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正常胚红米水稻"上师大6号"和白米巨胚水稻"上师大5号"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和回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成功选育出红米巨胚水稻新品系"上师大10号"."上师大10号"的单株重与"上师大5号"差异不显著,但不同地区试种比较结果显示,"上师大10号"产量高于"上师大5号",且生育期较"上师大5号"短4~5 d."上师大10号"的胚重与糙米重比值显著小于"上师大5号",但其胚体积与糙米体积比和"上师大5号"间没有显著差异."上师大10号"的成功培育为市场进一步开发应用红米巨胚水稻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过粳型水稻"超2-10"成熟胚离体培养获得巨胚突变体,经过3年种植观察,巨胚性状能够稳定遗传,被暂定名为"上师大5号",现已通过上海市水稻新品种审定.比较"超2-10"和"上师大5号"稻谷品质指标显示,由正常胚突变为巨胚后,主要影响稻谷加工品质.比较"超2-10"和"上师大5号"9种农艺性状和5种与产量相关性状,除了稻谷千粒重两者差异达到极显著外,其他性状都无显著差异,由此更证实了在"超2-10"水稻成熟胚离体培养环节发生巨胚性状突变而形成了"上师大5号"巨胚水稻.与目前已有的其他巨胚水稻报道比较,"上师大5号"水稻在不同地区试种中都能够表现出较高的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3.
香型稻米因其在蒸煮和食用时都会有特殊的香味受到人们的喜爱.研究中,分别以实验室培育的香型正常胚水稻和非香巨胚水稻“上师大5号”作为亲本进行杂交,结合水稻香味基因分子标记辅助常规育种成功选育出香型巨胚水稻“上师大8号”.比较分析“上师大5号”和“上师大8号”两种巨胚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结果显示:虽然“上师大5号”水稻平均每穗实粒数极显著地超过“上师大8号”水稻,但是“上师大8号”有效穗数略多于“上师大5号”水稻,而且千粒重也略高于“上师大5号”水稻,由此两者平均单株重接近,分别为29.10g和28.92g,统计分析差异不显著.两种巨胚水稻胚性状分析显示:“上师大8号”巨胚水稻的胚重量以及胚体积都与“上师大5号”巨胚水稻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而且两种巨胚水稻的胚与糙米重量比以及胚与糙米体积比,统计分析都没有显著差异.开展此研究,为今后香型巨胚水稻的市场开发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粳型西巨胚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低温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温度的降低,巨胚稻种子萌发受抑制的程度增强。当胁迫温度达8℃及以下时,西巨胚1号的发芽率急剧下降,低温处理后幼芽不能很好恢复生长,死苗率高。50%死苗率和胁迫温度的拟合曲线结果表明粳型西巨胚1号种子萌发对低温冷害的最低耐受温度为9.4℃。  相似文献   

5.
用粳型巨胚稻西巨胚1号和合系22-2(小胚)为试验材料,用不同质量浓度的PEG—6000(聚乙二醇)溶液对种子进行不同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西巨胚1号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都不及合系22-2;先用清水浸种24h后再用PEG溶液浸润会抑制西巨胚1号的萌发,且发芽率随浓度的增加而下降;用不同浓度的PEG溶液浸泡种子24h后再用清水培养对种子的发芽和出苗有促进作用,但以浓度为5%的PEG溶液浸种对西巨胚一号的促进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6.
不同育秧方式对粳型巨胚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旱育秧、湿润育秧、秧盘育秧和水育秧4种育秧方式,以优质常规粳稻合系22-2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育秧方式对粳型巨胚稻西巨胚1号秧苗素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湿润育秧和旱育秧,西巨胚1号秧苗表现出较强的生长优势,苗高适宜,茎基部较粗,单株干物质积累多,可溶性蛋白质、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和其根系活力较高,有利于培育壮秧。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最适巨胚水稻种子发芽和出苗的条件,以"上师大5号"巨胚水稻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5种不同浸种方式和浸种时3种不同水分条件共15个处理,对"上师大5号"巨胚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48 h浸种每12 h换水的浸种方式,且种子与水的质量浓度比例为1∶4.5时,巨胚稻种子发芽率最高,达到96.17%,明显超过持续浸种但期间不换水以及浸种过程中有晾种的间歇浸种方式;巨胚稻种子发芽率与出苗率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持续浸种且每12 h换水,既能满足巨胚稻种子浸种过程中对较大水量的需求,也能很好地避免无氧呼吸引起的酒精中毒,因而提高了巨胚水稻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不同成熟度粳型巨胚稻籽粒能力和抗穗发芽能力,以西巨胚1号为材料,当地生产用的合系22-2作对照,在开花后的不同天数取其籽粒和穗子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西巨胚1号籽粒灌浆不足21d的不具发芽能力,成熟的种子也只有53.7%具发芽能力,种子萌发的时间比合系22-2迟48h左右,且没有明显的发芽高峰;抗穗发芽能力比合系22-2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粳型巨胚稻西巨胚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6℃低温处理前用0.25mmol.L-1和0.5mmol.L-1水杨酸进行预处理(叶面喷施和灌根处理)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杨酸预处理可使巨胚稻幼苗叶片在低温处理下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提高幼苗的抗寒性,减轻低温伤害,对幼苗地上部分和根系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对提高巨胚稻幼苗抗寒性的效果来看,0.5mmol.L-1浓度水杨酸处理效果较0.5mmol.L-1浓度好,灌根处理效果较叶面喷施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徒手切片观察了红色水稻色素着生位置,并用等离子体质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了四种微量元素(Fe、Zn、Se、Ge)的含量,比较红宝石、杂交红米和普通白米中微量元素含量,以确定其营养差异.实验结果如下:①其色素主要存在种皮和果皮中;②微量元素铁(Fe)、锗(Ge)主要存在糙米的种皮和果皮中;③红宝石糙米中各微量元素含量和四种微量元素总含量均高于普通白米,说明红宝石营养成分含量高,并且由其遗传特性所决定.微量元素锗(Ge)、硒(Se)含量在杂交红米中与亲本常规红米中的含量持平,说明通过杂交方法来提高保健稻  相似文献   

