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中国姬鹟属鸟类一新种(鸟纲:雀形目:鹟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姬鹟属(Ficedula Brisson,1760)鸟类一新种--北京姬鹟(Ficedula beijingnica,sp.nov.).它在形态学上与其部分同域分布的黄眉姬鹟(Ficedula nacissina elisae)的雌鸟有些相似,但又有区别,特别是二者的雄鸟在繁殖期的鸣唱截然不同.给出了新种的诊断性鉴别特征、分布、栖息地和习性以及鸣唱的语图.该种的正模和副模标本存放于北京师范大学鸟类标本馆.  相似文献   

2.
鸟类报警声可编码捕食者类型或威胁等级等信息.利用标本实验和声音回放实验探讨了育雏期白眉姬鹟报警声的功能.结果表明:白眉姬鹟针对不同捕食者发出的报警声可引起雏鸟不同的回应行为,对巢捕食者花鼠(Tamias sibiricus)发出的报警声,雏鸟表现出飞离巢箱的行为;对成鸟捕食者红隼(Falco tinnunculus)的报警声,雏鸟表现出静伏不动的行为.白眉姬鹟的报警声未能引起花鼠的躲避行为.白眉姬鹟的巢防御报警声具有向雏鸟传递不同入侵者威胁信息的功能,但驱赶、恐吓捕食者的作用不明显,可能具有其他功能.  相似文献   

3.
利用两种不同颜色的PVC塑料板作为新奇事物检验了其对孵化期白眉姬鹟(Ficedula zanthopygia)雌鸟离巢时间的影响,分析了首枚卵产期、身体质量、窝卵数、是否存在婚外子代与离巢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新奇事物的影响下,首枚卵产期和身体质量与离巢时间呈负相关关系,窝卵数、是否存在婚外子代与离巢时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未返巢雌鸟和返巢雌鸟在首枚卵产期、身体质量和窝卵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雌鸟觅食时间为(7±4)min/次(n=7),短于7 min与高于7 min的返巢雌鸟在首枚卵产期、身体质量和窝卵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首枚卵产期和身体质量对白眉姬鹟雌鸟面临新奇事物时的行为反应影响较大,但窝卵数和是否存在婚外子代对白眉姬鹟雌鸟在面临新奇事物时的行为反应影响并没有那么明显.  相似文献   

4.
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山地次生林中,利用人工巢箱招引白眉姬鹟,进行了其身体条件对繁殖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白眉姬鹟雌鸟身体条件与首枚卵产期、窝卵数及巢材重量投入无显著相关性;雄鸟身体条件与首枚卵产期呈显著负相关(r=-0.525,P0.001),与窝卵数呈显著正相关(r=0.312,P=0.029);雌鸟身体条件与孵化期坐巢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0.367,P=0.013);雌雄鸟身体条件与递食次数无显著相关性,但亲鸟育雏次数随窝雏数增加而显著增加(r=0.552,P0.001).研究表明白眉姬鹟可根据自身和配偶身体条件调整繁殖投入.  相似文献   

5.
在贵州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展鸟类多样性监测时,于湿地公园的合理利用区(原南郊公园片区)内拍摄到三只鸟类。经分类鉴定,确定该种为雀形目(Passeriformes)鹟科(Muscicapidae)鸟类鸲姬鹟(Ficedulamugimaki),属贵州省鸟类新记录。  相似文献   

6.
2005年5—6月份在河南省罗山县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鸟类调查期间,通过对鸣唱个体的定位观察,发现了3只白喉林鹟(Rhinomyias bruneata).经查阅文献,确定为河南省鸟类分布的新记录.白喉林鹟是我国华东地区亚热带森林的特有夏候鸟,因该地区中低海拔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其种群数量十分稀少,因此已被有关国际保护组织列为受胁物种.以往文献对白喉林鹟的鸣唱特点描述甚少,本文描述了在河南发现的白喉林鹟的形态特征、生境特点,首次报道了其在繁殖期的鸣唱特征,并对该物种在我国的分布和保护状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2010年10月至2012年8月,有7种鸟类在上海市内首次被发现:楔尾鹱(Puffinus pacificus)、大凤头燕鸥(Thalasseus bergii)、赭红尾鸲(Phoenicurus ochruros)、栗头鹟莺(Seicercus castaniceps)、淡尾鹟莺(Seicercus soror)、红胸姬鹟(Ficedula parva)和杂色山雀(Parus varius),其中楔尾鹱和淡尾鹟莺为迷鸟,其他均为罕见旅鸟.楔尾鹱的出现推测为强台风"海葵"所致,杂色山雀系北方种群南扩,其它记录得益于上海地区近年定期开展的鸟类监测活动和日益壮大的观鸟群体.  相似文献   

