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丙烯酸单体用氧化—还原引发剂进行还原聚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丙烯酸单体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进行的“还原聚合”,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的分子量主要受还原剂用量的影响,在低温下聚合可获得分子量分布窄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2.
用循环伏安法和旋转环盘电极技术研究中位-四-磺基苯基卟啉的铁、锰配合物(FeTPPS和MnTPPS)的氧化还原性能.比较均相溶液中它们对氧电还原的催化作用,发现FeTPPS的电催化活性优于MnTPPS,但尚依赖于溶液介质的性质.用电聚合方法将FeTPPS和MnTPPS分别嵌入聚吡咯中制成聚合物修饰电极,可改善电催化性能,不仅使氧还原电位正移,而且增大还原电流.讨论了聚合物修饰电极对氧还原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溴异丁酸对硝基苄酯为引发剂、溴化亚铜(CuB r)/2,2′-联吡啶为催化体系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以对硝基溴化苄为引发剂、溴化亚铜(CuB r)/2,2′-联吡啶为催化体系进行了苯乙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将得到的端硝基聚合物进一步还原,制得端氨基聚合物。结果表明,上述两个聚合过程均为活性自由基聚合过程,得到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1H-NMR分析表明,得到的端氨基聚合物链的α端都有1个氨基,ω端都有1个溴原子,还原过程没有破坏原有的聚合物链结构。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水相沉淀聚合法研究了二过碘酸合银(Ⅲ)-尿素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碱性介质中引发丙烯腈聚合反应,测得了各种因素对聚合反应速率、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并探讨了引发机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水相沉淀聚合法研究了二过碘酸合铜(Ⅲ)钾—尿素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碱性介质中引发丙烯睛聚合反应。测得了各种因素对聚合反应速率、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探讨了聚合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
以过硫酸钾(K2S2O8)/硫代硫酸钠(Na2S2O3)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以三乙醇胺(TEA)为添加剂,在氧气存在条件下,进行了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的水相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聚合).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分子量随转化率线性增长,分子量分布窄(Mw/Mn≤1.10),ln([M]0/[M])对时间成线性关系,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扩链聚合反应表明,聚合物的分子量随之会继续线性增大.在25-35℃范围内,聚合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研究结果表明,聚合反应呈现活性特征,而且在室温和有氧条件下能以较快的反应速度进行.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新型无金属离子的氧化还原聚合引发体系─—抗坏血酸(ASA)-过氧化氢(H2O2)体系,通过对丙烯腈水相沉淀聚合中体系酸度、氧化还原剂配比及氧含量等影响因素的实验与分析.研究了作为还原剂的ASA存在的分子状态对聚合的影响及H+在ASA—H2O2反应过程的催化作用.由此推导了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机理,并通过实验和分析证明了该反应机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丙烯酰吩噻嗪及其衍生物丙烯酰吩怀过氧化苯甲酰组成氧化还原体系引发丙烯腈的光聚合,研究发现APT-BPO比APTO-BPO引发能力高,而前者引发得到的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比后者引发得到的要低。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4,4′-偶氮二[4-氰基戊酰(对-二甲基氨基)苯胺](ACPDA)/过氧化二苯甲酰(BPO)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聚合及其动力学行为.考察了聚合反应温度、单体浓度、ACPDA浓度和BPO浓度对聚合物分子量和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测定了反应级数和聚合反应的活化能.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聚合反应速率随单体浓度、ACPDA浓度、BPO浓度的增加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加快;聚合物分子量随单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ACPDA浓度、BPO浓度的增大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该体系具有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特点,其聚合速率方程为Rp=K[MMA]1.57[ACPDA]0.57[BPO]0.66,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38.06 kJ/mol.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4,4'-偶氮二[4-氰基戊酰(对-二甲基氨基)苯胺](ACPDA)/过氧化二苯甲酰(BPO)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引发苯乙烯(St)的聚合及其动力学行为.考察了聚合反应温度、单体浓度、ACPDA浓度和BPO浓度对聚合物分子量和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测定了反应级数和聚合反应的活化能.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聚合反应速率随单体浓度、ACPDA浓度、BPO浓度的增加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加快;聚合物分子量随单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ACPDA浓度、BPO浓度的增大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该体系具有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特点,其聚合速率方程为Rp=K[St]1.52[ACPDA]0.56[BPO]0.49,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35.50 kJ/mol.  相似文献   

