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住宅区规划体系中重要一环的风景园林规划,已经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而居住区中的园林建设水平很大程度上甚至决定了居住区的整体水平并成为评价居住区宜居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由于现在城市用地无限扩张,这对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今的城市发展方式已由粗放式扩张逐渐转型为集约式,目前的城市规划工作愈发强调低效土地利用与城市更新。而容积率作为控规中的重要定量控制指标,在指导城市开发建设上具有极强的法律效力。现有的容积率确定方法,分析角度单一,几乎是按照主观经验进行判定,控制地块上至今没有精确合理的容积率取值。在大约0.5~9 hm2的基地内,开展实验,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综合确定容积率指标,再采用日照标准和经济指标定量分析得到容积率最小取值和极限取值进行判定。通过这两种方法,建立较为合理、操作性强的综合模型,从而提升规划编制的技术性,为城市规划管理中容积率指标确定提供一定的依据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当前市场经济的发育为背景,研究了城市公共物品的定义、类型、提供方式,以及居住区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通过城市规划管理的作用,对公共物品以联合开发等方式进行供给,同时应用如征收地租、容积率奖励等开发控制手段,将土地开发的增值部分回归社会.以广州等城市为例,探讨在居住区规划中如何有效进行公共物品的配置.  相似文献   

4.
钟运峰 《科技信息》2009,(24):I0080-I0081
本文介绍了汉中“雪梨澳乡小区”的规划构思和建筑设计,提出居住区的规划要重视居住环境、空间、氛围的营造,设计手法应细致、质朴、人性化等观点,从而营造出一个整体形态的高品质居住区。  相似文献   

5.
容积率控制阈值的研究是为了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能更好地协调城市开发建设与社会环境效益,从而有效保障新区土地开发强度。文章在对国内容积率确定方法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成本收益法预测容积率下限,并用日照标准、公共绿地、交通疏散等约束指标对容积率上限进行求算,最后以城市设计要求对容积率控制阈值进行修正。研究初步构建了基于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综合效益的容积率确定方法体系,其所探讨的容积率控制阈值是一个区间值,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对规范城市规划管理,形成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容积率的概念、特征等角度出发,探讨建设宜居城市需要科学的规划容积率指标,需要综合考虑经济、人口、居住环境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口密度较高、用地规模较大的中低收入阶层居住区的大量建设,科学合理地规划地震紧急避难场所,满足人们在地震灾害发生时暂时避难的安全需要越来越迫切.采用定性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地震紧急避难场所的需求、资源、安全和使用角度,较全面地分析了大型中低收入阶层居住区社区公园规划与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首先,政府应大力引导建设社区公园,使之均匀分布;其次,在居住区审批和建设中,应控制居住区人均绿地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再次,在具体的交通组织中,要增强居住区内紧急避难场所的开放性,同城市避难通道联系便捷;最后,在地震紧急避难场所内部应规划一定比例开敞空间,配备基本生活设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非通勤活动的慢行交通出行,从居住区公共设施的规划布局对慢行出行偏好影响入手,提出公共设施布局规划模式和规划指标建议.选取了公共设施沿街布置、成片布置和混合布置的3种典型居住小区,对居民非通勤活动慢行出行行为和公共服务设施布置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布置的居住区居民慢行出行偏好最高,成片布置的居住区居民慢行出行偏好最低;公共设施布局对日均1次及以上的活动慢行出行影响程度最大,对平均2~3周1次的活动慢行出行影响程度最小.合理的公共设施布局能够促进居民在非通勤活动中采用慢行交通出行,对居住区公共设施"大集中,小分散"布置提出定性定量规划建议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了定量研究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选择居住区地下停车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微气候模拟工具Envi-met,从地下空间开发规模角度分析未进行地下空间开发、部分开发地下空间和完全地下空间开发3套居住区规划方案的室外热环境指标(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研究显示:不同的地下空间开发规模对居住区室外热环境的改善程度不同,完全地下空间开发的室外热环境质量最好;相比未进行地下空间开发,部分地下空间开发的风速最高降低0.09m/s,空气温度最高降低0.5℃,相对湿度最高提高3%;完全地下空间开发风速最高降低0.33m/s,空气温度最高降低1.1℃,相对湿度最高提高5%。研究表明,通过地下空间开发可以改善居住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室外热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0.
董俊霞 《科技资讯》2011,(25):70-71
学校设计不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不过一直以来,受制于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几十年来没有大的提高。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城镇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城镇人口的安置问题。因此,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开始了大建设的风潮。国家也实时的根据社会水平的发展,更新着各类规划控制指标。而学校作为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一个必要内容,也频繁的出现在了设计师的日程表中。  相似文献   

