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地质采矿条件变化不大时,从地表点的下沉速度出发,取随开采工作面一起移动的动坐标建立动坐标系,研究地表点下沉速度的分布规律,得到地表下沉速度分布曲线,并对地表点在整个下沉时间过程的速度曲线进行积分,得到动态地表主断面上的地表下沉分布公式,并在此基础上经过一系列转换,得到地表任意点下沉、倾斜、曲率、水平移动、水平变形公式。公式简单,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2.
石油与天然气开采引起的地表下沉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与天然气开采导致油气层中地下压力的减少,造成油气层的压密。当压密的数值达到一定量时,会引起地表下沉。本文主要介绍了油气开采引起地表下沉的机理和下沉危害,把油气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视为随机过程,以整个开采区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下沉源函数和下沉传播分布函数,建立了开采引起地表下沉的预测模型,为研究油气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损害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相似模拟实验研究开采引起的地表点下沉的动态变化规律,根据高精度的实测数据分析了地表点动态下沉曲线的统计分形特征.研究表明,地表动态下沉在一定的无标度区间符合自相似分形增长模式.同时,利用较少的测量数据实现了地表点动态下沉曲线的分形插值,在较高的精度范围内获得任意时刻地表点的动态下沉值,为揭示和预测地表下沉与变形的动态规律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采动覆岩动态下沉速度规律的相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采动下沉速度变化的特点 ,提出了最大下沉速度值是开采面积的函数 ,并根据下沉速度曲线的特征 ,建立了在不同开采面积下某一层位的下沉速度函数形式 ,最后根据下沉速度与下沉值的关系推导出动态下沉值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采动覆岩动下沉速度规律的相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采动下沉速度变化的特点,提出了最大下沉速度值是开采面积的函数,并根据下一的特征,建立了在不同开采面积下某一层位的下沉速度函数形式,最后根据下沉速度下与沉值的关系推出动态下沉值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针对王河煤矿10903工作面在开采过程中引起地表下沉问题,用RFPA2D软件对不同弹性模量充填材料下的充填开采和全部垮落开采进行数值模拟,模拟了全部垮落法开采时岩层破坏和裂隙分布情况,全部垮落法随工作面推进关键层及地表下沉情况;不同弹性模量充填材料下的充填开采随工作面推进关键层及地表下沉情况.结果表明:全部垮落法开采会引起地表的塌陷,而充填法能有效控制关键层弯曲下沉量和地表沉陷.充填体弹性模量从1 GPa增加到5 GPa时,工作面前方垂直应力集中程度逐渐降低,关键层下沉量逐渐减小,最大下沉量从510 mm 减小至285 mm.最后通过地表沉陷观测验证了充填材料配比和数值模拟计算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方法,对采空区充填控制地表沉陷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模拟工作面采空区充填控制地表及覆岩移动,采用3种不同强度充填材料充填开采推进过程中工作面采空区,观测地表及覆岩移动规律.得到了充填开采条件下地表及覆岩的移动规律,充填材料的强度与地表下沉系数的关系,采空区充填的空间与充填时间的关系,为解决采空区充填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结合陈四楼矿的实际资料对永夏矿区开采沉降规律进行分析.找出引起其下沉系数增大的具体原因,为以后的矿区开采及地表开采沉陷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软岩地层深部铁矿非充分开采下沉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量采矿工程实际资料统计分析,给出了深部铁矿非充分开采地表下沉预测分析的随机介质理论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中国小官庄地下矿山深部非充分开采引起的地表下沉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所获理论结果符合工程实际,表明所给出的理论方法可有效地用于预测分析软岩地层深部非充分开采地表下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开采引起的地表下沉与上覆岩土层的性质与结构密切相关,巨厚松散层条件下开采下沉规律具有特殊性。采用土工试验、数值模拟等相结合的方法,对巨厚松散层的力学性质及其对地表下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对焦作矿区地表黏性土的抗剪强度进行了研究,得到焦作矿区松散层土体的内摩擦角和内聚力范围。以巨厚松散层条件下某工作面为实例,结合三轴试验结果,研究了不同巨厚松散层厚度、松散层内摩擦角和内聚力对地表下沉的影响;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地表最大下沉值随松散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松散层内摩擦角、内聚力的增加而减小。将巨厚松散层力学性质土工试验结果与开采下沉结合起来,对开采下沉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兴柯  李晓伟 《科技信息》2011,(15):352-352
由于煤矿地下开采范围大、开采层数多而开采深度有限,开采的影响一般都能发展到地表,波及到上覆岩层与地表的一些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对象。在开采影响波及到地表以后,受采动影响的地表从原有的标高向下沉降,从而在采空区上方形成一个比采空区面积大的多的下沉盆地。本文以葛店煤矿11031煤柱回采沉降情况为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开采沉陷动态预计流变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采场覆岩移动变形规律进行研究,从流变力学角度,给出地表下沉时间位移函数,并结合实测资料对有关参数进行回归分析,运用推导公式与实测资料进行了结果对比,总结出符合大同矿区地表动态下沉经验公式。提出地表下沉推迟时间tr的概念,可作为划分开采沉陷剧烈程度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3.
应用条带开采进行建筑物下压煤开采,除保证留设煤柱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开采宽度不超过上覆岩层所形成稳定结构(托板、平衡拱、梁等)极限宽度外,条带开采还应保证地表不出现波浪型下沉盆地。以概率密度函数法为基础,从开采沉陷的角度分析了条带开采煤柱宽度、采出宽度和地表变形的关系,得出了条带开采煤柱宽度和采出宽度的最佳匹配计算方法,对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控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图6,参10。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巨厚砾岩下开采的地表沉陷规律,结合关键层理论,通过数值模拟从垂直应力、塑性区、垂直位移3个方面分析覆岩内部稳定性及造成地表倾向下沉曲线偏态的原因,基于概率积分法,建立改进的地表沉陷预计模型。结果表明:关键层初次破断距为291 m,周期破断距为281 m;悬力臂是造成下沉曲线偏态的主要原因;相对于经典的概率积分沉陷预计模型,改进的地表沉陷预计模型相对误差减小114%。可见在巨厚砾岩层下开采地表沉陷预计中,改进的地表沉降预计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层状盐岩中天然气地下储存库地表沉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层状盐岩中天然气地下储存库在内压变化和覆岩压力作用下的地表沉降规律,提出了基于数值模拟的地表沉降预计方法,并对某层状盐岩天然气地下储存库在运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规律进行了预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储存库的各个阶段,地表沉降均呈现出典型的漏斗状曲线,沉降主要集中在储存库正上方;地表沉降随时间的增长而变大,开始时地表...  相似文献   

