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控制回路中同时存在控制阀摩擦和保护阀切换作用的非线性问题,提出了基于阈值含输入非线性自回归(TNARX)模型的控制性能基准估计方法.将系统的输入输出测量数据根据阈值划分后,在不同的局部数据空间上建立NARX模型,这些局部模型的组合用来描述整个非线性系统.利用合并方差准则组合这些局部模型的预测误差方差,从而估计出整个非线性系统的控制性能基准.通过与多项式自回归(PAR)模型、含输入的多项式自回归(PARX)模型和自激励阈值自回归(SETAR)模型的比较,表明TNARX模型可以得到较好的估计结果.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数据对线性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计的影响已有许多研究,但数据对岭估计的影响很少有人研究.吴诗泳和岳珠( 工程数学学报,1989 ,6(1) :115 ~119 .) 研究了剔除一组数据对岭估计的影响.在此,我们继续讨论数据对岭估计的影响,找到了影响度量与相关系数之间的联系,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空间相关的经验最优线性无偏预测(SEBLUP)模型是指区域随机效应相关的线性混合模型,而模型中的参数估计方法是当前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给出了模型中参数的极大似然(ML)估计过程,并通过仿真模拟,实验结果显示用ML估计方法估计SEBLUP模型的参数的条件下,SEBLUP估计方法处理空间相关的小区域数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针对连续测量数据,给出了混合系数线性模型参数的根方估计d(k)和d(k)(0<k<1),并且证明了通过根方参数k的选取,可使根方估计d(k)和d(k)的均方误差(MSE)分别小于最小二乘估计(LSE)d和d的MSE  相似文献   

5.
混合系数线性模型参数的根方估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连续测量数据,给出了混合系数线性模型参数的根方估计d(k)和d(k)(0〈k〈1),并且证明了通过根方参数k的选取,可使根方估计d(k)和d(k)的均方误差分别小于最小二乘估计d和d的MSE。  相似文献   

6.
混合系数线性模型参数的新估计与LS估计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合系数线性模型在连续测量数据的情况下,给出了固定系数a和随机系数期望b的一种新估计.在均方误差的意义下,证明了混合系数线性模型参数的新估计优于最小二乘估计(LS估计),并给予了应用举例.  相似文献   

7.
当数据缺失机制为非随机缺失(NMAR)时,线性回归模型中的参数估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本文采用贝叶斯(Bayesian)方法,并利用MCMC方法、选择模型和Gibbs抽样方法,求得了参数的Bayesian估计,用一个模拟例子求得参数的估计均值和方差说明了此种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在响应变量有缺失的不完全数据情形下,利用二阶段估计方法得到半参数回归模型Y=X’β+g(T)+e中参数β和非参数g(·)的估计,并给出估计渐近正态性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9.
恒定应力加速寿命试验数据缺失时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数据缺失是加速寿命中经常遇到的情况,处理起来也较复杂,当产品寿命服从指数分布时,该文研究了恒定应力加速寿命试验中数据缺失时的统计分析方法,讨论了加速模型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MLE)与线性估计(BLUE与ABLUE),证明了极大似然估计的存在性与唯一性,并对各种估计的优良性进行了模拟比较。  相似文献   

