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论述,揭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主题思想和基本内容是马克思的个人理论,而这种理论的核心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现实的人",其本质是在"社会中、历史中行动的人"。  相似文献   

2.
在解读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基础上,认为其中深刻阐释了人的生成性本质,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3.
拿破仑战争后德意志的惨败激发了德意志人的民族情感,强烈要求国家、民族的统一。德意志政治民族主义逐渐形成。政治民族主义投入到实际行动中,有政治改革家、军事改革家、大学生、资产阶级等的参与。最终,德意志解放战争实现了德意志的独立、统一。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哲学不是人学的空场.《德意志意识形态》科学地揭示了"人"的内涵.马克思人学中的"人"是有生命的个体存在;是从事现实实践活动的人;"人"是历史实践活动中的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确立唯物历史观的同时,也科学阐明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现实的个人"才是研究社会历史问题的前提和出发点;并论述了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正确理解这些思想,对当前我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论仍有重要的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略谈西德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位于欧洲中部,面积二十四万七千九百七十五平方公里,首都波恩,人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不包括西柏林一百九十万),绝大多数为德意志人。居民大多信奉天主教或基督教。德意志民族原是日耳曼族的一些部落。公元十世纪初,德意志国家开始形成。但国内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封建割据状态。一八七一年德国统一为德意志帝国。随后,德国迅速发展成帝国主义。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先后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二次大战后,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首都柏林也被分区管制。一九四九年九月,在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的基础上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相似文献   

7.
美国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来自各国的大量移民移入,在开国前的殖民地时代,美国就有德国人的社区,然而在19世纪进入美国的移民集团中,德意志是最大的一支。本文主要分析19世纪德意志人移入美国的原因、到美后的民族同化程度及对美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世界博览》2013,(1):13
电子设备让中国人只懂拼音,不识汉字。写汉字是一种折磨,需要多年的死记硬背,如果不经常练习和使用,很快又会遗忘。这就是德国《南德意志报》对汉字的评价。近日,该报发表文章,提出今天的教育模式和人们对电子设备的依赖,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不懂汉字如何书写,甚至成为"拼音的奴隶"。"《康熙字典》收录了4.7万个字,但由于现在大部分词由两个字组成,掌握3000个汉字就够了。越多就越容易遗忘,"报纸介绍说:  相似文献   

9.
一提起德国,人们脑海中浮现的便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画面:一面是优美的田园风光、发达的工业和科技,另一面则是纳粹法西斯的穷兵黩武、战车隆隆;一说到德国人,人们会想到两种人,一种是康德、黑格尔、马克思、歌德、海涅、贝多芬、爱因斯坦等为人类思想文化宝库做出巨大贡献、流芳百世的伟人,另一种则是像希特勒这样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遗臭万年的恶魔。当人们同时联想这些时,对德意志民族所抱的态度必然是十分矛盾的:褒耶,贬耶?爱耶,恨耶?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民族,德国人也是有其独特品格和精神的人。自近代以来,德意志…  相似文献   

10.
西欧各国在中世纪后期就先后完成了统一,而德意志直至近代仍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严重阻碍了德意志各邦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因此,实现统一,成为德意志邦国迫在眉睫的问题。在德意志诸邦中,普鲁士邦国通过废除农奴制、积极推进工业发展、改革税制、建立关税同盟等措施使普鲁士脱颖而出,成为德意志地区经济实力最强大的邦国,为普鲁士统一德国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1.
德国政府受到苏台德德意志人的压力,捷当局则担心被人指责为“出卖民族利益”,双方都在寻找“折衷”办法。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具体表现为:它无论哪方面的内容,都离不开人的问题,通篇都表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以人为本”思想是在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在人的问题上的错误思想的批判中充分表现出来的;其对唯物史观的表述蕴含了丰富的“以人为本”思想,形成唯物史观的基础就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3.
虽然《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没有完成、未成熟的手稿,但是它的思想价值、它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及重要性并没有因此而受损。如何把握《形态》的科学观点及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是学界的重要任务。本文主要考察《形态》的三个重要内容——人的本质、实践和交往、历史唯物主义。把握这三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对全面体统了解《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个体道德意志是指个体按照内化的社会道德要求与原则自主地确立道德目的,并以此目的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它具有目的性和调节性两个特点。道德意志品质的差异导致道德行为的不同:道德意志的自觉性使道德个体自觉确定道德目的,选择合适的道德手段;道德意志的果断性使道德个体善于明辨是非,抓住时机,迅速而又合理地作出道德决断;道德意志的坚韧性使道德个体在行为中坚持决定,以充沛的精力和坚韧的毅力,百折不挠地克服一切困难,实现预期道德目的;道德意志的自制性使道德个体自觉控制和协调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道德言行。这四种道德意志品质确保道德行为的发生、发展和完整。  相似文献   

15.
论普鲁土精神和普鲁士文化丁建弘一、什么是普鲁士作为政治地理概念,普鲁士有三个含义:第一,中世纪曾在德意志骑士团统治下的、波罗的海沿岸的普鲁士人领土;第二,1701—1918年在德意志霍亨索伦家族统治下的普鲁士王国,它是德意志帝国和德意志联邦内的一个邦...  相似文献   

16.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从历史的视野,分析了人自身及社会发展的本质、状态及其规律,从前提、内容、目标与性质等角度阐述了从"现实的人"出发的社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拿破仑战争是德意志“除旧布新”的良药,拿破仑战争影响下的德意志内部改革则使其强大起来,伴随拿破仑战争传播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使德意志民族意识迅速觉醒,德意志民族真正崛起了。  相似文献   

18.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主要向我们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从生产劳动看待历史,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人类发展史的钥匙。因为人的第11个活动是生产劳动,是人为了生存而展开的活动。马克思研究了自己实践哲学新思想与德国思想体系之间的对立,彻底清算了自己的哲学信仰,阐述了自己的唯物史观思想。《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实践哲学诞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德意志民族化是在内部分裂落后、外部面临强大压力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在营造、传播和普及民族文化而构建起文化民族主义观念基础上,最后完成政治统一而实现的.德意志民族化模式是后起民族国家民族化的典型模式.后起民族国家民族化所面临的环境、所经历的过程和采用的方式都和德意志民族化相似.德意志民族化模式存在的弊端也同样在其他后起民族国家民族化中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20.
泛德意志民族主义宣扬生存空间,种族主义和战争万能的理论,为德国发动帝国主义战争,建立大德意志帝国制造理论依据。其所谓“世界政策”是它的集中政治表现。各政党朝着泛德意志民族主义方向发展和泛德意志民族主义组织的不断出现是它的组织表现。泛德意志民族主义标志着近代德国民族主义完全走向反动,它推动德国走向帝国主义战争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