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对珠江新城隧道工程水文地质和周边环境的实际情况,该文建立适用于该工程的变形监测系统,并以地表沉降变形监测数据为例,对隧道变形规律特征进行研究,利用灰色Verhulst模型对其进行回归处理分析,得到相应变形曲线规律与数学模型,证明了灰色理论在工程应用中的可靠性。该文对断面E2-6测点的监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利用灰色Verhulst模型得到拟合的曲线与累计沉降变形的时程曲线的相关性高达0.989 4,与实测数据相比吻合度高达92.63%,拟合模型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深基坑工程开挖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根据某深基坑工程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基坑工程圈梁及周边房屋道路的变形监测,支撑轴力和地下水位的监测,得到了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规律及受力特点,以及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周边道路、房屋环境的影响规律,为保证基坑工程施工的工程安全与稳定,控制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供了参考.结果表明,监测...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土岩复合地层中深基坑开挖对邻近管线变形的影响规律,开展了土岩复合地层中深基坑开挖的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研究.以南京地铁一号线北延工程二桥公园站车站基坑为工程依托,基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管线沉降变形分析,并使用PLAXIS 3D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揭示了管线与基坑间距、管线埋深等因素对管线变形的影响规律,并定...  相似文献   

4.
掌握并控制基坑土体的位移变形规律在其设计与施工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现场监测及室内模型试验是研究这一规律的重要途径.采用改制的读数坐标显微镜,跟踪监测埋设于土体中各测点在不同试验工况下的位移演化轨迹,实现了对基坑工程不同施工工况下土体变形规律的试验模拟,得出了不同阶段基坑土体位移场的演化规律及破坏形态,为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工程建筑变形分析的灰色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工程建筑的变形规律,合理预测未来的变形趋势,针对工程建筑变形中存在的变形因素复杂、变形大小不确定性、点位间主次关系不明确等情形,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变形分析灰色模型。通过两个工程实例,分别应用GM(1,1)模型和MGM(1,n)模型进行变形的预测和检验,充分证实了应用灰色模型进行工程建筑变形分析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为工程建筑的变形分析和安全性诊断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双排顶管施工互相之间的干扰作用对地层变形的影响,以徐州市第二地面水厂工程顶管穿越徐洪河段砂姜黏土地层工程实践作为工程背景.利用Midas/GTS模拟结果与室内试验对双排平行顶管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形与横向间距的影响进行研究的方法,得到该类工程不同横向间距下的沉降规律与错位施工地层变形控制的重点.双排顶管工程错位施工对先行管施工和管道轴线的沉降影响最大,是实际工程中的重点实时监测部位.该结果对类似工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复杂高边坡滑坡病害的预防与治理提供借鉴与指导作用,基于坡体变形测斜实测数据,并结合地质钻孔资料与坡面逐级开挖观测资料,对梅列互通高边坡滑坡病害的发生与发展规律与预防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施工开挖对坡体稳定度的影响规律同坡体的宏观历时变形破坏表征具有一致性;从坡体测斜位移监测曲线来看,应急锚固和根治锚固工程都有效地抑制或减小了加固坡体范围内的变形,应急锚固在抑制坡体变形的同时影响或增大了坡体深部的变形;根治锚固工程首先抑制住坡体深部变形的发展,继而使坡体的浅部变形趋向停止。综合分析各工况阶段的监测结果表明,梅列互通边坡滑坡经治理后,坡体已趋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8.
深浅交替地下连续墙作为一种新的地下连续墙形式,其应用较其他形式的地下连续墙更为广泛,研究其在基坑工程中的变形规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某基坑工程中深浅交替地下连续墙的变形性状进行监测,将不同深度处的水平位移以及地下连续墙墙顶沉降量与时间关系进行分析,采用模拟软件进行支护计算,得到各个开挖工况下深浅交替地下连续墙墙体竖向和水平位移的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了钻孔灌注桩和钢支撑相结合的支护形式在地铁基坑中的应用,结合某城市地铁车站基坑工程实例,对此种支护形式下的地铁基坑变形规律进行现场监测,总结了在基坑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变形与基坑开挖进程之间的规律,进而判定地铁基坑的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0.
