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伴随社会经济发展,人类进入“城市化”时代.伴随着城市发展,城市问题相继出现,严重威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提出城市生态化建设,在城市生态化建设过程中,环境伦理的建设十分必要,本文提出了环境伦理建设的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公共艺术是城市建设中传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城市文化特色的基本要素。它对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的提升、对大众情感理念的传达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宁波传统文化的形态和风貌特征是“人居与水”的关系。这种“三江六岸”的格局形式到处记录着宁波城市发展的历史足迹。文章以城市雕塑为例.探讨宁波公共艺术的人文性,以反映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传承并创造新的城市文明。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共环境艺术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城市形象上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定义、范围、设计、和功能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创造新的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同时要注意将民族性、地域性、历史性和时代性结合在一起。另外,还对城市公共环境艺术与城市形象建设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不仅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地加快,很多人离开家乡进入城市进行生活和工作,因此对城市的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济南市作为一座古老的城市,城市中既存在历史的宝贵财富,又具有当代气息。因此在济南城市化的进程中,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的营造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本文通过深入总结营造济南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的重要意义与作用,进而提出了推进营造工作的相关策略。希望借助以下研究能够对济南市城市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对我国省会城市的发展规划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钱锋 《天津科技》2011,(6):20-21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的肺”,一直是美化城市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所在。以城市绿地产生的生态效应和绿地生态系统的构成为背景,针对城市绿地现状,强调了生态转型是城市绿地建设的一种必然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化”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群的多样性及人们观念的提高,绿色建筑、低碳生活、无障碍设计被人们所重视,其中无障碍设计在公共环境中的应用促进了特殊人群和社会之间架起的桥梁,使弱势群体同样享受到公共设施人道主义关怀,无障碍公共环境设计理念体现出了人和工程学“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最高理念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城市空间中的公共精神,较多体现在当今社会的城市化过程中.各种公共设施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公共艺术已经开始走入我们的城市生活.我们的社会开始自觉地迈向不可逆转的现代化、都市化及民主化进程时,我们才谈论公共艺术与实践及其载体这个当代问题.倘若我们暂且撇开公共艺术所包含的物化形态的特征,而就其具有的文化品格及社会伦理来看,或许"公共精神"便是公共艺术的要义抑或灵魂了.那么什么是"公共精神"?"公共精神"其实就是生活在此城市市民文化的内在表现.对市民文化与公共艺术的关联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到公共艺术生存的土壤.  相似文献   

8.
由于现代工业发展和城市化建设高潮的到来,城市人口迅猛膨胀,钢筋水泥“森林”急骤增加,城市“沙漠化”日趋严重。为此,现代园林建设就应借鉴中国古典团林艺术,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周边的郊区、县乃至乡镇也加入到了建设新型城镇的进程之中。在建设过程中应有效利用在城市化进程中已经获得的知识与经验,将城镇公共艺术的规划设计与城镇文化、城镇规划、建筑与居民等作为一个有机的综合性环境进行整体研究,从而有针对性地塑造更具城镇文化个性、更适应城镇具体需要的公共艺术体系。通过公共艺术设施体系氛围的感染增强人们对城镇文化的认同感与居民的归属感,使其与城镇建设充分结合,在打造城镇文化精神、保存城镇记忆、美化城镇人居环境等方面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海 《广东科技》2006,(12):107-108
迈向21世纪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舒适宜人的生态体系,文明高效的精神风貌,富有特色的优美城市景观。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把城市景观建设视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城市景观设计、建设、管理有一套完善的制度。我国一些经济比较发达、历史比较悠久的城市,也都在努力保护和发展自己的城市特色。但多年来,一些城市住宅盖了不少,却缺少足够的公共空间:道路修了不少,却很少考虑环境的审美和人的需求;高楼大厦建了不少,却往往忽视了建筑物的公共空间和整体环境:某些艺术家努力表现自己思想风格的艺术品却往往脱离了所在环境的文脉与人民的精神;由于城市化速度加快,出现了城市形象的“特色危机”……。凡此种种都迫切要求把城市的景观环境建设作为城市现代化建设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城市水环境恶化及其导致的城市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典型环境问题。