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C1oude极化干涉散射模型和ESPRIT算法结合来降低森林参数反演的运算量.利用ESPRIT算法对Cloude模型中的散射相位中心进行估计,再将估计得到的散射相位中心代入Cloude模型,从而得到树木高度等参数.采用中国天山地区SIR-C/X-SAR L波段全极化干涉数据对森林地区植被树高进行了反演实验.实验表明,与直接采用Cloude的极化干涉模型进行反演相比,在反演精度不变的情况下,运算时间仅是单独使用Cloude模型的1%~2%.  相似文献   

2.
为了将极化信息有效的和干涉信息融合,提高数字高程模型(DEM)反演的精度,提出了基于相似性参数的相干增强方法,基于加权中值滤波的相位滤波器以及基于加权的枝切法的相位解缠方法。该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该方法和传统方法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充分利用极化信息,有效地增强相干性,并将相位的质量提高7%,有效地抑制了噪声,将残余点数减少了95%以上,并快速精确地得到了三维地形图。  相似文献   

3.
基于极化SAR干涉反演DEM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将极化信息有效的和干涉信息融合,提高数字高程模型(DEM)反演的精度,提出一种基于相似性参数的相干增强方法,基于加权中值滤波的相位滤波器以及基于加权的枝切法的相位解缠方法。该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该方法和传统方法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充分利用极化信息,有效地增强相干性,并将相位的质量提高7%,有效地抑制了噪声,将残余点数减少了95%以上,并快速精确地得到了三维地形图。  相似文献   

4.
为了利用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SAR)实现精确、快速的树高反演,该文改进了基于极化干涉模型的传统线性度计算公式,提出了树高反演置信度。对置信度高的散射单元,用各极化方式下复相干点拟合得到的直线结合ESPRIT算法快速确定体散射复相干的位置,查表得到树高;对置信度低的散射单元直接用ESPRIT算法近似树高。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改进的线性度模型效果更好;体散射复相干估计结果符合极化干涉模型;用置信度指导树高反演,运行时间约为全部利用极化干涉模型反演的25%。  相似文献   

5.
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极化干涉SAR技术是近年SAR遥感领域内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概述了极化干涉SAR技术基本理论,并总结了目前极化干涉SAR技术的应用现状;然后在详细介绍国外ALOS-PALSAR、TerraSAR-X和RADARSAT-2三个典型星载极化SAR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极化干涉SAR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极化干涉SAR综合了干涉SAR和极化SAR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植被高度的反演。对已有的四种基于极化干涉SAR的植被高度反演算法进行了论述,利用PoLSARpor进行仿真数据实验,对比分析了四种植被高度反演算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最后指出极化干涉SAR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问题。为选取基于极化干涉SAR的植被高度反演算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的舰船检测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广义相对最优极化模型的极化SAR图像融合方法.改进的模型包含两个因子的乘积.第一个因子是最优极化状态下的雷达接收功率;第二个因子对应最优检测准则下的3个极化参数(极化熵、平面相似性参数、二面角相似性参数)的融合结果.使用该方法融合图像能够使得目标和...  相似文献   

8.
森林树高的反演是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polarimetric SAR interferometry,PolInSAR)领域研究的热点,但针对P波段的研究较少。现在,反演树高的基本算法有:DEM差值法,相干幅度法,相位差与Sinc法和三阶段算法。本文从P波段数据出发,对四种算法进行了树高反演实验,结果表明:DEM差值法反演结果最差,其结果严重地低估了树高;相干幅度法会高估树高;而相位差与Sinc法的相关性很低;三阶段算法的结果最好,但对树高仍有一定程度的高估。  相似文献   

