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育苗温度对黄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育苗温度对黄瓜幼苗抗冷性有明显影响 :适当降低育苗温度 ,可以增加叶片中抗冷保护物质含量 ;低温处理过程中 ,SOD、POD活性升高 ,电解质渗漏率和MDA含量降低 ,冷害症状减轻 .自然条件下和低温处理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与低温下冷害指数的变化一致 .幼苗承受低温煅炼的能力与锻炼前的抗冷能力密切相关 ,低温锻炼应逐步进行 ,先在昼温 2 5~30℃ ,夜温 1 3~ 1 5℃下育苗 ,积累抗冷保护物质 ,然后在昼温 1 5~ 2 5℃ ,夜温 5~ 6℃条件下锻炼 4~ 6d ,抗冷性能进一步提高 .  相似文献   

2.
利用自然光人工气候室,设置3个不同温度(低温区昼20℃/夜15℃,中温区昼25℃/夜20℃,高温区昼30℃/夜25℃)对紫罗兰中晚熟品种'彼岸王'栽培试验;并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GA)(浓度25×10-5)进行3、4、5次喷雾处理.结果显示,低温区GA喷雾处理开花率达100%,对照没有开花.中温区与高温区对照与各处理均未见开花.3个温度区赤霉素GA喷雾处理分别比对照区株高,节数少.  相似文献   

3.
利用1951—2015年信阳市日最高和日最低气温资料,根据事件发生概率密度函数大于90%(或小于10%)的标,准定义了信阳市逐年的冷夜日数、暖夜日数、暖昼日数和冷昼日数.在此基础上,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过去65年信阳市极端温度事件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1)1951—2015年信阳市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增暖趋势,变暖速率为2.0℃/100a;(2)过去65年信阳市冷夜日数以4.4d/10a的速率呈显著减少趋势(p<0.001),暖夜日数则以8.3d/10a速率显著增加(p<0.001),且其增加速率大于冷夜日数减少速率;暖昼日数以1981年为界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1951-1981年减少趋势为-11.6d/10a,1982-2015年增加趋势为13.7d/10a;过去65年冷昼日数年际变化不明显但年代震荡强烈;(3)信阳市极端温度事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呈不对称性.年均温每升高1℃,相当于冷夜日数和冷昼日数分别减少18.7d和12.5d,暖夜和暖昼日数分别增加26.9d和18.3d.在相同的气候背景下,暖夜日数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而冷昼日数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度最低.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低夜温后不同光强恢复对番茄叶片光合机构的影响,以番茄品种"中蔬4号"为材料,幼苗在5℃低夜温处理12 h后,移入人工气候室(18-28℃)弱光(约100μmol·m-2·s-1)或强光(约1200μmol·m-2·s-1)下恢复8 h,观测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在低夜温及恢复期的变化.结果表明,低夜温虽...  相似文献   

5.
采用复合碱媒介法(CHM),以BaCl和MnO2为原料在200 ℃、24 h的生长条件下合成了纳米BaMnO3单晶颗粒.采用同样方法,以Sr(NO3)2、BaCO3以及MnO2为原料,在200 ℃、24 h的生长条件下,用50%的Sr替代50%的Ba,成功合成了Ba1/2Sr1/2MnO3.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及能量散射X射线谱(EDS)对产物的晶相、形貌和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且解释了BaMnO3及Ba1/2Sr1/2MnO3的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6.
长白山牛皮杜鹃无性繁殖及异地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牛皮杜鹃无性繁殖及人工引种驯化进行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牛皮杜鹃无性繁殖使用IAA 100 mg/L处理20 min,在土壤使用人工客森林腐殖土与珍珠岩各占50%,遮光50%,平均气温19℃,平均地温16.5℃条件下的生根率达56%.对照组清水浸泡20 min,生根率达52%;培养土的组合以森林腐殖土与珍珠岩各占50%的生根效果最好;根段没有一个发芽,说明在无叶的前提下即使有芽苞,由于没有叶的光合作用也不可能发芽;异地引种经过3 a物候监测,生长缓慢,不易推广.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长江口水域仔稚鱼垂直分布特征,2015年5月和6月的上旬和中旬在该水域内进行4个航次的昼夜分层调查。采用仔稚鱼网(网口直径130 mm,网衣长6 m,网目0.505 mm)同时在表层(0~2 m)、中层(8~10 m)和底层(18~22 m)采样,每间隔3 h采样1次,连续24 h。结果表明:底层种类数最多(26种),表层最少(19种);主要优势种均为小黄鱼、矛尾虾虎鱼、六丝钝尾虾虎鱼、侧带小公鱼属、属、褐菖鲉等。数量上,底层占总数的76.7%,表层仅占4.6%。除前弯曲期个体在不同水层平均密度差异较小,其他发育阶段个体均以底层平均密度最高,表层最低。在夜间(19:00至翌日04:00)各水层仔稚鱼密度均高于白天。属仔稚鱼的垂直模式为昼浮夜沉类型,而小黄鱼、侧带小公鱼属和褐菖鲉等为夜浮昼沉类型,而矛尾虾虎鱼无明显的垂直移动现象。  相似文献   

