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包头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宏观评价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在阐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的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宏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从宏观上对包头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对包头市及与包头市城市性质相近的几个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做了比较。指出包头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由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结构转型,包头市的城市贫困问题正日益突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后,包头市在城市反贫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包头市的城市低保制度在运行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只有通过科学确定保障标准、拓宽多元筹资渠道、严格规范管理制度、建立互补运作机制等一系列措施才能不断完善这一制度,提高反贫困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2002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采用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方法分析了我国城市用地水平概况,不同用地水平下城市的地域分布和不同城市规模水平下数量分布情况,并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角度对我国城市用地合理性做了比较研究,根据分析结果,对我国不同区域、不同用地水平和不同用地效益的城市针对性的提出了今后土地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4.
包头市属于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城市,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从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角度出发,认为通过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来合理配置水资源,是包头市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本研究构建包头市水资源约束条件下产业结构优化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利用NSGA-Ⅱ对模型进行求解给出包头市未来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用水结构调整的方向,并指出影响包头市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最后给出促进包头市水资源合理、有效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主导产业群体的建立是区域产业高效发展和向高度化演进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包头市产业系统特点,以定性和定量(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确立了包头市主导产业群体,并提出了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6.
包头市主导产业群体的建立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导产业群体的建立是区域产业高效发展和向高度化演进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包头市产业系统特点,以定性和定量(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确立了包头市主导产业群体,并提出了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7.
对包头市城市整体地价水平、地价增长率、城市地价指数、城市地价与房价、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度以及地价的影响因素与变动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包头市地价整体增长速度较快,且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经济持续增长、土地需求不断加大、宏观政策有利调控是刺激包头市地价不断上涨的动力;未来包头市地价会继续呈上升趋势,空间布局将会更加合理,增长方式将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  相似文献   

8.
作者认为有效解决城市边缘性地域消防隐患定向分析,可以减少城市边缘性地域面临的消防安全威胁,同时避免城市边缘性地域消防安全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社会经济环境、管理水平四个方面,构建包头市城市人居环境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HP法对包头市城市人居环境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①包头市智力文化支持、资源禀赋指数偏低,环境质量、居住条件、生态效益等指数较高;②影响包头市城市人居环境水平的因素中,生态环境水平指数为0.82,基础设施水平指数为0.71,社会经济环境水平指数为0.69,管理水平指数为0.53,说明包头市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③包头市城市人居环境水平指数为0.69,介于0.65~0.74,属于Ⅲ级,水平一般.因此,包头市城市人居环境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支持水平、协调性和发展能力3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建立研究模型,运用城市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和城市生态学等相关理论.借助计量学、数理统计学等手段,对包头市1992—2001年的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发展轨迹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研究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指出制约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上海中山环路沿圈是城市灾害的高发区.城市综合灾害的诱发和灾损后果与城市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等因素的背景条件有控制制约相关关系.为防灾减灾目的,应用模糊矩阵数学方法对中山环路沿圈的12个统计小区,选用13个相关因子进行复合生态总体综合评价.评价结论很差和较差的6个小区是灾害重点防治小区,并提出了复合生态因子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2.
谈步稳 《河南科学》2009,27(9):1152-1156
通过分析“3+5”城市群内不同城市第三产业不同部门的从业人员数来测度城市群内不同城市的城市流的强度.研究发现:城市群内不同城市间联系很弱,表明城市群的发展还处于雏形阶段;城市群的中心区域还处于极化阶段,对周边区域辐射不强;外围区域的中心城市也有很强的集聚功能;而处于中间区域的益阳和娄底基本没有对外服务功能,将逐渐演变为核心区域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土地覆被景观幅度响应的空间形态及方向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遥感影像解译得出的城市土地覆被景观为数据源,探讨了景观指数的幅度响应,以及幅度响应的空间与方向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形状指数SHAPE-MN与表征斑块空间分布的CONTAG指数对幅度变化的敏感性强,其余两类景观指数的敏感性较弱,但仍然因不同的指数而存在差异。景观指数对空间形态的敏感性因指数而异:CONTAG的敏感性最弱,LPI对三角形景观最为敏感,SHDI却对三角形表现不敏感,但是对方形、条形和圆形的形态敏感性较强。幅度响应的方向性也是明显的,如LPI指数在条形景观的东西和南北方向上,景观指数的变化完全相反。  相似文献   

