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历史演变美苏在第三世界的争夺始于五十年代后期.那时,美苏在欧洲的严重军事对峙,使欧洲形成了势力范围分明,局势相对稳定的局面.赫鲁晓夫上台后,改变了斯大林的外交路线,加上苏联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都有所增强,便在保住和加强欧洲战略重点的同时,开始向第三世界伸展势力.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奉行”解放东欧”和把苏联势力从东欧“推回去”的政策受到阻遏,面对苏联向第三世界伸手,遂强调它同苏联的斗争已不再是防止苏联在欧洲发动战  相似文献   

2.
苏联正在为发动争霸欧洲的战争从各方面作准备,其中颇为重要的一项,是搞“车同轨”。据报道,去年底,从苏联弗拉基米尔一沃林斯基到波兰卡托维兹的苏式宽轨铁路竣工了。它是苏联通往东欧最长的一条宽轨铁路。这是继苏联一保加利亚海上轮渡之后,苏联在东欧完成的又一项大型交通运输工程。这是苏联争霸欧洲的战略性措施之一。苏波宽轨铁路全长四百多  相似文献   

3.
中东的危机只能由三巨头的协议来解决,莫斯科与德黑兰之间或莫斯科与安加拉的双方谅解是不能解决的。苏联与土耳其或苏联与伊朗之间,没有私自的孤立的争端。现行中东的紧张形势,只是世界的(?)行部署的一部份,这种部署,在东欧和远东是已经完成了。在东欧和远东,苏联的战略利益现在已获了保障(在远东,苏联并未取得领土的  相似文献   

4.
苏联对缓和的解释在政治讨论中,几乎没有谈到伊朗问题。当时美国正在冷静观察伊朗形势。美国方面也未提伊朗问题。集中讨论了阿富汗问题和东西方关系。阿富汗问题,归根结底,同西方如何对待苏联这个根本问题有关。但是,美国同欧洲的态度有若干差异。例如,西德处于同华约军队对峙的前沿。从民族方面说,东德有1,600万德国人,成为孤岛的西柏林约有200万人,此外在东欧的捷克和波兰也有约200万德国人,西德必须考虑处在东方的德国人的命运。还有一件日本人一向不大清楚的事情:德国在希特勒时代向东欧、西欧发动了侵略,战后西德同西方建立  相似文献   

5.
章籁群先生:你问:苏联对于其东欧近隣的新民主国家,既然加以积极的支持,则美国对于其近隣的国家,当然也应该实施其杜鲁门主义,来支撑它们的反动势力了?关于这问题,请注意下面的几点:一、东欧许多国家,本来有的是封建落后、加上半殖民地半法西斯的政权。在第二次大战中,它们的人民起来打倒了法西斯侵略者,肃清了内部与侵略者勾结的卖国份子,它们在战后获得了解放,建立了由中间到左翼各政党的联合政权——这就是所谓新民主的政权。对于这样进步的人民政权,苏联在道义上加以支持,在政治和经济上加以援助,确是应该的。二、不仅苏联在道义上有支持东欧新民主国家的理由,还有在战后世界安全的建立上,苏联也有支持东欧  相似文献   

6.
“安全带政策”是苏联在东欧地区以维护苏联的安全为首要目标而建立的“缓冲地带”的一种政策 ,是二战后苏联总的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 1 94 3年~ 1 953年间苏联对外政策的核心内容。“安全带政策”在某种程度上维护了苏联的安全 ,并巩固和发展了东欧的社会主义阵地 ,有效地遏制了美国的全球霸权主义的扩张 ,维护了世界和平 ,但是 ,“安全带政策”过分地考虑了苏联的安全和民族利益 ,从而违背了国家间的平等原则 ,犯了严重的大国沙文主义和狭隘的民族利己主义错误  相似文献   

7.
提起东欧,许多中年以上的中国人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怀。东欧曾是他们红色记忆里不褪色的激情。这些国家在当时和中国一样,以红星为标志,视镰刀铁锤为图腾,向往共产主义,同属于"同志加兄弟"的社会主义阵营,而其中一些国家追随苏联成了"修正主义"也曾让中国人痛心和愤恨。苏联东欧社会转型的"政治剧变",开始于1989年东欧的政治变革,结束于1991年的苏联解体。20年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发生的变化是巨大的,那么,曾经同属社会主义的苏东国家,现在的情况如何?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现代科技革命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一方面 ,科学技术曾推动了社会主义向前发展 ;另一方面 ,东欧、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没有追赶上现代科技革命潮流 ,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科技竞争中处于劣势 ,从而导致失败。文章认为 ,2 1世纪社会主义的命运在于同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 ,中国担负着振兴社会主义的历史责任 ,唯有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才能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振兴  相似文献   

