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杰 《科学世界》2006,(2):69-73
2005年11月,探测器“隼鸟号”终于降落在距地球3亿千米的小行星“丝川”上,并完成了采样工作。这次计划的亮点是,“野心勃勃”的隼鸟号要把样品带回地球。第一次降落并不顺利,第二次虽然取得圆满成功,但是没高兴太久,人们就判断隼鸟号受到严重损坏,采样失败的可能性很大。隼鸟号虽然在世界上首次降落在月球以外的天体而且重新起飞意义重大,但是在其后几天发生的情况令人时而气馁,时而兴奋。本文将向读者详细介绍隼鸟号的奋斗历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马杰 《科学世界》2006,(1):38-41
2005年11月26日,探测器“隼鸟”成功着陆小行星“丝川”,并发射金属球采集了小行星岩石碎片。一部分探测成果在11月接连发表。在使用可见光多波长照相机拍摄的图像中可看到在“丝川”的表面尽是块状岩石。本文将以这些图像为中心介绍这次科考成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创新科技》2005,(10):56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近日宣布,“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在距地球约2.9亿公里的小行星丝川成功着陆,并发射金属球采集了小行星岩石碎片。地面指挥人员已经确认,被金属球击碎弹起的岩石碎片已进入回收密封装置,密封装置的盖也已封闭,在小行星上采集岩石样本这在世界上是首次。小行星探测器绕太阳两周,运行20亿公里后在小行星着陆,第一次验证了日本行星探测技术,在日本宇宙开发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青年科学》2011,(8):19-19
2011年2月24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本次发射是“发现”号服役27年以来的第39次飞行,也是计划中的最后一次。完成此次任务后,它就将退役……  相似文献   

5.
针对2012年12月12日朝鲜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2013年1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2087号决议,要求朝鲜遵守安理会有关决议规定,不得再使用弹道导弹技术进行发射,并对朝实行制裁。联合国这一决议立即激起朝方的强烈反弹。1月24日,朝鲜国防委员会发表声明,谴责联合国安理会的涉朝决议,并称将进行“更高水平的第三次核试验”,为保护国家自主权而展开“全面对决战”。  相似文献   

6.
《科技导报(北京)》2005,23(8):51-51
美国东部时间7月26日10点39分,自7月13日因燃料传感器存在故障被取消发射后,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终于发射升空。这是自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时隔两年半美国首次成功发射航天飞机。“发现”号将在升空后的第3天中午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将  相似文献   

7.
飞往宇宙的航天器在返航时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再次通过大气层。2008年9月,3名中国宇航员乘“神舟7号”飞船从外太空回到了地球。还有,2010年6月13日,日本小行星探测器“隼乌号”也从外太空返回地球。航天器在进入大气层的瞬间会承受非常大的摩擦热。这些航天器既要保护内部,又要保证安全降落。为什么下落时会产生那么高的温度?如何才能承受得住如此炙热的温度?让我们一起揭开再入大气层的秘密。  相似文献   

8.
北京时间10月12日上午9时,“神舟6号”飞船由“长征2F”火箭搭载,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我国在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飞船两年之后,再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船。费俊龙和聂海胜成为第二批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本期封面图片为费俊龙、聂海胜航天飞行返回着陆后受到搜救人员和媒体记者欢迎的场面,由赵建伟摄影并供稿。  相似文献   

9.
11月9日,欧洲空间局的“金星快车”探测器从位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由俄罗斯“联盟号”运载火箭搭载升空,开始了它探索金星的旅程。这是欧洲空间局第一项探索金星的任务,也是11年来人类再次向金星发射探测器。  相似文献   

10.
《世界博览》2011,(5):29-31
“发现”号航天飞机在2月25日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搭载6名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这是它第39次,也将是最后一次飞行。  相似文献   

11.
欧洲航天局“火星快车”在一个多月前刚从拜科努尔发射场搭乘“联盟”号运载火箭成功升空,而最近在法国中部布日尔举办的航空展览会上,欧洲航天局又签订了利用俄罗斯“联盟”号运载火箭发射另一个新型欧洲星际飞船——“金星快车”(“Venus Express”)的合同,预定在2005年11月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12.
《创新科技》2005,(9):59
“北京数字工程”的重大项目——高性能对地观测小卫星“北京一号”近日在俄罗斯普列谢斯克卫星发射场成功发射。据了解,发射后再经过20天左右的在轨测试和调整,设在北京西三旗的北京宇视蓝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卫星地面接收站将会收到“北京一号”发回的遥感图像。  相似文献   

13.
登月以来最艰巨的飞行任务 1995年美国东部时间2月3日零时22分(北京时间当天13时22分),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开始了以接近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为主要目标的为期8天的飞行。这次飞行,是美国航天飞机本年度飞行计划中的第一次,也是今后3年时间内8次与“和平”号空间站会合飞行计划中的第一天。这次飞行的主要任务,是接近并短暂悬停在距“和平”号10米以内的近处,为今年6月“阿特兰蒂斯”号航  相似文献   

14.
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的任务是飞往名为“丝川”的小行星上,采集岩石样本,然后返回地球。它带着这种难度极高的使命,历时7年之久终于返回了地球。漫长的旅途之中,多次出现险情,每一次又奇迹般地化险为夷,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地球与小行星之间的往返航程。我们就来追溯一下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的艰难之旅吧!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南极观测船名叫“白濑号”,是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老“白濑号”服役将近25年,先后25次远征南极,2008年从南极返回后将光荣退役。采用了最新破冰技术的新船,将于2009年投入使用,船名仍沿用“白濑号”。  相似文献   

16.
1996年,我国政府宣布将在东海进行导弹发射演习时,美国海军的“尼米兹”号和“独立”号两个航母战斗群以及“蓝岭”号两栖指挥舰,立即赶赴台湾海峡为李登辉壮胆。但事情远没有到此为止,1998年以来,美、英等国的军事刊物陆续披露,美国海军在此次行动中首次试用了正在发展中的“网络中心战”。  相似文献   

17.
兰顺正 《世界知识》2023,(14):72-73
<正>6月15日13时30分,“长征二号”丁遥八十八运载火箭在太原发射中心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6A星等41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刷新了我国一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纪录。众所周知,借助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到达预定轨道是卫星在太空中执行任务的前提条件。早期的卫星发射均采用“一箭一星”方式,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随着卫星空间任务的不断深化和需求增多,出现了“一箭双星”“一箭多星”方式。  相似文献   

18.
“探测一号”卫星是中国首次发射的探测空间物理的科学研究卫星,它是“双星计划”中的赤道卫星。为详细了解卫星发射的情况,记者跟随科学院的专家们来到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相似文献   

19.
12月6日,两天前发射的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开始释放美国为国际空间站建造的第一个组件——耗资3亿美元的“团结号”节点舱。“奋进号”的6名宇航员在航天飞机货舱壁两边分别只有1英寸空隙的情况下,把重2.5万磅的“团结号”缓缓吊出舱外。在余下的日子里,他们将完成与俄罗斯发射的功能货舱“曙光号”的对接。  相似文献   

20.
1997年发射升空飞向土星及其卫星土卫六的“卡西尼”号探测器正在逐渐接近另一颗巨大卫星——土卫九,2004年6月11日,“卡西尼”号从比较近的距离上对土星卫星系统进行首次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