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景观生态环境需水规划作为城市生态规划的一部分,其目标是依据先进的环境规划、建设理念,同时结合城市的区域特征、生态结构、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的特点,对城市景观生态环境从需水需求和环境水体修复保持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努力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从而满足城市生态规划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准,而城市化的发展状态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使城市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本文以安徽省17座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熵权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中隶属度方法,建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评价体系模型,分析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度.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17座地级市可分为基本和谐、和谐和良好和谐三种等级.马鞍山和铜陵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别为0.631和0.622,是良好和谐的城市;合肥、芜湖、淮南、淮北、黄山五座城市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处于0.4到0.6之间,是和谐的城市;其他十座城市和谐度处于0.2到0.4之间,属于基本和谐.和谐度与人均GDP之间存在线性关系,随着城市人均GDP的增长,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整体上呈现出增长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潘学在 《广东科技》2007,(1):131-132
和谐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追求。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构建和谐社会,是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也就是说,必须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质量,建立起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健康、和谐、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而作为唯一有生命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园林绿化,则是实现人居环境和谐的重要体现。因此,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建设和谐绿色家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举措之一,是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根本需要,是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必由之路。本文对园林绿化界定了范畴,提出了城市园林建设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并以佛山三水区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为例,分析了建设绿色和谐家园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态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现在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和谐协调发展是令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通过城市化过程的研究、城市生态建设的探索 ,探讨城市人居环境改善与可持续发展 ,为我们在城市建设寻找一个新的理念与途径  相似文献   

5.
试论名城镇江山水生态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镇江生态市建设植根于自然山水生态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之上,应以人与环境高度和谐统一为主线,加快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合理调整城市功能和用地结构;坚持“环保优先”理念,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重构;加强城市生态绿地建设,创造优美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山水城市人文生态特色空间;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和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  相似文献   

6.
倪勇 《科技资讯》2010,(33):77-77
设计使屋顶的自然生态环境与城市总体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城市文明延续与生活环境文化相融合。屋顶花园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为人们赢得绿色环保的居住空间,创造一个"崇尚自然、以人为本"的绿色环保家园。  相似文献   

7.
胡先学  王文鑫 《科技信息》2010,(19):I0345-I0345
人类活动的加剧而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保护水环境,实现城市水环境自然生态系统健康修复,是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接纳,社会各界对于生态环境也有了相应的重视。为此,该文通过对当前城市河道当中的护坡进行分析,以提高生态护坡技术在城市河道整治中的利用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传统的混凝土护坡结构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为更好地保护和发挥河道的生态功能,并为城市注入自然美景,加速人居环境的良性循环,生态护坡在整治城市河道中已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9.
张宏生 《甘肃科技》2008,24(4):154-157
天水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地处西北,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城市园林绿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过调查天水城区园林绿化现状和园林植物种类,以生态文明和健康和谐的原则,结合乡土树种丰富的优势,按照立地环境条件特点,提出了天水城镇园林绿化树种选择及配置原则,为创建优美、自然、和谐的历史名城和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园林建设不仅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载体,而且也是城市景观、历史文化环境的主要载体;它不仅可以恢复和维护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城市景观,而且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新时期环境、资源、能源问题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应本着节约环保、生态优先、个性化要求营造园林建设。  相似文献   

11.
张娜  赵文霞 《科技信息》2010,(7):357-357
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不断加快,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人们希望接近大自然对绿色植物的渴望更是与日俱增。城市园林作为城市中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配套设施,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绿化植物的配置与环境在生态上要统一,又要体现植物个体与群体的形态、色彩和意境之美,认知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也是绿色植物配置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2.
从生态环境美学范式看高校图书馆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生态环境美学范式是构建高校图书馆和谐环境的现代思维范式;论述了生态环境美学范式与和谐环境理论的密切关系,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和谐环境建构的个性化、具体化、民族化理念;指出了生态环境美学范式克服了传统的“物质生产活动实践观”的抽象性和绝对性,与马克思的实践论范式具有内在的、本质的一致性;论证了生态环境美学范式对高校图书馆和谐环境构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城市绿化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城市绿化可美化市容,给城市增加色彩和生机,有效地防止或减轻污染,改善城市的卫生条件,保护城市生态平衡,使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给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地表水闭流区城市内的湖泊湿地,处于生态环境的脆弱地带,人们对它的期望与原生的生态环境形成较大的反差,应对此类湖泊湿地进行景观生态设计。要依据湖泊湿地的特征和规划功能要求,强调对湖泊湿地保护,最大限度的借助自然力,节约自然资本和显露自然,采用适当的技术,让湖泊湿地景观融入城市景观之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李曼  卢金荣  王德立 《科技信息》2011,(22):I0086-I0086
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绿化既要求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要统一,又要体现植物个体与群体的形态美、色彩美和意境美,充分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进行构图,通过植物的季相及生命周期的变化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认识自然、尊重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就是植物配置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进一步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恶化,人们开始重视水工河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开始考虑城市河流与城市公共空间的相互渗透与衔接。如何营造城市的滨水空间、打造宜居环境、体现城市号观与文化,成为城市建设者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城市滨水岸线整治成为兴起的城市建设行为。本文希望从中山市河涌岸线整治的经验中总结出对城市水景观利用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城市夜景照明是商贸兴旺、旅游发达、文化繁荣以及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需要 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的体现 城市夜景照明不仅仅只是满足单一照明功能,要考虑其功能性、合理性、便利性,更要考虑到艺术性、地域性和体现"以人为本"的对人们的舒适性 要以"创造舒适环境"为目标,呈现出一个和谐的夜晚景观与环境  相似文献   

18.
给广大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健康、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文化环境,提高人民小康生活的质量,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然而,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文化建设中的生态破坏问题直接影响着这一目标的实现。本文探讨了怎样有效发挥城市文化的功能,从而达到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廖慧娴 《科技资讯》2009,(15):140-140
城市夜景是一个城市形象体现,不仅可以美化城市,还可以给市民夜晚活动提供美丽和谐的人居环境。本文拟对城市夜景规划设计作探讨,提出了城市夜景规划设计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刘斌 《科技信息》2010,(36):I0294-I0294
伴随着当今城市化的逐步加快,城市的发展与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矛盾已经摆在了我们的眼前。人与自然如何才能和谐共处,如何才能将大自然的壮丽与秀美融入到城市之中,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曾所说:"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身体。"人们生活在高楼林立,交通繁忙的城市环境中,迫求需求绿树成荫,鲜花缤纷,空气清新的城市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