9.
苏联同一些东欧国家之间新签订的引渡法于今年七月一日生效。它被称为“司法互助公约”。据此条约,东欧国家的法庭被剥夺了对在它们境内犯法的苏联公民的起诉权,就是说,在东欧各图境内为非作歹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的讲话中指出:“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交替的动荡时期。”目前世界格局的变化,主要是以东欧的巨变和苏联的解体为标志的;两极格局的瓦解实际上是苏联、东欧一极的坍塌所致。而这一次世界性格局的变动与本世纪前两次格局的变化不同。首先,它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  相似文献   

11.
苏联科学院经济学部学术秘书阿甘别吉扬院士是苏联经济改革的智囊人物,颇受戈尔巴乔夫的器重。去年他应中国社科院的邀请来华进行了10天的考察访问。临回国前,这位56岁的院士在中国社科院苏联东欧研究所的报告会上和在苏联驻华大使馆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阐述了苏联改革的现状和改革进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并坦率地回答了中国学者和记者的提问。他的清晰思路和精炼语言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三个方面着手改革阿甘别吉扬认为,改革苏联旧体制必须从三个方面着手。这三个方面是相互紧密联系的。一是要加强经济发展的社会方向,改变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2.
苏联对过去进行了反思,开始承认了错误,承担了历史责任,相对调整了对东欧国家的政策,使苏联和东欧的关系趋于和谐。  相似文献   

13.
苏联经济深陷危机,其旅游业却在蓬勃发展。自1985年苏联实行对外开放以来,踏上苏联大地的外国游人已有3500万人以上,这差不多是苏维埃政权建立以来外国游客总数的一半。在此同时,苏联出国旅游的人数也迅速增多,1988年前每年不到300万,1989年一年就超过了800万。1990年东欧局势剧变的紧张时期,来苏  相似文献   

14.
苏联倾导人戈尔巴乔夫去年}2月7日在联大宜布.苏联决定在}9引年之前,从民主德因,捷克斯洛伐克和甸牙科徽出并解散6个坦克帅驻扎在这些囚家的苏军将削减5的00人,减少5000辆坦克 根据伦软国际战略研究所出版的《军事)J徽对比》({957一{9咫‘的材料,苏联驻扎在东欧四国的地面部队共有}5个坦克师、}5个摩于七化步兵帅,总兵jJ为565000人!l|斗.┌─┬─┐│ │ │└─┴─┘苏联驻东欧地面部队分布图@寒放~~  相似文献   

15.
孔寒冰 《世界知识》2011,(20):60-61
在游走苏东国家过程中,我参观比较多的地方之一就是这些国家原领导人的故居或墓地,因为它们记载着世人对这些人的褒扬与贬抑,反映着这些国家大起大落的社会变迁。原东欧国家的末代领导人在社会发生剧烈变革之后,命运都不算太好,有的受到了审判,身陷囹固,如东德的昂纳克、保加利亚的日夫科夫、波兰的雅鲁泽尔斯基,等等。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政局相继发生剧变,其速度之快,幅度之大,为世人所膛目。国际舆论认为,这次变化有可能在本世纪最后十年给欧洲和整个世界的形势带来重大影响。东欧各国局势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苏联对东欧政策的变化,是诸种原因之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的必然结果。1944年秋苏联军队进入罗马尼亚,预示着苏军将  相似文献   

17.
一般而言,研究阵地至少包括研究机构和研究期刊。过去70年来,中国的中东欧研究机构经历了从建后停顿到恢复新建及骤然减少再到蓬勃发展的过程,研究期刊则大体日渐式微。20世纪60年代国外问题研究启动时,东欧研究便受到重视。当时研究机构主要是1955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下属文学研究所和历史研究所)、1964年成立的中国人民大学苏联东欧研究所、1965年成立的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苏联东欧研究所以及20世纪60年代初成立的北京外国语学院东欧语系。但这些机构不久便基本处于停顿状态。  相似文献   

18.
苏联在国内外形势紧逼下吞了一颗苦果,在裁减驻欧部队问题上作了让步,以便使其保留东欧驻军合法化,并维系住华约,但这一让步对欧洲局势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尚难逆料。  相似文献   

19.
"稚尔塔"格局打破了,西欧不再感到苏联是多大的现实威胁,政治经济问题因而处于突出地位,美欧联盟的战略塞础也发生功摇。现在,整个欧洲正从“雅尔塔”格局向着新的格局过渡。东欧局势及苏联东欧关系经历着深刻变化,西欧局势及美国西欧关系同样也在变化着。欧美关系的全面调整已经开始,而且具  相似文献   

20.
60年前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留下了很多遗产,其中很重要的一份就是造就了东欧。有学者认为:东欧虽然带有历史的延续性,但也是“冷战”的产物。其实,从时间上看,“冷战”正式开始于1947年,而东欧的出生证早在1944年10月就由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莫斯科以“巴尔干百分比”的形式签发了。由此就产生了这样的问题,东欧国家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什么关系?东欧不在欧洲的东边由于没有从地理和地缘政治上加以区分,长期以来,东欧一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其实,地理上对东欧的确定侧重于自然环境,其范围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欧洲的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