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黄骅坳陷涧南潜山构造演化对层序样式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涧南潜山构造演化对层序样式的控制作用,运用平衡剖面解剖涧南潜山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涧南潜山演化过程可划分为早期的抬升发展、中期发展定型和后期衰退3个演化阶段,与黄骅坳陷的构造演化基本同步;在黄骅坳陷的裂陷Ⅰ幕,涧南潜山西南缘主体发育断裂陡坡带层序样式,断层附近主要沉积扇三角洲体系,在裂陷后期演化为挠曲缓坡层序样式;而在潜山东南缘,在裂陷早期发育平缓坡折带层序样式,在裂陷后期发育断阶坡折带层序样式。层序样式的发育特征表明潜山西南缘向湖一侧为沙三段有利勘探区带,浅层发育的挠曲坡折带附近为浅层有利勘探区带,而潜山东南缘为断层-岩性圈闭的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2.
北塘凹陷古近系构造演化及其对层序充填样式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沉降回剥分析技术,对北塘凹陷在第三纪的构造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依据对盆内构造单元的识别,划分出了断阶陡坡带、低隆缓坡带、潜山陡坡带和多级断阶带等4种次级构造单元,分析了次级构造单元的演化特征及其在不同演化阶段对层序样式的控制作用.研究分析表明,该凹陷经历了古近纪的断陷发育阶段和新近纪的坳陷发育阶段,在断陷期可进一步细分出3次裂陷期.在裂陷Ⅰ期,主要发育断裂陡坡带、低隆缓坡带和多级断阶3类层序样式,而在裂陷Ⅱ期和Ⅲ期,主要发育缓坡带和多级断阶层序样式.在裂陷Ⅰ期,陡坡带控制发育断层-岩性油气藏,在低隆缓坡带发育上倾尖灭油气藏,在多级断阶带发育断块-岩性油气藏;在裂陷Ⅱ期和Ⅲ期,全区主要发育上倾尖灭油气藏,而在多级断阶带,可发育断块一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3.
应用沉降回剥分析技术,对北塘凹陷在第三纪的构造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依据对盆内构造单元的识别,划分出了断阶陡坡带、低隆缓坡带、潜山陡坡带和多级断阶带等4种次级构造单元,分析了次级构造单元的演化特征及其在不同演化阶段对层序样式的控制作用.研究分析表明,该凹陷经历了古近纪的断陷发育阶段和新近纪的坳陷发育阶段,在断陷期可进一步细分出3次裂陷期.在裂陷Ⅰ期,主要发育断裂陡坡带、低隆缓坡带和多级断阶3类层序样式,而在裂陷Ⅱ期和Ⅲ期,主要发育缓坡带和多级断阶层序样式.在裂陷Ⅰ期,陡坡带控制发育断层-岩性油气藏,在低隆缓坡带发育上倾尖灭油气藏,在多级断阶带发育断块-岩性油气藏;在裂陷Ⅱ期和Ⅲ期,全区主要发育上倾尖灭油气藏,而在多级断阶带,可发育断块一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4.
