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社会时有发生的突发性群体公众情绪集体失控,严重干扰了人民正常有序的生活与工作,也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屡屡“刮”起的自乱阵脚的“群体恐慌”风,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令人震惊。为此,探讨突发性“群体恐慌”事件潜藏的深层次社会问题,从根源上消除其滋长的社会环境,对构建理性、平和的社会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各领域矛盾凸显,汶川地震、高危行业生产事故、瓮安事件等突发性公共事件分别从自然、经济、社会等角度给我国政府带来了各种灾难和危机的考验。就我国危机应对传统而言,政府是理所当然的主导者,但政府自身职能的有限性,决定了政府须与媒体、企业、第三部门及公众形成联动的危机治理机制。本文基于善治理论,对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责任的立足点及责任的有效履行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吕静 《山西科技》2009,(5):1-5,10
世界各国政府都会面临各种管理危机,如战争、突发灾难事件、公共卫生危机等。面对危机,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和公关手段处理危机事件,政府在这期间所起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代政府面临的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紧迫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积极建立有效的危机公关应对机制,充分发挥媒体沟通传播效能,全面加强社会公众危机公关意识,完善国际危机公关应对网络,这些公关策略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突发性事件是一种社会结构复合转化的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改革深化与转型过程中新旧两种体制、观念、制度等前后矛盾的产物。当前,突发性事件,给我国社会稳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因此,如何有效防控与引导突发性事件便显的极为重要。本文基于突发性事件中政府信息滞后性展开叙述,然后,深入分析突发性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滞后的原因。继而,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引起人们对政府信息公开滞后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杨锋 《甘肃科技》2011,27(23):82-83,25
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危害深远,找到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并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预防和科学的治理,对政府而言意义重大。通过对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力求找到我国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治理对策,以提高我国治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根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地区的突发性群体事件除具有一般地区群体性事件的普遍特征外,还独具盲从性强、政治性强的特点,其根源在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完善相关法规建设,加强民族文化建设,改进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方式,是预防突发性群体事件,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7.
张虹 《科技信息》2011,(7):79-79,86
本文将从基于网络舆情特征定量指标的统计分析、基于知识挖掘的网络舆情资源萃取,以及针对学校网络突发性群体事件及网络舆情的管理机制和辅助领导决策方案研究三个方面论述网络舆情管理决策平台的建设,最终形成一个基于指标控制和知识挖掘的网络舆情监控平台,为高校网络舆情建设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为高校应对突发性事件提供重要的辅助决策工具,提升各高校舆情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政府危机公共关系缺失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也是矛盾凸显时期。至2003年广东非典爆发后,明显的暴露出危机处理过程中,政府公共关系的缺失。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导致政府危机公共关系缺失的原因是:政府与公众关系上呈现的非对称关系;政府在转型时的角色模糊;政府组织结构的多维复杂;政府信息的半透明状态;政务发展的局限等。探讨这个问题,对于建设危机政府公共关系、防范危机事件的爆发、提高政府应对危机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制定档案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健全有效的应对处置机制和防范于未然的档案防灾管理体系,减少因自然灾害和突发性事故等原因造成档案原件的损失,才能在面对形形色色的突发性事件中转“危”为“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各种突发公共事件越来越频繁地发生,使得公共危机管理成为对整个国家和社会成功避免各种风险和驾驭危机能力的考验。这就要求公众、企业、新闻媒体、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与政府的积极配合,以便形成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的突发事件社会参与机制。本文将从突发性公共事件危机管理的内涵,社会参与公共危机的必要性及参与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