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技工学校是以培养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所需的专业技术复合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它在学科定位、教学内容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与高等院校有很大的区别。作为技工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是职业院校培养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开展好技工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对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至关重要的环节。该文主要就技工学校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以及如何开展好技工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进行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学校体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增强人民体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有重要的意义。学校体育也是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在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意志品德和作风方面都起着很好的作用。各种运动项目,有的要求快速,有的要求耐久,有的动作复杂惊险,有的练习变化无穷,需要及时配合,这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坚毅等思想品质以及团结战斗的集体主义精神。体育的一个显  相似文献   

3.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体育课堂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方面,它是训练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锻炼体能,促进学生德育、智能、体育、美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4.
1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体育是指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一贯重视青少年的身体教育,并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点,把学校体育作为培养全面发展一代新人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毛泽东同志1957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95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相似文献   

5.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方针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方面,它是训练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锻炼体能,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6.
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园地.搞好对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实践证明,片面注重讲授知识、训练技能,而忽视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学校,不是合格的社会主义学校,有才学而无德行的学生也绝不是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因此,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我们应当进一步深刻领会邓小平同志关于“要保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变”,“特别要教育好后代”,以及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薄弱是前几年最大失误的指示,把德育确实提到各级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在对学生进行智育、体育等诸方面教育的同时,不断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其道德观和道德情操武装和熏陶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仍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不容忽视的严峻而紧迫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7.
学校体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它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增强民族体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学校体育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在这里我们仅就学校体育和智育的辩证关系作一个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体育把德育放在首位是非常必要的 .学生的品德教育并不都是通过政治活动、政治课来进行的 ,学校的各种体育活动 ,特别是体育教学 ,因其本身的专业特点以及特殊的教学方式 ,对学生的教育是多方面的 ,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较之于其它学科更直接、更具体 .  相似文献   

9.
体育是实现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等三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教育既要有明确而又具体的目地和方向,又要有科学文化知识和专门技术,同时还必须使学生具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因此体  相似文献   

10.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基本任务就是:“指导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并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品德教育,树立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这明确表达了学校体育工作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有健康的体魄去保证学习任务以及将来教育事业的全面完成.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环节,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它在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如何改革才能适应当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呢?我们根据我校生源及去向的具体情况,进行了体育教学课程设置的改革尝试,在此提出一些浅见与同行共同研讨.  相似文献   

11.
技工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将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生力军。技校生群体的法律意识如何,对能否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有很大影响。在现代社会,具备必备的法律素养,已经成为技校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要件。但是,从近年来技校学生犯罪率的提高可见技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不强。针对学生的特点,创新开展技校学生法律教育,提高教学实效性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卫民 《科技信息》2007,(12):181
在体育教学中成绩评价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只重视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而忽视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个体差异等方面的评价。为了完善对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本文采用文献调研、专家访谈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技工学校学生体育成绩评价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和论证。  相似文献   

13.
<正> 高等专科学校体育工作是高教系统工程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体育的基础,也是建设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在德、智、体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德才兼备,身体健康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如何实现高校体育工作的目的,我认为,必须在高教系统工程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子系统”。也就是说,仅仅依靠专科学校一年级开设的体育普修课和二年级开设的选顶课的课堂教  相似文献   

14.
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是通过体育教育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共产主义情操和风格,使他们在将来能担负起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光荣任务。搞好学校体育是青少年德育、智育和体育几方面全面发展的需要,是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人民体质的强弱和运动技术水平的高低,学校体育开展的好坏,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学校体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它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增强民族体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志明  杜卫有 《科技信息》2012,(26):318-318
技工学校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一直是各任课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为之付出巨大精力研究的课题。本文从班主任这个角度出发,通过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三个方面探讨技工学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当前学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以成为我们一线体育教师的首要问题。在体育教学中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果,在有限的40分钟内使学生身、心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就需要体育教师在全新的体育理念和观念下,不断地更新知识充实自己,适应现代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和自信心,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王小健  曹兵 《科技信息》2007,(35):159-159,162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在学校教育中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两者有不同之处,但又有着共同的教育目的。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从而会成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和意志,审时度势,把德育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来。  相似文献   

19.
王洪滨 《科技资讯》2006,(20):240-240
学校体育,就其目的、任务的特殊性而言,它不同于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相似文献   

20.
王洪滨 《科技资讯》2006,(22):236-236
学校体育,就其目的、任务的特殊性而言,它不同于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