歧口凹陷盆缘埋藏深度深、剩余资源量多、勘探潜力大、具备形成大型油气田的石油地质条件。歧口凹陷盆缘坡折带可分为断裂坡折带、多级断阶带、断阶陡坡带、挠曲坡折带四种类型。断裂坡折带又分为上倾坡脚型断裂坡折带和下倾坡脚型断裂坡折带两种类型,多级断阶带又分为同向多级断阶坡折带和反向多级断阶坡折带两种类型,断阶陡坡带又分为上倾坡脚型断阶陡坡带和下倾坡脚型断阶陡坡带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构造转换带对层序及沉积体系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福山凹陷典型三维地震解释结果,以流沙港组构造转换带为研究对象,对其层序构成样式和沉积体系展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构造转换带发育于凹陷中部花场地区,并起到调节东西部构造差异性的作用,其两侧所发育的层序构成样式差异显著,西部发育多级断阶型层序样式,东部发育缓坡型层序样式;构造转换带处发育挠曲坡折型层序样式,高位域时期发育大规模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低位时期发育大范围浊积扇;福山凹陷的沉积充填演化受到构造转换带、相对湖平面变化和古地貌联合控制,不同体系域内转换带对沉积充填控制作用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综合利用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并根据断层组合样式及活动速率分析,对陵水凹陷古近系开展同沉积断裂对层序构成样式的控制性研究。结果表明:陵水凹陷西部、中部及东部识别出非对称地堑型、对称地堑型、半地堑型3种构造地层格架;由于断层活动性变化,陵水凹陷古近系发育上倾坡脚型断坡带、下倾坡脚型断坡带与弯折带3种构造古地貌背景,并分别控制3种沉积充填样式的发育;不同的沉积充填配置在不同的构造地层格架中组成了对储集体展布具有重要预测作用的层序构成样式,为深水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采用三维地震资料分析定性、层序地层格架定时、构造演化定发展、古厚度定量和三维地貌建模技术可视化成图的综合研究方法对辽河滩海东部地区古近系关键构造期古地貌进行恢复。研究结果表明:辽河滩海古近纪经历了伸展裂陷幕、第一裂后热沉降幕、走滑伸展再次裂陷幕和裂陷收敛幕4个构造演化阶段,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古地貌特征不同,由其制约的层序构成和沉积体系展布也显著不同。伸展裂陷期古地貌具有坡陡盆深的特点,层序体系域构成齐全,发育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第一裂后热沉降期古地貌具有坡缓沟多的特点,层序体系域构成齐全,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走滑伸展再次裂陷期古地貌具有坡陡盆深,沟梁斜列的特点,层序体系域构成较齐全,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裂陷收敛期地形变化平缓,趋向于平原地貌,层序构成不全,整体缺失低位体系域,以曲流河和辫状河沉积为主。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部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层序的构成样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选取我国东部跨不同古构造、古气候和古地理单元的多个陆相断陷盆地,如济阳凹陷、南阳和泌阳凹陷、南堡凹陷、歧口凹陷、江汉盆地、东濮凹陷、百色盆地和苏北盆地等,以层序界面和层序单元的精细划分为基础,对古近系-新近系的构造地层格架和层序结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犁式断坳型和陡倾式断坳型2种类型层序地层格架和断坡带型、弯折带型、枢纽带型(或斜坡型)3种典型的层序构成样式。不同级次的构造控制着层序的发育和层序样式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对储集体展布和烃源岩潜力具有重要预测功能的层序地层模式,从而为我国东部具有地域及地质特色的陆相含油气盆地内隐蔽油气藏的寻找和评价提供了一套新的思维框架。  相似文献   

9.
