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实验研究了管内同时设置旋流器和旗形动态插入件时油类介质的换热及流阻特性。旋流器为长100mm、丝径1.5mm、节距4mm的螺旋线圈。旗形件数目为1 ̄3片。实验表明,上述复合强化手段集中了两种元件的优点:换热系数高而阻力损失不大,且在层流区和紊流区都得到了强化。实验范围内综合判据之值高达2.76。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F12在插入两种不同丝径的小间距螺旋线圈时管内的流动沸腾传热及流阻特性,选取适当的螺旋丝径与较小的间距,内插线圈管的流动沸腾换热系数可达光管的2.1倍,而其流阻增大不到2.5倍,相应的热力性能系数最大可达8.14。该法可用以强化制冷蒸发器及OAK系列套片管式蒸发器的传热。  相似文献   

3.
建立以年总效益最大为目标函数的传热设备运转费用数学模型,对螺旋线圈强化传热进行了传热效果和阻力特性的经济分析.在年总效益最大的前提下,获得了传热设备最佳的操作雷诺数和经济临界雷诺数.结果表明:强化传热过程的操作雷诺数应低于经济临界雷诺数,并且在最佳操作雷诺数的附近操作、对于实现传热优化操作、降低运行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椭圆齿旋流口平带传热管内自动清洗及其传热强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特殊结构的旋流口椭圆齿平带的研制。平带上的每个椭圆齿都是使平带自转的流体动力结构元素,平带两侧的旋流口结构能够使管内的部分液体形成螺旋线流,因而具有近似斜齿纽带那样能够在较低流速下自转实现管内污垢在线自动清洗的宝贵性能。由于椭圆齿后的大量涡流、管内部分液体流线转变为螺旋线流股以及螺旋线流股与轴向流股分合交错这样3方面的作用,管内的对流传热强化的幅度由此远远高于光滑纽带。试验结果表明,这种平带不仅容易制造,并且综合性能好,在管内流速0.5m/s左右就可运行;管内侧的传热系数提高170%,流体阻力在一般工程许可的范围内,因此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探索了旗形强化传热元件宽度对管内油类介质的换热及流阻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管内受迫对流换热过程的经济分析,提出了一项管内强化传热性能评价指标:强化前后单位传热量,总传热费用比小分析结果表明,η不仅能反映采用强化传热措施后换热能力的改善和流动阻力的增大,而且能反映出强化传热管加工制造成本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管内受迫对流换热过程的Yong经济分析,提出了一项管内强化传热性能评能价指标:强化前后单位传热量总传热费用比η,分析结果表明,η不仅能反映采用强化传热措施后换热能力的改善和流动阻力的增大,而且能反映出强化传热管加工制造成本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强化流动沸腾换热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沸腾的强化在各种高效换热元件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据前人对管内流动沸腾强化换热实验的部分数据,对强化机理、效果和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某一换热强化方法的有效性与换热方式有关,即与换热方式是对流机制还是核沸腾机制占主导地位有关,并初步给出了两种机制分类的可能性判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基于矩量法的电磁仿真软件(FEKO)对平面螺旋线圈进行3D建模, 并通过计算50 cm处的近场值, 得出平面螺旋线圈的谐振频率, 省略了传统方法对平面螺旋线圈电感量进行的复杂计算. 根据仿真模型数据制作线圈, 并测试其S11参数. 实验与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简化平面螺旋线圈的设计. 在磁耦合共振无线
能量传输系统中用19.3 MHz线圈传输能量, 点亮了一组LED阵列, 因此该设计可用于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相似文献   

