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给基于中国人骨骼特征的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关键尺寸设计及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假体型号选择提供理论参考,该文制定了一套严格的颈椎间盘尺寸测量方法,利用正常中国人颈椎磁共振成像(MRI)数据,测量1 600例中国人颈椎C23、C34、C45、C56、C67全5个颈椎间盘的6项尺寸参数(前高、中高、后高、椎间角、矢径、横径),统计分析中国人颈椎间盘尺寸特点。结果显示:正常中国人颈椎间盘高度随年龄的增加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年龄组39~48岁存在极大值。颈椎间盘节段自上而下,6项尺寸参数值均相应增大,且除椎间角呈指数规律变化外,其他各参数均具有明显的线性相关性。同时,女性颈椎间盘各项尺寸约为男性相应尺寸90%。  相似文献   

2.
6月28日,协和医院的专家们确认5天前做了三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的一名40余岁男性患者术后康复顺利,手术完全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5月采用颈前路减压、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86例,神经功能改善依据JOA评定标准,分为优、良、可、差四级.结果 术后随访7月~4年6月,平均(8±3.5)月,86例患者神经功能改善优41例,良31例,可12例,差2例,优良率83.72%.结论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人体颈椎三节段混合手术后手术节段与相邻节段的运动规律,对7具人体颈椎标本先实施C4-C5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再实施C3-C4和C5-C6两节段椎间盘切除术后颈前路植骨融合固定,利用材料力学试验机和非接触式光学测量系统测量各节段的运动信息,比较三节段混合组与完整组、单节段置换组的体外生物力学特性,分析三节段混合术与课题组前期三节段融合术(限制型、滑动型)运动保留能力。结果表明:三节段混合术保留生理活动度能力明显优于三节段融合术(无论限制型或滑动型固定板)。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一款颈椎前路加压钉在颈椎前路融合手术中临近椎体的应力。分别采用传统结构的固定板和新结构加压钉,对12具人体颈椎标本实施C4-C5节段椎间盘切除术后的前路融合固定,利用生物力学试验机和高精度三维运动测试系统进行试验,比较了两种不同结构固定板(钉)植入颈椎后在前屈15°或后伸20°运动条件下的融合性能,以及在50N及100N的轴向载荷条件下二者的静态载荷分布。结果表明:在固定效果上,前路加压钉和限制型前路固定板两者功能相仿,不存在显著差异;针对C4-C5椎间植入体上所承受的压力,选用前路加压钉较选用限制型前路固定板为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侧单节段Bioflex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7例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Bioflex单侧单节段动态固定手术,记录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并对比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腰椎手术节段活动度、椎间隙高度等变化情况,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4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26个月,平均(20±4)个月.腰痛VAS评分术前(7.54±1.65),末次随访为(3.34±0.72),有统计学差异(P0.05);腿痛VAS评分术前(8.48±0.89),末次随访(2.23±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术前(84.21±6.48),末次随访为(25.71±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手术相邻节段ROM及椎间隙高度无明显丢失,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手术节段及临近节段不稳.结论:单侧单节段Bioflex动态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期临床疗效满意,可保留部分手术节段ROM及临近节段活动度,并降低手术后的腰椎不稳风险.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一款颈椎前路加压钉在颈椎前路融合手术中临近椎体的应力。分别采用传统结构的固定板和新结构加压钉,对12具人体颈椎标本实施C4-C5节段椎间盘切除术后的前路融合固定,利用生物力学试验机和高精度三维运动测试系统进行试验,比较了两种不同结构固定板(钉)植入颈椎后在前屈15°或后伸20°运动条件下的融合性能,以及在50N及100N的轴向载荷条件下二者的静态载荷分布。结果表明:在固定效果上,前路加压钉和限制型前路固定板两者功能相仿,不存在显著差异;针对C4-C5椎间植入体上所承受的压力,选用前路加压钉较选用限制型前路固定板为佳。  相似文献   

8.
利用有限元法评估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与椎间融合术的生物力学效果.基于CT图像数据建立腰椎L2~L5节段有限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人工腰椎间盘置换和椎间融合2种手术模型.对有限元模型施加模拟生理载荷,计算两种手术模型各节段椎间活动度和小关节接触应力.仿真结果表明:相比椎间融合术,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在手术节段产生了明显的运动保留功能,但置换节段在后伸和侧弯工况下活动度比正常腰椎增大40.9%和43.1%,易引起手术节段的轻度失稳;人工间盘置换术改善了上下邻近节段小关节的受力状态,但置换节段在扭转工况下会引发较高的小关节接触应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第三代骨水泥技术在人工全髋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0年6月-2006年1月采用第三代骨水泥技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37例44髋,并分析其手术时间、总出血量、总输血量、术前与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周、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手术时间(84.5±6.3min),总出血量(558.4±46.5ml),平均输血量(332.5±21.5m1),术前Harris评分(37.2±12.5),术后Harris评分(90.5±11.5),术后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t=16.541,P〈0.05。术后并发症,脱位1例,精神症状1例。本组病例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4~27.2月,平均12.6月,X线检查示假体位置良好。结论第三代骨水泥技术在人工全髋置换术中应用效果令人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0.
应用椎间盘镜下手术系统 (microendoscopydiscectomy ,MED)摘除椎间盘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技术 ,是微创外科在骨科领域内的新进展 ,该方法具有精确度高、安全性大、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腰椎稳定性破坏小等优点。我院自 2 0 0 0年 10月 - 2 0 0 1年 10月应用此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 32例 ,治疗效果满意 ,现将MED手术及其配合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男 17例 ,女 15例 ,年龄 18~ 5 0岁 ,平均 2 5 5岁 ,病程 3个月~ …  相似文献   

