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高度,不同数量和不同布置方式的挡板组合对自浮颗粒三相体系的搅拌混合的影响,发现挡板对自浮颗粒的三相混合有很大的影响,其中不对称的3块全深度挡板对自浮颗粒的下拉是最有效的。此外回归得到了多种挡板条件下功能和气含率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搅拌桨型对自浮颗粒三相体系的搅拌混合的功耗、气含率和釜底固含量 影响,发现液高与釜径比大于1.6时三层桨的混合参数优于两层桨的,提出了最佳的搅拌桨型组合,还回归了其功耗的气含率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3.
自浮颗粒三相体系的搅拌混合技术(Ⅰ)——搅拌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搅拌桨型对自浮颗粒三相体系的搅拌混合的功耗、气含率和釜底固含量等的影响,发现液高与釜径比大于1.6时三层桨的混合参数优于两层桨的,提出了最佳的搅拌桨型组合,还回归了其功耗和气含率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直径不同的气体分布器对自浮颗粒三相体系的颗粒临界分散转速、釜底颗粒浓度、气含率和搅拌功耗的影响,发现:当下层浆为翼盘涡轮、氯量较高时采用小气体分布环是最有铲的,当下层浆为圆盘涡轮、气量较低时采用大气体分布环较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直径不同的气体分布器对自浮颗粒三相体系的颗粒临界分散转速、釜底颗粒浓度、气含率和搅拌功耗的影响,发现:当下层桨为翼盘涡轮、气量较高时采用小气体分布环是最有效的,当下层桨为圆盘涡轮、气量较低时采用大气体分布环较好.  相似文献   

6.
在矩形气液固三相流化床反应器中,采用脉冲应答技术,考察了挡板结构、气液流量、固体浓度对床层液体混合行为的影响.分别用多釜串联模型与轴向扩散模型描述挡板下方区域与挡板段的液体混合行为,应用矩量法及根据实验数据回归,得到了表征液相返混程度的模型参数的经验关联式.  相似文献   

7.
对内置3种不同挡板的T型微混合器内的流动与混合进行数值模拟,比较流动与混合的发展过程,分析不同挡板结构的对流作用机理以及混合随通道长度方向的发展变化.讨论了不同雷诺数(Re)下,挡板结构对混合强度与压力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Re≤90范围内,3种挡板结构产生的混合强度与压力损失均随Re的增大而增大.矩形挡板产生的混合效果最佳,但结合压力损失评价,认为斜面梯形具备最优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种内置周期性挡板T-型微混合器,并采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建模与仿真.主要针对不同挡板排数、高度、间距、角度、宽度、混合单元数和不同雷洛数对微混合器出口处温度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采用田口分析方法,减少试验次数,根据信噪比大小找寻最优混合器结构.仿真结果表明:对于混合效率的影响,W_3(挡板高度)W_1(挡板宽度)W_2(相邻挡板水平距离)θ(挡板角度),双排正向双排反向单排无挡板;对压降的影响,W_3(挡板高度)θ(挡板角度)W_1(挡板宽度)W_2(相邻挡板水平距离),双排正向双排反向单排无挡板;因此选定W_1=60μm; W_2=500μm; W_3=100μm;θ=45°,挡板排数为双排正向,混合单元数4为最优设计参数.该结构在雷洛数达到150时,达到完全混合.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后混合磨料喷嘴流场不均匀性问题,利用FLUENT仿真软件,对一种新型后混合磨料水射流喷嘴内部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 通过比较喷嘴内部有无圆锥挡板的内部流场,分析圆锥挡板对流场均匀性的影响. 分析不同参数圆锥挡板喷嘴的喷射效果,得出新型后混合磨料水射流喷嘴不同参数结构对内部流场均匀性的影响规律,来提高后混合磨料水射流喷嘴中水和磨料混合均匀性. 分析结果表明:在保证出口仍具有较高速度的情况下,增大缩口直径,可以降低混合腔空气压力,改善液体在腔内聚集现象. 在此基础上,向混合腔中加入二次B样条曲线形状的圆锥挡板,当磨料入口采用斜入式与喷嘴轴线成45°时,出口体积分数最接近15%,体积分数波动最小,磨料与水混合均匀性大大提高. 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多参数对磨料均匀性的影响,得到最优的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10.
不同拦挡距离对滑坡碎屑流冲击效应影响的离散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离散元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拦挡距离对滑坡碎屑流冲击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拦挡距离对碎屑流运动平均速度的影响呈下降趋势,拦挡距离越近,平均速度下降越快,拦挡距离越远,平均速度下降越慢;颗粒开始接触挡板,挡板距离越近,曲线近似于抛物线下降,挡板距离越远,曲线近似于线性下降;不同拦挡距离影响颗粒之间的最大平均接触力,曲线依然呈现先增后减再增再减的趋势;颗粒对挡板的冲击力可近似分为线性增大、持力阶段、线性减小3个阶段,挡板距离增大,线性增大阶段时间和持力阶段时间都有所减少,其中,持力阶段时间减小比线性增大阶段快,说明当建筑物离滑坡距离较近时,建筑设计要考虑最大冲击力以及后续持力阶段的作用效应,当建筑物离滑坡距离较远时,建筑的设计主要考虑最大冲击力对建筑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直径为0.476m的椭圆底搅拌槽内,采用电导率法研究了沸腾态气-液-固三相体系内混合时间特性。主要考察分散相(气体、颗粒)和功耗对混合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沸腾态搅拌槽内,同转速条件下,颗粒体积分数对单位质量功大小影响较小;仅转速高于480r/min范围内,表观气速增加,体系单位质量功略有下降。颗粒临界悬浮转速随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但不随表观气速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沸腾态气-液-固三相体系内,混合时间随表观气速或颗粒体积分数的升高而延长。  相似文献   

