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的奠基人之一。她的创作经历了由传统小说向意识流小说的转换过程。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个转换的历程,即:由前期作品中传统小说心理描写的逻辑性,转换到后期小说意识流技巧的跳跃性;由前期作品使读者间接进入人物心理,转换为后期作品使读者直接进入人物心理;由前期人物心理描写的客观性,转换到后期人物心理描写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小说《迟桂花》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心理描写的分析,以及对其细腻、通灵的境物描写的分析,阐释了郁达夫晚期小说创作风格在保留浪漫主义手法的同时,在经历了大革命失败的动荡与挫折、尝尽了人生的苦酒之后,其作品中所呈现的悲抑、恬淡,韬晦的复杂心情。后期郁达夫感情上渐趋深沉,艺术上更臻成熟,《迟桂花》当是他这时期独具一格的抒情小说。  相似文献   

3.
理性烛照下的心理分析--施蛰存小说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施蛰存小说创作的具体内容来看,无论是在选取文学表现对象的原则上,还是在文学把握现实的方式上.施蛰存都没有走向现代主义的非理性的极端,而是本着鲜明的理性精神来选取对象和把握现实的。他描写人物的内在心理活动,并不是因为他否认外部世界的可知性、可把握性,而恰恰是因为他希望通过对人内在心理世界的分析描写来获取探索人类心灵奥秘把握人的真实的本质的一种方式,以便更好地揭示生活的真相。  相似文献   

4.
贯穿沈从文作品中的一个总的思想基调是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和对人性复归的渴望,沈从文作品再现了我国二、三十年代形形色色的人生面影和生活方式,其创作方法、艺术风格及文体形式多姿多彩,开拓了我国现代小说的创作领域。本文意图从心理描写方面探讨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5.
贡斯当的《阿道尔夫》以其独特的创作角度、独到的艺术表现手法享誉世界文坛。本文从创作角度、心理描写、人物塑造三方面,对《阿道尔夫》进行分析,指出了这部作品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在关注和展示世俗平凡人生的同时,更努力地探触到了人物的心理世界,其所形成的对现代人的内心生存状态的发现和描绘,使她的作品成为一种对生命意识的个性化的隐喻,从而也形成了张爱玲创作的非美学原则的心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中外现代文学女性心理描写手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描写历来是作家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精神世界的主要途径。本文通过对中外现代文学作品女性心理手法的探讨,来研究现代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和刻画以及中国小说艺术特质从古典到现代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笑笑生在《金瓶梅》创作中,既肯定人类性爱又维护封建伦理道德,陷入“双向羁绊”的创作心理矛盾。但《金瓶梅》的确描写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性爱,刻画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人类心理欲望的深层本质,反映了人类性爱心理欲望的真实需求,并用符合生活现实的性爱描写批判了封建伦理道德对人类性爱本能的心理压抑,肯定了人类性爱的客观存在。对于《金瓶梅》的性爱描写。历来争论不休,褒贬不一,这也是文学艺术审美心理的必然体现,是审美心理中深层人性需要与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矛盾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莫泊桑的《羊脂球》和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都是描写的以战争为时代背景身为弱女子的不幸命运。丁玲与莫泊桑的战争经历使他们能够以个人独特视角穿透"战争与女人"小说的一般模式,拒绝正面描写战争而使其创作表现出对战争文化心理的疏离,更着眼于对人类本身的关照,但是两者在人物形象设计、叙事方式和情节安排方面有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10.
对人的灵魂奥秘和精神世界的不懈探掘,构成了路翎创作最为显著的特征。其笔下的人物,大都有着双重甚至多重特征,为了写出人物的“多面”,揭示出人物分裂的、隐秘的、多变的内心世界,除了常规的心理描写方法,路翎还采用了诸如幻觉与梦境、变态心理及无意识心理等多种方法。对心理的集中展现,成为他创作的本体性要素,也是成就其“心理小说”的根本质素。  相似文献   