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从城市土地使用对水环境的影响、关键空间驱动因素对城市水环境的影响、趋向水环境保护的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城市化流域的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回顾了城市用地布局和水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现状,述评了现有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①用地类型结构指数、形态结构指数和数量结构指数与水环境效应的定量化关系需要确立;②现状土地政策和规划法规对水环境的潜在影响还有待深入研究;③维持整体健康水环境的城市土地使用生态规划方法还有待深入研究;④小流域单元和规划管理单元的空间相关性,以及补充和修正促进水环境保护的规划控制指标,还有待深入研究。最后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思路,为趋向水环境保护的城市土地使用生态规划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但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的诸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市民素质不高、城管执法不文明等城市问题。从伦理的层面讲,加强城市管理需要在设计方面体现伦理思想、规范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提升市民伦理素质、加强城管文明执法等。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是一个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市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是由于城市发展与城市建设中的种种问题而产生的。文章运用城市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并对采取相应的对策提出了引起当前在城市生态环境研究的一些误区.指出在解决城市生态问题上,应当以人为本,用野外调查的生态系统研究方法来处理城市生态问题是不适当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城市环境存在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等严重问题,说明我国在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并对今后工作提出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发展是人类社会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经阶段,也是西藏实现城乡一体化、逐步走出贫困落后的重要环节之一。公共财政以其自身所具有的职能属性,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文章分析了公共财政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职能定位,结合西藏具体区情,探讨了西藏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基于公共财政的视角提出西藏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犯罪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之一.具体分析了城市化对城市治安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治理城市犯罪的城市化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背景下城镇土地利用的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合理、客观地评价城镇土地利用的环境效益,对营造优美而健康的城镇人居环境至关重要。文章构建了小城镇土地利用环境效益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对衡阳市17个重要小城镇土地利用的环境效益进行了实评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土地利用强度、用地结构、用地布局和土地开发投入强度是影响环境效益的重要因素,它关系到城镇人居环境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Landsat TM的西安市城市热岛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高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热岛被认为是主导整个城市环境的要素之一,在城市公共健康、空气质量、能源消耗等方面已产生深远影响.笔者利用Landsat TM影像对西安市热岛情况和城区土地覆被进行解译,得到西安市土地利用图和热岛相对强度空间分布图,并研究分析了城市热岛同城市土地覆被之间的关系.土地覆被类型亮温分布由高到低依次是:商业和工业用地、未利用地、居民住宅用地、绿地、水体;亮温与NDVI有良好的反相关关系.通过对西安热环境的研究揭示了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规模的发展变化,有助于引导西安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为城市综合评价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在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下,城市规划编制方法面临着转变的需要.以杭州市东南部生态带保护与控制规划为例,运用生态适宜度分析方法,对其用地格局进行分析,探讨城市用地规划,并将杭州市东南部生态带划分为3个不同的生态功能区,提出城市用地相应的控制内容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借鉴工业化国家战后城镇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新特点和暴露出的问题,指出城镇化模式因城镇化水平而变,忽视农业和乡村发展如何与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伴而进的城镇化,代表的是一种"工业文明"而非"生态文明"的城镇化模式.结合河南省城乡发展情况指出,新型的城镇化发展需要投入相当数量的公共财政资金建设和发展乡村,并要以城乡统筹发展的开放性思维,从要素重组和功能提升的角度,重新寻找城镇化的动力和发展路径.在将"区域"视为一种在更大尺度上协调城乡不同建设活动的背景的情况下,提出把城乡社区一起,建设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机整体——"区域城镇"的初步思维框架,并针对河南省不同地区的情况,提出"区域城镇"的3种表现形式.最后,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编制模式转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