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Landsat ETM+遥感影像数据和最大似然分类方法完成了陕西榆林地区2010年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并结合1985、1995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土地覆盖的时空变化及其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985—201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与景观格局变化所引起的生态脆弱性的空间差异增大。从时间上,研究区林地面积增加,耕地和草地减少,生态保护措施改善了当地土地覆盖状况;未利用土地和建设用地增加,土地退化现象依然存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从空间上,研究区东南部林地面积增加,土地利用/覆盖结构得到很大改善,而西北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导致未利用土地、建设用地增加。景观格局以1995年为转折点,整体景观格局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以杭州湾南岸为研究区,利用1980年9月20日的Keyhole遥感影像与同一时期的Landsat MSS遥感影像,通过融合处理,获得既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又有多光谱分辨率的历史遥感影像,填补历史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空缺.研究结果将历史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监测时间序列推前的同时,提高杭州湾南岸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的精度.研究中将使用历史融合影像对杭州湾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进行监测,同时结合1990—2020年4景Landsat遥感影像,获得杭州湾南岸地区近41年的土地利用情况,辅以前人的目视解译结果图,得到分类精度>90%的土地覆被利用分类结果.从面积变化、类型转化、年均变化率3方面分析讨论了1980—2020年间杭州湾南岸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0—1990年,杭州湾南岸库塘呈减少的趋势,耕地逐渐向海岸地区扩张;1990—2020年,城市的扩张面积不断增加且呈现向海岸扩张的趋势,库塘的面积增加明显,主要表现在人工养殖场继续向海岸扩张.城市的发展是影响杭州湾南岸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并且在杭州湾城市规划的同时应该充分考虑其生态环境的问题,加强自然湿地保护,严格控制自然湿地的开发规模,坚持可持续发展,在保护湿地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简要分析了嘉陵江流域中估即南充地区近50年来森林资源的演变及现状,即区内林业用地面积,有林地面积及其时空格局动态,林木种质资源现状,森林资源利用潜力,森林植被及森林覆盖率动态,森林蓄积及森林动物资源的演变等,得出区内森林资源和相对匮乏,分布不均,亟待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应用RS和GIS技术,依据水利部颁发标准(SL190-96),对辽宁省境内老哈河流域1990年和2000年的土壤侵蚀状况及其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年中老哈河流域土壤侵蚀状况总体有所恶化,具体表现为中度侵蚀面积明显增加,而强度以上侵蚀面积有所减少;空间上,主要恶化区域集中于研究区中东部的大康家窝铺一带,而流域北部的老官地镇和烧锅营子乡土壤侵蚀状况则有所改善.土壤侵蚀强度变化的主要原因与该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罗甸县2006年和2016年的森林资源调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森林资源的数量、结构等方面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从2006年到2016年,罗甸县有林地面积减少了0.46%,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4.55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增加了148.5%,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增加了115.2%。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征占用林地增多,林地面积小幅下降;宜林地、疏林地转变为灌木林地、乔木林地;林龄面积结构变化,单位面积蓄积提高,蓄积随之增加。马尾松、杉木林、阔叶林(硬阔林、其他软阔林、桉树林)面积和蓄积都呈增长,其他针叶林面积和蓄积都减少。乔木林各龄组的面积和蓄积都呈大幅增长。经过十年的保护,从森林资源总量上看,森林资源面积、资源分布等达到了构建良性生态系统的基本要求,但生态环境恢复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罗甸县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6.
万金保  莫蕾  吴永明  葛刚 《江西科学》2009,27(4):555-559
对鄱阳湖区1985年、1995年、2000年和2006年4个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的时空动态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数学建模,利用土地利用变化率、面积变化速率和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对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主要的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增长迅速;水域和耕地较不稳定,双向转换较为频繁.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文献数量的年度分布、被引量和下载量、作者及机构分布几方面对国内索引方法与技术研究的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了研究热点聚类图.结果表明:专门研究索引方法与技术的研究者比较少,稳定的核心研究群体尚未形成;核心研究人员比较集中于硕士、博士群体;总体上,该领域研究面还比较窄,主要集中于空间索引、全文检索、XML索引、时空数据库、位置敏感哈希、时态索引等6个热点研究领域,关于应用与服务相关的研究还比较欠缺.  相似文献   

8.
