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本文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别对两根CFRP加固RC梁和一根普通RC梁的滞回性能进行了分析,然后分别与试验所得滞回曲线进行对比;研究表明: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能够证明普通混凝土梁的滞回环较加固梁要饱满,耗能面积大,但承载力比加固梁则偏低。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粉质粘土动力滞回曲线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基于阻尼比的双线型土动力本构模型.该模型在假定构造滞回曲线与实测滞回曲线阻尼比相等的基础上,将土动力滞回曲线等效为由2组直线构成的平行四边形.这样既保证了理论曲线对粉质粘土真实耗能特性的模拟,又保留了计算模型较高的计算效率.在此基础之上推导了等幅对称荷载下滞回曲线理论方程,并将该模型推广到了不规则加卸载情况.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土在地震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滞回特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空间钢网格盒式筒中筒结构的剪力滞后效应,利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建立不同几何尺寸的盒式筒中筒结构模型,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对其进行弹性分析。重新定义了剪力滞后效应系数,分析了连梁高度、高宽比、角柱刚度、窗裙梁刚度、钢网格式框架层间梁刚度对盒式筒中筒结构剪力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连梁高度、高宽比、角柱刚度、窗裙梁高度、层间梁的高度对结构剪力滞后效应影响较大,在结构设计时应该作为主要因素考虑;窗裙梁宽度、层间梁宽度对结构剪力滞后效应影响较小,在结构设计时应该作为次要因素考虑。  相似文献   

4.
采用实体有限元方法分析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模型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力学反应。介绍了实体有限元方法分析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关键技术。在裂缝分布、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应变分布特征三个方面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的比较。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得到的变形和破坏形态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荷载位移滞回曲线也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SCFST柱框架-支撑结构进行拟静力性能研究发现,支撑、梁、柱依次发生破坏,结构破坏机制合理,滞回曲线呈梭形,无捏拢现象,耗能能力良好,骨架曲线的下降过程较为平缓,延性较好,结构在整体上表现出较好的抗震性能,有限元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符合程度较高,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主要研究支撑两边柱的轴压比、单肢柱不同组合截面形式和框架-支撑结构中支撑钢管的刚度等因素,基于大量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得到了SCFST柱框架-支撑抗侧力结构的恢复力模型。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结构的三折线骨架模型,明确了SCFST柱框架-支撑结构的滞回和退化规律,建立了此体系框架-支撑结构简化的滞回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二者骨架曲线基本一致,滞回环形状均呈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吻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N型圆钢管相贯节点滞回性能有限元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贯节点是钢管结构常用的节点形式,为评价普通及外贴钢板加强的N型圆钢管相贯节点的抗震性能,采用8节点实体单元分别建立两种节点的有限元模型,设置接触单元模拟加强铜板与节点主管之间的接触作用,对两种节点的滞回性能进行了有限元数值分析,得到两种节点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及节点域应力分布.两种节点的滞回曲线均呈有一定宽度的梭形,滞回性能良好;根据节点骨架曲线,外贴钢板使相贯节点极限承载力提高了25%以上.数值分析结果与相应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有限元方法在相贯节点滞回性能研究中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滞回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研究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基于一榀三层两跨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的拟静力试验,分析了反复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的滞回曲线,并根据滞回曲线进一步得出了框架顶层骨架曲线及相应的恢复力模型,研究了钢管混凝土框架的延性、强度与刚度的退化等性能.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将恢复力模型应用到混凝土弹性模量退化方程中,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计算模拟.结果证明,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基于OpenSEES软件的二次开发平台,对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截面恢复力模型进行了研究.根据试验统计和理论分析,建立了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截面弯矩-曲率滞回模型,并通过编制Visual C++程序,将其植入到OpenSEES软件的材料子类中,用于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计算,分析过程中无需迭代计算无黏结预应力筋的应力增量,解决了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受力分析的关键问题.利用OpenSEES软件,基于已建立的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截面恢复力模型,选用基于柔度法的非线性梁柱单元,采用位移控制,计算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弯矩-挠度滞回曲线,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良好,说明已建立的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截面恢复力模型的可靠性,为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型钢厚度、混凝土强度对螺栓连接装配式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影响.方法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数值模型,运用拟静力方法 ,对结构施加低周反复荷载,对比螺栓连接装配式混凝土梁与普通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刚度、塑性及变形能力变化情况.结果螺栓连接装配式混凝土梁的滞回曲线比普通混凝土梁的滞回曲线饱满,骨架曲线斜率更高;增大型钢厚度,试件滞回曲线更饱满,滞回环面积更大;提高混凝土强度,骨架曲线斜率增大,刚度系数也增大.结论螺栓连接装配式混凝土梁相比于普通混凝土梁具有更好的耗能能力;增加型钢厚度及提高混凝土强度均能提高试件的形变能力及吸能能力.  相似文献   