对博格达山前北三台地区大量二、三维地震剖面进行了分析与解释 ,并建立了该区的构造格架。北三台凸起是研究区的主体 ,构造特征可概括为一核、二坡、三鼻、四断和多条环形地层尖灭线。发育的断裂多为区域性的 ,由于受造山带隆升的影响 ,断裂的长期活动控制了地层的沉积及岩相的展布。对地震剖面和古地质图的分析表明 ,北三台地区的构造形成与演化受博格达造山带隆升产生的压陷挠曲作用控制。依据造山带隆升过程 ,将研究区的构造演化分为造山期压陷挠曲盆地发育阶段、弱挤压挠曲性质的陆内坳陷发育阶段、陆内坳陷压陷盆地发育阶段和再生前陆盆地发育阶段。其中海西运动晚期和燕山运动中期 (Ⅱ幕 )对研究区的构造格局起了定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博格达山隆升对北三台地区构造形成与演化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博格达山前北三台地区大量二、三维地震剖面进行了分析与解释,并建立了该区的构造格架。北三台凸起是研究区的主体,构造特征可概括为一核、二坡、三鼻、四断和多条环形地层尖灭线。发育的断裂多为区域性的,由于受造山带隆升的影响,断裂的长期活动控制了地层的沉积及岩相的展布。对地震剖面和古地质图的分析表明,北三台地区的构造形成与演化受博格达造山带隆升产生的压陷-挠曲作用控制。依据造山带隆升过程,将研究区的构造演化分为造山期压陷-挠曲盆地发育阶段、弱挤压挠曲性质的陆内坳陷发育阶段、陆内坳陷-压陷盆地发育阶段和再生前陆盆地发育阶段。其中海西运动晚期和燕山运动中期(Ⅱ幕)对研究区的构造格局起了定型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春惠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9):7493-7499
乌伦古坳陷东部地域开阔,地表起伏较大,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改造,形成了北西-南东向构造格局。结合乌伦古坳陷东部的构造格局和沉积环境发育特点,采用均方根振幅属性对其进行有利储层预测。通过对该地区二维地震资料层序地层均方根振幅的研究,表明不同沉积时期、不同构造部位均方根振幅的平面分布随构造格局和沉积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红岩断阶带和乌伦古凹陷南缘深大断裂上盘为断背斜或断鼻构造圈闭。红岩断阶带下盘为岩性上倾带,以河流、(扇)三角洲沉积为主,岩性组合以砂泥互层为主,含砂率高,均方根振幅表现为高值,为油气聚集的有利目标区带。索索泉凹陷处于挤压隆升背景下的沉降部分,以湖相沉积为主,均方根振幅表现为低值,不利于形成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12.
垦东凸起“陀螺式”演化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垦东凸起位于郯庐断裂带西缘,具有构造样式多样、油气分布各异的特点.分析其区域应力场,认为郯庐断裂带在新生代右旋走滑及其产生的拉分作用影响下,垦东凸起"陀螺式"的演化过程形成了垦东北部斜坡带、西部主体带和东部斜坡带3个次级构造单元和不同的构造样式及不同的油气输导方式和油气藏类型.北部斜坡带油气呈"立体式"输导,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西部主体带油气呈"网毯式"输导,形成古背景上的岩性油气藏;东部斜坡带油气呈"阶梯式"输导,形成断层-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3.
在文昌组和恩平组层序细分的基础上,对西江主洼主干断层的古近纪活动强度进行了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对洼陷的主干剖面进行了构造演化恢复。认为:1 NE向的F1号断层是区域性的控洼断层,对沉积充填及构造演化有重要作用;2多数主干断层在文昌期活动性较强,在恩平期活动较弱;3西江主洼构造演化阶段可分为初始断陷期、强烈断陷期、断拗过渡期和热沉降期,其中初始断陷期和强烈断陷期对于洼陷的形成、扩张以及沉积充填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东非裂谷系盆地近年来不断取得油气发现,Tanganyika盆地与已发现含油气盆地构造及沉积特征相似,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本次研究根据地震反射界面接触关系及界面上下地震反射特征,识别出4个层序界面:T14、T12、T5、T2,相应地将盆地沉积地层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SQ1-SQ4。在层序格架控制下,根据地震相外部反射形态及内部反射结构,识别出河道充填状、强振幅席状、弱振幅席状、楔状、透镜状、丘状、叠瓦状共7种地震相类型,反映河流、滨浅湖-深湖、深水等深流、扇三角洲等不同沉积体系。结果表明研究区SQ1层序时期,缓坡带孤立半地堑发育三角洲沉积,洼陷中心以滨浅湖-深湖相沉积为主;SQ2层序时期缓坡带作为统一的构造单元发育河流及三角洲沉积,洼陷中心以发育三角洲及浊流相沉积为特征;SQ3层序时期构造抬升,缓坡带发育大型曲流河沉积,洼陷中心三角洲及浊流沉积规模进一步扩大;SQ4层序时期裂陷进一步加剧,洼陷中心发育洼陷中心发育深水等深流沉积,边界断层陡坡带发育大规模扇三角洲及滑塌沉积。  相似文献   

15.