10.
以常温常压下的空气为流动介质,研究了加入扭曲片对裂解炉管内强化传热的流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裂解炉管加入扭曲片后,使边界层厚度减薄,传热系数增大,从而传热得以强化。在管中心区域,含扭曲片管内轴向速度沿管径的分布比圆管内较平坦;而在近壁区域,含扭曲片管内速度梯度大于圆管内速度梯度。加入扭曲片后,管压降增加,但压力沿管长方向的变化是均匀的,与圆管内压降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11.
螺旋盘管及螺旋套管换热器因其优越的结构特性和高效的换热效率,在制冷、空调、热泵、化工等领域内都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水在这类换热器中的对流换热与压降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文中对水在4种不同结构参数的螺旋盘管换热器内的换热及压降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工况范围:Re为4 000~9 000,水的体积流量为200~350 L/h,加热功率为80~350 W.实验结果表明:水的平均换热系数与压降均随Re的增加而增大,相同Re时,最大平均换热系数出现在SC型螺旋盘管中,这是因其最小的弯曲半径所致;水在BE型螺旋盘管内的压降最大,SC型次之,这是因管长与弯曲半径共同影响所致。平均换热系数随加热功率的增加而增大,相同加热功率时,水在SC型螺旋盘管中的换热系数最大,BE型始终大于SE型,而BC型随水流量的不同而异。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的比较表明:螺旋盘管的换热强化作用随Re增大而逐渐减弱,在4种螺旋盘管中,SC型具有最佳的换热强化效果,这一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研究结论为螺旋盘管及螺旋套管换热器在诸多领域内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实验研究了一种新的适用于蒸发冷却过程的鼓泡装置的阻力与传热特性.实验中将换热盘管浸没于空气-水的鼓泡层中,空气-水两相流通过盘管的表面.这种换热方式可以极大的提高换热管与空气之间的换热系数,降低水泵功率的消耗,而且对气流速度的要求低于空冷式冷凝器.文中给出了空气穿过空气-水鼓泡层的压降以及盘管与冷却水之间换热的实验数据,该结果显示影响压降及换热系数的因素包括多孔板的几何尺寸,鼓泡层的高度,空塔速度及热流密度.换热盘管与冷却水之间的换热系数比管外降膜冷却的换热系数大2倍多.  相似文献   

13.
水平螺旋管外V型槽强化冷凝传热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平螺旋管外开有V型槽时的凝结换热强化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针对V型槽的冷凝换热特点,将V型槽流动区域分为传热区和液流区两个部分,对其分别建立了理论模型,并进行了数学描写.通过分析两个区之间流动和换热的有机联系,得到了螺旋管外V型槽冷凝换热问题的理论解,并给出了能用于工程实际的换热准则方程式.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实验的方法对星型内插件高温换热管强化传热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对不同翅片内插件高温换热管辐射传热对整体换热系数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随着管壁平均温度的增加或翅片数的增多,内插件强化管总体对流技热系数增大,辐射热影响程度增加。若允许摩擦阻力系数增加一倍强,就可使总的对流换热系数较先管提高50%。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用于腐蚀性乏气余热回收的新型无管束磨损的间热式换热器——双室流化换热器.类比壳管式换热器传热分析,对其传热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表明,换热器总热阻由两流化床气固换热热阻和颗粒循环流动传热热阻串联而成;颗粒流量在一定范围内可控制其传热过程;加大气流速度,增加床层横截面积,选用大颗粒及加大颗粒流量等均可强化其传热.为后期研究其传热特性及工业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该文根据乙烷和丙烷共裂解的化学反应机理及泛函数极值方法,了工业炉实施乙烷和丙烷共裂解过程的优化模型,求出了炉管的最优热强度分布和炉管最优出口温度,用于指导实际操作取各了显著的效果,并为今后进步开拓裂解原料和裂解炉辐射管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热力学第一及第二定律建立了对流换热过程的熵产关系式,并以此对几种基本的对流换热过程进行性能分析,得出其优化的过程参数。文中提出的无因次熵产数较之已有文献中的更为简明。  相似文献   

18.
介绍影响全氢罩式退火炉内换热的两个重要参数——对流换热系数和钢卷径向等效导热系数,详尽分析了两个参数的影响因素,并对比了氮气和氢气气氛下两参数的不同,从而在机理上阐明了全氢罩式炉相对传统混氢罩式炉的优越性,为优化炉内换热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谐振线圈是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magnetic coupling resonance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MCR-WPT)系统的核心部分,线圈参数决定了系统电路的谐振参数,进而决定系统的能量传输效率。现有研究只考虑了近距离四线圈及以下MCR-WPT系统建模及其线圈参数优化。为了实现中远距离高效无线传能,构建了一种六线圈MCR-WPT系统模型,并以线圈结构参数为优化变量,通过分析限制交叉耦合与频率分裂的条件建立优化变量约束函数,以线圈互感与线圈内阻之比为目标函数,设计了一种基于灰狼算法的定线圈间距六级MCR-WPT系统参数优化方法,并通过仿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其最优传能效率达93%,所构建的六级MCR-WPT及其参数优化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20.
水平管降膜蒸发器是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和化学工业等方面的换热设备。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采用VOF(volume of fluid)方法结合UDF(user defined function)程序对水平管外降膜蒸发过程的换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深入研究了光管和强化管针对不同管间距、喷淋密度、蒸发温度和管径对液膜厚度以及平均传热系数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强化管的平均传热系数要明显高于光管,可见基于仿生学原理优化换热表面结构能有效提高水平管外降膜蒸发的换热效率。光管和强化管的平均传热系数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都呈上升趋势,随喷淋密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减少的趋势。光管和强化管的平均换热系数随管间距的增大而增大,随喷淋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换热管的平均传热系数随着蒸发温度升高而升高,随喷淋密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