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北马兜铃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种子中通过溶剂提取、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制备薄层层析等方法分得6个化合物。波谱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s)IVa(1)、VII(2),马兜铃内酰胺(aristolactam)-N-β-D-glucopyanoside(3)、aristoloctam Ia N-β-D-glucopyanoside(4)、松醇(pinitol,5)和葫萝卜苷(daucosterol,6)。化合物5系首次从北马兜铃中分得。  相似文献   

2.
垂穗石松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西双版纳产石松科植物垂穗石松[Palhinhaea cernua(L.)Vasc.et Franco]全草中通过溶剂提取、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制备薄层层析等方法分得4个三萜化合物。波谱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芒柄花根萜醇(α-onocerin)(1),21-epi-ser-ratenediol(2),serratenediol(3)和lycernuic acid D(4),化合物2-4为首次从云南产垂穗石松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蛇足石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屏边产石杉科植物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Thunb.)Trev.)中通过溶剂提取、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制备薄层层析等方法分得11个化合物,包括6个生物碱、3个三萜和2个甾体。波谱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石杉碱甲(1),石杉碱乙(2),石杉碱庚(3),马尾杉碱乙(4),8β-羟基马尾杉碱乙(5),lycoposerramine D(6),serratenediol(7),21-epi-serratenediol(8),serratenediol-3-acetate(9),β-谷甾醇(10)和胡萝卜甙(11),均为首次从云南产蛇足石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从云南假地豆植物中经80%丙酮-水溶液超声提取、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提纯,得到6个查尔酮类化合物,经过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质谱等波谱鉴定,6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异戊烯基黄酮G、甘草查耳酮A、异补骨脂查尔酮、黄腐酚、异补骨脂色烯查耳酮和、异戊烯基查尔酮B。并对这6种酮类化合物作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2、4、5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5.
蒙药森登-4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pharmadex LH-20柱层析法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法鉴定化合物结构,从蒙药森登-4的有效部位中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大黄酚(1)、大黄素甲醚(2)、β-谷甾醇(3 )、豆甾醇(4)、大黄素(5)、2,5-二甲氧基苯醌(6)、槲皮素(7) 、栀子苷(8),对蒙药森登-4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其中化合物1-6为首次从森登-4中分得,并且化合物1、2和5是首次从森登-4中分得蒽醌类成分,为阐释蒙药森登-4药效物质基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提取物的补骨脂大鼠口服给药的毒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安全依据。方法 112只SD大鼠雌雄各半,按性别、体质量随机分为8组:对照组,补骨脂生药组,补骨脂下层渗漉液高、低剂量组,补骨脂上层渗漉液高、低剂量组,补骨脂渗漉药渣高、低剂量组[生药组剂量(生药量)为3 g/kg体质量,其他给药组高、低剂量(生药量)均分别为6和3 g/kg体质量],每组14只。连续给药4周,给药周期结束后,禁食不禁水12 h,取血进行相关血生化指标检测,解剖取脏器称重计算脏器系数并测定肝脏组织中MDA,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补骨脂生药组肝脏脏器系数、ALP、MDA显著升高,胸腺脏器系数、T-AOC显著降低;补骨脂下层渗漉液剂量组肝脏脏器系数、T-AOC、ALT显著升高;补骨脂渗漉药渣高剂量组肝脏脏器系数、MDA显著升高而雌性大鼠T-AOC值显著降低,药渣低剂量组并没有明显的肝、肾毒性;补骨脂上层渗漉液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补骨脂上层渗漉液的安全性优于补骨脂下层渗漉液,但基于有效成分测定结果提示,下层渗漉液更合适入药。  相似文献   

7.
白花蛇舌草苷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中通过溶剂提取、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制备薄层层析等方法分得6个苷类化合物。波谱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E-6-O-p-methoxy cinnamoyl scandoside methylester(1),Z-6-O-p-methoxycinnamoyl scandoside methyl ester(2),asperuloside(3),asperulosidic acid(4),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ethyl β-D-glucopyranoside,5)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6)。化合物5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到。  相似文献   

