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活性污泥体系中好氧反硝化菌的选择与富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SBR反应器,通过间歇曝气和连续曝气方式对活性污泥体系中好氧反硝化细菌的选择和富集效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这两种方式都能提高活性污泥在好氧条件下对TN的去除率.最终实现在好氧条件下(DO 值≥5 mg/L),TN (进水TN为500 mg/L)的去除率仍可达50%以上.从驯化后富集好氧反硝化菌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105株细菌,其中对TN去除率在50%以上的菌株有21 株,可以基本认为这些都为好氧反硝化细菌.对比污泥驯化前所筛菌株对TN的去除率,进一步证实了污泥驯化有利于好氧反硝化菌的选择和富集.图4,表2,参7. 相似文献
2.
在生物脱氮过程中,好氧氨氧化细菌( AOB)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梯度稀释培养、平板划线分离进行AOB分离纯化,获得两株氨氧化能力较强的AOB菌株A2和A7,它们能将培养液中的大部分氨氮氧化.对A2和A7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并通过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发现A2和A7均为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呈杆状,长为1~1.5μm,宽约0.5μm.生理生化实验表明,A2和A7属于自养微生物,不能利用有机碳源.系统发育分析表明,A2和A7均为亚硝化单胞菌( Nitrosomonas). 相似文献
3.
氮素作为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一直以其独特的方式在自然界中循环。经典氮循环理论认为细菌的好氧氨氧化是氧化氨氮的唯一途径,然而,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新的氮循环途径被不断发现,其中的古菌好氧氨氧化以及厌氧氨氧化过程,由于其突出的生态及工程应用重要性,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了氮循环新途径中的厌氧氨氧化以及古菌好氧氨氧化过程的发现及研究现状,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两类氨氧化菌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硝化作用(NH4+→NO2-→NO3- )是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环节,氨氧化古菌(AOA)纯培养物和富集物的获得,以及古菌 amo 基因在各种生态环境中的发现,说明AOA 也是氨氧化作用的贡献者;特别是很多环境中 AOA amo 的丰度是氨氧化细菌 AOBamo 的数十倍甚至上万倍,而且 AOA 具有比 AOB 更高的氨氮亲和性,这些进一步说明了氨氧化细菌(AOA)可能是氨氧化作用的主要贡献者.文中综述了 AOA 菌株和富集物的来源及基因组信息、基于系统发育的 AOA 分类、AOA 氨氧化作用在环境中的重要性,以及 AOA 反硝化作用的发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6.
研究用于焦化废水处理的好氧颗粒活性污泥和传统普通活性污泥的同步培养及其对COD和NH3-N的脱除特性比较。设置反应器1(R1)和反应器2(R2)两个平行装置,R1用作普通活性污泥的培养,R2用作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两者均采用普通好氧曝气并以相同的进水在好氧厌氧交替工艺下同步运行,R2在出水前加5 min曝气和5 min沉淀。R2内培养出好氧颗粒活性污泥,颗粒直径0.5~2 mm,含水率为95%,污泥质量浓度(MLSS)为3101~6203 mg/L,污泥沉降指数(SVI)为100.5~128.7 mL/g。经对COD质量浓度380~1 200 mg/L和NH3-N质量浓度63.7~134.4 mg/L的焦化废水处理,COD和NH3-N同时去除率达到80%以上,优于R1的运行结果。 相似文献
7.
陈燕飞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7):182-183,194
介绍了好氧活性污泥净化废水的作用机理和好氧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群落,分析了好氧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群落在净化废水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活性污泥比耗氧速率(specific oxygen uptake rate,SOUR)为考察指标,研究了辛基酚(Octylphenol,OP)对活性污泥活性的抑制效应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辛基酚浓度达到8mg/L时对试验污泥活性存在轻微抑制效应,其抑制效应随辛基酚浓度增大而增大,当辛基酚质量浓度>64mg/L时逐渐趋于平缓;辛基酚对污泥活性半数抑制质量浓度为38.6mg/L;一定辛基酚质量浓度下,辛基酚抑制效应主要影响因素有污泥浓度及作用时间;在离开辛基酚作用的环境后,受辛基酚抑制的污泥可在适当条件下恢复部分活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辛基酚( Octylphenol,OP)对活性污泥活性的抑制效应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辛基酚质量浓度达到8mg/L时对污泥活性存在轻微抑制效应,其抑制效应随辛基酚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加,当辛基酚质量浓度>64 mg/L时逐渐趋于平缓;辛基酚对污泥活性半数抑制质量浓度为38.6 mg/L;一定辛基酚质量浓度下,辛... 相似文献
10.
采用驯化后的硝化菌富集培养物(NEC)及实际污水厂的硝化活性污泥(NAS)降解雌酮(E1)和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 通过初始氨氮浓度的变化及氨氧化菌活性的抑制改变污泥氨氧化活性, 并考察氨氧化活性对雌激素降解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NEC中雌激素的降解活性主要来自氨氧化菌, 亚硝酸盐对雌激素的硝基化作用及异养菌的代谢作用均较弱, 氨氧化菌对雌激素的共代谢得到证实。在NAS中, 氨氧化菌抑制剂烯丙基硫脲并未完全抑制E1和EE2的降解活性, 表明雌激素降解由氨氧化菌与异养菌共同完成, 而氨氧化菌的共代谢降解显然更为高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初级污泥、初级污泥和剩余活性污泥按比例1:1组成的混合污泥进行了好氧消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30℃条件下间歇运行18天,初级污泥和混合污泥TS、TVS的去除率分别为47%、44%和48%、47.8%,可与剩余活性污泥单独消化效果相比,同时研究了SVI.pH、OUR、TTC-DHA等指标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13.
以同煤污水厂为例,介绍Orbal型氧化沟活性污泥的培养过程。该厂采用接种培养与低负荷培养相结合的综合方案,结果用11d的时间就培养出成熟的活性污泥,部分出水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活性污泥培养成功后,该厂通过调整工艺,在运行至1个月时所有出水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处理制药综合有机废水的活性污泥特性及组成活性污泥的主要微生物生理群:淀粉分解菌、纤维素分解菌、蛋白质分解菌、发酵性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丙酸分解菌、丁酸分解菌、硫酸盐原还细菌、硝酸盐还原细菌、乙酸裂解产甲烷细菌和产甲烷细菌。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连续注水 ,接种培养法对焦化废水活性污泥系统进行启动。在实践的基础上 ,总结出活性污泥系统启动的四个关键因素 :溶解氧、污泥负荷、回流比及营养配比。针对性地解决了启动过程中的两个主要问题 :负荷变更和污泥流失问题。从而摸索出一套快速、简捷、耗资少的污泥启动方案。 相似文献
16.
水流剪切力对活性污泥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SBR反应器模型研究了水流剪切力对活性污泥沉降特性和活性的影响;通过不同水流剪切力下活性污泥絮凝体形态及微生物类型的比较,分析了水流剪切力对活性污泥特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SBR系统中的活性污泥对水流剪切力的变化较敏感;剪切力会影响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生态系统,改变絮凝体的结构;利用水流剪切力来改变SBR反应器中活性污泥的沉降特性和活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活性污泥法是应用最广泛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之一,然而,剩余污泥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本文从微生物合成一能量代谢角度,对如何控制剩余污泥产生提出了新的现点,并在技术可行性上做了探讨,它将为解决这一问题开辟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高含盐量活性污泥系统启动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a.不接种直接培养;b.接种城市活性污泥培养驯化;c.引进嗜盐菌培养驯化三种高含盐量活性污泥系统启动方式的比较,得出培养驯化周期:c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