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领悟思维形式是在"感悟思维形式"基础上的跃迁。领悟思维形式,是人类原始先民在生存劳动和氏族群体生活中,对"感悟思维"形式进行初级熔炼综合和初级凝炼整合的方式,即"悟象"的多种表象("物象"或"物象群"或"表象群"或者"意象"或"意象群")等形式和记忆,进行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信息互换),信息接受的一方,依据自己在劳动活动和群体生活中积累的"经验",通过情感、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创造"内心视象"或象境,达到某种沟通或交流的领会状态。它与"感悟思维形式"一样也是朦胧地表达出人类祖先思维历史发展的雏形状态。  相似文献   

2.
"顿悟"和"渐悟"思维形式是一对不同的思维形式,但它们又都是在"领悟思维形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领悟"等思维过程中的表现状态。"顿悟"思维形式,是人类原始先民在生存劳动和氏族群体生活中,对"本悟""体悟""感悟""领悟"等思维形式的内容"突然式"进行的"有效"把握进程。它通过"物象"、"物象群"或"表象群"、"意象"或"意象群"等形式和记忆,即"悟象"的多种"意象"形式,进行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信息互换)。而信息接受方,依据自己在劳动活动和群体生活中累积的"体验"或"经验",通过情感、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创造"内心视象"或"象境",历经"顿悟"途径或形式,达到某种沟通或交流的领会过程或状态。  相似文献   

3.
一切概念都来自于意识的同一性构造,而后者则是以分别识在综合的"看"中给出的共相(标准性的整体表象)为基础。因此,如果说概念思维是以概念去理解与把握事物的思维,那么,概念思维就不仅是以分别识为基础,而且是以分别识构造出来的共相,以及通过共相进行的同一性规定为基础。这意味着,概念思维所打交道的是、也只能是同一性中的事物。相反,本源思维则与同一性事物无关,而只与自在物即事物本身相关。  相似文献   

4.
"他悟"和"自悟"思维形式,是"悟性思维形式"过程中两个不可分割的不同表现形态。人类原始先民们在生存劳动和氏族群体生活中,"他悟"思维形式,是对"本悟""体悟""感悟""领悟"等思维形式内容"更有效"的把握情形;它通过"物象"或"物象群"或者"意象"或"意象群"等形式及其记忆,即"悟象"的多种"意象"形式,进行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信息互换)。"他悟"思维形式主要体现信息接受主体的一方,依据自己在劳动活动和群体生活中积累的"经验",通过情感、联想、想象等意识活动创造"内心视象"或"象境",达到某种沟通或交流中的领会、理解状态。  相似文献   

5.
庄子的玄珠喻与柏拉图的太阳喻都是在人类早期的文明源头以譬喻的形式对形而上学的本源所作的探究。通过对言辞辩论、机智、感官等认识方式的考察,他们认为这些不能够达到最高的道。由于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他们对于理性、物象、譬喻等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出于对感性事物的排斥和对以逻各斯为代表的辩证方法的推崇,从柏拉图开始,西方哲学逐渐走上理念思维或者说相思维的理性思维道路,而中国哲学则因为"尚象"的传统,逐渐走向以象思维为中心的诗性思维道路。  相似文献   

6.
语文的能力是出之于先天(先验)的,而辞章的研究是成之于后天(后验)的;前者乃就顺向的创作(写)而言,所呈现的是"(0)一、二、多"的逻辑结构;后者却就逆向的批评(读)来说,所呈现的是"多、二、一(0)"的逻辑结构。通常,语文的能力,含"一般能力"、"特殊能力"与"综合能力"等;而辞章的研究,如对应于能力,则主要含意象(狭义)、词汇、修辞、文(语)法、章法、主题、风格等。由于前者应用于"由意而象"(写)的顺向过程,而后者则着眼于"由象而意"(读)的逆向过程;再加上"形象"、"逻辑"与"综合"三种思维之牵合,使得先天能力得以因与后天研究接轨而一一确认,而后天研究也得以因与先天能力接轨而回归生命。由此可证明两者始终是顺逆对应、融贯为一,而形成"多"、"二"、"一(0)"的螺旋结构的。  相似文献   

