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疣蝗5个种群间遗传分化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在DNA分子水平上对疣蝗5个种群间的遗传差异进行了研究。在23个引物中有6个引物出现稳定的扩增带,扩增总带数为66条,其中53条具多态性,占80.3%,平均每个引物8.9条。利用Nei & Li相似系数和UPGMA聚类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用该法检测到的遗传差异从南向北是连续性梯度差异,因而建议所研究地区疣蝗是一个单型种。 相似文献
2.
应用少数引物对3个绵羊类群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个不同绵羊类群(波德代,无角陶赛特,藏陶杂种羊)的共11个样本DNA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无角陶赛特羊与藏陶杂种羊2个种群间遗传距离最小,为0.1102;波德代羊与藏陶杂种羊2个种群间遗传距离最大,为0.2989;无角陶赛特羊与波德代羊2个种群间遗传距离为0.1655。 相似文献
3.
深圳塘朗山桫椤孑遗种群的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RPD标记分析了深圳塘朗山桫椤孑遗种群全部57个个体的遗传变异和进化关系。50个引物共检测到171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0个,多态位点比率5.85%。基于基因频率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0165,Nei基因多样度指数平均值为0.0094,表明该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极低。对Jaccard相似性系数矩阵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显示,57个个体可分为4个亚群。RAPD谱带表型的主成分分析(PCA)支持聚类分析结果。根据研究结果讨论了种群的管理和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草鱼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的指标体系,应用RAPD技术,从180条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31条能扩增出多态性DNA片段的引物。用这31条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了327条重复性好、带型清晰、分辨率高的谱带。扩增产物的片段大小范围在400—2000bp之间。单一引物扩增条带为5—14条。用这些多态性引物在草鱼基因组DNA中检测到了93个多态性位点,并对这些多态性位点上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了统计分析。这31条多态性引物和所检测到的93个多态性位点初步为草鱼基因组的多态性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水杉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方法对四川、湖南、湖北交界处的27个水杉样本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11个随机引物共获得RAPD谱带121条,多态性谱带占5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水杉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与这些个体的地理分布相关,即相同产地个体间的遗传距离较小,不同产地个体间的遗传距离较大.与松柏目其它类群相比,水杉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程度高于银杉(32%),而在所处的大类群中则处于中等水平.初步结果表明,尽管孑遗物种水杉的自然种群的目前分布范围和个体数目非常有限,但是它仍然保持着中度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可推测,孑遗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具有一定的变异范围 相似文献
6.
应用RAPD标记构建马尾松单株树遗传连锁图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马尾松(Pinusmassoniana)崇义群体C-16号单株上40粒种子的胚乳为作图群体材料,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构建马尾松单株遗传连锁图谱,从被步筛选的80个引物中,得到16个具有多态性产物的引物,对这16种引物进行Mendelian1:1分离检测(卡方检验,P<0.05),我们得到符合Mendelian1:1分离比例的RAPDs标记49个.通过对49个标记的连锁关系进行分析,其中29个标记分布在12个连锁群上,总图距为483.3cM,平均图距为28.42cM,20个标记没有连锁到任何连锁群上,需要继续进行大量标记的连续分析,构建完善的高密度的遗传图谱,使之能够对数量性状位点QTLs进行定位,从而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MAS). 相似文献
7.
RAPD标记对甘薯及其近缘野生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技术对甘薯近其近缘野生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使用15种10个碱基的随机引物,对17个甘薯品种及其近缘野生种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扩增,共产生了105条DNA带,其中91条为多态性带,通过聚类分析将17个甘薯品种及其近缘野生种聚类成3个类群:A类群由三裂叶野牵牛(Ipomoeatriloba)单个野生种组成,C类群由海滨野牵牛(I.littoralis)和二倍体三浅裂野牵牛(I.frifida2x)组成,B类群则由四倍体和六倍体三浅裂野牵牛以及12个甘薯品种组成。 相似文献
8.