8.
2008年4-6月,在浙江北部沿岸禁渔区线内(28°30′-30°45′N,121°30′-123°15′E)进行了产卵场生态调查,共设置45个调查站位,鱼卵和仔稚鱼的采集分别使用水平和垂直浮游生物拖网,结果表明:凤鲚卵占该海区各种鱼卵总数量的第四位。表层网和垂直网采集到的凤鲚卵占同网型鱼卵总量的6.08%和2.56%,凤鲚卵出现在5-6月,以5月数量最多,5月份平均分布密度4.82粒/网(表层网),最高密度值150粒/网,6月平均分布密度3.02粒/网(表层网)、0.11粒/m(2垂直网),最高分布密度110粒/网。产卵场主要在杭州湾水域,表层水温17~23℃,表层盐度13~31.5,最适表温21~23℃,最适表盐13~26,水深15 m以内,透明度0.02~0.3 m。凤鲚仔稚鱼在表层网的4-6月和垂直网的6月均采集到,分布面较广,其中表层网采集的凤鲚仔、稚鱼累计居各鱼种仔稚鱼首位,最高分布密度值分别为4月8尾/网、5月2尾/网、6月696尾/网(表层网)和5.9尾/m(2垂直网)。仔、稚鱼分布的表层温度和盐度分别为14~23.5℃、13~33,透明度0.05~1 m。  相似文献   

9.
旨在探明兰坪虫草子实体人工诱导培养的条件,为其产业化生产奠定基础。通过正交设计试验探明兰坪虫草子实体诱导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并探讨了不同培养温度和不同光照条件对诱导子实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实体诱导最佳的培养基配方为OLM-2:20%鲜蚕蛹、3%麦芽糖、0.6%黄豆粉、0.05%石膏、0.1%MgSO_4、0.05%KH_2PO_4、0.002%Vb_1、0.004%烟酸、0.004%Vb_6;子实体诱导的最适条件为,以昼温22℃、夜温16℃的温差刺激,及300 Lx弱光照每天光照7 h;培养20 d后较高温度和较长光照时间(20℃,300 Lx每天光照12 h)有利于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在最佳诱导培养条件下获得的人工子实体与野生子实体形态结构接近,但较长、较粗。  相似文献   

10.
Al2O3,Al3Zr颗粒增强Al-12%Si基原位复合材料的高温热膨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Al-12%Si和Zr(CO3)2作为反应组元,通过原位反应法制备出Al2O3,Al3Zr颗粒增强铝硅基复合材料,通过快速凝固成型得到铸态试样.用热膨胀仪测试了材料在50~500℃范围内的膨胀位移与温度的关系,进而得出平均线膨胀系数.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条件下,随颗粒理论体积分数增加,复合材料的平均线膨胀系数减小.温度是影响平均线膨胀系数的重要因素.当试样温度在50~300℃时,随温度增加,平均线膨胀系数逐渐增加;当试样温度在300~500℃时,随温度增加,平均线膨胀系数逐渐减小;300℃时平均线膨胀系数最大.用Rom、Turner和Kerner模型计算了理论热膨胀系数.比较发现,实测值更接近Turner模型理论预测值.最后通过界面残余热应力分析指出具有高温低膨胀性的(Al2O3+Al3Zr)p/Al-12%Si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能有效防止材料高温时的塑性变形.  相似文献   

11.
棕榈在北方不同生态环境下越冬栽培适应性的生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设置的不同生态环境小区内栽培棕榈,通过分析越冬栽培期间不同小区内的温度、风速及空气相对湿度等气候因子,观察植株寒害反应及来年生长状况,并结合植株叶片组织水分、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的质量分数和过氧化物酶(POD)及超氧歧化酶(SOD)比活性的测定,揭示了棕榈北方越冬栽培适应性的生理基础和伤害发生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背风向阳的生态环境、一定程度的低温、大风,引发叶片组织中水的质量分数降低、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等的质量分数以及膜的保护酶POD和S0D的比活性提高,这有利于植株抵御寒害,安全越冬。自然裸地生态环境内的低温,尤其是大的风速加之较低的空气相对湿度,使叶片组织的POD和SOD比活性下降、质膜透性增强,叶片呈现生理干旱的伤害性特征,且部分植株生长点部位严重受害,翌年死亡。冬季寒潮所造成的极端低温以及大风引发的生理干旱,是棕榈树在北方户外越冬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2.
6 - BA 和GA 对水稻后期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杂交水稻比常规水稻早衰 ,不仅影响生产上增产优势的发挥 ,而且破坏合理灌浆动态的形成 ,降低水稻品质 .由于水稻籽粒的发育与营养器官的衰老是同步的 ,因此 ,如何延长水稻叶片的功能期 ,延缓功能叶片的衰老 ,促进光合作用已成为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 ,利用植物生长物质来延缓或加速植物的衰老已渐成为这方面研究的热点 .李伯林等用燕麦叶片为材料 ,发现 6 -苄基腺嘌呤 ( 6 -BA)在植物体内可作为直接的自由基清除剂而延缓植物的衰老[1] .潘瑞炽等认为 ,赤霉素 (GA)对叶片衰老也有一定抑制作用[2 ] .而关于这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相似文献   