研究渤海湾盆地南部(渤南地区)叠合走滑断裂体系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从三维地震资料入手,以叠合断裂体系的构造类型为基础,进一步对凸起带、凹陷带和走滑带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和油气成藏过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渤南地区分布的郯庐断裂带、张-蓬走滑断裂带内部存在多级控凹、控洼、控圈的伸展断裂,且在不同时期的活动强度对凹陷的构造演化、沉积充填以及烃源岩的形成与分布起控制作用,在不同构造带内对圈闭的类型和规模起控制作用,长期活动的切源断层或晚期形成的切源断裂在主成藏期的活动强度对输导体系时效性起控制作用。渤南地区叠合走滑断裂体系特征明显,且对烃源岩的发育、圈闭类型与规模以及油气输导起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泌阳凹陷构造活动的沉积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泌阳断陷湖盆的构造演化 ,以及盆地充填、沉积层序及沉积、沉降中心对构造活动的响应 ,并利用凹陷中沉积、沉降中心的迁移变化特征来确定边界断裂的活动时间 ,恢复湖盆的演化历史 .研究结果表明 :燕山运动的拉分作用、燕山运动之后的盆地边界断裂活动及喜山运动后的拗陷沉积作用形成了本区 3个盆地充填序列及构造层序 ;除了盆地形成、沉积充填序列受构造活动控制外 ,沉积层序的发育也受控于断层幕式活动引起的可容空间及沉积物供给变化的控制 .另外 ,对核二段沉积时期沉积、沉降中心研究可知 ,该时期凹陷内构造格局一直发生变化 ,至核二段一砂组沉积时期 ,两边界断层的活动都大大减弱或基本停止 ,凹陷内沉积格局稳定 ,沉降、沉积中心基本统一 ,断陷盆地真正进入萎缩阶段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不同空间位置盆地的构造演化差异性,并结合区域构造事件探讨了中非裂谷盆地的构造动力学成因机制。中非裂谷盆地包括两个分支体系:西非裂谷系主要呈左旋走滑双断式结构;中非裂谷系主要表现为单断式右旋走滑结构。研究区内有走滑盆地和伸展盆地两种类型:前者位于走滑断裂带内部,近似平行于走滑断裂带展布,走滑作用强,构造反转明显;后者位于走滑断裂带端部,与走滑断裂带斜交,伸展作用强,构造反转较弱。中非裂谷盆地发育3期裂陷—拗陷构造旋回:早白垩世,中非盆地同时发生强烈的裂陷作用;晚白垩世,不同空间位置盆地的裂谷作用强度差异明显并且经历构造反转;古近纪,只有近NW-SE向盆地发生第三期裂谷作用,而其他盆地处于拗陷期。中非裂谷盆地是非洲陆缘板块构造运动在非洲陆内3个块体差异应力作用的陆内响应,3期裂谷作用的构造动力来源不同:早白垩世中大西洋扩张、晚白垩世南大西洋快速扩张和印度洋扩张双重作用、古近纪非洲板块与欧洲板块主要碰撞及西北印度洋中脊扩张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流体历史分析技术的成藏过程反演对含油气系统的持续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包裹体岩相学、均一温度、储层定量荧光等技术和方法,对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北部陡坡带沙河街组储层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油水界面变迁,再结合生烃史和有机地球化学资料研究了北部陡坡带沙河街组储层的油气成藏史。结果显示,黄河口凹陷北部陡坡带具有2期源自沙河街组烃源岩的油气充注,第Ⅰ期充注时间为7 Ma,表现为褐色低熟的轻-中质单一液相烃类包裹体;第Ⅱ期开始于2Ma,沙河街组烃源岩大量生烃,表现为浅蓝色荧光的中质气液两相烃类包裹体,为主要成藏期。储层定量荧光样品QGF大多体现古油层荧光光谱特征,油藏规模较大,后期由于构造活动油藏泄漏,形成现今3885 m典型的油水界面。黄河口凹陷北部陡坡带的构造活动与烃源岩生排烃史的时间匹配决定了研究区两期充注,后期为主的成藏特点。新构造运动后期,古油藏规模减小,形成了现今油藏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