基于RAPD分析用的佛手DNA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佛手DNA提取过程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改良、优化,筛选出较理想的佛手DNA提取方法:每eppen—dorf管鲜样品取量为0.1g~0.25g,700μL提取缓冲液,加提取液前用液氮研磨,Vc(抗坏血酸)添加量为ω(Vc/鲜样)=0.1.该方法分离出DNA的A260/A280大于1.9,符合佛手RAPD(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要求,在佛手遗传多态性分析和品种分子鉴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引物对甘薯品种聚类分析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APD技术对10个供试甘薯品种的遗传关系进行了研究,探讨引物数量,多态性率和所用引物带型丰富度对聚类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聚类分析准确度与引物数量,引物的带型数有关,多态性率不是选用引物的主要标志。因此,在利用RAPD技术研究物种间遗传关系时,有必要保证一定数量的引物,且此物具有较多的带型。 相似文献
10.
DNA遗传标记与绵山羊遗传育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白文林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8(1):50-54
综述了分子遗传标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随机扩增多态DNA、DNA指纹、微卫星DNA、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扩增片段长度多态DNA等技术的原理、遗传特点,及其在绵羊和山羊遗传育种中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在绵羊和山羊育种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12.
13.
系统介绍了RAPD技术在畜禽品种 (系 )和类群的鉴定、群体的遗传分化、基因定位、遗传图谱的构建和标记辅助选择等方面的应用 ,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通过农杆菌 Ti 质粒介导,将模式基因( 新霉素磷酸转移酶+ β葡萄糖酸苷酶基因) 导入泡桐,并对影响转化及选择再生的一系列因子进行优化,创建了泡桐的遗传转化系统.优化后的系统为:用泡桐完整叶片作外植体,侵染转化的菌液浓度 O D600 值控制在0 .1 ~0 .2 ,经20 m m ol/ L Ca2 + 处理,共培养6d ;在10m g/ L 卡那霉素+ 250 m g/ L 羧苄青霉素的选择压下培养数天,随后在仅含 Kan的选择压下继续培养,直至抗性芽的再生.通过此遗传转化系统,获得了抗 Kan的泡桐芽,转化频率可达84 % .组织化学法检测表明, G U S 报告基因不仅在侵染的叶片中得到短暂表达,而且在抗性芽和抗性愈伤组织中得到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15.
大穗小麦幼穗分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大穗小麦品系幼穗分化进行了2年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大穗小麦幼穗分化速度快,比对照品种提高19.46%和22.82%;单棱分化时期短,比对照品种少42.5d,降低40.96%;进入二棱期早且二棱期长,比对照品种早50~86d,增加25.7d;护颖分化期和小花原基分化期比对照品种增长5.5d和5.7d,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和药隔分化期差异不大。其中,幼穗分化速度快是决定大穗小麦具有较多小穗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研究了薏苡的花序形态及其分化的过程。观察到薏苡可育雌小穗有两花均结实、雌蕊有三个柱头及雄穗有结实(无壳)的现象。将其穗分化过程划分为五个主要时期。 相似文献
18.
尝试利用RAPD技术对武汉东湖水果湖区和郭郑湖区中的方形臂尾轮虫的DNA进行种群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其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所占的比例要远远高于群体间遗传多样性所占的比例,2个湖区之间形成了由遗传分化较大的基因型个体组成的随机分布的种群遗传结构. 相似文献
19.
林木群体遗传分化的多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揭示了群体遗传分化度量FST与典型相关分析有一定内在联系,进而指出了以往广泛采用的FST方法在区分遗传群体时的弱点,从理论上证实了多元分析方法是研究群体遗传变异分布的有效方法。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对杉木分布区内16个群体的22个同功酶基因位点数据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杉木群体较为详细的遗传变异分布模式,从而揭示了杉木群体间也存在较高程度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20.
方精云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1994,(Z1)
同功酶分析作为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在研究物种的遗传进化中显示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以二倍体植物为对象,综述了同功酶分析的方法和原理以及利用同功酶资料描述物种遗传变异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