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织造过程,经纱的动态张力呈周期性变化,导致活动后梁位置的相应变化;而后梁的摆动反过来又对经纱张力的波动产生影响。作为力的传递介质,经纱的动态特性必然影响后梁的运动。本文在分析后梁动态性能时,将经纱视为粘弹性体,在自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后梁系统的数学模型,列出影响后梁动态性能的诸因素,分析了经纱的急弹性模量、缓弹性模量以及粘滞系数与后梁系统频率响应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纺织工业新技术的发展和相关高新技术的不断引进,纺织厂使用无梭织机将越来越多,其中片梭织机具有引纬可靠性佳,品种适应性强,产品品质优,原料、备件、能源消耗低的优点,但片梭织机所需一次性投资费用高,因此用好片梭织机、充分发挥效率、加速资金回收是极为关键的。工艺设计时,由于片梭织机采用摆动式后梁和摩擦联轴器型式的自动送经装置和送纬系统,片梭织造经纱从织轴满轴到空轴经纱张力比有梭稳定,纬纱采用储纬器,使纬纱张力大且稳定,加上片梭织机采用“小开口,大张力”的工艺,总织缩率比有梭小,因此片梭织造在箱号设计中,同品种织物的箱号要适当加密。织轴轴辐的选择也要考虑梭导片的插人需要,尽量使经纱与梭导片平行,以利于减少经纱的断头。纬密牙选择时,对高密织物,由于织口动态不稳定影响,在采用手册理论计算时,也应考虑实际织口的游动,以防纬密过高,影响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1151-44'布机上测试了织口位移、经纱张力、织物张力和主轴回转角的基础上,分析了织口位移与时间、经纱张力、织物和经纱和机械性能的关系,得出在布机停台是造成织物稀密路织疵的原因之一,并探讨了控制稀密路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停台织口的移动是一个受诸多因素影响的复杂的过程,且是造成开车稀密路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以织物和经纱的蠕变和松弛理论分析织机停台后的织口移动及经纱张力的松弛,并进行了实验测试。  相似文献   

5.
准确分析剑杆织机经纱张力变化规律是织机改进的基础.在考虑织机经纱张力、经纱形变等多个影响因素基础上,通过对织机基本运动动力学的分析,建立了用于分析经纱张力的动态数学模型及数字仿真系统.该系统具有明显的模块化特征,不仅适用于多种车速、开口运动曲线以及打纬运动曲线的复杂机构运动动力学性能仿真,而且由于其各模块相对独立,便于各模块升级的分析,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扩展性.系统仿真结果清晰地反映了织机纱线的张力变化规律,证明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在三维织造中有效控制立体织机的经纱张力,分析了送经及开口系统对张力的影响.根据立体织机的特殊要求,设计了一种积极的随动送经补偿装置.该装置通过将开口系统的运动速度及方向信号实时发送给送经补偿张力辊伺服驱动器,从而调节张力辊的位置,进而积极控制经纱张力.此补偿方式缩短了经纱张力的控制时间,保证了张力补偿与综框运动的同步性,实现了实时随动补偿,保持了经纱张力的动态稳定,提高了织造效率和织物品质.  相似文献   

7.
在织造一般平面织物的打纬过程中,纬纱受到两部分阻力的共同作用:一是纬纱在运动过程中与经纱的摩擦阻力,二是经纱对纬纱的弹性阻力.在三维立体织造过程中,由于存在多层经纱,并同时引入多根纬纱,立体织造的打纬阻力比传统的平面织造的打纬阻力要大得多.由于打纬力必须大于等于打纬阻力才能完成打纬运动,因此,打纬机构的设计需要计算出打纬阻力的范围.基于积分方法计算一般平纹织物打纬阻力,并根据立体织物的组织特性,推导出立体织物打纬阻力的计算方程,为立体织机打纬机构的设计建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夏鹏飞  刘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0):8771-8780
碳纤维作为一种基础性原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高尖端领域。为实现CANbus网络环境下碳纤维角联织机的经纱恒张力控制,提升碳纤维织物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H∞网络化经纱张力控制策略。首先,进行了织机分区域的动力学分析,深入研究了基于Kelvin模型的经纱张力动态模型建立;其次,在建立双向通道数据丢包和网络时延依赖的网络化模型基础上,给出了闭环系统均方指数稳定及H∞稳定的充分条件,并用Lyapunov泛函、锥补线性化迭代(CCL)算法,给出了带有观测器的最优H∞控制器的设计步骤;最终,仿真表明所提出的控制器可有效地提高经纱张力控制系统对网络因素及开口扰动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直至今日在我国所有生产和进口的多臂属于对称梭口。但现在不少剑杆织机用钢带或碳纤编织成的剑带引纬,剑头往往贴着走梭板下层经纱运动,实际需要一种非对称的多臂机。提出了一种非对称梭口即可满足这类需要。  相似文献   

