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代是戏曲昌盛的时代,它达到了杂剧的顶峰。明代杂剧继承了元杂剧的余脉,但走上一条不同于元杂剧的发展道路,从而为中国戏曲史增添了一抹异彩;据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著录,明代三百多年问,杂剧作家共计一百二十二人,作者有姓名可考的其作品达三  相似文献   

2.
引言本文所涉及的明人杂剧,主要指明中叶后即正德、嘉靖以降的所谓“南杂剧”,间有以北杂剧的形式写作,而思想、艺术意境已与元杂剧南辕北辙的少数明代作品。至于元、明间失载名氏的百余种作品,虽大抵可考定为出自明代教坊,但因其关目粗疏,因袭模拟,甚少思想价值、艺术价值,故置不论。又明前期杂剧,数量既少,且鲜有时代风格可言,仅能视作元杂剧的余绪,故亦置不论。  相似文献   

3.
与元代政治、文化制度的变化相伴随 ,杂剧的主题和风格在前后期呈现着不同的特点。这种变化 ,既是时代特点在文学上的投影 ,更与作家素质的下降密切相关。此外 ,杂剧中心的南移 ,文人积习的回归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探讨元杂剧风格变化的原因 ,有助于认识杂剧乃至通俗文学发展的某些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4.
山东东平在元前期杂剧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东平在元前期杂剧发展的进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地位:它有优越的区位优势,与汴京、大都之间有着密切的戏曲交流活动;它是元初集聚高质量的杂剧艺人最多的地区,并以特殊的地位决定着元杂剧的走势;它是最早将纽元子、刘耍和等特殊演技成熟运用于杂剧并形成自己独特演出形式的地区;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题材创作特征———水浒戏。  相似文献   

5.
明清传奇杂剧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组合体戏曲形态,属于戏曲形态的变格。第一种是隐藏式组合体戏曲形态,构成组合体的各个独立的“组件”隐藏于一部传奇的体制之中。第二种是泛杂剧体戏曲形态,包括“泛杂剧体杂剧”和“泛杂剧体传奇”。第三种是寄生性组合体戏曲形态,指戏曲作品寄生于小说中而组合成的变体形态。这些戏曲形态打破了固有戏曲体制的限制,形成多样化的戏曲文体样式,实现了不同文体之间的沟通与融合。  相似文献   

6.
南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中一种较为特殊的剧体样式,考察南杂剧得名的由来,南杂剧创制的历史进程及其活动的时代与地域,“南杂剧”一词最能体现南杂剧的本质特征,南杂剧是明代嘉、隆、万年间的数十年完成创制进程的,南杂剧经历了近400年的发展演变,但其活动中心始终不出江浙地区。  相似文献   

7.
云南戏曲从新石器时代或青铜器时代“沧源岩画”展示的原始戏剧开始,经历了部族乐舞、节会歌舞、宫廷乐舞、傩舞等初级戏剧阶段,走过了带有杂剧性质的“五花爨弄”和百戏性质的花灯漫长演变期后,至明代嘉靖年间,以《性天风月通玄记》和《宴清都洞天玄记》等剧本的创作为标志,云南戏曲进入了成熟时期。  相似文献   

8.
与元代政治、文化制度的变化相伴随,杂剧的主题和风格在前后期呈现着不同的特点。这种变化,既是时代特点在文学上的投影,更与作家素质的下降密切相关。此外,杂剧中心的南移。文人积习的回归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探讨元杂剧风格变化的原因,有助于认识杂剧乃至通俗文学发展的某些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9.
凌濛初是明代著名的小说家.也是一位有影响的戏曲家,但很少有人对他的戏曲作品进行研究。本文对他的杂剧代表作《宋公明闹元宵》展开初步分析,以期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  相似文献   

10.
诸宫调对于中国戏曲的发展,影响极大。元人杂剧的兴起,得力于诸宫调甚多。可以说没有诸宫调,便不会有元杂剧。对于宋元南戏的发展,诸宫调也起过促进作用。 我国的戏曲艺术源远流长,戏曲的酝酿和萌生时期,要追溯到春秋战国。先秦的优伶,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戏剧演员。楚庄王时的优孟,在楚相孙  相似文献   

11.
明代中后期的剧坛,是继元杂剧之后我国戏曲史上又一个鼎盛时期,戏曲的声腔呈现多彩多姿的局面。从明代嘉靖至清代乾隆年间,各地演唱的戏曲主要是弋阳腔和昆山腔,人们称之为“剧坛两大盟主”。弋阳腔发源于江西弋阳,约形成于明中叶,它和昆山腔一样,是我国戏曲史上地域流传广泛,影响极其深远的声腔。弋阳腔深深扎根于民间,其主要演出活  相似文献   