14.
基于FSAM模型的城市碳通量观测贡献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变化背景下,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重要来源.以上海市奉贤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涡度相关观测系统所获得的通量观测数据,应用FSAM(theFlux—SourceAreaModel)模型,分析了不同大气条件、不同风向下通量贡献区的分布及时间动态.结果表明:大气稳定度会影响通量贡献区的范围,表现为不稳定大气条件下通量贡献区长度为66~491m,稳定条件下通量贡献区长度为94—1047m.风向对通量贡献区的影响表现为在主风风向90°-180°,稳定大气条件下(通量贡献P为0.9时)通量贡献区的范围为94~1047m,垂直于迎风方向的宽度为335in;其他风向的通量贡献区分布与主风风向各不相同,分别为103~1146,122—1337,110~1256m.通量贡献区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特征,表现为夜间通量区范围大于白天.  相似文献   

15.
以武汉市为例,基于DSMP/OLS夜间灯光数据、多源遥感影像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通过构建城镇用地复合指数,提取2000,2005和2010年3个年份的武汉市城镇用地面积,分析了武汉市城镇用地扩张的形态特征、城镇用地演变规律和影响其变化的因素.研究表明,2000年到2010年之间武汉市的城镇用地扩张速度不断加快,并呈现非紧凑型发展.城镇用地空间扩张逐渐复杂化,离散破碎之势逐年显著.位于西北和东南方向上距主城20~30km的远城区扩张强度最大;总体城镇用地空间格局基本稳定,受地理条件、空间距离、经济发展和政策指引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方向上城镇用地扩张差异化显著.  相似文献   

16.
在第二轮西部大开发和向西开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驱动下,青海、甘肃、宁夏3省区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适时构建整体结构的黄河上游城市经济带在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层面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城市群组合体系的完善,将促使黄河上游城市经济带与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共同构成我国"西三角"经济圈,3省区城市经济带的形成,能够显著促进我国内陆向西开放程度,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通道,形成黄河上游内陆向西开放核心地带.在探讨黄河上游城市经济带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基础上,认为目前黄河上游城市经济带建设应从构建巨型产业带、沿黄城市带、内陆合作开放带3个战略方向出发,在国家层面上逐渐形成特色鲜明、向西开放、区位优势明显的城市经济带.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掌握城市通勤联系的特点,构建便捷有序的职住联系格局,利用广州市联通用户的手机信令大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识别广州市的城市职住联系结构及其与城市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城市通勤联系格局及其基本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1)广州市中心城区形成了8个具有“社区内节点之间联系紧密,而不同社区的节点之间联系相对稀疏”基本特征的职住联系分区,分区之间的空间邻近性特征明显,并大体呈同心圆和扇形分布格局. (2)广州市中心城区的主要通勤流方向为核心区向白云区南部的“南北向”和核心区向天河区中部的“东西向”,主要通勤流方向与地铁线高度重叠,圈层内近距离通勤比重高.  相似文献   

18.
2001—2017年哈尔滨市建设用地扩张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静  郭磊  赵超越  吴昊  刘楠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1):12948-12954
以哈尔滨市2001年、2008年、2013年和2017年四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为基础,运用规则格网法、等扇分析法和公共边测度法等空间分析方法,以及用形状指数、斑块密度、聚集度等指标分阶段分析16年间哈尔滨市建设用地扩张强度、形态、方向和模式等特征。研究发现:(1)2001-2017年间研究区建设用地扩张呈现由缓到强势增长后又缓慢扩张态势,并且各个区域建设用地扩张强度指数也有所不同;(2)2001-2017年间,聚集度、斑块密度逐渐增加,形状指数逐渐减小;(3)城市扩张方向性明显,总体来看,向南扩展速率最快,并且实现了城市扩张格局由主要朝单一方向发展变为朝多个方向同时发展的转变;(4)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内研究区建设用地扩张模式有所不同。整体看来,蔓延式扩张面积占建设用地总增加面积的比例最大,飞地式扩张面积所占比例最小,且所分布区域比较分散。  相似文献   

19.
作者在济南市进行了两次太阳辐射强度的流动观测.对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城市混浊岛效应强烈:不仅市区的混浊度远高于郊区,而且由于受“城市尾羽层”的影响,其下风向郊区的混浊度虽低于市区但高于上风向郊区;市区内不同功能区混浊程度不同,以工业区最甚;混浊度的空间变化形式与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及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采用2010年5月航拍遥感影像和贵州湄潭县城市总体规划及绿地系统规划相关资料,利用移动窗口法,在8个方向上从城市中心向边缘取样,定量分析了湄潭县城市绿地景观空间梯度特征。结果表明:(1)类型水平上,8个方向的农业用地和山体绿地景观比例较高,是湄潭县城绿地景观的优势类型,其他各类城市绿地景观比例偏小,县城建成区绿地建设滞后。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在老城区、工业区破碎化程度高,斑块形状较为复杂;公园绿地面积不足,分布不均。(2)景观水平上,不同景观指数沿8个方向样带呈现明显的梯度特征,表明城市化导致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增大,景观异质性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