10.
聚氨酯涂层织物单缝法撕裂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8种不同规格基布的聚氨酯涂层织物,用一般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方法,研究了纱线性能和织物结构指标等因素与单缝法撕裂强力间的关系。分析计算表明:影响单缝法经向撕裂强力的主要因素是经纱强力,其次是经纱从涂层织物抽出时的抽出阻力、纬密和经密,而经纱断裂伸长率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则较小。  相似文献   

11.
为便于进行双层组织辅助设计,以织物组织结构为依据,以矩阵理论为基础,提出用整数矩阵设计表里分离的双层织物组织及接结双层织物组织的数学模型,把一个三维结构的双层织物组织简化成一个等效的二维矩阵,为利用计算机进行双层组织的辅助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掌握织物售后使用的缩水情况,本文对纯棉织物、纯化纤织物和纯毛织物各三种在同一方法下进行缩水试验,测定历次水洗后经纬向的缩水率,求得总缩水率与水洗次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类织物的总缩水率与洗涤次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类织物的总缩水率与洗涤次数的关系为分式线性函数。通过试验还初步探讨了洗涤溶液、洗涤温度、经纬密度及织缩对总缩水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强低伸纱线作为经、纬纱,在靠布边的地方引入金属丝作为导电电极,纬向等距离地引入炭纤维与经纱交织成布,将电极接在低电压上,供电后能在短时间内导电发热,形成新的导电发热产品——炭纤维导电发热布.从发热布的组织结构、生产工艺以及金属丝与炭纤维能良好交织等方面探讨了发热布织造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一些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毛巾织物织口后移、毛圈间距进行了定量分析,阐明了毛巾织物“斜坡”织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两条毛巾之间因不同打纬动程之差形成的剪口大小与织一个毛圈织口的后移量不能相等。最后提出了改第一块平布稍短打纬平布为长打纬平布、级完第一块平布开始织毛圈时使卷取机构停卷二到三纬的措施。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染色机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硬件控制系统由微处理控制系统、温度检测转换模块、光电隔离模块以及键盘显示模块等模块组成.软件设计上采用模糊控制算法实现对布料染色过程中各个步骤温度的精确控制.经过实测,系统温度测量精度可达±0.1℃,控制的温度变化的速度偏差为±0.2℃.  相似文献   

16.
在静力学的基础上,以打纬力为恒值作为优化目标,优化了弹性打纬系统中弹性节的参数,并按优化结果进行实例设计  相似文献   

17.
An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of Stop Marks in Weav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cause of stop marks of fabrics in weaving is introduced, and the floating displacement of the cloth fell during loom stoppage is a primary cause of stop marks. The stop marks caused by fabric system are analyzed. A new method to eliminate stop marks by using the electronic let-off system is presented. This new method needn't any special detecting equipment, it can control the fell position by the powerful control program, so the cost is decreased greatly. The method is so flexible that can be applied to weaving all kinds of fabrics.  相似文献   

18.
Simulating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a cloth is a very challenging and important problem in computer animation. The models of bending in most existing cloth simulation approaches are taking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cloth is little deformed from a plate shape. Therefore, based on the thin-plate theory, these bending models do not consi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current shape of the cloth under large deformations cannot be regarded as the approximation to that before deformation, which leads to an unreal static bend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dynamic bending model which is appropriate to describe large out-plane deformations such as cloth buckling and bending, and develops a compact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model on spring-mass system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wrinkles and folds generated using this technique in cloth simulation, can appear and vanish in a more natural way than other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