12.
杂剧在有元一代获得蓬勃发展 ,迅即进入峰巅状态。但是随着杂剧中心的南移 ,杂剧也由兴盛走向了衰落 ,在同南戏的竞争中 ,终于为南戏所压倒。元代杂剧的兴盛繁荣是由于元代统治者对歌舞、戏曲的特殊爱好 ,也有赖于元代社会经济特别是城市经济的繁荣 ,还有赖于思想文化政策的宽松开放及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而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低下和科举制度较长时间的废止使很多文人走向勾栏瓦肆也对元杂剧的繁荣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元杂剧在后期逐步趋向衰落是因为元蒙统治者在政权得到巩固之后加强了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民族矛盾的相对缓和及科举制度的恢复又使文人对统治阶级产生了幻想而致力科举进身 ,加上杂剧中心的南移失去赖以生长的土壤 ,同时元杂剧一本四折的有限体制及一个角色主唱到底、其他角色只有说白的表演模式不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戏剧矛盾的展开 ,最终就被不限折数、角色都能唱的南戏取代了其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3.
杂剧在有元一代获得蓬勃发展,迅即进入峰巅状态。但是随着杂剧中心的南移,杂剧也由兴盛走向了衰落,在同南戏的竞争中,终于为南戏所压倒,元代杂剧的兴盛繁荣是由于元代统治者对歌舞、戏曲的特殊爱好,也有赖于元代社会经济特别是城市经济的繁荣,还有赖于思想文化政策的宽松开放及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而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低下和科举制度较长时间的废止使很多文人走向勾栏瓦肆也对元杂剧的繁荣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元杂剧在后期逐步趋向衰落是因为元蒙统治者在政权得到巩固之后加强了对思想文化的控制,民族矛盾的相对缓和及科举制度的恢复又使文人对统治阶级产生了幻想而致力科举进身,加上杂剧中心的南移失去赖以生长的土壤,同时元杂剧一本四折的有限体制及一个角色主唱到底、其他角色只有说白的表演模式不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戏剧矛盾的展开,最终就被不限折数、角色都能唱的南戏取代了其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4.
《录鬼簿》的作者钟嗣成、《太和正音谱》的作者朱权等人都认为元杂剧创制于关汉卿,而关汉卿作品中的有关内容及关汉卿同曲家、杂剧作家与演员的交往等事实.证明关汉卿的创作活动在1350-1300年之间而不会早于1240年,由此即可知元杂剧的创制也不会早于1240年。同时,杜善夫《庄稼不识勾栏》套曲、杂剧家石君宝的创作活动、《元典章》中有关禁戏的法令以及新绛县吴岭庄墓戏剧砖雕等材料,说明元杂剧在13世纪70年代就已流行,再考虑到它同关汉卿初创杂剧时的时间距离,就可以推断出元杂剧的创制不晚于1260年。由此即可知:元杂剧必创制于1240年至1260年的20年间。  相似文献   

15.
一、元杂剧为什么要校勘?元杂剧是一种比较通俗的文艺,所使用的语言,更接近口语。而抄本、刻本字体又随意书写,甚至同一个词,又有多种写法,字音、字形、字数、语序都不尽相同,因此错误和问题不少,给广大读者和研究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元杂剧在流传过程中,大致经过了以下阶段:民间艺人草创底本;书会才人整理加工或改编;文人创作;坊贾的刻印;明代人的整理。(1)民间艺人草创底本。这些剧本语言从生活中来,不见于经传,根据口语记录下来,因其文化水平不高,文字工夫欠佳,往往造成许多字音、字形上的讹误。(2)书会才人比民间…  相似文献   

16.
《青楼集》是现存较完整记录元代曲艺演员的资料,其中包括元杂剧演员的相关记载。考察相关条目,发现其中隐现着元杂剧演员专业化的信息。这表现在杂剧演员一般只录有艺名、演员擅长于一种或兼善多种杂剧角色、以家庭为主兼师徒相授的行业延续方式、商业化性质的演出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正> 在元代包公戏里,《陈州粜米》是堪称首屈一指的杰作,也是最优秀的元杂剧名著之一。由于种种历史原因,《陈州粜米》的作者是谁,已无法知道.但从作品风格质朴、语言俚俗和情节活泼生动等特点看,这位作者很可能是一位戏曲艺人,或者是精通杂剧艺术的下层知识分子。《陈州粜米》虽然假借了宋代的年号,袭用了一连  相似文献   

18.
元人孙季昌创作了套数《集杂剧名咏情》,作品汇集杂剧名称六十个,不仅为后世研究元杂剧提供了史料,同时,巧用杂剧名抒写了一曲闺怨离情之歌,这种形式与全曲内容相谐相契,诡喻出奇,达到了完美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北曲杂剧创作的最辉煌的时代在元代,因成就杰出而与“唐诗”、“宋词”并称为一代之文学,而元杂剧女性形象的塑造为元杂剧赢得了很高的声名。本文通过对元杂剧女性形象的抽样分析,揭示出元杂剧女性形象对前代文学形象的超越以及形成元杂剧女性形象性格特征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20.
无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且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探讨其兴盛原因也就自然成了必不可少的课题.元杂剧兴盛期的下限,~般定在元大德十一年(1307)。其上限为河年,就难以断定,但亦可作推断.关汉卿的出现,标志着无杂剧步入兴盛期。据王季思、吴思钦为《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翻所撰关汉卿条目,关汉卿约生于金兴定四年(1220左右,约卒于元大德元年(1279)!X后(见《关汉卿全集》)。金亡时11234年),年历岁.据王文刺白朴戏曲集校注·前言人白朴生于金良宗正大三年(122o,卒于无成宗大德十年(l刀日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