16.
关键层破断与厚松散层地表沉陷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模型实验方法,研究了关键层对覆岩及地表移动的控制作用和关键层破断对地表位移曲线形态的影响,对关键层与表土层间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关键层与表土层间耦合关系的一些基本规律。关键层对上覆岩层及地表移动起控制作用,当关键层以弹性地基板或梁的结构形式处于弹塑性变形状态时,地表下沉为弯曲型;当关键层破断及运动时,将导致地表快速断裂型下沉。  相似文献   

17.
贵州采煤塌陷引发的地质灾害及塌陷区的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省因采煤塌陷引发的矿山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地裂缝、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其发育程度和影响程度在不同采煤塌陷区差异较大。采煤塌陷区可划分为六盘水复合型塌陷区、贵-毕中度塌陷区及黔东轻微塌陷区等三种类型。其中,第一种类型煤矿采空区地表沉陷变形最明显,易引发次生地质灾害,危害性最大;第二种类型采空区地表沉陷变形较明显,引发次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较前者小;第三种类型采空区地表沉陷变形不明显,塌陷危害较小。  相似文献   

18.
根据收集的汾西矿区沉陷资料,计算出了矿区沉陷下沉值与水平变形值,圈出了沉陷区的范围,对沉陷区地表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划分出了稳定沉陷区及非稳定沉陷区。  相似文献   

19.
为对地表沉陷进行方便准确的预计,以大型可视化工具包VTK为开发平台,对VTK过滤器进行扩展,将开采沉陷预计算法写入VTK过滤器,实现地下矿开采沉陷预计及三维可视化.首先设计vtk Conforming Delaunay2D类,实现相容Delaunay三角化,得到高质量的地表模型;再根据沉陷预计模型,设计开采沉陷预计过滤器vtk Subsidence Filter,实现沉陷计算;然后基于VTK实现属性提取和后处理,进而实现沉陷地表的动态更新;最后建立VTK流水管线,将结果三维可视化.该方法突破了以往VTK主要用于三维可视化的局限,通过扩展VTK过滤器,拓宽了其专业应用.研究成果可用于地下煤矿与金属矿开采沉陷预计、开采沉陷的土地资源管理与复垦以及自然崩落法放矿的矿岩接触面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