水面、人工水面、河流沼泽、湖泊沼泽和水田6个湿地类.还划分了9个湿地属、18个湿地种和9个湿地亚种.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对湿地进行了调查和制图,分析了湿地的分布特征,讨论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湿地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山地丘陵区水土流失原因与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安徽省山丘区水土流失严重。其影响因素是自然因素(地貌、降水、植被、岩性)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防治措施包括生物措施、生产措施、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  相似文献   

8.
河道大型水库水力过渡区及其生态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河流连续体理论,分析修建大坝对河流水力学要素的影响.根据水力特征的变化,对河道型水库工程影响区域水力过渡区进行划分,重点研究各个水力过渡区内的水文水力特征、空间结构、物质结构和能量结构的变化及其生态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水文水力特征的变化直接导致了生态环境要素的变化,最终将对河流生态系统产生胁迫.  相似文献   

9.
石羊河是甘肃省三大内陆河之一,在河西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近些年来该流域出现水资源急剧下降,植被大面积衰退死亡,土地沙漠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到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安定,所以,石羊河流域生态坏境的恶化现状急需研究和整治。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对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水资源利用、植被保护、产业调整、人口控制、科学研究及管理等几个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整治对策,为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提供相关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河流功能综合评估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具有多种功能,适当的功能评估方法是河流建设、水环境治理及河道生态修复的基础.从河流的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两个方面出发,研究河流功能的综合评估问题.首先分析了评估原理,依据评估原理,对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分别建立指标体系.采用打分法,对每个指标进行分级并设定分级标准.从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给出每个指标的评估尺度,经过尺度变换,计算指数得分,提出了河流功能的综合评估方法.将该评估方法应用于沈阳市浑河段的评估,结果表明,该河段自然功能状况一般,社会功能状况发挥良好.建议下一步可从恢复岸边植被,为水生物创造多样性栖息地方面着手进行生态恢复建设.  相似文献   

11.
老年性痴呆病发病机理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当今老龄化社会对老年性痴呆病的防治需要,从载脂蛋白E(ApoE)、tau蛋白、β-淀粉样肽及其前体蛋白、遗传因素、代谢因素几个方面对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的病因、病机作了描述.使人们在微观和宏观领域对AD有更清晰完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不同含水量对煤吸附甲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分析了煤对甲烷吸附能力受其含水量的影响利用WY - 98B型瓦斯常数测定仪,分别对2种煤样在不同含水量时吸附甲烷气体的等温吸附曲线、Langmuir压力、吸附常数a,b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得出了煤对甲烷吸附量随压力的变化关系式及Langmuir吸附常数a,b随煤样内水含量变化的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煤样依然满足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吸附常数a,b与煤样中含水量的变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讨论空间环面上的测地线问题,提出了环面的定义以及定理,并运用这些定义以及定理研究环面上的测地线,并且进一步讨论空间环面上的测地线的数值解法。  相似文献   

14.
香波中硅油在头发上的沉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和萃取 - 称量方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对香波中硅油沉积量的影响,分析了硅油沉积量与香波调理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萃取V- 称量法可以准确测定硅油在头发上的沉积量;主体表面活性剂、辅助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均影响硅油在头发上的吸附;香波的调理性随着硅油在头发上沉积量的增加而改善.  相似文献   

15.
分散剂对高效吸油树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大多数油田已进入中,高含水期。油田采出水水量的日益增加,有效的含油废水净化材料的研究开发势在必行。高效吸油树脂是一种自溶胀型的吸油材料,本文以甲基丙烯酸长链酯为单体,MBA为交联剂,BPO为引发剂,水为分散介质,在不同分散剂的条件下,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高效吸油树脂。着重研究了在不同分散剂的条件下对高吸油性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优选,结果表明以PVA为分散剂时可取的较好的吸油效果。  相似文献   

16.
研究火灾产物对人员疏散的影响,首先使用火灾数值模拟软件Pyrosim对某教学楼一层全尺寸模型的火灾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仅门开启的火灾场景下影响人员疏散的主要火灾产物数据;其次引入疏散速度系数概念,将火灾产物数据经Matlab预处理后输入Pathfinder,建立基于火灾产物影响下的人员疏散模型,对比分析考虑火灾产物影响与不考虑火灾产物影响下的疏散情况;最后将火灾模拟动画与人员疏散动画耦合,实现三维环境下火灾发展过程与人员疏散过程的可视化展示.结果表明:疏散速度系数影响下的火灾人员疏散模拟相对于不考虑速度影响的火灾疏散模拟更能真实反应火场中的人员疏散情况.  相似文献   

17.
载Pt纳米TiO2抑制滇池蓝藻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蓝藻样品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以及超氧阴离子含量进行测定.比较研究纳米TiO2和负载Pt纳米TiO2对蓝藻生长抑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纳米TiO2相比,在太阳光下负载Pt纳米TiO2对蓝藻的抑制效果更好.另外,研究表明,载Pt纳米TiO2的载Pt量选择1.5%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基于脑电探究外观特征对产品识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行为实验和脑电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产品外观特征元素(形状、颜色、材质)及其熟悉度(低、中、高)对产品识别的影响。脑电实验前,通过问卷获取被试的主观评价数据,进行实验假设。脑电实验采用经典的"学习-再认"范式,实验材料为3(形状、颜色、材质)×3(低、中、高)混合设计。结果表明:低和高熟悉度的颜色特征、低熟悉度的形状特征以及高熟悉度的材质特征能够有效提高产品的识别度。  相似文献   

19.
杏鲍菇为大宗食用菌,为提高杏鲍菇利用率,开发杏鲍菇休闲食品,研究前处理工艺对真空油炸杏鲍菇品质的影响。采用控制变量法,主要考察了切片方式、切片厚度和漂烫处理对杏鲍菇脆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切片方式影响显著,脆片的脆度和含油量都与切片厚度呈现正相关关系,其中2mm为较佳厚度,与L值呈现负相关关系;漂烫可灭杏鲍菇脆片中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褐变,较佳漂烫处理方式为95℃、90s。  相似文献   

20.
分别以不同颗粒度的纯铁铁粉为研究对象,进行气体渗氮.通过各种渗氮条件下的氮化实验,系统地研究了颗粒度对纯铁氮化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气体氮化实验中,纯铁铁粉氮化后所形成的氮化物的相组成及含量与颗粒度有关,细化后的铁粉由于表面能及晶界、位错等缺陷的增加,为氮原子的渗入提供了有利条件,当粒径减小为原来的1/10后,临界渗氮温度可以至少下降50℃,并且相同温度下的渗氮速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