8.
白腹蓝姬鹟(Ficedula cyanomelana)是古北界中国型鸟类,分布区较窄,在我国东北长白山及小兴安岭,朝鲜,苏联乌苏里边区及日本等地繁殖;在我国台湾、海南岛至巽他群岛等地越冬。关于白腹蓝姬鹟的生态习性,赵正阶等(1981)曾做过报道;据笔者自1959年起,在吉林省东部及长白山区几十年有关该鸟生态习性的几个问题的调查,与前人的报道有些不同。为了进行学术上的探讨和对前人工作的补充,现简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以云南省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赧亢片区为研究地点,对1雌1雄1幼组成的白眉长臂猿家群展开为期4个月的持续跟踪.春季获得7个全天跟踪数据,秋季获得5个全天的跟踪数据,有效跟踪时间达184.5个小时.白眉长臂猿有相对固定的夜栖区和取食区,春季活动区域面积仅占秋季活动区域面积的45.9%.春季白眉长臂猿的夜栖区和取食区集中在草果种植区内.秋季白眉长臂猿的夜栖区和取食区则不在草果种植区内,比较分散.人类草果种植没有影响白眉长臂猿分布,但秋季草果采收却干扰白眉长臂猿取食和夜栖. 该结果为白眉长臂猿的有效保护和食物的供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大山雀、普通?和白眉姬鹟三种同域繁殖的次级洞巢鸟为研究对象,根据自然条件下三种鸟所占巢洞的洞口倾角及大小,结合室内的防雨模拟实验,探讨分析了三种次级洞巢鸟的洞口选择模式及生态适应特征.结果表明:三种鸟均倾向于选择洞口倾角向下的巢洞,而未利用巢洞的洞口倾角多向上;大山雀和白眉姬鹟占用巢的洞口倾角无显著差异,但明显小于普通?的洞口倾角;三种鸟对洞口大小无明显的选择性;巢洞内进水量随洞口倾角和洞口大小的增大而增加,但进水量与洞口类型无显著相关性.建议利用人工巢箱招引保护鸟类时,应考虑悬挂巢箱的洞口倾角和洞口大小,以降低降雨等气候因素的影响,增加巢箱的利用率及次级洞巢鸟的繁殖适合度.  相似文献   

11.
2005年5-6月份在河南省罗山县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鸟类调查期间,通过对鸣唱个体的定位观察,发现了3只白喉林鸫(Rhinomyias bruneata).经查阅文献,确定为河南省鸟类分布的新记录.白喉林鸫是我国华东地区亚热带森林的特有夏候鸟,因该地区中低海拔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其种群数量十分稀少,因此已被有关国际保护组织列为受胁物种,以往文献对白喉林鹆的鸣唱特点描述甚少,本文描述了在河南发现的白喉林鸫的形态特征、生境特点,首次报道了其在繁殖期的鸣唱特征,并对该物种在我国的分布和保护状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记述了姬属 (FicedulaBrisson ,176 0 )鸟类一新种———北京姬 (Ficedulabeijingnica ,sp .nov .) .它在形态学上与其部分同域分布的黄眉姬 (Ficedulanacissinaelisae)的雌鸟有些相似 ,但又有区别 ,特别是二者的雄鸟在繁殖期的鸣唱截然不同 .给出了新种的诊断性鉴别特征、分布、栖息地和习性以及鸣唱的语图 .该种的正模和副模标本存放于北京师范大学鸟类标本馆 .  相似文献   

13.
山西师范大学校园主要绿化植物滞尘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对山西师范大学校园23种主要绿化植物的滞尘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的滞尘能力差异显著,有的可相差2~10倍以上.常绿乔木中,雪松和侧柏是优良的滞尘树种,一周平均滞尘量分别达到17.81g/kg和13.25g/kg;阔叶乔木中,国槐、石榴和碧桃是优良的滞尘树种,一周平均滞尘量分别达到2.23g/m2、2.18 g/m2和1.69g/m2;灌木植物中,小檗和小叶黄杨是优良的滞尘植物,一周平均滞尘量分别达到8.41g/m2和6.85g/m2;草本和藤本植物中,石竹和五叶地锦是优良的滞尘植物,一周平均滞尘量分别达到16.93g/m2和1.39g/m2.不同生活型滞尘能力的顺序为:草本大于灌木大于乔木大于藤本.山西师范大学校园植物的滞尘明显高于哈尔滨、合肥等城市.  相似文献   

