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将技术手段与当地环境经济条件整合在一起,建立管理措施的优化方案,是我国流域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国情的基本要求.本文以福建省九龙江西溪五川流域为例,提出了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最佳管理措施优化设计的两个步骤.一是通过模拟模型进行敏感参数分析,提出控制敏感参数的管理措施;二是借助运筹学模型,对第一步骤所提的管理措施进行环境经济效果的优化,从而得到成套方案.结果表明,以这样两个步骤设计最佳管理方案,可以确保在控制非点源污染的基础上,经济投入最小.  相似文献   

2.
水体农业非点源污染危害及其控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河流、水库、湖泊等水体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影响非点源污染的形成因素包括土地利用的类型、土壤类型、气候、管理措施、地质地貌特性、水文过程等因素,对非点源污染的控制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污染扩散源的控制;另一方面是减少污染物向受纳水体的运移。在污染源控制方面应重视最佳管理措施(BMPs)关键控制区的管理和岸边植被缓冲带、水陆交错带湿地生态工程对减少污染物的水体迁移的重要生态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非点源总氮负荷估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估算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非点源总氮污染负荷并分析其影响.方法 利用输出系数法计算水源区非点源,TN污染负荷.结果 水源区陕西汉丹江流域非点源TN约为8.2×104t/a,主要来自汉江流域.结论 非点源污染是影响陕西水源区水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陕西水源区非点源污染的控制管理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密云水库流域非点源模型系统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以密云水库流域为研究背景,在对流域内各类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集成应用流域数字高程模型(DEM)、土地利用、土壤、气象、水文与水质、农业管理措施等数据,建立了基于SW AT模型的密云水库流域非点源模型系统,并采用长系列实测数据对模型系统进行了参数率定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无论是潮河还是白河流域,径流和泥沙的模拟结果较好,决定系数(r2)和N ash模拟效率系数均达到了0.77以上;潮河流域入库总氮、总磷负荷的模拟结果要优于白河流域。研究表明,基于SW AT模型构建的非点源模型系统完全能应用于密云水库入库的非点源污染负荷模拟和预测。  相似文献   

5.
基于SWAT模型,以山区饮用水水源控制单元——柴河水库流域为例,分析了流域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和构成,并就非点源污染模型识别和输入方法进行了讨论.在径流和泥沙过程模拟的基础上,对流域非点源污染进行了模拟识别和评价.结果表明,SWAT模型对柴河水库流域的径流、泥沙和水质模拟适应性较好,趋势匹配较理想,但部分年份模拟峰值存在一定偏差.空间分析表明柴河水库流域非点源污染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布特征,氮和磷的产生主要集中于河流中下游农业生产区域;贡献率分析表明化肥施用和畜禽养殖污染对氮、磷贡献较大,是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太滆运河流域水稻田径流污染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太滆运河流域水稻田开展非点源类型源试验,监测水稻生长期田间水深和水质,以及降雨-径流-产污过程,并调查水田灌溉及施肥等农田管理措施.基于观测的降雨量、水田出流流量及水质数据,计算次降雨平均质量浓度(EMCs),并结合田间水深和水质变化规律及农田管理措施,分析水稻田径流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降雨量、降雨强度与EMCs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EMCs与稻田中污染物质的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水稻生长期,水稻田水质变化较大的时间点主要发生在施肥后.水稻田田埂最低出口高度在水稻生长期存在变化,增加了水稻田非点源污染流失的复杂性,模拟水稻田的产流和非点源流出过程不能忽略这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随着壶流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工业废水和城镇污水等得到治理、污染程度减轻的同时,来自农业活动及土地利用的非点源污染成为壶流河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研究壶流河水环境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壶流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依托GIS软件平台,将SWAT模型应用于湘江支流涟水流域,对涟水流域径流、泥沙及非点源氨氮、总磷污染负荷进行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基于SWAT模型的涟水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是可行的.通过统计分析揭示了涟水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时空分布规律;通过对比不同施肥水平和不同时期土地利用情景下非点源污染负荷,揭示了施肥水平及土地利用对...  相似文献   