郑少高速公路桥头高填方工后变形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饱和土体的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工程应用。结合郑少高速公路土体变形监测,简述分层土体沉降和土体测斜的原理与方法,研究非饱和土体变形规律,验证无砂砼小桩处理桥头跳车问题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高水位基坑工程中开挖周边土体沉降变形的规律。在通过工程实例,分析土体沉降产生的原因和沉降规律,针对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出控制地表沉降的措施,提出固结沉降在高水位软土基坑施工中降水对基坑变形的重要影响,并提出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根据某地铁车站工程的地质特点和条件,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交通荷载对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的影响规律,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交通荷载作用下基坑变形明显增大,并且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总体呈增大趋势。研究结果对其他相似工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常幅循环荷载下岩石的变形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RMT-150B岩石力学多功能试验机,对花岗岩进行常幅循环加载试验,研究循环加载过程中岩石的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岩石疲劳破坏时的变形量保持相对稳定,而且这一变形量与静态全过程曲线破坏后区对应上限应力处的变形量相当,验证了极限变形规律;岩石的轴向应变、横向应变和体积应变都具有3阶段演化规律,3阶段的划分基本一致;横向应变的3阶段规律比轴向应变的明显,横向应变速率亦大于轴向应变速率,因此,从变形的角度建立岩石的疲劳破坏准则更可靠,采用横向变形或横向变形速率作为岩石疲劳破坏或失效的判据,更有利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工程建筑物变形中存在的变形因素复杂、变形大小不确定性、点位间主次关系不明确等情形,将灰色系统中的多维GM(1,N)模型引入到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分析中进行多点分析,研究工程建筑物的变形规律,合理预测未来的变形趋势。利用关联分析方法确定有效因子,综合分析系统受不同监测点影响的因素,通过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建模和验证,建立了相应的GM(1,2)或GM(1,3)模型,提高了模型精度,为工程建筑变形分析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5.
破碎围岩巷道的变形与失稳行为很复杂,巷道围岩局部变形易引起破坏失稳,而理论计算得到的支护参数与工程实际相差甚远。基于现场调查,通过表面变形与深部离层规律综合监测,深入分析了复杂地质条件下松软破碎围岩局部变形与演化失稳机理。监测表明:巷道开采深度较大时,围岩变形情况比较复杂,煤层裂隙发育,巷道顶底板和两帮变形大;巷道积水造成底鼓时,因现有的支护方式不适应围岩非线性、大变形的要求,而必然导致支护失效。研究成果对回采巷道支护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为工程防灾和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山区高速公路路基沉降变形规律复杂而难以预测的实际情况,通过整理大量现场试验监测数据,深入探讨不同工况条件下路基沉降变形发展趋势,总结得出其变形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基于指数函数曲线模型,提出了DR曲线预测新模型;并运用数值分析方法,结合实际工程实例与泊松曲线、Logistic曲线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其结果表明:DR曲线预测模型精度更高,能更好的适应实际情况的变化,为山区高速公路路基沉降发展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而实用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迅速发展,深基坑工程在已运营地铁旁施工已较为常见。为研究列车动荷载作用下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规律以及评价隔离桩的隔振效果,以武汉市华中科创产业园超大深基坑工程为背景,采用激振力函数模拟计算列车动荷载,通过FLAC3D有限差分软件模拟分析列车动荷载以及隔离桩对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的影响,并将现场监测数据与数值结果对比分析,验证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激振力函数模拟列车动荷载输入数值模型得到的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规律与现场实测基本一致;列车动荷载对基坑支护结构变形影响较小,列车动荷载作用下地表沉降和围护桩变形各增加了1.3mm、3.6mm;隔离桩对列车动荷载具有较好的隔振作用,使地表沉降和围护桩变形分别减小了28%、6.8%。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实际推广价值,能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深基坑支护变形监测规律,确保基坑工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以阜新市鑫亚国际酒店基坑工程为研究背景,利用有限元软件ADINA模拟基坑开挖过程中位移变化特征,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锚杆长度、嵌固土层厚度和基坑周围环境是基坑支护变形的主要因素;通过实测值与模拟值的对比,两者变形趋势和曲线形状比较吻合,该模拟方法可为同种工程条件和支护形式下深基坑工程的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深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既要保证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又要控制结构及周围土体的变形,以保证周围环境的安全.深基坑工程一般都处在密集建筑群中,施工场地狭窄,紧邻已有建(构)筑物基础,因此,在深基坑的开挖和施工工程中,对紧邻建筑物的变形进行分析与监测显得尤为重要.该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通过计算与实际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了一些规律,可供同类深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庙岭隧道围岩变形规律,并对其洞室稳定性进行评估;通过现场勘察,收集及整理该工程的地质资料、施工工艺、围岩变形监测数据,对隧道围岩变形规律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隧道所采用的台阶法施工、设计的初期支护参数是合理的,满足施工安全和洞室稳定性要求,进一步得到隧道围岩变形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关系,找到了控制洞室稳定性的关键点,为其他类似工程控制洞室稳定性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