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沉默权是被告人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它是被告人的防御权、人格权,是对国家权力的制约权;它具有体现刑事诉讼价值、丰富刑事诉讼职能、实现刑事诉讼结构公正、完善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作用;没有沉默权的权利体系是不完备的权利体系。本文借鉴了国外沉默权的相关制度,进一步探讨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的模式,力图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司法改革和实现司法公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提高诉讼效率和保障人权是当今刑事诉讼法的两大主题,简易程序作为提高诉讼效率的主要手段而备受世界各国的青睐。但是,由于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在实现其效率价值的同时,因其程序的简化,使被告人失去了许多在普通程序情况下原本可以获得的权利,这就对司法的公正价值提出了挑战。那么如何协调刑事简易程序中效率与公正的关系,如何在简易程序中充分地保障被告人诉论权利的实现,则是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抓获经过是刑事诉讼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证据,可以直接反映出影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定罪量刑的各种重要事实和情节。对于完善刑事诉讼证据制度,正确把握刑事案件事实,客观公正地处理案件,维护司法公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文章围绕程序正义的基本内涵与重要价值探讨了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理念,指出树立程序正义优先观念是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必然选择,也是保障人权和提高刑事诉讼效率的内在要求。在此基础上,文章还从程序正义的角度探讨了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思路,以期对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创设刑事简易程序是当今世界各国刑事诉讼的发展趋势。我国刑事诉讼法设计的简易程序没有保障被告人最低限度的公正标准,这导致简易程序的适用比例不高,与设立简易程序的初衷并不相符。应尽快完善立法规定,以便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从价值追求、现实需要、遵循原则、有效机制等方面阐述了平衡保护刑事诉讼中的多元利益的相关观点。刑事诉讼中所涉及的利益包括:一是以社会安全和法律秩序的维护为内容的社会利益、国家利益;二是作为追诉对象进入刑事诉讼过程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利益;三是受犯罪行为直接损害的被害人的利益。这3种利益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内容,也必然产生利益之间关系与冲突。  相似文献   

7.
刑事强制措施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度设计和实施方面的情况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息息相关,并反映出一个国家刑事司法的法治化水平。对美国刑事强制措施的介绍和比较,可以发现我国的强制措施运行中所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并非我国强制措施制度本身规定不妥,而是有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我国刑事诉讼价值理念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的关注不够充分;在强制措施的实施过程中,权力制衡机制缺位,由此引发种种问题。对这两个方面的完善,是我国强制措施制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以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为目的而建立的刑事诉讼辩护制度,在现代刑事司法制度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确立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对于实现刑事诉讼的程序公正,促进控、辩双方地位上的实质平等,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实现刑事诉讼目的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运用比较、推理的方法,从辩护人地位的基本概念入手,对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渊源于古罗马的一事不再理原则,被近现代多数民主法治国家确立为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尤其是近代以来,人的价值和尊严倍受重视,两大法系主要国家将“禁止双重危险”作为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理论基础,凸现一事不再理原则保障嫌疑人、被告人人权之功能,最大限度体现刑事诉讼过程之正当性。我国刑事诉讼过程贯彻一事不再理原则,实现过程正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被告人与受害人是刑事诉讼中对立存在的重要当事人,二者的权利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得以保护是刑事程序法要求,也是刑法保障人权的实体要求.但我国法律在对被告人与受害人权利保护方面长期存在着不平衡的局面,导致刑事法律价值的难以真正实现.因此,如何实现对被告人与受害人的权利平衡保护就成为现在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有必要对现今被告人与被害人的权利保护的缺陷与不足,对被告人与受害人的平衡保护作出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我国刑事审判模式的改革,加强了对被告人权利的保护,同时体现了法官公正的地位,并且强化了诉讼民主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从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来看,我国刑事司法权存在着运行混乱状况,司法权在再审、死刑复核中运行异化,承担司法权的法院同时还承担着执行权,刑事程序性裁判机制的不完善等,影响了司法权的中立性、被动性。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刑事司法权异化现状并对司法权本质含义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刑事司法权回归的改革目标。主张在司法权逐步扩大的趋势下,应该加强对刑事司法权的制约,从而使其在刑事诉讼中呈现一种良性运行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在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重新认识刑事诉讼法的本质、价值和功能,合理设置审判格局,体现审判公开原则,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4.
试论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倒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诉讼中一般由控方承担证明责任,但是在某些物定情况下,控方只需证明初步事实的存在,其他与被指控犯罪相关的事实的证明责任则转由被告方承担,如果被告方不能证明相关事实,则要承担对其不利的推定,这就是证明责任的倒置,但并非所有被告人担证明责任的情形都属“证明责任倒置”,在一般情况下被告人承担证明责任实际上是“证明责任正置”。证明责任倒置在形式上是“有罪推定”,但它对某些刑事案例件实体真实的发现极具必要性,也符合正当的法律价值取向。我国刑事诉讼法有必须确立证明责任的倒置规则,但其适应范围须作出严格界定。  相似文献   