9.
基于WARMF模型的杭埠-丰乐河流域泥沙模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WARMF模型在杭埠-丰乐河流域的水文、泥沙模拟适应性能以及流域SS非点源时空变化特征.利用流域地貌-土壤分布对应关系、土壤剖面结构、地下水位埋深等条件,研究了子流域的平面分组与剖面土层结构的确定,较大程度上降低了模型参数的校准难度与不确定性.利用2000-2003年水文、泥沙观测数据,对模型水文、泥沙参数进行了校准与检验,表明:WARMF在研究区具有较好的水文、泥沙模拟适应性能.基于全流域-支流域-子流域3种尺度分析了流域SS非点源空间变化特征,表明:流域SS非点源入河负荷主要源于农林区贡献;杭埠河支流是泥沙流失控制的重点;A,B,C三级子流域是SS非点源控制的关键区.流域SS非点源出口负荷随时间变化研究表明,5-8月是SS非点源控制的关键时段.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两湖"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现状与污染源种类的来源,并针对"两湖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特征提出了农业非点源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上海滴水湖集水区非点源污染物输移通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经典的输出系数法,以上海滴水湖集水区为例,初步探讨了适合于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的半分布式集水区非点源输移通量测算方法及其应用.结果表明:(1)结构方面,滴水湖集水区非点源类型主要包括土地利用、降雨以及分散排放的农村生活污水3类,土地利用是最主要的非点源类型;(2)时间尺度,1965~2008年,滴水湖集水区非点源污染物输移通量呈现增加态势,非点源污染问题基本经历了从不明显到初步显现再到凸显的3个阶段;(3)空间尺度,13个二级集水区和137个三级集水区的输移通量分布与功能定位、城市化程度以及有效绿地面积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12.
分析非点源污染对于水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运用数学模型模拟是非点源污染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该文为了解犟河流域的非点源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当地提供污染防治的研究依据,基于SWAT(soil and water asssesment tool)模型,在缺乏水文资料的犟河流域采用参数移植法进行非点源污染模拟.结果表明:可以采用参数移植法,通过上级流域的模拟得到用于犟河流域模拟的各参数.模型模拟精度评价分别为(氨氮R2=0.77,NSE=0.75;总磷R2=0.77,NSE=0.73).研究表明SWAT模型在犟河流域具有适用性,基于SWAT模型进行的非点源污染模拟的时空分布特征明显,犟河流域经过多年治理,其污染负荷量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王业雷  董瑞斌  肖维林  查红平 《江西科学》2008,26(1):151-154,164
随着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等点源污染控制水平的提高,城市非点源污染的严重性日益表现出来,是仅次于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第二大污染源。降雨后在形成的地表径流中污染物的浓度与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基本相同,成为我国城市水体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充分调查研究之后,分析了南昌市区非点源特征,探讨了非点源污染控制的主要对策和措施,以便为该地区城市非点源污染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面源污染是水体污染中主要的问题之一。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理论研究、模型模拟研究、治理技术研究、最佳管理实践以及立法管理研究,归纳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国情限制、化肥和农药的难以替代性、缺乏对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进行分类控制等。  相似文献   

15.
根据辽河吉林段内的农业面源污染特征,结合流域气候特征、土地利用结构、人口分布、化肥农药施用量、水土流失状况等基础数据,采用多因子综合评价法,对辽河吉林段面源污染强度进行了评价,并对辽河吉林段的面源污染强度进行了区划。该结果对于厘清辽河吉林段面源污染来源、判断面源污染程度以及制定流域面源污染防治规划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洱海富营养化的重要污染源,本文建立了考虑环境、经济和生态效益的面源污染控制技术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包括总磷、氨氮及化学需氧量去除率、建设及运行成本、技术稳定度、管理方便度和生态协调性等。同时,应用层次-灰色关联分析法,在洱海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初筛的基础上,对备选技术进行综合关联度评判,获得最优方案。评价结果表明:生活污水污染控制备选方案中,土壤净化槽最优;在畜禽养殖污染控制备选方案中,基质化栽培最优;在农业径流污染控制方案中人工湿地最优。  相似文献   

17.
非点源污染是威胁我国水体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经过30多年的研究,非点源污染技术由初期的定性化研究转向了定量化研究,由统计、调查与机理研究转向了实用治理研究。就目前国内外众多的防治技术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源防治和汇防治。源防治是从污染源头控制和减少氮、磷流失,也就是所谓的管道前端治理方法,主要通过耕种措施和田间管理、施肥措施管理及产业结构调整等技术控制氮、磷的排放量和流失量,以减少非点源污染。汇防治是相对于源防治的一类防治技术,也就是所谓的管道末端治理方法,着重于对污染物的去除和削减,主要方式有建立植物缓冲带和水塘-湿地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在非点源污染防治中应用上述技术的研究成果和现状,为今后的非点源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川中丘陵区林山场小流域非点源污染现状,从社会变迁、生活生产方式改变等方面分析了小流域非点源污染产生的原因,指出不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小流域非点源污染产生的主导因素。以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健康生态系统为目标,利用多种技术方法,针对农业污染、居住区污染设计了以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和有机废弃物沼气资源化处理为中心、有机结合其它控制措施的小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体系,并从法律、经济、技术支持与公共参与等层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黄河流域农用地非点源磷污染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肥的施用为中国的粮食的增产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不合理的盲目施肥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农田养分流失造成的农业非点源污染。为了系统、全面的识别黄河流域农用地磷流失风险高低的空间分布情况和主要影响因子,服务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现代化农业管理,本研究以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养分平衡计算等方法为依托,参照国际常用的磷指数法尝试性的对黄河流域主要农用地进行了农业非点源磷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风险指数以中高为主,分别占流域的41.85%和34.85%,主要分布在黄河沿岸及中下游农业开发地区,而低和很高的分别占到了11.62%和11.69%,分别集中位于流域的中部地区和东部广大下游冲积平原地区, 此流域属于农用地磷流失风险指数中等的流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