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1996年潘建伟刚到奥地利求学时,导师问他的梦想是什么?他说是将来在中国也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光学实验室。2001年,已拿到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实验物理博士学位的潘建伟开始在国内建立实验室。"做着做着我又希望把研究成果推向实用化,能对国家做出一点贡献。"潘建伟说,自己正在做的事,光靠一个人不行,是一个团队在做,这就是我们有共同的梦想;那么,很多科研工作者一起在做贡献,则创新驱动、科技兴国的中国梦就能够得  相似文献   

2.
陈忠实,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白鹿原》的作者,他曾针对他所经历的"鬼"事写有一文,以下是其自述:我们这个不过三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庄,隔不过几天就有鬼事发生,当天便传得家喻户晓,说得如同亲见一般生动翔实。我听得毛骨悚然,却仍忍不住想听。我只说我经历过的几次鬼事。  相似文献   

3.
"人的一生总是要面对许多的事,大到自己无法想象,小 到天天都遇见。而我却总喜欢遇到大的选择,也许是我这个人做事是太认真了。"这是采访鲍国平给我印象很深的他说的一段话。作为环保行业和资源综合利用行业的天之骄子,鲍国平的创业之路、人生体验和他创造出的业绩,总能给我们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方法的特点是注重生活教育,倡导教学做合一。他在《教学做合一》一文里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下功夫,教固不成真教,学也不成学.”因此,他的“教学做合一”的学说,是以做为基础。这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教育理论的精华,同时吸取  相似文献   

5.
标签新闻     
<正>新事新言"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觉得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而现在看看我自己在做什么?我甚至开始后悔为上大学付了这么多学费。"——"蚁族"现象不光发生在中国,也发生在美国。  相似文献   

6.
标签新闻     
<正>新事新言"我宁愿只做一届好总统,也不愿做个任职两届的平庸总统。"——美国总统奥巴马1月25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不会以支持率而是以政绩来评价自己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科技界声音     
今天.陈景润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第一条就是他对数学的热爱和追求、一心一意做数学的精神,如果不热爱数学而又要做数学,对国家和个人来讲都不好;第二条是他不爱名利,我与他同事几十年,在十多年的时间里。我的级别都比他高一个档次,我是副研究员,他是助理研究员,应该说,他做得并不比我差,他也绝对不会认为他的深度不如我,但他对这件事完全不在意。1977年,  相似文献   

8.
章剑和 《创新科技》2006,(11):40-40
愁眉苦脸地看生活,生活肯定愁眉不展;开朗乐观地看生活,生活肯定阳光灿烂!心中没有阳光的人,势必难以发现阳光的灿烂;心中没有花香的人,也势必难以发现花朵的明媚!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些人总是乐呵呵地做事。事情明明失败了,可他仍从别人宽慰的言辞中获得进一步做好的勇气;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事,在他自己干便放大成十分了不起;对自己的失败并不过分在意,但对成功却怀有无限希冀……因此,他总怀着一份阳光的心情;他的乐观常常感染人,这种自我平衡的心态,支撑他乐观地面对这个世界。香港何达先生的诗《快乐的思想》说:“做每…  相似文献   

9.
《华东科技》2005,(1):62-63
“人的一生总是要面对许多的事,大到自己无法想象,小到天天都遇见。而我却总喜欢遇到大的选择,也许是我这个人做事是太认真了。”这是采访鲍国平给我印象很深的他说的一段话。作为环保行业和资源综合利用行业的天之骄子,鲍国平的创业之路、人生体验和他创造出的业绩,总能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和教益。  相似文献   

10.
<正>人们一贯的做事原则是:别把事做"绝",要给自己留条后路。我却觉得,要做,就把事做"绝";要走,就走"绝路"。在"绝路"上求得新生,这不仅是一种侥幸,更是一种智慧。据说老鹰是这个世界上最长寿的鸟类,它可以像人类一样活到70岁。但是要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一个班里,有的同学学得从容自在,成绩很好:有的同学整天忙碌不堪,成绩却也不拔尖。这是为什么?一个重要原因是两类同学对时间的安排不同。现在,我来教第二类同学如何忙里偷闲。注意,前提是保证正常学习,我可不是教大家偷懒哟!1.知道什么对我最重要如果我们不明确这一点,就分不清轻重缓急,分配不好时间,即使忙忙碌碌也收效甚微。我们可能没有时间做想做的每一件事,但永远来得及做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事。  相似文献   

12.
法布尔对昆虫太喜爱了,他简直和昆虫融为一体。他一生穷困,把自己的家园变成了昆虫实验地。他说,“胡蜂和长脚胡蜂,是与我共餐的常客”,而他自己出门却要小心,以免碰到或踩到各种昆虫。 诚如他自己所说的,“昆虫学领域应该保有少许天真。做实际工作的人,视天真为某种精神失常症。”他的一生都保持着常人无法理解的对昆虫的“天真”的爱,最后竟用40年的积蓄换了一块荒地养虫,并“想从此与虫子为伍在里面 生活”。所以,当法 布尔因受到不公正 的评价而这样高呼时,读者要 替他落泪的:“你们过来,不管 是挂蜇针的还是披鞘翅的,你 们都来,来为我辩护,来为我 作证。”他把昆虫作为自己的 同类。  相似文献   