运用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使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收录的以"大数据"和"人才培养"为主题的255篇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时空分布上看,研究发文数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发文期刊集中于教育类期刊,主要研究力量包括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和武汉大学等高校。研究热点上看,可归纳为政策导向、数据技术、教育观点以及教育创新四大方面。研究演进上看,2013-2014年为积累期,2015-2017年为井喷期,2018年至今为高峰期。研究趋势上看,在大数据基础上融合了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培养模式向产教融合、新工科等方向转变,未来研究具有较大的研究潜力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过程中余杭市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余杭市位于沪嘉杭地区,对今后多内陆中小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预示性,选取城市化程度不同的6个乡镇,以城市人口数/总人口数作灶经的指标,以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MapInfo)为手段,利用1:10000山林植被现状图及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等相关图件资料。结合实地调查,林种作为森林景观分类标准,建立余杭森林资源景观数据图库,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景观破碎化指数,景观斑块密度,景观周长面积比,蔓 延度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要素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7类景观格局指标,对余杭地区不同城市化程度下6个乡镇的森林景观格局进行了研究,发现城市化过程主要影响景观破碎度,景观形状即景观周长面积比与斑块密度也有明显变化,而森林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主要受农林生产及宏观调控的影响,与城市化水平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0.
恶意软件分类是一个多分类任务,旨在提取软件特征来训练模型,以判断恶意软件的类别。现有工作主要集中于利用深度神经网络从恶意软件图像中抽取特征进行分类,对恶意软件的序列特征和分布特征之间的关联性缺乏关注,限制了模型性能。此外,这些现有模型大多具有较高的参数量,往往需要占用较大的计算资源。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融合与知识蒸馏的恶意软件分类方法。一方面,通过残差网络分别从灰度图和马尔可夫图中抽取恶意软件的序列特征和分布特征,并利用自注意力挖掘不同特征之间的关联性,以提升模型性能。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网络向多个学生网络进行知识迁移,并让学生网络互相协作学习,以进一步降低模型规模。在微软和CCF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不仅有效提升了模型性能,而且可以降低模型的参数量和计算量。此外,本文通过热力图定位影响分类结果的字节,对分类依据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1.
李青  李鹤翔 《贵州科学》2010,28(4):66-67
在贵州威宁草海自然保护区开展野外科学考察时,于保护区康家海子附近海拔2200m处带,获一只鸟类死体标本,经分类鉴定定种为短嘴金丝燕云南亚种Aerodramus brevirostris rogersi。  相似文献   

12.
以闽江流域临海区长乐市为研究区域,基于1998年与2000年的TM/ETM+和SPOT遥感图像,及1998年土地利用GIS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长乐市1998-200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研究.长乐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主要类型为水田、林地、旱地和未利用地,表现为水田、林地的明显减少,旱地、未利用地及居民地的大量增加,占总面积25.39%的土地单元发生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程度总体处于发展期,并有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森林景观是自然景观中的主要成分。漓江流域森林景观是典型喀斯特景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了解漓江流域森林景观分布及变化规律,本研究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采用1985年、2000年和2020年3期全球30 m精细地表覆盖数据(GLC_FCS30),通过ArcGIS空间分析、数据统计及景观指数计算,探究漓江流域1985-2020年森林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森林景观的异质性水平,从自然环境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坡向)和人文活动(人口、经济、政策)等驱动因素探寻森林景观变化的驱动机制,对漓江流域森林景观的保育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建议及科研依据。研究表明,1985-2020年,漓江流域森林景观面积由417 928.86 hm2缩减至382 268.44 hm2,森林景观减少主要受森林砍伐、建设用地扩张和果树种植的侵占影响,前期森林景观缩减的程度和范围大于后期;由于森林保育政策和流域治理措施等保护工作的开展,漓江流域森林景观在缩减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地恢复,集中体现在漓江风景名胜区的绿化建设和漓江上游的水源林保育,森林景观不同时期发生彼此消长的地区林木采伐与更新种植较为频繁。35年间,漓江流域森林景观格局呈现先破碎化和异质性水平先明显增大、后缓慢减小的趋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面积减少,落叶阔叶林和灌木林面积增加,不同森林景观类型的面积比例趋向均衡。喀斯特地区由于土层相对浅薄,相对非喀斯特地区灌木林占比大,落叶阔叶林占比小,长期以来森林与水体的用地转换相对非喀斯特地区更小。漓江流域森林景观面积变化主要发生在海拔较低(200-600 m)、坡度较缓(10°-30°)和偏东南坡向的地区,随着与居民点距离的增大,森林景观面积变化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1 000-1 400 m距离达到最大值,森林景观变化的面积与道路距离呈反比。本研究针对漓江流域森林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提出适于当地的森林景观保育策略,为漓江流域及同类地区的生态环境修复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浙江泰顺乌岩岭常绿阔叶林的数量分类和排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当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双向指示一种分析(TWINSPAN)和无趋势对应分析(DCA)多元等级分划分类和排序方法,运用群落内乔木层树种的重要值,对浙江泰顺乌岩岭常绿阔叶林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将7个样地划分为三组。