7.
唐国梁 《科技信息》2012,(30):220-220
《周易》中的"象"思维模型,是中国古代传统思维模型的代表,是从古至今普遍地被中国人自觉或不自觉运用着的一种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都是深远和重大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饮食养生文化的发展。本文从观物取象、阴阳、五行思维模型分别探讨了思维模型对中国饮食养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从更深层次研究地质学思维的特点 ,利用中西方哲学比较法探讨了中国古今地学思想的特征。结果表明 :从自然观来看 ,中国传统思维体现了有机性 ,而西方思维可称之为机械自然观 ;从动态角度来看 ,中国传统思维关注自然现象的生命性 ,而西方则重点强调物理运动 ;从理性形式来看 ,中国传统思维不像西方哲学那样沉迷于纯粹抽象的推理 ,而发展了比类取象的思维方法。上述三点决定了中国传统地学及当代中国地质学思维的诸多特征  相似文献   

9.
为了说明象思维,有必要在对比中讲清楚与它不同的思维方式。首先就是概念化思维,它的特点是:以概念为起点、普遍化、静态化、高阶对象化、事后反思化和后意义生成化。除了这个为西方传统哲学熟悉的思维方式之外,还有形式化思维、形象思维和试错型思维。它们与象思维一样,都是理性的思维方式,但各各不同。象思维的独特之处体现为七个特点:原发、非对象(能象)、补对而生成、纯势态、潜在全息、时化和原初地语言化。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表达中国的"象思维"只能是"象语言","象语言"的逻辑不是形式逻辑,而是"象数逻辑"."象数逻辑"通过"取象去形",以"无形之象"追摹自然变化之序而创立推演体系,包括比类推理与太极推理两大推理法则,且深涵价值底蕴.中国"象数逻辑"较之西方形式逻辑与辩证法,更具本原性,内涵更丰富,包容性更大,其以"象数算法"为基础,但蕴涵其中,并未分化成为独立学科.而中国古代数学本为体用不二之完整体系,洛书、周易之"象数算法"与中国古代数学之"机械化算法体系"一脉相承.吴文俊对中国古代数学的继承创新,不仅对人类数学史,对当今数学发展意义重大,而且也为今天创建现代的中国语言学、逻辑学,为中国科学的自主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与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1.
《华东科技》2008,(10):74-75
逆向思维法是指为实现某一创新或解决某一因常规思路难以解决的问题,而采取反向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以降,自从教育制度西化之后,在开启科学思维理性之窗时,却关闭了自己“象思维”的悟性之窗,致使中国学人陷入失去主体话语境地。后来几代学人,由于只有单一科学思维理性,以至于不能真正进入和领会中国传统经典。中西思维方式不同,源于语言不同。“象思维”作为前语言前逻辑的思维,是最具本原性和原刨性的思维。在“轴心时期”,西方在“象思维”基础上产生出理性的逻辑的概念思维,并逐渐构成西方文化主流的思维方式。而中国的“象思维”则经过儒、道、佛三家而推向高级形态,构成中国文化主流的思维方式。崇尚不同最高思想观念(非实体与实体)的中西思维方式,各有不同的功能和价值,但都非万能。两种思维方式相互不能取代,而只有经过会通,才能推进各自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传统"手相算命"并非无稽之谈。近日神经科学家发现,人类食指和无名指的长度关系和一个人的性情个性甚至职业取向之间存在关联。这项研究表明,如果食指长于无名指,通常情况下此人会表现较少运动天赋,而语言记忆能力则相对较强。若是无名指比食指长些呢,则更少"焦虑"、"优愁"等情绪困扰,在立体思维和运动上会有更好表现。手相的形成有其生理学基础。此前科学家通过  相似文献   

