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管理研究》2015,(4):72-75
基于面板数据,对影响我国大中型企业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决策选择因素及其动态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企业科技人力资源和研发机构建设能力、国际市场竞争与需求变化对企业自主创新战略选择有显著影响;技术引进对自主研发具有滞后作用,两者最优滞后期是3;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之间有单向因果关系,但是不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技术供给的主要途径是依靠软技术引进,并向高新技术产业方向发展.外资企业是我国技术引进的主体.跨国公司是我国技术供给的主体.我国国内技术供给能力在不断增强,但是还存在R&D投入不足、国内专利授权量较低、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比例严重失调、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我国要有效地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供给,必须加强软技术引进,同时要注重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3.
资讯     
政策聚集PolicyFocus徐冠华:搞自主创新不等于排斥技术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科技部部长徐冠华9月8日在昆明作了题为《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与对策》的报告。报告指出,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不等于不引进技术。应当正确处理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的关系,把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  相似文献   

4.
谷雨 《广东科技》2005,(10):95-97
在地区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过程中,科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科技发展的原动力是科学的探索和技术的创新。然而,在我国特别是广东,经济发展所依靠的技术进步却主要依赖于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则十分匮乏。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技术引进的路线仍然能够在大多数领域中支撑广东的产业发展。但是,当广东面临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就必定遇到技术引进难以为继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5.
加强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出现递减趋势,科技进步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要获得新的科技,有两个基本途径,一个是“外源式”的技术引进,一个是“内源式”的自主创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以往依靠购买外国技术或试图“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面临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制约因素。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要保持和提高产业竞争力,就必须增强自主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一、自主创新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国际比较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进程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技术引进和模仿阶…  相似文献   

6.
利用我国高技术产业2000—2011年相关截面数据,通过构建垂直专业化、价值增值能力、产品盈利能力、科技贡献能力等指标,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路径主要以技术引进、模仿、直接参与产品竞争为主,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垂直专业化→利润创造"的良性循环能力及国际竞争力严重不足,提出提升产业竞争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物技术进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的资源禀赋状况决定了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农业生物技术 ,并通过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发展农业生物技术 ,要在关键领域有所创新 ,把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 ,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相似文献   

8.
利用我国高技术产业2000--2011年相关截面数据,通过构建垂直专业化、价值增值能力、产品盈利能力、科技贡献能力等指标,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路径主要以技术引进、模仿、直接参与产品竞争为主,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垂直专业化一利润创造”的良性循环能力及国际竞争力严重不足,提出提升产业竞争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科学管理研究》2017,(1):112-115
基于低碳科技国际协同机制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低碳科技国际合作影响因素的假设。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转移机制、服务机构和交流平台都对国际间低碳科技协同创新机制具有显著地正向相关关系。因此,需要保护知识产权优化转移机制,扩大服务规模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低碳技术国际创新合作平台的建设,国际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网络外部性下我国企业技术引进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Hotelling模型所构建的多维产品差异化模型,深入研究了在具有产品网络外部性特征的行业中,我国政府和企业的优化技术引进策略,指出当国际可选择技术与我国自主研发技术质量差距较大时,技术引进国政府应鼓励本国企业引进尽可能高质量的技术;当国际可选择技术与我国自主研发技术质量差距较小时,我国政府应限制本国的技术引进活动;在推动本国企业技术引进活动时,技术引进国应权衡比较引进技术与原有技术的质量差距、技术之间兼容性、技术许可收费比例、技术引进的技术溢出强度等因素,并强调技术企业拥有新技术的知识产权.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