10.
加权整体最小二乘法(WTLS)是估计errors-in-variables (EIV)模型参数严密的方法,当面临大数据集时,其计算效率有限。针对EIV模型中设计矩阵呈现出的结构性特征,在最小二乘准则的约束条件下,通过仅给设计矩阵的随机列赋予权重,推证了适用于EIV模型参数估计的部分加权整体最小二乘法(PWTLS)。PWTLS无需借助拉格朗日辅助法,能够精确估计EIV模型参数;另外,该算法缩减了矩阵的维数,同时在迭代过程中避免了估计设计矩阵的随机误差,从而减小了矩阵运算量,提升了计算效率。最后以真实数据和模拟数据为例与其他7种同类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PWTLS取得了与同类算法相同的精度,但计算效率显著提高,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的几种灰色预测模型的比较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传统GM(1,1)模型,基于积分优化法的GM(1,1)模型,具有白指数律重合性的GM(1,1)模型,基于响应不变法的GM(1,1)模型,基于严格微分拟合法的GM(1,1)模型进行了详细分析比较.针对电力系统中长期负荷增长的特点,分析比较了以上5种模型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为电力系统工作人员在年用电量预测中选择合适的灰色预测模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初值修正灰色GM(1,1)模型的等价性问题.通过选取两个不同初始条件X3(1)+β、β2X(1),分别得到两个初值修正GM(1,1)模型,并证明了它们的等价性;然后,推广初值修正GM(1,1)模型等价性,得到了结论更为一般的、初值条件为X1(f)+β1和β2X(1)(i)的、两类GM(1,1)模型的等价性.这些结论不仅揭示了不同初值条件的GM(1,1)模型的本质联系,而且为进一步应用GM(1,1)模型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13.
研究超临界环境中物质在吸附剂颗粒中的动力学行为十分关键.用Langmuir吸附模型、修正的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及Freundlich吸附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这3个模型都能较好地拟合超临界CO2中介孔基材SBA-15对前驱物AgNO,和Cu(NO3)2的吸附,其中Freundlich模型拟合误差最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材颗粒内部吸附动力学模型,基于质量平衡微分方程,使用Polymath软件对吸附的平衡浓度及平衡时间进行模拟,与实验测定结果吻合良好.采用修正的Langmuir模型拟合吸附量与浓度的关系,结合动力学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可以较好地描述介孔氧化硅在超临界氛围中对无机盐的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访问控制模型难以满足空间环境下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个空间约束的基于属性和角色的空间数据访问控制模型(Spatial-ARBAC),利用网络本体语言(OWL DL)对模型本体进行了描述并对空间约束进行了形式化定义。系统根据用户的属性和资源的属性动态分配角色,实现了细粒度的、灵活的空间约束的访问控制。并将其应用到GIS城市消防系统。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灰色GM(1,1)模型和已有的若干改进GM(1,1)模型在高增长指数序列建模时模型精度较低的问题,构造了一种带有调节因子λ的新背景值公式,提出了调节因子λ的优化方法,并应用于灰色系统建模中.大量的数字仿真表明:基于调节因子λ建立的新GM(1,1)模型,即使是在发展系数较高、且用于多步预测时精度仍然保持较高,它较传统GM(1,1)模型和已有的改进GM(1,1)Ⅰ,Ⅱ型均有显著地提高.  相似文献   

16.
原子核推转壳模型自50年代被提出以来,经过60余年几个不同阶段的发展,已经成为定量描述原子核集体转动的最成功理论模型之一.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发展是:考虑对关联作用和推转位能面计算(Total Routhian Surface).这样的计算能给出核形变随转动的演变信息和转动顺排现象.我们在推转位能面计算方面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1)发展了“对关联一形变.转动”自洽计算;(2)发展了“限制组态”位能面计算,成功实现了对任何激发组态的自洽计算;(3)发展了“限制组态”推转位能面计算,实现了对任何激发组态的转动自洽计算.  相似文献   

17.
考虑到土石坝沉降变形因素的复杂性以及GM (1,1)灰色模型基于贫信息数据所表现出来的优势,由大坝实测数据拟合构造GM (1,1)模型。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坝沉降变形的预测精度,对原始GM (1,1)模型分别进行了考虑不同数据对预测结果有不同影响的加权改进和利用指数函数变换来提高原始数据光滑度的改进。实例应用表明,加权改进的GM (1,1)模型和函数变换改进的GM (1,1)模型的预测精度均优于原始GM (1,1)模型。  相似文献   

18.
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和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提取,并利用遗传算法(GA)对波长进行选择,剔除不相关的变量,达到压缩数据的目的;采用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方法,对多组分体系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建立了一个PLS-BP-ANN、PCA-BP-ANN、GA-BP-ANN和BP-ANN四种模型的化学计量学多组分分析平台,对谱带混叠严重的5种大气有机毒物——苯、甲苯、甲醇、氯仿和丙酮进行了定性定量测定,比较了4种模型的误差,结果表明,PLS-BP-ANN模型得到的结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李剑 《科技信息》2011,(13):112-113,170
对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进行了研究,对传统访问控制模型、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模型、角色管理模型ARBAC97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对RBAC模型进行范围扩展,通过引入角色范围的概念,以(用户,角色,范围)三元组来标识系统用户的权限,解决RBAC模型无法对资源实例进行权限控制的问题,也就是解决了系统用户拥有相同的角色,操作的数据范围可以不同。结合实际应用系统的需求,实现了权限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20.
为降低软件生产线初期投入高\, 风险大的问题, 提出基于软件库的软件生产线过程模型及无缝迁移模型。基于生产线过程模型建立了车载多媒体模拟系统以及相关支持工具, 依托关系数据库强大的存储与检索功能。采用这两个模型能降低采用生产线技术的初期投入成本, 并有助于生产线的迁移, 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