11.
李圣江  蒋迎迎 《科技信息》2009,(17):286-286
城市住区中,容积率作为衡量居住质量的综合性指标之一,也是影响开发商经济利益的重要技术参数。住宅容积率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当今住区开发建设中的最敏感的指标。市场消费观念落后于城市化发展,从而引发了住宅容积率开发的一些矛盾。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评价和优化改进规划方案,建立了以功能耦合度为评价目标的城市地下空间详细规划方案评价方法体系.从功能类型、开发规模、空间布局以及相互联系4个方面建立了3层次11项底层指标的城市地下空间详细规划方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地下空间功能类型多样性、地下空间容积率、地下空间开发强度一致性等评价指标,并在指标设计中采用了ShannonWeaver指数、变异系数等数学方法.同时还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组合权重赋值方法的综合评价方法.最后以无锡市城市地下空间详细规划为实例进行分析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反映技术方案样本的特征差异,可有效评价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李硕 《广东科技》2008,(20):76-79
本文简要介绍了东莞市黄旗山南片居住区及水濂湖东片居住区城市设计方案的主要构思和特点,同时针对目前大型住区规划设计涉及的一些问题包括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城市型公共空间的规划控制、与城市道路系统的有效衔接等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居住区意象空间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意象空间研究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整理并归纳了意象空间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特点.将意象空间引入居住区的空间研究中,以张掖市新乐小区为例,对居民构想图的类型、构成要素及这两者的差异性特征,与城市意象空间的关系,以及意象空间研究在居住区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该居住区居民构想图可分为3类,即序列型地图、空间型地图和单体型地图;居民性别、年龄和学历的不同均对居民构想图的级别有影响;居民意象空间的构成要素与传统的5要素一致,标志物和道路是居住区意象空间的主要因子,构成要素存在着居民属性差异.居住区意象空间研究为规划设计的构思、重点的把握以及特色环境的营造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是促进规划公众参与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作为生态环境规划的一个方向,已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根据德州市武城县李古寺社区规划实例,对该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中植被选择、不同环境下绿化景观设计及各种时空下植物组合作了初步探讨,以期对新农村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提供理论与方法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揭示了控规规定性和引导性指标与城市设计的联系,从环境容量、空间实体、建筑形态和交通引导四个层面指标进行阐述城市设计思想融入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的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17.
创造宜人的居住区外部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如何创造宜人的居住区外部空间这个议题,通过分析其空间的构成,提出居住区外部空间处理的原则,论述塑造居住区外部空间形态的几种手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容积率对建筑日照的影响,以贵阳市花果园一期社区作为高密度城市社区的典型研究对象,运用日照分析软件和阴影分析法,对高密度城市社区进行容积率、建筑物日照和建筑物窗口日照研究。按照贵阳市住宅容积率标准对社区容积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社区不符合标准,且容积率过大,超过标准值1.9。按照我国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充分考虑地形因素和建筑物窗口因素,研究建筑物日照和建筑物窗口日照,结果表明:在高容积率影响下,该社区不符合日照标准的建筑物占100%,不符合日照标准的建筑物窗口占62.71%,1~24层均受到0~2 h的日照时长,日照严重不足。本研究针对高密度城市社区进行研究,结果可为高密度城市社区的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居住区是城市生活空间的主要载体,居住区规划和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的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因此,应该高度重视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从规划理念、规划方案、建设实施到运行管理,都必须有全新的思路和规划理念.而规划是龙头,居住区规划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空间质量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因此,在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该以打造良好生态环境、保证生活空间质量为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与开敞空间的有机融合、注重功能分区与多种空间的优化组合、注重安全防卫和邻里活动空间的合理设置、注重服务设施的完善与生活空间的综合利用,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不断优化和改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20.
容积率作为衡量居住质量的综合性指标之一,也是影响开发商经济利益的重要技术参数。本文主要介绍容积率的涵义,并着重分析容积率的深层内涵,包括社会内涵、经济内涵和环境内涵以及三者间的关系。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阐述容积率制定依据和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