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牛王兰 《甘肃科技》2012,28(2):92-93
探讨新护士长如何加快成熟步伐,尽快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把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业务发展上来,实现从护士到护士长的角色转变;根据自身体会并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分析,认为新护士长在角色转换中应重视的问题有:尽快熟悉掌握专科业务;获得领导的支持;立足于管理角色;增强非权力性影响力;以人为本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稳步实现从护士到护士长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2.
韩升 《西藏大学学报》2007,22(2):96-101,111
公共权力是一种维持、调整和发展社会生活基本秩序以追求社会公共利益的强制性力量。公共权力与道德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的互动关系,这是公共权力道德维度的理论基础。积极发挥道德的作用,对于公共权力异化的克服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公共权力的道德指向是善的实现,而善可以在两个层次上加以理解:实践描述层面上,具体的善就是确保主体的权利实现;价值规范层面上,最终善就是获得幸福。  相似文献   

3.
以福柯的权力思想为参照,分析《呼啸山庄》的男主人公希斯克厉夫,认为希斯克厉夫的一生体现了社会微观权力关系:他游走在权力关系之中,从权力边缘到权力中心,最后权力失落,逐步从权力的边缘人成为权力的角逐者,最终成为权力的失落者。  相似文献   

4.
李淑杰  张翠萍 《科技资讯》2011,(11):161-161
公司权力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物。它有别于股东权力、董事会权力、监事会权力、经理权力,它体现的是公司的整体利益。公司权力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学表征,它是公司的一种重要资源,具有有用性、稀缺性、成本效益性特征。公司权力配置能够实现优化改进。为此,本文从经济权利和企业本质出发,对经济学中的经济权利和企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目前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在执政的理论形态上加快完成“从革命理论到执政理论”的转变,从而为党的转型发展指明方向。“执政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处理好党与人民的权力关系,党的“权力认同”模式要从过去的通过革命转向通过不断改革赢得认同与支持;党的“权力基础”则应向整个社会大力拓展;党的“权力运行”模式要实现由集中到民主与法治的转型。新时期党的“执政理论”建构,要以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为执政主基调,将“以人为本”由重要概念发展成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推行“权力清单制度”,选择法治作为推动执政转型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权力是社会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角度来思考权力,并探讨信任与权力的密切关联:信任作为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是权力的合法性基础;获得合法性资质的权力使信任普遍产生,而专制权力却腐蚀着社会中的信任;否定性信任能对权力产生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7.
政府权力从传统走向现代意味着政府权力从一元集中到多元分散,这只不过揭示了政府权力现代化的一个整体形态的演进状况,事实上,整个政府权力现代化进程是由政府权力的理性化、政府权力的世俗化、政府权力的制度化、政府权力的民主化四个分进程组成的。本文从政府权力的理性化、政府权力的世俗化、政府权力的制度化、政府权力的民主化探讨了政治现代化视野下中西政府权力的不同之处,在立足本国国情的情况下去寻找真正属于我们的通往政治现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媒体所处的独特改革环境来看,政治治理方式的变化,政治权力与媒体之间的关系,都将直接影响媒体言论变革的方向和进程。党和政府如何利用新闻传播等文化事业构筑新条件下的文化领导权?从依靠僵硬的权力话语建构文化领导权,到从“软权力”的角度间接调控、引导社会舆论走向,实现对社会软性控制,应该是具体可行的思路。我国媒体言论场的构成趋势,将会是党报言论主导的多声部媒体言论场,即党报言论、精英言论和公众言论三种言论形态共存。中国媒体言论话语权实践之路,应该是一条相对稳定而又不断变迁的路径,是权威与自由相互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秦代以来的中国社会从社会权力结构上看是郡县型的社会。其主要功能与特点是最高权力绝对性地归属专制统治者一人;政治权力无遗漏地扩张到社会各个角落;社会信息与政治权力合二为一,绝对性地自上而下单向传达和贯彻;政治权力对社会各子系统进行全控,不使任何部门稍有游离与自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权力考辩     
在传统的观念当中,权力被人们臆断地简单化。本为中性的权力,其根本性内容应当包括冲突与合作两个方面,而合作是其中之重。权力关系主体之间合作的基础在于权力的内在规定性,权力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必须取得社会公众的认同、获得合法性而形成一种权威,以达致权力之应有形态。  相似文献   