9.
极化SAR遥感中森林特征探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利用微波遥感数据对森林植被地区进行分类检测,寻找一种新的敏感于树木高度、种群数量和植被疏密程度等森林特征的遥感参量,该文利用中国天山地区SIR-C/X-SAR L波段全极化干涉数据,对极化散射矩阵总功率、极化熵、相似性参数和极化干涉最优相关系数等极化和干涉合成孔径雷达(SAR)遥感参数进行了分析,并将这些参数进行加权组合,利用特征值分析方法求取最优加权系数,从而提出两种对森林特征敏感的参数组合表达式.在比较上述组合表达式图与同地区极化遥感总功率图之后,发现该组合表达式图中,森林地区较其他地区获得明显加强.这表明提出的组合表达式对森林地区的检测和监测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散射熵能较好地反映目标散射的随机性,但忽略了相干矩阵特征分解后3个相干散射成分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充分地利用极化信息提取更有效的特征,该文提出一种描述目标散射成分一致性的新参数,并利用该参数进行图像分类。新参数融合了相干矩阵的特征值分布信息与各正交散射成分之间的相似性信息,反映了目标的整体散射机制接近于某种单一相干散射的程度。利用该新特征替代散射熵,先对AIRSAR的旧金山L波段数据进行初始分割,然后进行基于Wishart分类器的迭代调整。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特征能够更准确地实现图像分类,展现地物细节,从而证实了该特征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目标检测仅使用单一极化检测器进行一次判决而造成检测率较低的问题,给出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将功率最大合成检测器、极化白化滤波检测器和最优极化检测器融合使用,用前一种检测器的输出来优化后一种检测器的输入,且通过迭代不断优化检测结果。为比较不同目标检测方法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准则,该准则规定对一幅SAR图像每种检测方法都取出相同点数的检测结果,虚警点少的方法性能好。实验表明:新目标检测方法在性能上优于其他方法;以该准则来比较不同极化SAR图像目标检测方法的性能简单易行,结果合理直观。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对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进行分类,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混合方法.特征集包括图像的5个H/α系数和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6个参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压缩特征维数,利用3层BP神经网络进行分类,并将Levenberg-Marquardt法与共轭梯度算法相结合求解网络权值.利用该算法对San Francisco地面的实测数据进行分类,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能有效分辨地形,且性能优于Wishart最大似然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桥梁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对遥感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中桥梁目标进行自动检测,在极化散射矩阵参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寻找河流地区对比参数的方法:将总功率、极化熵、相似性参数等参数进行加权组合,利用特征值分析方法求取最优加权系数,从而得到对河流特征敏感的参数组合表达式。进而利用该表达式对河流地区进行了分类实验,对分类结果应用图形形态学方法处理后形成水域模板。在此基础上将水域模板对敏感参数图像覆盖后,对河上桥梁目标进行了自动检测。采用PI-SAR型的雷达的全极化数据进行实验,获得了良好的检测效果,和只使用功率数据进行桥梁检测相比,原来检测不出来的桥梁目标都明显显现出来。实验结果表明,综合利用全极化SAR信息在遥感应用中可以更好的检测和识别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InSAR系统相对测高精度的变化规律,从InSAR系统高程测量的原理出发,给出了相位误差对相对测高精度影响的分析方法,并详细分析了信噪比、体散射、时间去相干等非理想因素对相位误差的影响.对不同波段星载InSAR系统,采用该方法进行了相对测高精度随下视角变化的理论分析,得出在短波长固定基线条件下存在使相对测高精度最优的下视角,并通过计算仿真验证了该最优下视角的存在.该方法和结论有助于星载InSAR系统的参数设计和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15.
曲线合成孔径雷达中散射点三维特征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曲线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apertureradar,SAR)的成像算法计算复杂度,提出一种有效的目标三维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基于松驰思想逐个提取散射点的三维特征,并利用散射点的距离参数与垂直于距离方向上参数(方位和高度)之间的弱耦合性将散射点位置估计解耦为顺序估计。由于采用了一系列的低维优化过程来获得所有散射点的参数估计,该方法具有较低的运算代价。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对三维目标成像,且参数估计性能与其他曲线SAR成像算法相当。所以该算法在降低计算复杂度的同时并未造成性能上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为利用SAR卫星图像中的船舶尾迹来估算船舶速度,介绍了船舶尾迹在SAR卫星中的成像机理,分析了估算船速的可行性,对目前船舶速度估算算法进行了比较,并采用船舶尾迹多普勒位移方法实现对船舶速度的估算.利用相匹配的AIS数据对实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可以利用SAR资料对船速进行粗略估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