14.
室内装修中的甲醛浓度分析与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调查居民住宅中不同装修年限的室内空气甲醛浓度变化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通过检测不同装修年限的居民住宅室内空气的甲醛浓度和人群健康问卷调查,发现:室内甲醛浓度,在装修1a以内均值为0.3014mg/m3,范围值为0~0.9347mg/m3;装修1a以上均值为0.1150mg/m3,范围值为0.0172~1.7542mg/m3,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z=-3.32312,p=0.0009).其中以卧室污染最为严重,装修1a以内且装修精细的卧室均值为0.6945mg/m3,污染指数8.68.  相似文献   

15.
小流域治理20年后千烟洲生物量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流域治理前,千烟洲植被以草丛为主,间有小部份灌丛,生物量极低。自1982年实行小流域治理至今,千烟洲生物量有了极大提高,植被覆盖率也显著增加,林地面积从1982年底的0.4%提高到1999年底的93.3%。乔木层每公顷胸高断面积为27.63m2,其中马尾松、湿地松、杉木、板栗及枫香这5种人工树种共占84.3%,这表明全站植物生物量主要由人工林决定。天然次生林中,格药柃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最大。用相关生物量模型计算全试验区4个优势种地上部分生物量之和为32035t。其中湿地松生物量最大为25990t,占81.1%,枫香最小为874t。  相似文献   

16.
2002~2003年研究了模拟林窗光照条件对福建南靖和溪南亚热带雨林土壤种子库幼苗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和溪南亚热带雨林土壤种子库萌发的乔灌木及木质藤本幼苗的种类有43种,其优势成分香楠(Randia canthioides)、三叉苦(Euodia lepta)、山油麻(Trema dielsiana)、山黄麻(Trema orientalis)、楤木(Aralia chinensis)等为先锋物种,杜茎山(Maesa japonica)为林下植物,榕属植物(Ficus)生态位较独特.在数量上,春季最高(1 391株/m2),秋季次之(1 116株/m2),夏季(940株/m2)和冬季(930株/m2)最低;在垂直分布上,土壤种子库0~2 cm与2~5 cm两个层次在种类组成上是一致的,对于同个物种一般上层数量明显高于下层;在出苗顺序上,各物种在不同季节的出苗顺序基本一致,白楸(Mallotuspaniculatus)、三叉苦、山黄麻、盐肤木(Rhus chinensis)、山乌桕(Sapium discolor)、楤木等植物一般在萌发实验开始的早期出苗,香楠、笔管榕(Ficus virens)、凸脉榕(Ficus nervosa)、山油麻、黄毛榕(Ficus fulva)、玉叶金花(Psychotriapubescens)、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等在中期和晚期出苗,杜茎山、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雅榕(Ficus concinna)、红栲(Castanopsis hystrix)等一般在萌发实验晚期出苗.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固定样方的环境条件,植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特征和种群分布格局。固定样方在1ha 绝对保护的样地内,面积500m~2。海拔820m,砂岩,黄壤,典型的中亚热带气候。500m~2样方内有维管植物57种46属24科。木本37种,草本14种,藤本6种。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主要是热带性质,占总分布型的61.36%,种的分布型主要集中在热带亚洲和中国特有类型,分别均为38.60%。群落层次清楚,银叶木荷为建群种,小叶栲和白毛新木姜子为第二亚层优势种。  相似文献   

18.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内七种优势植物的热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3种乔木优势种和4种灌木优势种地上部分器官的灰分含量及热值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种乔木植物的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木荷 > 米槠 > 栲树;这3种植物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中,均为成株的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最大,3种植物在幼苗和幼树阶段时的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也均高于灌木植物种的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而且,3种乔木树种地上部分的平均干重热值和平均去灰分热值均大于灌木种类,这可能与常绿阔叶林群落内光照强度的递减有关.在同种植物不同器官之间,一般都以叶的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最大,枝或干皮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