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4):104-106
伏牛山地区独特的环境条件和区位优势使其成为华夏民族孕育、繁衍的生息之地。这一地域的先民创造的灿烂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平顶山学院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近年来致力于此,进行专门研究:从对伏牛山文化圈概念的提出到对该地区所产生的各种历史文化现象的梳理和研究,历时数年,汇集成《伏牛山文化概论》一书。本书是伏牛山地域文化研究的力作。  相似文献   

2.
伏牛山文化圈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伏牛山文化是指由伏牛山及其源出水系之流域地区产生的人类历史文化现象.伏牛山文化圈范围包括洛阳、平项山、南阳、三门峡、郑州、许昌、漯河、驻马店及豫北部分县市,湖北省和陕西省的部分县区.得天时、地利、人和的伏牛山文化圈具有文化构成的全部要素,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古代中华文化.伏牛山文化圈文化具有原生性与根源性、多元性与包容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等文化特征.伏牛山文化圈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源文化和根文化,加强对伏牛山文化圈的研究,将对我们更好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伏牛山文化是指由伏牛山及其源出水系之流域地区产生的人类历史文化现象。伏牛山文化圈范围包括洛阳、平顶山、南阳、三门峡、郑州、许昌、漯河、驻马店及豫北部分县市,湖北省和陕西省的部分县区。得天时、地利、人和的伏牛山文化圈具有文化构成的全部要素,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古代中华文化。伏牛山文化圈文化具有原生性与根源性、多元性与包容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等文化特征。伏牛山文化圈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源文化和根文化,加强对伏牛山文化圈的研究,将对我们更好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姓氏是人的符号标识,也是唯一超越时空标明血脉传承的人类印记。伏牛山文化圈姓氏是中华姓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印记华夏民族特有的基因信息符号。伏牛山文化圈作为中华人种的起源地、华夏文明的肇始地,也是中华姓氏的发祥地。炎黄子孙根在伏牛山文化圈,中华万姓大多发祥于此。研究表明,目前全国120个人口大姓中源于伏牛山文化圈域内的大姓近78个。加强伏牛山文化圈姓氏文化探析,是华夏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增强华夏民族的凝聚力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伏牛山文化圈在旧石器时代已经有人类居住与生产。近一个世纪的考古发现证明,伏牛山文化圈史前城址遗存非常丰富,是中国史前城址的发源地之一。伏牛山文化圈史前城址演进的脉络完整清晰:城址性质由仰韶文化的初城开始,逐渐演进为龙山文化的城址群,二里头文化的宫城,并与殷商成熟都城相衔接。伏牛山文化圈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6.
由平顶山学院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文史知识》编辑部共同编辑出版的《文史知识——平顶山历史文化专号》于2010年11月1日出版发行。这是我校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历史文化研究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平顶山市历史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  相似文献   

7.
五年来,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一直以华夏历史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为使命,以挖掘与整理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为主线,在伏牛山文化圈基础理论研究、华夏早期文明研究、地域文化与文献研究及民族艺术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丰富成果。这些成果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乃至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伏牛山文化圈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有三种:八卦造字说、河图洛书说、仓颉造字说;近一个世纪的考古发现证明,伏牛山文化圈与汉字起源相关的早期刻符非常丰富.伏牛山文化圈远古刻符演进的脉络完整清晰:符号性质由人类最早的刻符开始,逐渐演进为特定记事性质的刻符,类似甲骨文字风格的刻符,部分进入商代甲骨文字系统的刻符,并与成系统的成熟的殷商甲骨文字相衔接.伏牛山文化圈是汉字的发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9.
伏牛山地区地理位置独特,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伏牛山文化博大厚重,源远流长,它承载了中华文明的众多信息,其文化价值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原文化的根基所在。加强对伏牛山文化圈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演变规律,对促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平顶山学院学报》2009,24(4):128-128
2009年7月2日上午9点,平顶山学院“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隆重举行。河南省社科联主席王耀、平顶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邢文杰、平顶山市政协副主席潘民中、平顶山学院院长文祯中、副院长张清廉及研究中心各方向学术骨干参加了揭牌仪式。我国著名文化学专家、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杨镰教授,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分别发来贺电。  相似文献   

11.
河南伏牛山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伏牛山蕨类植物区系4个特征:(1)此区系是泛北极植物区系的一部分,具温带性质,有暖温带半湿润区向亚热带显润区过渡交替的特征;(2)此蕨类植物区系的起源古老,在系统发育或进化关系上存在着比较连贯的关系;(3)特有成分丰富;(4)是中国——喜马拉雅和中国——日本分布中心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秦岭东部地区树轮对气候因子的响应,为该区域森林资源管理及抚育更新提供数据,并为气候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胡方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0,25(1):12-15,19
伏牛山东麓地区处于黄淮平原、河洛地区、南阳盆地的交界地带,地当河洛通往江淮、中原通往江汉的交通要冲,既有河山纵横的地理形势优势,又有控扼各路交通要道的地理位置优势,因而自古成为兵家必争的战略枢纽之地.中央王朝统一时期,这里作为洛阳东南方向的门户,屡屡成为进攻洛阳的突破口,也是洛阳军事防御体系的重中之重;分裂割据时期,这里地当东西南北各方势力交锋的锋面,而且由于其相对于黄淮、河洛、南阳三地,地势居高临下,因而在古代战争中成为各方势力争逐的战略要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定量分析长江中游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特征及其优化整合对策,为我国自然保护地的合理规划与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长江中游流域6类66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核密度指数方法,定量分析其交叉重叠特征和优化整合对策。【结果】长江中游流域共21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存在交叉重叠,主要集聚分布于鄱阳环湖、大别山南部武陵山脉和伏牛山等区域;在省级行政区划交界、流域区划交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内,优化整合应优先考虑以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公园4类为主体分别进行类型整合、范围调整、吸收合并和同类合并。【结论】运用ArcGIS定量可视化叠加分析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并判断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现状、特征及问题,有利于科学构建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及其空间格局规划。  相似文献   

15.
本在调查,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初步筛选出野生观赏植物229种及变种,隶属于65科144属,其中乔木类61种,灌木类73种,攀援类29种,草本65种,并对西峡老界岭自然保护区观赏植物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2000年4月至2008年11月对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柄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共发现11种,隶属于2目、5科、10属.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和广布种为主,各5种,分别占该区两栖动物总数的45.5%,其中大鲵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伏牛山是臭蛙属及花臭蛙分布的北限,同时也是秦巴拟小鲵分布的东限.根据其资源特点,提出了保...  相似文献   

17.
许琰 《河南科学》2013,(10):1833-1836
豫西伏牛山生态旅游区域覆盖5市15县,利益相关者众多.根据伏牛山生态旅游区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可以将其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蛰伏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应当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等多种方式对伏牛山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进行整合,加快旅游公共体系建设,统一伏牛山生态旅游目的地形象,发展智慧旅游等,促进伏牛山生态旅游朝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选取伏牛山地区4种主要自然灾害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历史统计数据,借助GIS软件,对不同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类解析,再根据4种主要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结合专家对不同自然灾害权重的打分,得出了伏牛山地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  相似文献   

19.
伏牛山地区旧石器考古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牛山地区旧石器考古发现众多,按流经水系不同大致分为黄河、淮河、汉水三大区域。其中既有丰富石制品和第四纪动物化石的出土,也有早期人类化石的发现,遗址年代和遗存性质几乎涵盖整个旧石器时代发展的全部面貌。伏牛山地区旧石器文化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遗存形态,在解决早期人类起源、南北方石器文化交流、新旧石器时代过渡等问题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