13.
《奇闻怪事》2013,(6):23
麦克今年22岁,正值青春少年,可是他因为太胖却什么也干不了。他身高只有一米七,可是体重却达到了200千克,没有一家单位愿意要他,他只好待在家中,靠父母还有社会救济生活。为此,小镇上的人都看不起他,并给他起了个绰号"废物麦克"。麦克想到了死,可是死对于麦克来说也不简单。触电吧,他好不容易把一个插座拆开,把手探进了插座孔,刚刚感觉到了一点麻,触电开关就跳了;  相似文献   

14.
正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在获奖后特意感谢了一下水母。他说,尽管我们不明白它们为什么要发光,但上干万年来它们一直在发光。要是没有水母,今天这一切都不会发生天才的童年钱永健1952年出生于纽约,他的父亲钱学榘与钱学森是堂兄弟,两个人均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并赴美国留学。钱永健生活在一个工程师辈出的家族,父亲是波音公司的机械工程师,舅舅们则在麻省理工学院当工程学教授。他常说他自己做的也是工程学——分子层面的工程学,并且开玩笑地说:"我干这个纯粹是遗传。"与很多获得"炸药奖"的科学家一样,钱永健从小就喜欢摆弄瓶瓶罐罐。起初是因为他深受哮喘困扰,不能经常出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只好待在家里的地下室自己设法消磨时间,而后来,从小就对科学感兴趣的他越来越迷恋上了化学,便猫在地下室里做各种各样的化学实验。有一次,他竟然还和哥哥一起偷偷制造炸药,并且成功引爆,炸坏了家里的乒乓球台。钱永健的化学天赋很快便显现出来。16岁时,凭借一  相似文献   

15.
<正>人在德国,处处感受到节约用水的氛围。德国朋友常说的一句话是:"因为水是生命之源,所以一定要节约使用。"对此,我只觉得惊奇,并没太往心里去。但有件事,却让我彻底改变了先前的散漫想法,而对"抠门儿"的德国人肃然起敬。那天我去一家公司洽谈业务。公司主管招待了我。他问我,要喝水吗?我说,喝。他问我,你要喝多少?我随口说,一杯吧。结果一杯水没喝完,业务谈妥了,我起身告辞。他叫住我,一脸不高兴地提醒我,你的水还没喝完呢。我说,喝不下了,就一点儿水嘛!他严肃地说,既然你喝不完,为什么你刚才要一杯水呢?你可以跟我要半  相似文献   

16.
说话的温度     
急事,慢慢地说;大事,清楚地说;小事,幽默地说;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地说;开心的事,看场合说;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别人的事,小心地说;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现在的事,做了再说;未来的事,未来再说;如果对我有不满的地方,请一定要对我说!说话的温度  相似文献   

17.
60年代我在澳大利亚看到美国人彼德杜拉克先生写的<管理的实践>一书.这本书的中心意思是说管理重在实践,不在嘴巴上.印度人比中国人还会讲;讲完了,累了,不用做了;他把"讲"当"做"了.中国人讲得好,坐而说五个,不如起而行一个!杜拉克先生现在80多岁了,他说管理的重点在做!做错了再改;不要在那里谈、谈、谈,谈累了就不会做了.  相似文献   

18.
你的青春无限,长生不老,所以最想做的事,应该无限延期?回答:不,傻瓜才会这样认为。然而我们却常说,如果条件好了,我会努力学习;如果教师优秀了,我也就优秀了;考试题简单了,我的成绩也就好了……将来我老了,就去环游世界;等我退休,就要去做想做的事情;等孩子长大了,我就可以……我们都以为自己有无限的时间与精力。其实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实现理想,不必在等待中徒耗生命。如果现在就能一步一步努力接近,我们就不会活了半生,却出现自己最不想看到的结局。——做人,要活在当下,活在现实里。而现实是不如意的,是需要流血流汗的。成长中可能遇到的…  相似文献   

19.
<正>我有一个同学习惯用左手写字和画画,大家都说他是左撇子。那么,动物中也有左撇子吗?A:大多数人都习惯用右手做各种事情,只有少数人习惯用左手来做一些复杂的动作,如写字、握筷子等,这些人我们常  相似文献   

20.
正《小蚂蚁学本领》这篇童话,讲了一只小蚂蚁因找不到食物,决心向蜘蛛学织网的本领。它以为有了一张网,就可以一劳永逸地等食物自投罗网了。但经过和蜘蛛一夜的相处,小蚂蚁明白了:只有靠自己,才能把事做好。读了这篇童话,我想起自己七岁时的一件事。有一天,爸爸从市场上买回一株玫瑰。我看见那鲜红的花朵,就被吸引,并且喜欢上了它。我兴致勃勃地请爸爸让我栽培玫瑰。"我保证把它栽培好!"我说。爸爸说:"好吧!说话要算数啊!"我听了,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