11.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气浮和臭氧生物活性炭(BAC)联用技术对太湖原水进行试验.有机物分子量分布测定结果表明:曝气生物滤池单元对分子量小于0.5 kD(道尔顿)的有机物去除率最高,其次是分子量介于1~3 kD的有机物;气浮单元对分子量大于100 kD的有机物去除率最高;臭氧氧化单元对分子量大于3 kD的有机物去除率较高,而对于小于3 kD的有机物不但不能去除,反而有所增加;生物活性炭单元对分子量小于10 kD的有机物均能有效去除,分子量越小,去除率越高.综合评价认为:曝气生物滤池、气浮和臭氧生物活性炭联用技术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净水工艺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付阳  霍萃萌  姜垒  朱琰  任志勇 《河南科学》2009,27(12):1520-1523
分别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LGPC)法和多角度激光光散射一凝胶渗透色谱法(MALLS/GPC)法测定了分子量为10万以上氯化聚丙烯(CPP)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并据此对两种测定高聚物分子量的方法进行了初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测定方法得到的高聚物分子量相差小于1%,分布相差约2%.与传统的GPC法相比,MALLS法可获得重均分子量的绝对值,因而与GPC联用可获得更加符舍样品实际分子量分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在以萘锂为引发剂的丁苯共聚体系中加入偶联剂氯代醋酸乙酯进行偶联反应,制出宽分子量分布的丁苯共聚物,研究了偶联方法,考查了偶联方式及偶联剂用量对共聚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以及偶联反应对共聚物结构、组成、T_g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偶联反应可以有效地加宽共聚物分子量分布,减少小分子级分,提高分子量,而且产物中凝胶含量甚少。  相似文献   

14.
用熔融缩聚法含成的聚酯型光刻胶有较宽的分子量分布.为了获得较好的抗蚀性,需要提高样品的分子量.但此时常因增加了分子量的分布宽度而影响了样品的分辨率.用溶解一分级沉淀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处理,除去样品中的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部份,所得到的中间级分的分辨率比原样品有明显提高.若仅将样品除去小分子量部份,对光敏性和抗蚀性亦有明显提高.文中还讨论了分级后样品分辨率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聚氯乙烯分子量与性能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不同聚合度聚氯乙烯分子量和溶度参数,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聚合物分子量对溶度参数不产生影响.随分子量增加,聚合物的冲击强度、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随之增加,曲服强度下降,聚合物分子量为1.6×105时,力学性能变化出现转折点.在高分子量时,PVC呈现出热塑弹性体特征,这是由于分子构象熵增加和分子链缠结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聚氯乙烯中烯丙基氯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聚氯乙烯(PVC) 中的烯丙基氯含量, 研究了烯丙基氯含量与PVC 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用氯仿萃取了PVC 中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级分, 测定了二个级分的烯丙基氯含量。结果发现聚合物中较低相对分子质量部分的炳丙基氯含量比较高相对分子质量部分的高。表明在聚合反应中控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是很重要的, 为了提高PVC 的热稳定性, 在氯乙烯聚合反应中要减少低相对分子质量部分的PVC 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制备分子量分布集中的小分子透明质酸,在6g/L的高分子量透明质酸水溶液中加入一定梯度重组水蛭透明质酸酶,并控制水解时间。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加入重组水蛭HAase的量和水解时间,根据水解分子量下降规律,可以制备出分子量分布集中的小分子HA,包括水解终产物透明质酸四糖和六糖。同时,通过高效体积排阻色谱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可以证明水解产物的分子量分布集中。  相似文献   

18.
壳聚糖膜的制备及膜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20000,350000,500000,680000道尔顿的壳聚糖以及脱乙酰度分别为90%,94%,95%,97%的680000道尔顿壳聚糖制备壳聚糖膜,研究各膜的结晶性、力学特性、溶胀性、纯水通量及截流率等性能.结果表明壳聚糖膜的各种特性大多与壳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关,高分子量的壳聚糖膜力学特性、截流率较好;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壳聚糖膜力学特性及截留率较差.在本研究范围内,相对分子质量对壳聚糖膜的影响相对于脱乙酰度对膜性质的影响要大.膜的结晶性和超微结构决定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膜具有不同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聚砜酰胺分子量及其分布对铸膜液和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发现,分子量过小主要影响膜的完整性。在不影响膜完整性的前提下,则膜的孔径随分子量减小而减小,而窄的分子量分布则总是导致膜透水率与截留率的同时提高。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氮氧稳定自由基活性聚合所得的不同分子量分布的聚苯乙烯为样品,研究了凝胶渗透色谱(GPC)示差折光检测器灵敏度和进样量变化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检测器灵敏度和进样量的增加,样品的信号均逐渐增强.检测器灵敏度和进样量的变化对于宽分子量分布样品的影响要比对窄分子量分布样品的影响明显.根据结果分析,在测试过程中一般应选择灵敏度为16或32,20~50μL的进样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