14.
感悟思维形式是在“本悟思维形式”和“体悟思维形式”基础上的升华。感悟思维形式就是原始先民在劳动生活中,利用“物活感”“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原始法术”“巫术”“神话”“传说”“禁忌”等创造或传承下来的多种形式和记忆,对多种表象(“物象”或“物象群”或“表象群”)的初级熔炼综合和初级熔冶整合的方式即“悟象”形式进行的联想或想象或幻想,从而创造“内心视象”或象境,达到思维与外界的“异质同构”状态。它是朦胧地表达出人类祖先思维产生、发展线索的雏型。  相似文献   

15.
实验和写作都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肖宏 《科技导报(北京)》2009,27(14):121-121
早在1979年,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的主编Dr.Stephen Lock就曾写道"Few things are more dispiriting to a medicaI editor than having to reject a paper based on a good idea but with Irremediable flaws in methods used"[1].他说得是:很少有比这样的事更让一个医学编辑丧气的了,虽然一篇论文的立意很好但却因为方法学存在不可挽救的缺点而不得不退稿.而方法学的缺陷,我认为,更多的是来自于作者实验和写作的思维盲点或误区.我从事科技编辑工作20年,在不断的审稿过程中,越来越感到科学研究方法学的重要性.对研究者(作者)来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三玄、<坛经>与<几何学起源>为例,进行象思维与概念思维在对待语言态度上的比较,发现两种态度的共同之处:把语言当作工具,合理规避语言的"存在"性.通过对此共同态度的分析,意图揭示出深层的蕴涵,即中西思维不仅有相通之处,而且是一种奠基与被奠基的关系,两者的融通或可为研究语言与人的关系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基石和核心,而"意象"创造必须遵循"意象思维",这种"意象思维"的本质是一种空间思维方式,同时诗歌创作中的意象组合也是一种以空间思维为主的空间展开。这就决定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是一种空间(或至少是偏向于空间)性的艺术。  相似文献   

18.
法律思维是诸多思维中的一种。可以把法律思维区分为以法律人为主体,依托于法律方法而进行的“根据法律的思维”和依托于法学方法而展开的“关于法律的思维”两种。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具有内在关联,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法律思维是对法律人根据法律裁判案件时思维的一种总体概括和把握,法律方法则主要是指法律人根据法律裁判案件时所运用到的一些具体方法。立足于法律方法论的视角,分析法律思维对法律方法的导向指引作用,有助于构建法律方法论的逻辑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防止法律方法的异化。  相似文献   

19.
象思维是人类原生态的思维.象思维发端于文字未成熟的上古,作为前语言思维、非概念思维,未染后来文字的线性平面之弊病,也无主客二元对象化思维的狭隘性.象思维的根基在易的卦爻象,而易本身是洁净精微的,对于思,先贤也有"思不出其位"之说,对卦象的创生特征,不能作过度的想象,因此象思维内在的一以贯之的东西必然简洁,基本框架也必须明了.现立足阴阳六合之方,试图入于此结构内部去考察卦象,以揭示卦象理性的创生特征,证明卦爻构成问题,为易学和象思维研究提供新方法、开辟新视域.  相似文献   

20.
时间与空间在我们的感知中具有相对分离的特点,这形成了各有侧重的时间思维与空间思维。鲁迅的小说创作主要对准中国人精神世界深处根深蒂固、难以改变的国民劣根性,这决定了鲁迅的思维方式是空间性的。在鲁迅小说中,这种空间思维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三点:一是对时间、发展的漠视,二是对空间物象的偏爱,三是小说叙事单位之间多是并置(对比或并列)的空间关系,呈现出鲜明的空间性特征。因此,鲁迅小说是一种与传统的时间性小说完全不同的空间性小说,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伟大的转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