11.
糙米因含有比精白米更多的基本营养素及主要功能性成分而成为当今人们公认的健康谷物.以综合利用糙米为目的,介绍了糙米及发芽糙米丰富的营养成分情况,糙米食用品质所存在的气味、口感、感官等方面的缺陷以及这些问题的改良方法,糙米及其制品的加工利用的研究现状.同时进一步探讨糙米改良前后所存在的储运、营养素标准制订、糙米制品如何形成体系的一些较宏观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对糙米的综合开发利用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稻米食味品质改良是目前水稻育种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明确不同水稻食味品质基因型,可为优质水稻育种研究的亲本选择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检测技术,对22个目前上海市种植的重要常规水稻和杂交稻亲本食味品质基因的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发现,"紫香糯861"水稻含有相对较多不良食味品质基因型.3种杂交稻父本,"湘晴"、"R44"和"繁14"的食味品质基因型比这3种杂交稻母本,"寒风A"、"秋风A"和"申9A"以及其他常规稻有欠缺.从蜡质基因多态性分析显示,在本研究选用的22种水稻中,2个为糯稻、20个为粳稻,但其中有4个为软米型粳稻;在16个非软米型粳稻中,"宝农34"、"金丰"和"银香18"是具有相对最好食味品质基因型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3.
特种稻米营养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凯氏定N法、分光光度计及原子吸收仪分别测定蛋白质、P及Ca、Fe、Zn的质量分数,目的是比较黑米、红米、与普通稻米的营养差异. 研究表明,特种稻半糙米(红米、黑米)的蛋白质,矿物质(Fe、Ca、P、Zn)的质量分数高于普通稻米,与普通精米比较Fe、Ca、Zn达显著水平,蛋白质、P质量分数达极显著水平. 上述营养成分普通糙米与普通精米比较,矿物质(Fe、Ca、P、Zn)达显著水平,蛋白质质量分数达极显著水平. 说明特种稻米营养成分质量分数较高主要是由其遗传特性所决定,稻米加工方法不同也会引起养分质量分数的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以目前两系杂交稻大量应用的籼型水稻"93-11"和实验室已转化只含双份反义蜡质基因无抗性基因和报告基因纯合水稻"B3"为亲本,通过杂交和多次与"93-11"水稻回交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反义蜡质基因,将双份反义蜡质基因渗入到"93-11"水稻品种中,获得两种改良类型"93-11"水稻新材料.主要农艺性状考察、拷种以及糙米重量和体积分析显示,除了千粒重、糙米重量和体积,两种改良后水稻的株高、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都与"93-11"对照水稻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改良后水稻蜡质糙米的直链淀粉含量(5.39%和5.01%)均比"93-11"对照(14.06%)极显著下降(P0.01);同时糙米胶稠度分别为93 mm和101 mm,与"93-11"对照(48 mm)比较也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研究为今后改良以"93-11"配组的两系杂交水稻食味品质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隆安壮族有漫长的稻作耕种历史,伴随着稻作耕种文化孕育而生的稻神祭习俗对当地的壮族人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稻神祭习俗可窥探到隆安壮族稻作文化的内核,即极具特色的“那”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探析稻神祭的发展轨迹对隆安“那”文化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省人民膳食问题的核心在于解决农民的粮食及以粮食为主的膳食营养问题。着眼于我省农村食物生产现状及粮食营养,阐明农民营养现状是:热量基本满足,蛋白质、脂肪摄入量不足,膳食的热量、蛋白质中,粮食比例过高;另外,Ca、Fe、VitA、VitB_2也感缺乏。据此,提出改善我省农民营养现状的对策:把科技与教育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粮食生产;建立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发展豆类种植业和畜牧业;充分食用杂粮及蔬菜瓜果,以补主食营养。  相似文献   

17.
野栽杂交花培育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花药培养技术对普通野生稻白叶枯病广谱抗源RBB16与水稻品种垦系3号等一批杂交后代进行花培育种。接种花药79080个,平均愈伤组织诱导率7.94%,绿苗分化率15.08%,从获得一批野栽杂交后代的花培绿苗中选育出T209-1、14-5两个高产、或高抗白叶枯病的稳定新品系。研究表明野栽杂交花培育种技术是克服野栽杂交后代稳定难,育种周期长与加速野生稻资源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Using 36 SSR markers and 889 accessions of common wild rice in China,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the divergence among different geographical populations are investigated. Guangdong Province has the largest number of alleles, which account for 84% of the total alleles detected in the study, followed by Guangxi Province. The Nei's gene diversity indices, from high to low, are in the sequence of Hainan, Guangdong, Guangxi, Fujian, Hunan, Jiangxi, and Yunnan provinces. Two genetic diversity centers of Chinese common wild rice are detected on the basis of geographic analysis, i.e., the region covering Boluo, Zijin, Lufeng, Haifeng, Huidong and Huiyang counties of Guangdong Province and the region covering Yongning, Longan, Laibin and Guigang counties of Guangxi Province. The common wild rice in Yunnan, Hunan, Jiangxi, and Fujian provinces are diverged into respectively independent populations with relatively large genetic distances, whereas, those in Hainan, Guangdong and Guangxi provinces have relatively low genetic divergenc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geographic separation, natural selection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primary forces contributing to the divergence of common wild rice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