11.
徐明 《长春大学学报》2014,(12):1681-1684
目的:分析与探讨压痛点强刺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32名2013年1月1日-2014年9月30日,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颈椎病神经根型患者,将32名患者分为治疗组16名,对照组16名,对治疗组患者采用强刺激颈夹脊疗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推拿治疗。3周为一个疗程。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颈椎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压痛点强刺激疗法配合中药能够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The screening results were reported based on th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nalysis of the samples of exfoliated cervical cells from 354 women. Their spectra can be sorted into two types based on the emerging or not of the absorption bands near 970 cm-1 and 1 170 cm-1: T1 (83.1%) type without emerging, and T2 (16.9%) type with obviously emerging. All of the samples assigned to T1 were cytologically diagnosed as normal or within normal limits (PapⅠ). 28.9% and 71.1% of samples exhibiting T2 profile, were cytologically evaluated as Pap Ⅰand abnormal respectively. 3 women in the abnormal group were diagnosed as to have cervical cells with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high grade of inflammation, cervical scar and cervical erosion. Furthermore, based on the progressive change of the relative intensities of the absorption bands, both T1 and T2 profiles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6 subtypes. The observed heterogeneous spectra and the progressive changes in the absorption frequencies and the relative intensities exhibit features suggestive of the progressive process of cervical lesion. The FTIR method has the potential to complement the cytological smear for large-volume screening of cervical lesion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探讨综合康复治疗我院退役运动员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退役运动员中临床确诊的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颈椎牵引联合温热式低周波疗法,选择适当牵引角度及重量间歇牵引,设定治疗时间疗程,后配以温热式低周波治疗;对照组给与牵引方法疗程同前的单纯颈椎牵引治疗;结果 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颈椎病均有疗效,其中对治疗组有显著疗效,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椎牵引联合温热式低周波的综合康复治疗优于单纯颈椎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14.
观察颈椎后路限制性椎板减压术后颈椎曲度大小与颈髓后移距离的关系及对手术疗效的影响。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有87例颈椎曲度正常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邯郸市中心医院接受限制性椎板切除术治疗,其中有74例获得完整的临床随访。术后根据harrison方法测量颈椎曲度并将其分为:A组,颈椎曲度变减小(0°≤颈椎角≤16.5°);B组,颈椎曲度正常(颈椎角16.5°)。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脊髓后移距离、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轴性症状严重程度及C5神经麻痹发生情况。在平均23.8个月的临床随访中,36例患者(A组)的颈椎曲度变小(48.6%),平均颈椎角为9.7°±5.3°;38例患者(B组)颈椎曲度维持正常(51.4%),颈椎角为18.7°±4.6°,两组颈椎曲度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A组椎板切除宽度为(18.5±2.1) mm,B组为(17.9±1.8)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脊髓后移距离为(1.8±0.5) mm,B组为(2.6±0.8) mm,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ROM较术前无明显减小(P0.05),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A组轴性症状严重程度明显重于B组(P0.05);A组有3例(8.3%)患者发生C5神经麻痹,B组有4例(10.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限制性椎板切除术后仍有近半数的患者出现颈椎曲度丢失,颈椎曲度减小使得脊髓后移距离缩短并增加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而颈椎曲度与神经恢复效果及C5神经麻痹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子宫颈糜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聚焦超声治疗技术共治疗慢性宫颈炎患者407例,观察其临床症状、体征及疗效。结果: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一次治愈率为53.21%,总有效率达到95.88%。宫颈糜烂程度越轻痊愈率越高,轻度、中度糜烂治愈率明显高于重度糜烂,(P〈0.05,P〈0.05)。宫颈糜烂单纯型治愈率明显高于颗粒型和乳头型(P〈0.05,P〈0.025)。术后阴道流液和血性分泌物量少、时间短;治愈后宫颈恢复常态,无瘢痕形成。结论:聚焦超声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可供临床医生选择的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大理医学院附属医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1月宫颈癌患者Ⅰa~Ⅱb期(Ⅰa~Ⅱb)2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宫颈癌Ⅱb期(Ⅱb)术前新辅助化疗后均获部分缓解,并成功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余22例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同时行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27例患者中除1例失访外,随访时间4个月~6年,平均随访时间25个月,除1例复发外,余均无复发及转移,为无瘤生存状态。结论:化疗治疗可作为宫颈癌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近7年来国内外医学杂志关于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作用机理的报导,勾勒了国内外在这一领域医学临床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8.
通过DAVID网站进行上调基因的GO分析,借助STRING工具建立上调基因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PPI),使用Cytoscape软件里的MCODE插件筛选出宫颈癌关键基因;借助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数据库(GEPIA)和人蛋白质数据库(HPA)探讨宫颈癌关键基因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及预后情况.通过两个数据集获取12个共...  相似文献   

19.
研究激素对HPV16-DNA永生化人外宫颈上皮细胞(HCE16/3细胞系)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使用[3H]-胸苷掺入试验,软琼脂糖集落试验和Northern印迹法分析了性激素对HCE16/3细胞的生长调节和病毒基因的表达。结果:在无类固醇血清无酚红的培养条件下,雌二醇和孕酮对HCE16/3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而胰岛素则是HCE16/3细胞的生长刺激素。胰岛素的刺激细胞生长作用不能被性激素所增强;雌二醇也不能诱导HCE16/3细胞停泊独立生长。但Northern印迹分析显示性激素上调HCE16/3细胞病毒早期基因表达,该基因的表达可能与HPVDNA永生化细胞的生长有关。结论:HCE16/3细胞的生长仍然依赖于生长因子,性激素刺激病毒早期基因表达,要阐明性激素对人宫颈癌发生所起的作用,仍需做更多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