11.
用研究纲领方法论作为分析工具,对国际关系中有关权力内涵的三大理论所进行的剖析,可以发现,从摩根索的传统权力理论到相互依赖理论,再到经过奈的进一步研究衍生出的软权力理论,这一演变与拉卡托斯所说的理论发展的进程是吻合的,因而构成了一个研究纲领.这一研究纲领揭示了战后世界政治中权力内涵的演变,经过研究纲领方法论的阐释,权力内涵的演变成为了逻辑上有序而统一、界定清晰、高度凝练的一个理论发展进步过程.  相似文献   

12.
执政党执政方式是指执政党获得执政权力、运用执政权力实现执政党的特定目标的方法和形式的总称。执政党执政方式是一个动态的历史演进过程,同一个国家特定的生产力状况相吻合,并依据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3.
二元政治权力结构的形成与党在国家政权创建过程中的历史作用密切相关.党的历史使命首先是为了获得国家统一和民族解放,然后才能建立民主政体.这种历史条件决定了党在建国后国家权力体系中的核心领导地位,从而形成党的权力机构与国家权力机构并行运行的二元结构.而中国现代化转型的社会环境又给该权力结构的运行提供了社会基础.集中强大的国家权力是我国目前实现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14.
语言秩序与民族精神应该是互动的 ,而远在“五四”时期之前 ,文言秩序已获得了一种鲜明的制度性特征 ,成为民族精神的禁锢。它剥夺他人说话的权力 ,排斥他种对世界的解释。五四学人所做的工作就是以全面反传统的态度 ,从语言批判到文化反抗彻底打破文言秩序 ,充分释放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的12月25日是苏联解体25周年的日子。独立25年来,俄罗斯始终没有放弃大国情结和梦想。俄罗斯希望做大国,做世界上一支主要的力量,甚至是数一数二的力量。然而,实现这一愿景的历程并不轻松。从叶利钦到普京,从独联体到欧亚经济联盟、再到大欧亚伙伴关系,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折冲樽俎、纵横捭阖,在国内治理中则重新确立国家权力的尊严与荣耀,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利用能源杠杆努力  相似文献   

16.
根据文化研究理论表征的概念,通过透视在美国华裔作家李健孙的第一部小说《支那崽》中的各种表征与表现,分析了权力在小说中的运作及经济对权力的影响,指出在权力关系之下,暴力可以作为少数族裔反抗主流文化对其压迫的一种武器,但要真正打破种族化了的表征体系,颠覆少数族裔在主流文化中的刻板印象,让其在美国社会恢复主体性、实现政治权利的愿望,归根到底还是要在经济上获得独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二元权力结构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作者第一手调查资料 ,紧密结合广东农村撤区设村、统一实施《村委会组织法》的改革实践 ,从农村二元权力结构的理论视野 ,着重分析了村民选举后村委会与党支部的权力关系及其变化。认为 ,直接公开的村民选举导入了一种自下而上的民主权力 ,促使农村权力关系从一元权力结构向二元权力结构的转型。在现行的宏观政治框架内 ,建立在权力资源配置多元化和权力来源渠道二元化基础之上的农村党政关系 ,通过“两票制”和“二选联动机制”把村民选举的制度机制同时引入村委会与党支部建设 ,有助于“完善党的领导 -发展村民自治”双赢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政治民主与领导权力监督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辩证关系。本文回答了什么是政治民主和领导权力;阐明了政治民主是实现领导权力监督的前提和基础,而对领导权力的监督则是实现政治民主的切实保证;并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展望了政治民主监督领导权力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推动大学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转变,实现大学内部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当前大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完善大学内部治理体系,需要建立大学内部权力的系统运行机制,全面提升大学内部治理能力。根据大学内部权力的三维结构,全面分析当前大学内部权力的结构失衡问题,提出不同权力维度的结构优化思路:即行政权力向学术权力横向分散,校部权力向院系权力纵向下移,多个权力主体博弈与权力制衡。根据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为保障内部权力的有效运行,需借鉴分权制衡理论构建大学内部权力的“三权制衡”模式,即需从科学分配大学内部治理权力、严格规范大学内部权力执行、建立大学内部权力制衡机制、加强大学内部权力运行监督等方面,围绕权力配置、权力制衡、权力执行等维度构建系统、科学的权力运行机制,为实现大学内部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现代民主法治社会,权力须以权利为出发点与归宿。不论是权力对权利的积极保护,还是权力对权利的消极限制,皆以人权保障为首要价值。政府基于对社会连带关系、公共利益、实质人权保障的合理考量,获得限制公民基本权利的正当性,然此种限制亦必须遵循一系列严格的合法性要求,惟其如此,方能实现民主法治与人权保障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