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用Young公式计算GBU-28侵彻的不同围岩深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防护工程抗深钻地武器侵彻能力,对国家标准和国家行业标准中的围岩分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确定了基于典型的侵彻岩石深度计算公式Young公式的五级围岩参数取值,得出了典型深钻地武器GBU-28对五级围岩的侵彻计算深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冲击波理论的钻地武器极限侵深近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钻地武器的侵彻深度问题,采用一维冲击波理论推导了钻地武器撞地时的撞击速度;依据弹头材料的强度屈服,计算了钻地武器垂直侵彻不同介质的极限撞击速度。依据引信和装药结构的过载屈服,计算了导致引信和装药结构过载屈服时钻地武器垂直侵彻不同介质的极限撞击速度,并计算了引信和装药结构过载屈服时钻地武器垂直侵彻不同介质的极限侵彻深度。对于防护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防护工程的发展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了防护工程主要面临的挑战。指出了我军防护工程的发展重点,即防护工程应朝向对常规深钻地精确制导炸弹的防护,对深钻地核弹的防护,以及采取伪装技术与工程防护系统集成防护思路。并针对防护工程的发展重点,提出今后防护工程应着重解决的技术问题,即防护材料、深部岩石构造及破坏机理研究、伪装技术。  相似文献   

4.
新型偏航遮弹层选型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适当的措施,有效解决钻地武器"钻不进"或"钻不深"的问题,以提高防护工程的抗打击能力已成为研究热点.依据弹体侵彻机理,立足实际应用,在对材料选用及结构构造形式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带偏转层的新型复合遮弹层.通过侵彻试验,证明了该遮弹层对来袭弹具有显著且可靠的偏航效能.基于Hertz接触理论,建立了弹体与偏转层弹塑性碰撞的接触力模型,并分析了接触体材料特性、命中速度及几何参数等因素对恢复系数、接触时间、接触力的影响,揭示了偏转层对弹体偏航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常规深钻地武器的迅猛发展给防护工程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一种更加合理的弹性侵入岩体的工程计算方法。根据工程岩体分类系统建议岩体的强度理论模型,利用空腔膨胀理论计算弹头侵入岩体时的侵彻阻力,根据牛顿定律确定弹体侵入岩体时的运动方程,提出了弹体侵入岩体的工程计算方法,并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和讨论,验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相吻合。同时,由于引用了岩体构造特征参数,使得弹体侵入岩体的工程计算方法更具有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考虑弹体侵彻、爆炸高加载率下混凝土的应变率效应,首先采用SPH-Lagrange算法建立弹体高速侵彻耦合模型,研究高速钻地制导炸弹的侵彻毁伤过程及其破坏特征;同时采用SPH算法建立考虑初始侵彻损伤的内部爆炸耦合模型,对比分析弹体侵彻与爆炸联合作用和弹体直接内部爆炸这2种条件下的混凝土毁伤特征,探讨钻地制导炸弹的初始侵彻损伤对混凝土内部爆炸毁伤破坏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弹体的侵彻只造成混凝土结构的局部损伤;在侵彻与爆炸联合作用下,混凝土结构将发生严重破坏。初始侵彻毁伤对混凝土内部爆炸的毁伤机理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ANSYS/LS-DYNA软件,对某钻地战斗部侵彻混凝土靶进行数值模拟。模拟了钻地战斗部在给定的初速与起爆时间下侵彻并毁伤混凝土靶板的过程,得出整个钻地战斗部的最薄弱位置在战斗部头部后端的战斗部薄壳体位置处;钻地战斗部完全侵入混凝土靶板后不同的起爆时间对混凝土靶板的毁伤效果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8.
岩土侵彻与气炮实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穿地弹的问世和发展。评述实验研究在穿地弹研制和穿地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的作用。分析压缩轻气炮在穿地弹实验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介绍 利用压缩轻气炮研究混凝土侵彻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侵地武器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侵彻战斗部技术在精确制导武器中已被广泛应用,小爆炸威力侵地核武器的开发已经主要不是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介绍了气炮实验技术及其在侵地武器研究中的应用,气炮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岩土侵彻存在良好的力学相似关系,混凝土侵彻同花岗岩侵彻存在许多质的差异;介绍了一种通过侵深实验数据分析计算侵彻弹体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变化过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前新型钻地武器对地打击速度普遍在1 500 m/s 以上, 既有地下防护工程设计计算方法无法涵盖上述速度范围。 针对当今大口径制导钻地炸弹、 高超声速钻地弹、 小型钻地核弹毁伤效应与防护工程计算理论存在的难题, 简要介绍了作者及团队近些年在该方面的主要理论研究成果。 包括: (1) 大口径钻地弹弹靶作用弹径效应; (2) 钻地爆炸耦合效应; (3) 高超声速弹靶作用近区介质流固耦合状态; (4) 高超声速撞击成坑耦合地冲击效应; (5) 抗钻地核弹防护工程高地应力动静耦合效应; (6) 钻地核爆远区深埋防护工程围岩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检验刚玉石固结体的防护性能,用Ф37弹和Ф125弹对刚玉石固结体和混凝土靶体进行了实弹射击对比试验,测定了刚玉石、钢板、混凝土、大理石的红外发射率和雷达散射截面。结果表明,刚玉石固结体能够使弹体破坏、变形或跳弹,抗侵彻性能优越;其雷达散射截面小,红外发射率和混凝土、大理石、钢板基本接近,具有优良的防雷达和热红外侦察性能,便于伪装。在国防和人防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分配层分层结构对核爆炸荷载的防护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受经费和地质条件的限制,人防工程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防护层厚度,因此利用分层结构对爆炸波的衰减和弥散效应,通过试验研究分配层分层结构对核爆炸荷载的防护效果是十分必要的.利用平面装药爆炸模拟核爆炸的加载技术,进行了分配层分层结构对核爆炸荷载防护效果的大比尺相似模拟野外化爆试验,通过4个精心设计的不同分层结构的平面装药加载试验,证明了分配层分层结构对核爆炸的防护效果明显优于单层结构.  相似文献   