13.
温度骤降对锯缘青蟹可溶性蛋白与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锯缘青蟹是生活在河口海区的一种重要经济甲壳动物,其生活的环境温度经常发生温度的骤然增高或降低.本研究采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对温度骤降后不同时间锯缘青蟹鳃,肝胰腺和肌肉中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锯缘青蟹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在骤降温初期(2 h)升高,骤降温2 h后可溶性蛋白虽然呈现波动性变化,但最后出现明显下降;骤降温2 h后可溶性糖含量在鳃中逐渐下降,而在肝胰腺和肌肉中呈现波动性下降.实验结论为锯缘青蟹骤降温初期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增高是机体对寒冷应激的一种积极反应,后期下降是生理反应中物质和能量消耗所致.  相似文献   

14.
在相等土壤肥力和相同体积花盆中培养的大豆幼苗,分别用浓度5、10、20mmol.L-1的抗坏血酸(VC)和自来水(CK)浇灌,18d后逐步测定正在扩张生长期的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NRA)、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10mmol.L-1 VC处理的大豆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SOD酶活性比CK均有所提高;3个处理的硝酸还原酶(NRA)活性均比CK有所增大;10mmol.L-1 VC处理对POD酶活性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温光对水稻抽穗后剑叶衰老和籽粒灌浆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不同温光组合下水稻衰老和籽粒灌浆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灌浆期间高温促使水稻剑叶的衰老加快;同时籽粒灌浆加速,有效灌浆期缩短,籽粒充实度降低.实验还表明,同一穗中弱势粒受到的温光影响比强势粒要显著.遮荫能减缓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下降速度,延缓叶的衰老,但遮荫同时会造成光合作用减弱,籽粒充实度不够.籽粒灌浆速度主要受温度调控,但前提条件是需有充足的光照。  相似文献   

16.
额济纳旗胡杨幼叶糖类物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额济纳国家级胡杨林自然保护区中两种不同样地中的胡杨幼叶为材料,进行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研究,并对胡杨叶的形态结构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观测。实验结果表明:胡杨叶形态结构表现为随时间变化,叶的长、宽逐日增大,胡杨叶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随时间变化而明显增大;淀粉含量则随时间变化呈略微增大趋势.在土壤含水量较低的样地,胡杨叶中可溶性糖含量较大,这是对干旱胁迫的一种适应.  相似文献   

17.
金盏菊切花瓶插期生理变化与衰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游离脯氨酸积累和蛋白质的降解是切花衰老的生理标志,金盏菊切花经保鲜剂处理(50mg/L6-BA+200mg/L8-HQ+100mg/L柠檬酸+2%蔗糖)不仅能明显地降低游离脯氨酸的上升幅度,缓解切花水分胁迫,而且能延缓可溶性蛋白质的降解速率,延迟切花衰老。  相似文献   

18.
以沙生类短命植物异翅独尾草为材料,对其各器官中可溶性糖和还原糖消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叶相比在盛花期之前根中可溶性糖和还原糖都高于叶,但在盛花期之后则叶的要高;花葶中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高于花。从苗期到营养生长期到花期,叶中的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不断增加到盛花期达到最高,而根中的可溶性糖和还原糖从苗期到营养生长期有所下降而后增加到盛花期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9.
对紫椴苗木抗寒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生物助长剂、速生丰产灵等化控物质对1年生紫椴苗木进行处理,并测定经过不同时间低温处理的苗木叶子的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总蛋白等抗寒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生物助长剂和速生丰产灵显著地提高了苗木体内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蛋白质总量等的含量,降低了苗木体内电解质渗透率和丙二醛的含量.因此,生物助长剂和速生丰产灵等化控物质具有提高苗木抗寒性的物质基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生境对银杏(Ginkgo biloba)叶中聚戊烯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类脂4类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探索影响代谢产物积累的主要立地因子,为银杏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雌株和雄株银杏在7个生境下叶中聚戊烯醇、可溶性糖、蛋白质和类脂等变化规律。【结果】来自不同生境银杏叶中聚戊烯醇、可溶性糖、蛋白质和类脂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来自石家庄地区叶中聚戊烯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类脂的含量最高;聚戊烯醇含量与类脂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但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平均最暖月气温是影响银杏叶中聚戊烯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类脂积累的关键环境因子,此外日照时长和土壤中P、K含量对其的积累也具有较大的影响。【结论】环境因素会显著影响银杏叶中代谢产物的含量,温暖的生境有助于聚戊烯醇等类脂类物质的合成与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