12.
COREX熔化气化炉炉顶布料设备由煤-溜槽和DRI-挡板两种布料器组成,其中DRI-挡板属于新型布料器,布料规律尚不明晰.通过离散单元法(DEM)建立了DRI-挡板布料过程的数学模型,通过该模型分析了DRI-挡板的操作参数对布料过程带来的影响.其中包括考察了挡板角度对布料落点位置的影响,获得了布料档位与挡板角度的对应关系.还考察了料堆的形成过程和单一物质多粒度混合布料形成的料堆内部偏析情况,获得了不同档位半径物料的粒度偏析信息.同时也考察了矿石和焦炭混合布料过程,获得了矿焦的径向分布规律.研究结果为COREX现场合理调节布料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火箭发生刚-液耦合晃动现象时,箭体产生的横向偏移和姿态偏转难以在地面有效模拟的问题,设计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六自由度平台的地面刚-液耦合晃动实验装置及方法,介绍了该装置的基本结构系统、刚-液耦合晃动实现方法及流程。在不同激励频率和多组充液高度下,对无挡板贮箱的刚-液耦合晃动位移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激励频率与刚-液耦合晃动位移之间满足三次多项式函数关系。此外,从液体晃动的被动控制角度出发,在相同工况下对比探究了薄膜浮板与环形挡板对液体晃动的抑制效果,并对两种挡板结构下的晃动位移差异进行了解释分析。实验发现:薄膜浮板在不同充液高度下的“频率-位移”曲线趋势基本一致;而环形挡板与初始液位高度水平时,其对液面晃动的抑制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4.
方形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流体力学与传氧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方形内环流气升式反应器空气-水两相体系中,从气含率、液体循环速度、混合时间和体积传氧系数,研究了直管、缩放管导流筒顶部有、无上挡板时的流体力学与传氧特性.结果表明,与无上挡板相比,有上挡板的气含率、体积传氧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液相循环时间、混合时间减小.实验还发现,采用上挡板可扩大操作气速范围.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对现有静态煤粉分离器及磨煤机系统的实验调整,采用FLUENT软件对MPS磨静态煤粉分离器的分离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挡板开度下分离器内气相速度和不同粒度煤粉体积分数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分离器的锥形筒部位为强制涡和自由涡两种流动相结合的流动状态,挡板叶片至出口管部位的流动为复杂的三维流动。随着挡板叶片开度减小,分离器对煤粉的分离比率增加,分离能力增强,对较大颗粒的分离作用增强幅度较大,而对较小颗粒的分离作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土壤热导率的预测准确性对地源热泵和钻孔热能等地热相关结构设计至关重要,基于土壤复杂、随机、自相似性的微观结构特征,使用分形理论,考虑土壤的孔隙率和颗粒排列等参数对土壤弯曲度的影响,建立三相土壤有效导热系数毛细孔物理模型和对应的有效导热系数数学模型,将模型预测结果与已有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增加土壤颗粒排列等参数后的模型对孔隙率在0.21~1的土壤热导率预测有较高的准确性,且不同孔隙率的三相土壤热导率与土壤颗粒排列阻塞参数有关,孔隙率越大、阻塞参数越小模型预测越接近实验结果;弯曲度改变对热电比模型的串并联比例有直接影响,土壤颗粒排列对弯曲度的影响随孔隙率的增大而减小,弯曲度与三相土壤热导率的变化趋势成反比。相关结果有助于地埋管与管外三相土壤换热效率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混合表面活性剂分散纳米CeO2颗粒的协同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CTAB阳离子型和SDBS阴离子型分别与Tween80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通过Zeta电位、吸附等温线以及沉降性能测定,研究了混合表面活性剂对水相介质中纳米CeO2颗粒分散稳定性能影响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中纳米CeO2颗粒表现出不同的表面电性,从而影响其分散稳定行为;纳米CeO2颗粒对两种混合表面活性剂均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但其吸附等温线形式有所不同;碱性条件下,混合表面活性剂能显著改善纳米CeO2颗粒的分散稳定性,其中SDBS与Tween 80的协同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推进式搅拌器的固液混合性能并为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通过建立其计算流体力学模型,探讨了固体颗粒由沉积在搅拌罐底部的初态达到稳定混合的过程.搅拌器旋转、固液两相混合和罐内湍流分别采用多重参考系法、欧拉模型和标准k-ε离散模型进行模拟,初态颗粒沉积由补丁函数实现.根据流速场、固颗粒分布、力矩与功率数据研究了不同工况对力矩、功率和悬浮状态的影响,并改进底部结构以减少底部沉积.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推进式搅拌器轴向循环显著,颗粒分布较为理想,转速和体积分数增加会提高总力矩和功率,颗粒增大则会减小压力力矩、增大切应力力矩,并且加重沉积;底挡板能够减少底部沉积并且促进颗粒悬浮.所建模型和模拟结果能够有助于加深对推进式搅拌器流场特性的了解,并有利于对其进行设计和优化.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障碍物挡板阻隔条件下,就细水雾对油池火的灭火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空间位置的障碍物挡板对细水雾灭火效果的影响,采用FDS40对细水雾与不同类型障碍物挡板油池火的相互作用过程的模拟结果表明:障碍物结构与类型影响着细水雾直接作用于油池火上方的水雾通量,油池火上方的水雾卷吸量越大,细水雾对障碍火的灭火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在一总高650mm,直径60mm的三相流化床实验装置上,采用取样法测定了不同操作条件下二元混合物蔗糖晶体颗粒沿轴向的分布;应用轴向返混模型,得到不同条件下表征颗粒浓度分布的混合系数。结果表明,随气速增加,大、小颗粒的分布更加均匀,但随液速及大颗粒比率增加,均匀程度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