8.
对采自云南省昆明市的凤尾草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采用柱层析、Sephadex LH-20、薄层层析等色谱方法,从凤尾草(Pteris multifida poir)全草95%工业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系列化合物,通过MS、NMR、2D-NMR等波谱分析手段鉴定了其中的6个化合物,分别为(2R,3S)-pterosin C(1)、Syringic acid(2)、ferulic acid(3)、isovanillic acid(4)、β-sitosterol(5)、daucosterol(6).化合物1为该属植物特征倍半萜类化合物蕨素,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运用正相硅胶柱层析、MCI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了纯化密花美登木叶的化学成分,并采用NMR谱学和质谱技术鉴定了其结构.结果表明:从密花美登木叶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海棠果醇(1)、木栓酮(2)、山奈酚(3)、山奈苷(4)、胡萝卜苷(5),其中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分离和纯化补骨脂中香豆素类成分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以补骨脂干燥成熟果实为原料,经乙醇回流制备补骨脂粗提物,经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所得样品由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纯度,并由对照品确定成分.采用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7∶3∶5∶5)作为两相溶剂体系,从补骨脂粗提物中分离得到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二者纯度分别达到99.4%,99.1%.该法可以成功用于补骨脂粗提物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分离,并且具有制备量大和分离效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翼梗五味子木脂素成份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产翼梗五味子(Schisandra henryi)茎中通过溶剂提取和硅胶柱层析分离了4个木脂素成分,经波谱分析及与标准品对照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异安五脂素(isoanwulignan,1)、benzoyl-gomisin Q(2)、五味子酯甲(schisantherin A,3)和gomisin G(4),均系首次自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2.
利用溶剂提取和正、反相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技术对采自藏区的俄色茶(Malus torangoades(Rehd.)Hughes)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俄色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根皮苷(1),根皮素(2),3-羟基根皮苷(3),3-羟基根皮素(4),三叶苷(5),槲皮素(6),槲皮苷(7),异槲皮苷(8),芦丁(9),金丝桃苷(10),香豆酸(11),咖啡酸(12).化合物1~5为二氢查耳酮类化合物,化合物6~10为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1和12为酚酸成分.其中化合物3~5和7~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添加HDACI,500μM恩提诺特的H.sp.CLG4.培养萃取物与对照的差异,硅胶柱层析、反相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添加表观遗传试剂的Hypomyces sp.CLG4.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现代波谱分析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表观遗传调控对分离自滇重楼菌寄生属菌株(Hypomyces sp.CLG4)产生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HPLC分析表明,恩替诺特可以诱导该菌株产生更为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R-6-hydroxymellein(1),6-demethylkigelin(2),(3R)-6-methoxymellein(3),(3R)-6,7-dimethoxymellein(4),pyrolin(5),terrein(6).可见,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表观遗传调控可以显著提高菌株Hypomyces sp.CLG4.产生次生代谢的能力,化合物1~3、5和6为首次从该菌株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对凤丹牡丹花瓣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研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1H NMR、13C NMR和MS波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2个没食子酸鞣质类化合物,分别为1-O-galloyl-β-D-glucose(1)和1,2,3,4,6-Trigalloyl-β-D-glucose(2),以及一个黄酮类化合物kaempferol-3,7-di-O-β-D-glucopyranoside(3)。化合物1~3均首次从凤丹牡丹花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也是首次从凤丹牡丹花中分离得到鞣质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利用溶剂提取法、正相和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RP-HPLC等色谱方法,从排风藤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1 H NMR、13 C NMR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为β-谷甾醇(1),β-胡萝卜苷(2),N-反式-香豆酰酪胺(3),N-反式-对羟基苯乙基阿魏酰胺(4),N-反式阿魏酰基-3-甲氧基酪胺(5),N-trans-feruloylo-ctopamine(6).其中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多种现代化波谱手段,探究海洋细菌Bacillus sp.753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对海洋细菌Bacillus sp.753发酵液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运用NMR、MS和文献对照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这株细菌的发酵液中共分离得到12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uridine(1),thymine(2),cyclo-(phe-lle)(3),cyclo-(ala-pro)(4),cyclo-(val-pro)(5),cyclo-(pro-leu)(6),cyclo-(phe-pro)(7),cyclo-(tyr-pro)(8),cyclo-(tyr-4-hydroxy-pro)(9),cyclo-(leu-pro)(10),cyclo-(pro-4-hydroxyl-lle)(11),cyclo-(D-pipecolinyl-L-leucine)(12)。【结论】化合物1~12均是首次从该株海洋细菌中分离得到,该实验结果不仅丰富了该株菌的化学成分类型,而且也增强了海洋细菌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柳珊瑚Anthogorgia caerulea共生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发酵液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对柳珊瑚A.caerulea共生菌B.methylotrophicus发酵液中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运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共生细菌B.Methylotrophicus发酵液中分离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脯-甘)二肽(1)、环(S-脯-R-亮)二肽(2)、胸苷(3)、尿苷(4)、原儿茶酸(5)、3-Furancarboxylic acid-5-(hydroxmenthy)-Furan(6)。【结论】化合物1~6均是首次从该种细菌中分离得到,丰富了柳珊瑚共生菌B.methylotrophicus的化学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腺花香茶菜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化合物,依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腺花香茶菜根70%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17),13-ent-labdadien-15→16-lactone-19-oic acid(1)、腺花素(2)、乌索酸(3)、β-谷甾醇(4)、7α-羟基豆甾醇(5)、3β-羟基-5α,8α-桥二氧麦角甾-6,22-二烯(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的根中获得,化合物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对浙贝母花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运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C18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及质谱鉴定得到化合物的结构。从浙贝母花乙酸乙酯部位共分离得到8种化合物,分别为正二十九烷(1)、亚油酸(2)、棕榈酸(3)、反式阿魏酸(4)、反式对羟基桂皮酸(5)、咖啡酸(6)、七叶内酯(7)、顺式对羟基桂皮酸(8),均为首次从浙贝母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中药多层次、多系统的复杂作用模式的表征一直是中药现代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网络药理学借助计算机技术、系统生物学、多向药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了以网络靶标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实现了成分-靶标-疾病的分子网络构建,在中药现代研究中显示了巨大的潜力。对近年来网络药理学在网络构建及分析技术、中药复杂作用模式研究进展、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传统中药科学内涵的深入阐释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