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西孝爱观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点在孝爱观上也能体现出来.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比较拘泥于自然,并且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非常重视亲情和孝伦理,其孝爱观念比较拘泥于血缘关系.相比而言,西方思想文化更加具有超越性,并且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其孝爱观念并不拘泥于血缘关系,但容易导致亲情的冷漠.中西孝爱观念可以形成互补,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内涵直接被历代统治者纳入法律规范,用以维持社会秩序,实现政治统治。传统孝文化的核心和现代法律精神相抵牾,而传统法律中体现的"孝"的价值取向,为孝文化与现代法律的交融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提供了有益的路径探究。现代法律吸纳传统孝文化的精髓,这既体现了现代法律对传统孝文化的积极关涉,又推动了孝文化的新发展,符合和谐社会的价值指涉。  相似文献   

3.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和最为重要的传统美德。我国很早就产生了孝的观念。甲骨文中就有了"孝"字,金文中也多次出现"孝"字。后来,随着个体家庭经济和血缘宗法制度日益成熟和完善,为了维护宗法等级制度,西周时明确地把"孝"作为一种政治规定,"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对不孝不友者"刑兹无赦"①。之后,孝的观念从单  相似文献   

4.
孝文化有孝祭、传承、敬亲等三个层次的基本内涵,在发展中体现出身份性、普遍性、政治性和绝对化的特点。在传统法律中,这种孝文化对家长的权威、诉讼和调解以及人性化的律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现代法治理念来看,孝的回归已经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孝文化在立法中的体现、在司法中的运用,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孝文化的回归不但是可行的,还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传统孝观念在当代农村依然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对它的精华都能有所继承。对于糟粕一般也都能做出合乎理性的分析与判断,并且他们在长期的孝道实践过程中赋予封建孝道以时代的内涵,形成了体现时代特色的新的孝道观念。传统孝道在当代农村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但是要想使之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必须实现传统孝文化向现代的创造性转化以及多种手段相互配合,确保新的孝道模式在全社会的实施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先秦孝文化漫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原始人类尊老爱幼的感情、习惯、事实,对孝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殷商时代有了孝的概念,但还没有孝的具体内容。周时孝的观念已基本完备,对后世影响巨大。孔子继承前代孝的观念并加以发挥,具体提出了九条规范,并主张以孝来治理天下。先秦思想家们虽然不是一致同意以孝治理天下的理论,但对孝,却是共同赞美的。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急剧变化,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发生了转变,导致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亲情淡漠。如何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必须依托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传统美德。仁孝教育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倡导仁孝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8.
谢灵运生活在儒学逐渐复兴的晋宋之交。他的诗文创作中,不时流露出儒学观念;他的事迹行状中,多体现着儒学人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三不朽"思想与人生追求;礼乐教化思想与施政实践;仁孝忠义思想与儒者情怀。他的放浪形骸、任诞不羁是表面现象,他的儒家思想是深入骨髓间的,儒学人格是他复杂人格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胡适是近代著名的大学者,他的人生道路和学术生涯深受父母的影响.他是一个孝子,一生保持着对父亲的怀念,为博取母亲的欢心而牺牲婚姻,但他不要子女孝顺自己,甚至反对传统的孝观念,提出关于孝的新见解.通过分析史料,可见胡适的孝的心路历程以及他对孝的批判和反思,以此足见这位大学者不遗余力改造传统孝观念的苦心.  相似文献   

10.
吕毅 《科技咨询导报》2013,(31):247-247
孝属于中国儒家的伦理范畴,主要指敬奉父母、善事父母。儒家认为孝是各种道德中最根本的。孝是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在家庭关系中的表现。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孝"一直被视为是极高的美德。今天,当我们从空间维度的视角来研究儒家思想中的"孝",会发觉原来它和华裔美国文学中对"根"的考察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本论文以华裔美国作家伍慧明的代表作品《骨》为例,展现"孝"在空间维度中如何冲突与超越。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的道德教育中,投入甚多而收效甚微的现象令人困惑不解。对此,通过对孟子“善养吾浩然之气”全过程的解析,可以找到症结,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12.
试论汉代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重视孝道与《孝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道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迄今为止的学者在谈到汉代文化时,往往忽略汉代的孝道与《孝经》。文章认为,汉代文化的突出特点是孝道,汉代是《孝经》最流行的时期,《孝经》在汉代受到空前绝后的重视。与先秦、秦朝相比,汉代的孝道之风出现了新的动向:一是汉代皇帝高度重视孝道;二是《孝经》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三是汉代研究《孝经》的学者颇多;四是汉代对《孝经》的作用有所夸大。为什么当代学术界忽略了对汉代的孝道与《孝经》的研究呢?主要原因在于:历代学者的视野被风行于汉代的“五经”遮掩了。  相似文献   

13.
孝的美学意蕴随着孝的内涵的变化而变化,孝的内涵又随着主体对孝的理解和践履的变化而变化。孝的起源和归宿都是“道”,孝源于“道”的现“象”,经由孝道合一、分离、复归的发展演进,孝的美学意蕴也呈现为从自然生成的本真之美到人为的世俗美,最终重拾自然本真的和谐美。  相似文献   

14.
白站国 《孝感学院学报》2011,31(2):10-13,85
湛若水是明代重要的思想家。其孝道思想的独特之处在于:一是以心学为根基,天道和人性相结合的孝道思想的形而上学构建;二是缜密而别具人情味的忠;三是孝道规范原则中体现出"以心制事"的原则;四是孝道实践当中的个体主动性的高扬。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传统商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地域性的商帮异军突起,徽商便是典型。然而商业的发展始终没有冲破传统社会的壁垒而成功迈向资本主义,传统文化的束缚是其重要原因。孝文化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明清商人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商人自觉地践履孝文化,并以其独特的方式诠释着孝文化,发展着孝文化。孝文化对商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孝经》作为传统孝道的经典,其孝道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伦理精神,在历史上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道德思维和行为实践,无疑也是当前重建孝道的重要理论资源。《孝经》的孝道思想主要由孝道理论依据、孝道宗旨、孝道规范等三大方面构成。关于孝道的理论依据,《孝经》不仅论证了孝道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天经地义的人伦规范,而且还从人性的方面对孝道根据进行了论证;关于孝道宗旨,"孝治天下"是《孝经》孝道思想的宗旨,是贯穿全书的核心思想,而以孝治国的政治主张是以孝道教化为基础的,并且提出以刑罚来维护孝道的推行,从而真正达到"孝治天下"的目的;《孝经》的孝道规范,分为"事亲"的基本规范与"事君"、"立身"的泛化规范。  相似文献   

17.
春秋之际,礼崩乐坏,孔子出于救世之弊,大力提倡孝道,把周人具有政治伦理意义祖先崇拜的“孝”的思想发展改造为一种对在世父母的“生孝”为核心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个人道德修养,并以此作为自己学说思想体系的立足点和根本点。  相似文献   

18.
潘小慧 《孝感学院学报》2010,30(1):10-13,20
“孝”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从古至今儒学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既是一种“(伦理)德行”。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孝”的适当地位是在“家”文化底下的一环,“孝”的合宜内涵包括“爱亲”、“尊亲”“顺亲”和“事亲”。从哲理的角度探讨21世纪的新“孝”道之可能或可行面貌,应当以西方哲学诠释人际关系的合理因素“友爱”,并把它作为当今建构新孝道的核心理念与要素。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孝为百善之首, 原始儒家的孝道观以生孝和悼祭为核心,具有伦理道德、政治标范和宗教关怀的普遍意义.后世儒家孝道观的发展是对先秦儒家孝道原旨的疏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