15.
上诉不加刑原则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诉不加刑原则是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它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刑事诉讼法所确立,成为指导二审定罪量刑的重要原则,它对确保司法公正和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入手,探讨如何贯彻好此原则,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最高人民检察院对认罪轻案的试点,一些审判机关、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相继进行协商并会签《认罪轻案办理程序实施细则》。原本可以适用简易程序或者普通程序简化审理的案件却改用了认罪轻案程序办理,不仅要律师的参与,还要进行证据展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认罪答辩,这到底是提高了效率还是让原来的办案程序更加复杂了,是放松了证据标准还是让证据标准更加圆满了,这项改革的目的与初衷是什么?种种的疑惑,需要我们透过研究的镜头探究认罪轻案办理程序的创造性价值,而潜在的诉辩交易模式似乎就是此项价值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17.
无罪推定原则是刑事诉讼中的核心性原则之一.对无罪推定原则的认识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步拓展和变化.我国刑事诉讼法中也吸收了无罪推定原则的核心性内容.刑事判决作为刑事程序的重要环节和结果表现形式也必然要遵从无罪推定原则的基本要求.但是当前,不管是在法律文本中,还是在实践中都存在对该原则的异化和背离现象,因此,如何在刑事判决中彻底体现无罪推定的原则精神是刑事诉讼改革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普通程序简化审以不突破现有法律寻求合法性,同时由于建立在被告人认罪的基础上,且有利于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从整体上实现正义,而具有公正性的基础。但目前对该项改革的公正性的程序保障不足,应赋予被告人知悉权。获得律师帮助权及设立其它程序保障被告人对普通程序简化审的选择,是合法、自愿、明智的,且其认罪、选择必须得到中立法官的审查确认。  相似文献   

19.
Lawsuit     
林丽群 《科技信息》2013,(1):260-261
A lawsuit or "suit in law"is a civil action brought in a court of law in which a plaintiff, a party who claims to have incurred loss as a result of a defendant's actions, demands a legal or equitable remedy. The defendant is required to respond to the plaintiff's complaint. If the plaintiff is successful, judgment is in the plaintiff's favor, and a variety of court orders may be issued to enforce a right, award damages, or impose a temporary or permanent injunction to prevent an act or compel an act. A declaratory judgment may be issued to prevent future legal disputes. Although not as common, lawsuit may also refer to a criminal action, criminal proceeding, or criminal claim.  相似文献   

20.
刑事强制措施设置和发动的目的在于保障刑事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该目的是程序性而非实体性的。包含我国在内的多数国家、地区都存在刑事强制措施实体化的倾向,这一倾向不仅反映在理念上,而且体现于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对于刑事强制措施的实体化倾向,本文以预防性羁押为例加以说明,并试图提出从实体化走向程序化的刑事强制措施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