13.
城市人防工程规划中的线性规划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线性规划方法,以人防工程总价为目标函数,各类人防工程的比例关系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了一个人防工程规划的数学模型,用于确定各类人防工程规划面积,并结合某城市的人防工程规划给出了实例。实例的应用结果表明,此模型是合理的,可供编制人防工程规划参与。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军工企业发展历经从专心于军到军民结合,再从军民品分离到军民融合的过程,储备了大量的科技和人力资源,在国防、经济建设上都取得了众人注目的成果.受重军轻民观念影响,军工企业市场化运作体制、经营管理模式、民用产业化与产品研发、市场开拓、人才培养等方面亟待提升.根据再造理论,在坚持军工企业使命和属性,以技术引领战略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等原则下,通过军民结合机制、地方政府引导及协同机制,军工企业需要转变产业经营理念和组织管理模式,面对地方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主动与地方政府协调、沟通,确保军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试论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回顾了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应用的发展历程,并对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推动软件、嵌入式系统和网络在土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改变土木工程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人防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从强化质量监督执法力度、规范人防工程质量监管行为、抓好人防工程竣工验收工作等方面,提出了人防工程建设质量监管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建筑和土木工程领域,高性能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较传统建筑材料(钢材、混凝土等)具有更高效的性能。随着该类材料及产品在材料技术与应用技术方面的日益进步与成熟,必将引领土木工程尤其是在重大基础设施和国防建设领域的跨越式快速发展。围绕土木工程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及其产品在材料设计与制备、工程应用设计与施工、检测评价、标准体系建设等重点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发展等进行概要分析,以促进碳纤维全产业链上下游综合全面了解,期待未来中国碳纤维在该领域研究和应用的快速深入发展,以及由此带来建筑结构水平的飞跃变革。  相似文献   

18.
从FORTRAN、C#语言和OpenGL图形库各自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将三种技术通过动态链接库DLL(Dynamic Link Library)技术混合在一起,实现对传统土木工程计算程序的交互式界面化改造.并通过改造现有的GSAP(中南大学郭向荣教授开发的桥梁结构分析专用程序)计算程序FORTRAN源代码的实例阐述了这种开发方法的过程.实例证明,利用这种混合编程的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语言或标准的优势,使得现有的经典FORTRAN计算程序源码可以焕发出新的活力,既可以减轻土木工程计算程序的开发的工作量,又能够大大提高土木工程专业软件开发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几个平战时期上海市地下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项目的概况,指出地下人防工程设计应以平战结合、经济合理为主导,并力求将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结合,达到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拓展人类生存领域而实现我国城市化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从而有利于加快人防工程建设的速度.  相似文献   

20.
从FORTRAN、C#语言和OpenGL图形库各自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将三种技术通过动态链接库DLL(DynamicLinkLibrary)技术混合在一起,实现对传统土木工程计算程序的交互式界面化改造。并通过改造现有的GSAP(中南大学郭向荣教授开发的桥梁结构分析专用程序)计算程序FORTRAN源代码的实例阐述了这种开发方法的过程。实例证明,利用这种混合编程的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语言或标准的优势,使得现有的经典FORTRAN计算程序源码可以焕发出新的活力,既可以减轻土木工程计算程序的开发的工作量,又能够大大提高土木工程专业软件开发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