11.
刘静 《科技信息》2006,(1):24-18
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有着引人争议的作品。他的小说是传统的,因为大部分都是以事件和人物为中心的,而他的作品又是非传统的,因为他对问题、人物的赤裸裸的描写上。而他最突出的是他的心理描写,他对人类心灵的捕捉,因而他的小说被称为心理小说。本文旨在对他在心灵刻画、表现方法上面作出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英国浪漫派伟大诗人柯勒律治的创作完全凭灵感、激情和幻想,其作品反映出极强的创造性。(忽必烈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自称是“心理描写的奇品”。本文旨在分析诗人在该诗中所用词语和象征表现手段,揭示作者的心理活动和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在关注和展示世俗平凡人生的同时,更努力地探触到了人物的心理世界,其所形成的对现代人的内心生存状态的发现和描绘,使她的作品成为一种对生命意识的个性化的隐喻,从而也形成了张爱玲创作的非美学原则的心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亨利·詹姆斯被称作心理分析小说的鼻祖,他的代表作之一《螺丝在拧紧》是一部描写人物心理的哥特式中篇小说。整部小说风格奇特,充满神秘感,呈现了叙事艺术的全新格局。詹姆斯通过层层悬念的设置,逐步展现人物性格的发展轨迹,实现对人物心理的独创性描写,并通过揭示人物深奥隐晦的心理活动,呈现人性的堕落以及善恶冲突,反映人物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相碰撞而产生的微妙感受。本文以小说悬念设置为基点,深入分析詹姆斯独特的叙事手法以及其写作技巧背后所隐藏的复杂的人物心理,从而更深入地阐述这部小说的艺术价值与魅力。  相似文献   

15.
《白鹿原》自发表以来,其总印量已超过一百余万册。对《白鹿原》的研究始终不减当年,但都主要从宏大叙事、儒家文化、人物形象分析、语言、民俗学等角度品评作品,其研究文字总数亦早已超过小说本身。笔者主要从性爱描写展示的社会历史变迁、性爱描写揭示的传统心理以及性爱描写体现的文化价值观三个部分讨论了《白鹿原》中关于性爱描写所蕴含的文化心理,从而观照其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茨威格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他受时代的战乱和现代主义、新兴社会主义等思潮的影响 ,在现实主义创作的基础上 ,将艺术的笔触探入人幽微复杂的内心世界。他的小说用心理描写、心理分析等手段 ,取得人物心理纵深的剖析和横向的展露 ,从而展示人物的个性和时代的面貌 ,并关注现实 ,将人物的心理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交织起来 ,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现实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每一篇小说,几乎都是各种艺术手法综合运用的成功典范,而心理描写是鲁迅小说运用最广泛、最具特色的艺术手段。“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①为了更全面深入地把握鲁迅小说的美学意蕴,本文试图从心理描写的角度,探讨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鲁迅小说的心理描写就其方式来说是多样的,它所体现的功能也是多方面的,并本是单一的为心理描写而心理描写。鲁迅惯用传统的白描手法,为人物“写照传神”,很少以作者的Q气对人物作抽象的心理分析。在《阿Q正传》中极为典型。阿Q要技革…  相似文献   

18.
从心理学角度切入,将文学批评与心理学研究相结合,提出《伤逝》是鲁迅悲剧意识的投射,苦闷彷徨的情感成为他创作的动机;鲁迅的内倾型性格决定了他采用小说文体,以含蓄的方式来表现内心世界;与许广平情爱心理的凝聚,直接触发了他创作这篇其全部小说中惟一的恋爱题材作品;《伤逝》中的多元主题,又为鲁迅思想倾向的论释提供了广阔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凯特·萧邦的小说以擅长描写人物心理活动而著称,其代表作<觉醒>中的主人公艾德纳的心理发展历程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中关于人格的理论有许多吻合之处.本文结合作品的内容,试图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理论来解剖分析角色人格中"本我"、"自我"、"超我"互相搏斗的惨痛历程及其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20.
与语言交流相比,非言语交流形式的描写更能刻画出人物内心世界、内心感受,使人物之间的关系更逼真,更有感染力。在小说《牛虻》中,作运用多种形式的非言语交流如人物的表情、眼神、声音、手和身体的动作、衣着打扮和随身物品、生活环境等,深入细致地刻画出小说中的牛虻(亚瑟)、琼玛、蒙太尼是主教等人物的性格与心理。暗示了他们之间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正是作恰如其分地运用了非言语交流的形式,才使得小说《牛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深入研究非言语交流形式,不仅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等,而且能提高我们鉴赏学作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