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了精确测量二甲醚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中偶件间隙的燃料泄漏量,设计了一套适用于测量微小流量的测量装置.该装置在活塞压力计基础上通过排除油缸自身泄漏,精确地建立了恒定压力,以实现恒温、恒压下间隙燃料泄漏量的测量,包括三组偶件的泄漏量和柱塞偶件不同位置的泄漏量.通过理论计算验证了测量的精确性,结果表明:偶件泄漏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柱塞-针阀-出油阀,柱塞偶件不同部位泄漏量从大到小依次为进回油孔-泄油槽-裙部;二甲醚泄漏量几乎为柴油的1.8倍,且随着密封长度的增加该倍数减小.通过实测柴油泄漏量反算获得了间隙高度,再由间隙高度计算得到的二甲醚泄漏量,并与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从而验证了测量装置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型大量程非接触尺寸测量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大量程非接触尺寸测量装置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该装置把反 射式气动传感器固定在数控工作台的滑座上,组成了一个测控一体化的测量装置.它 根据气动传感器离被测工件表面的间隙大小来自动控制数控工作台滑座前进或后 退,保证传感器离工件表面的间隙基本不变,从而实现小量程传感器的大量程测量. 还对该装置的测量静动态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该装置在80mm的测量 范围内,测量精度达到±O.1mm,适用于大量程非接触尺寸测量场合.  相似文献   

3.
叶尖间隙是影响航空发动机性能的最重要参数之一。国内外大多采用人工塞尺和传感器电路测量航空发动机装配过程中的叶尖间隙,存在测量精度不够高、数据不易保存、操作较复杂等问题。将CCD三维重建技术、自动聚焦光学影像测量技术以及Sobel边缘检测算法应用于叶尖间隙实时测量,可减少人为测量误差。实验结果表明该法测量精度达到了0.02 mm,且提高了测量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尖端-尖端的火花放电路径的选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火花放电特性是了解雷电路径的重要手段,研制了短间隙下火花放电实验装置和放电次数测量装置并进行实验研究.对所拍摄的放电图片进行了分析,发现短间隙情况下火花放电存在分步现象并进行解释,认为短间隙火花放电与雷电放电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对短空气间隙下尖端电极位置变化对放电次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大量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拟合,得到尖端电极位置与放电概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其反映了两个下电极对上电极距离差改变对放电选择性的影响.下电极和上电极的高度差对函数关系式中因子P有重要影响,p值决定了火花放电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采用激光线光源的焊接坡口间隙视觉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生产过程中焊件的加工装配误差、焊件热变形等因素导致的焊接坡口间隙变化从而影响焊缝质量的问题,设计基于激光线性光源的焊接坡口间隙视觉检测系统.运用LabVIEW的Vision Builder AI 3.0图像处理模块对焊接坡口间隙变化进行实时测量,实现坡口间隙变化视觉信号的图像采集和检测.实验表明,焊接坡口的检测精度和实时性可以满足焊枪姿态、焊枪摆动角度和焊接过程中焊接规范的实时修正与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通信及神经网络技术在软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OPC的DCS与微机网络数据通信技术和基于神经网络预估技术在生产过程软测量系统中的应用.以某己内酰胺装置软测量系统的开发为例,讨论了相关技术问题和解决思路.现场的实测数据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了软测量系统的有效性,最后给出了软测量技术应与生产过程优化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描述了测量活塞与缸套间运动间隙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四连杆引线机构的设计参数的选择原则。验证了这套装置在活塞动态测量中的可行性。本文是活塞与缸套动态间隙测量研究的第一阶段工作的总结。  相似文献   

8.
刀具间的间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乏燃料剪切实验装置的剪切精度,为了提高设备的剪切精度,需要对装置刀具间的间隙进行严格地控制.以乏燃料剪切实验装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和动态尺寸链构造零部件制造、装配误差与剪切刀具间间隙误差的对应关系;通过相关的实验,测定实际剪切过程中剪切力和间隙的变化以及剪切完成后刀具间的间隙大小;并与理论分析对比,给出了刀具间间隙值的具体计算结果;提出了提高乏燃料剪切实验装置精度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螺杆机械是近廿年来飞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容积式回转机械.本文介绍了螺杆机械关键技术之一:啮合间隙与其变动量、曲面精度的研究,内容包括测量装置,实测和工艺分析,以及啮合间隙与其变动量对性能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三电极测量系统中测量电极与保护电极间隙的电(流)场分布,认为间隙中电场分布和间隙表面及体积特性有关并对测量有影响。本文提出了间隙T网络模型定性定量地说明这种影响.通过计算和实验证实了本文的分析。在高电压下间隙两侧电极边缘观察到电晕放电现象,从而否定了间隙表面不存在切向电场的传统观点。对各国测试标准规定的保护间隙的宽度,电极和测试方法提出了一系列意见,以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