10.
输电塔在振动过程中,螺栓节点会发生往复运动,但目前尚缺乏针对螺栓节点动力特性的研究.因此,对螺栓滑移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并通过参数分析研究了初始间隙、螺栓扭矩、接触面粗糙度对典型螺栓节点滞回性能的影响,为模拟螺栓滑移的动力响应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滞回模型.结果表明,初始间隙越小、摩擦系数越大、初始扭矩越大,滞回曲线的极限变形越小,其中初始间隙对滑移变形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
进行6根冷弯薄壁方钢管混凝土简支梁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了试件的破坏形态,并对其荷载-位移滞回关系曲线及其骨架曲线进行分析,研究其在不同参数下的滞回性能、延性等重要抗震性能指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⑴冷弯薄壁方钢管混凝土简支梁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呈梭形,较为饱满,没有出现明显的捏缩现象,表明构件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⑵宽厚比越小,滞回曲线梭形越饱满;跨高比越小,滞回曲线梭形也越饱满,构件的塑性变形能力越强,具备更好的地震吸收能力和优越的抗震能力.⑶比较荷载-位移滞回曲线的骨架曲线,不同参数对冷弯薄壁方钢管混凝土梁的竖向承载力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2.
采用梁柱纤维模型对型钢混凝土梁-角钢混凝土柱组合框架滞回全过程开展数值仿真研究,并与试验结果对比. 在大量参数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此类组合框架滞回曲线特点,建立了单层单跨组合框架的荷载-位移恢复力模型,该模型可综合考虑轴压比和预应力度等的影响,能对此类组合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进行预测,其结果与试验及数值仿真结果一致. 相关研究可为简化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边梁协调扭转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方案模拟4个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试件的边梁协调扭转试验,分析比较各方案的开裂荷载、极限荷载以及边梁的协调扭矩、单位长度扭转角、边梁扭转刚度等结果,得出的主要结论有:在整个受力过程中,边梁协调扭矩总体呈增长趋势,并不因边梁开裂而明显下降;美国ACl318-05规范的开裂扭矩值偏小,与边梁极限扭矩相差较大;对于开裂后的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边梁扭转刚度折减系数,无整浇板时可取0.05~0.10,带整浇板时可取0.10~0.40.  相似文献   

14.
钢-混凝土组合梁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高层建筑结构中钢-混凝土组合梁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受力行为,该文采用截面分析法,并结合相关试验数据,得到了梁柱节点区组合梁的承载力及刚度计算公式,提出了考虑组合作用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塑性铰滞回模型。分析表明,该滞回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可以考虑组合梁在正负弯矩交替的情况下节点区混凝土翼板局部受力和钢筋的影响,物理概念清晰,计算也比较简单,能够为如何合理利用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组合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根据金属丝网减振器非线性理论,分别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阐述其工作机理;并为此设计出针对军用装甲车辆大功率柴油机的减振器结构。通过静、动态特性试验来分析金属丝网减振器滞迟现象:非线性渐硬、频响跳跃、谐振峰漂移等,将滞迟记忆恢复力分别进行Fourier级数展开和线性等效,从理论层面分析、推导与验证上述试验现象,由此推断出激振幅值和频率对滞迟回线形状的影响规律;并通过试验得到验证,从而为以后进行金属丝网减振器非线性建模和响应计算等理论研究提供基本的试验方案和思路指导。  相似文献   

16.
空腹式刚架拱桥的车辆荷载静动力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车辆荷载的静动载试验,对福州市尤溪洲闽江大桥———空腹式刚架拱新型桥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上部结构的静动力性能进行测试,获得了空腹式刚架拱的实际结构特性.为该新型刚架拱桥的研究及通车正常运营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大距度预应力次梁楼盖边梁、次梁弯扭分配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 4榀 8m× 6m大跨度次梁楼盖的大比例模型试验 ,主要研究预应力次梁在有无现浇板的情况下在边主梁中引起的约束扭矩以及该约束扭矩与荷载的比例在各受力阶段随次梁抗弯刚度和主梁抗扭刚度的改变而不断变化的规律 ,所得结果对国家设计标准修订和工程设计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研究顶层设置被动调谐质量阻尼器的基础隔震混合控制结构的抗震性能.建立该混合控制结构的数学模型,应用双线型恢复模型描述橡胶垫隔震层的弹塑性特性.在SIMULINK环境下对混合控制结构进行仿真动力分析.通过具体结构的地震动力的时程反应分析.经仿真分析表明,证实了混合控制制震效果优于单一的被动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MR智能基础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建立了该混合控制结构的力学模型,橡胶垫隔震层采用双线型恢复模型描述其弹塑性特性。运用自适应神经网络模糊系统(ANFS)计算MR阻尼器的控制力,在SIMULINK环境下对控制结构进行仿真动力分析,并对具体结构进行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反应分析,仿真分析表明:自适应神经网络模糊系统可以有效地应用到结构控制中,并证实了MR基础隔震结构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智能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