其排序图较好反映了群落沿海拔高度和湿度梯度的分布格局。说明TWINSPAN和DCA对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数量分类和排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浙江凤阳山黄山松阔叶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状况,明确海拔变化对黄山松阔叶混交林林地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黄山松在凤阳山的主要海拔分布范围(1 000~1 800 m)为准,选取中海拔(1 200 m)、中高海拔(1 500 m)、高海拔(1 800 m)3个海拔梯度,在每个海拔梯度的阳坡内选取排水较好、坡度较缓、长势适中的3个标准样地(20 m×20 m),采用Biolog Eco法研究该林分类型在不同海拔梯度下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特征,同时对土壤微生物利用各类碳源的特性进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排序,进一步分析土壤微生物对各类碳源的利用情况。【结果】(1)在中高海拔处的土壤微生物活性最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随着海拔变化并无显著变化(P0.05);(2)研究区内土壤微生物主要利用的碳源类型为碳水化合物(CH)、氨基酸类(AA)、聚合物类(PM),各海拔处土壤微生物对酚酸类(PA)和胺类(AM)碳源的利用率均较低,而对羧酸类(CA)碳源的利用存在显著差异;NMDS排序显示,随海拔变化,土壤微生物对6类碳源的利用出现显著差异(P0.05);(3)土壤养分含量在中高海拔处最大,冗余分析显示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之间有较强的相关关系。【结论】中高海拔处土壤微生物对各类碳源的利用率都较高,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是影响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江西广丰森林生态服务及其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兵  王丹 《江西科学》2010,28(5):630-637,687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依据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标准,采用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台站多年连续观测数据和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及公共数据、实测数据对广丰县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物质量和价值量及其变化进行了评价,并分析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广丰县生态效益价值为46.75亿元/a,大于江西省平均值,占全县GDP的36.52%,但除涵养水源功能等以外,其它12项功能总物质量均小于江西省平均值;不同林分类型生态服务功能物质量不同,各项均呈现出马尾松最大,灌木林、经济林、竹林较大,国外松、软阔类较小的明显变化规律,主要由林分面积和林分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功能物质量不同造成;与全省平均值相比,广丰县单位面积生态效益价值增加了2.48%,达到5.38万元.hm-2.a-1,各林分类型大小顺序为混交林竹林灌木林硬阔类经济林马尾松国外松软阔类杉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人为践踏对土壤涵养水源功能及土壤渗透性等指标的影响,以期为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在南京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内选择两处不同海拔的天然次生林试验区,每个试验区中选取5条不同践踏强度的小径,并选择3处未受人为践踏的区域为对照,测定土壤各物理指标,分析人为践踏对土壤渗透能力的影响。【结果】不同人为践踏强度下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以及非毛管孔隙度会发生变化;践踏对低海拔处土壤容重的影响比高海拔处的更加明显。土壤的饱和含水量、毛管持水量以及田间持水量会因人为践踏产生不同程度的降低;土壤的渗透过程、初渗率、稳渗率、平均入渗率以及渗透总量会因人为践踏呈显著降低(P<0.05);研究发现践踏对低海拔处土壤渗透能力的影响比高海拔处的明显。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践踏强度、土壤总孔隙度对土壤渗透能力的影响系数较大。【结论】人为践踏可导致土壤容重变大、土壤紧实度变大、孔隙度降低、土壤的通气性降低、持水能力减弱、土壤的渗透性变差;人为践踏强度越大,土壤渗透能力降低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80—2012年1457个站点小时降雨数据,研究我国中东部地区5—9月降雨集聚指数(PCI)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索PCI与不同降雨强度和不同持续时间小时降雨变量之间的关系,揭示影响PCI变化的降雨特征变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东部地区PCI在0.56~0.78之间,并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东南沿海PCI高于西北内陆,在东北、华北及四川盆地形成3个高值中心,并在海拔差异较大的地区发生突变。线性趋势分析表明,我国中东部地区近33年PCI呈上升趋势。PCI与极端降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随着降雨量的减少,相关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县域经济格局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原理,运用GeoDa及ArcGIS软件,对福建省各县域经济格局的时空演变过程进行了全局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趋势,县域经济格局两极化趋势明显(经济发达的县域和经济不发达的县域分别在地理空间上集聚),并且这种经济发展水平的集聚趋势在不断加强;自1989年以来,福建省县域经济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县域经济重心由西北内陆地区向东南沿海地区转移;福建省欠发达地区集聚的范围要比发达地区集聚的范围大得多;未来几年内,福建省县域经济格局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0.
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了西夏文、汉文和英文之间的在线双向翻译.首先讨论了在线夏汉电子字典应用程序基本结构,建立了夏汉电子字典关系型数据库.然后对静态图像和动态水印2种方法显示西夏文字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模糊查询技术实现了基于汉文、西夏文、英文、四角号码及夏汉字典顺序号等5种关键字的自动检索功能.最终实现了网络下的在线夏汉电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