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以最小的代价和最高的效益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化,做到物尽其用。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往复循环流动过程。所有的资源和能量在这个动态的经济循环链中都会得到合理、科学、持久及最大限度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2.
颜虹 《海峡科学》2006,(7):8-10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循环经济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循环经济的本质就是生态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的生态系统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组织原则是线性的和非循环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增长。基于工业生态系统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循环利用反馈式非线性经济过程。循环经济系统内部物资和能量的转化可以持续不断地进行。循环经济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充分地显示出生态系统理念在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而循环经济倡导的却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正>循环农业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3S原则,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实现经济发展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农业发展模式,这是一种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模式。发展循环农业是对传统农业发展观念、发展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是以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自然循环过程中,所有的资源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循环经济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相比,传统的经济模式是建立在线形基础上的,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流动。  相似文献   

8.
甲任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5):44-46
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使得民族地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由于旅游业对环境和生态资源的依赖性很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较之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更有利于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它能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长期相互和谐。通过技术引进与创新、制度政策创新、有效的金融支持以及宣传教育的加强等具体措施可建立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循环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是整个经济活动的起点和居于支配地位的要素,它决定消费,而消费的增长又是产生新的社会需求,开拓广阔的市场,促进生产更大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在这个意义上,消费又决定生产。”把生产与消费的对立统一关系明白地揭示出来。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要生存,就要消费生活资料,而要获取生活资料,就必须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在社会经济循环活动中,即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生产是每次循环的起点,它对其  相似文献   

10.
张慧  赵延德  潘保田 《甘肃科技》2006,22(8):4-6,96
以节约和提高环境资源利用效率为前提,本文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探析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立以清洁生产为主的企业模式;以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生态工业、绿色服务业等为主的产业模式;在企业模式和产业模式分析的基础之上,探讨建立甘肃省区域(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及最终实现循环社会模式。最后笔者从政策体制、技术支撑、生产消费观念等方面,提出对策来保障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不同层面的顺利运行,以便促进甘肃省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生态化和循环经济社会化。  相似文献   

11.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与"循环经济"理论 什么是"循环经济"?简单地说"循环经济"就是循环地利用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循环式地来发展经济."循环经济"理论的核心是:人类的经济发展,应当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源资本转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本,也就是依靠人的智力.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利用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作为一种全新的替代机制,农业循环经济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模式、"四位一体"集成化循环模式、立体农业高效型循环模式、结构优化产业链循环模式是目前比较典型的四种农业循环经济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3.
浙江制造业增长方式转变瓶颈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玲 《今日科技》2006,(2):30-32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循环经济把“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改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这种循环反馈式流程,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也是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活动的总称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原理及其基本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们的社会生产活动。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地球资源和自然环境相协调、相依存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生产活动建立在经济数量的增长、产业结构的优化、物质生活的丰富、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合理的人口规模等社会环境指标与环境质量、土地承载力、生物多样化、可供使用的资源数量等自然环境指标综合分析、合理规划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海水淡化是破解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淡水资源困境的重要途径.海水淡化产业通过对资源的充分循环和能源的高效利用,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海水淡化产业链进行剖析,定量评估产业链中各环节资源利用的效率和物质消耗的强度,并针对海水淡化产业链中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侵扰等问题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国一 《科技资讯》2009,(3):231-231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纠正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的观念,一定要把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与合理保护环境,科学利用资源结合起来,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良好循环的基础之上,此文作者主要阐述的是信息化是秦皇岛市加快实现水务现代化管理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刘昌文 《遵义科技》2005,33(2):23-31
传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环境污染问题,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等传统的办法解决不了污染物的排放,只能是把污染物的排放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循环经济是一种物质循环使用的经济发展模式,从物质流向的角度在源头上控制了污染物的排放。环境问题的核心是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解决了,环境问题就解决了,这样,发展循环经济就成为解决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资源化(Recycle)”为原则(简称“3R”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一直以来,广东经济增长方式是依赖大量物质消耗的传统发展方式,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产值效益低、劳动力素质低。  相似文献   

19.
 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碳中和目标的强大支撑。为了定量评估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碳减排潜力,基于物质流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核算了大宗物质资源,主要包括水泥、沙子、碎石、砖块、石灰、玻璃、橡胶、木材、塑料、沥青、钢铁、铝和铜等的循环利用潜力,特别对“高耗能、高排放、高产量”的钢铁和水泥行业的碳减排路径和碳中和潜力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测算结果表明,大宗物质资源的需求量将在2022—2025年达峰后持续减少,2030年后物质资源报废量将逐年增加,并于2060年达到约54.6亿t/a,建筑垃圾的比例高达90%且集中在东南沿海省份; 2019—2060年,大宗物质资源需求量的减少导致了碳排放的持续降低,若协同资源高效循环策略,2060年碳排放量将下降至4.3亿t/a,比2018年排放水平低77%。其中,废金属尤其是废钢铁的循环利用碳减排潜力最大,若在2060年将废钢铁的循环利用率提高至90%以上,碳减排量将达到4.4亿t/a,比2018年碳排放量降低90%。相比之下,水泥由于回收处理技术和产品回收价值的限制,仅能通过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延长产品使用寿命等策略达到碳减排效果。最后,阐述了“十四五”时期作为推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期和窗口期需要部署的资源循环政策、模式和技术等,为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日益突出的资源、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将经济发展模式从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转变为仰仗生态型资源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发达国家已经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付诸实践,并取得了成效。在我国,由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也已开始起步。浙江是个资源小省和经济大省。2005年,全省GDP达到13365亿元,人均GDP达到3400美元。浙江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在依赖资源消耗的传统模式下实现的,为此也付出了资源和环境的代价。随着经济的发展,浙江资源短缺、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