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济阳坳陷深层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其阶段划分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在对大量薄片进行分析鉴定的基础上,运用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和X衍射粘土分析等手段。对济阳坳陷深层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成岩序列进行了研究,总结出9种成岩标志、7种成岩事件以及5种成岩相类型。根据有机质的演化及粘土矿物的变化序列,对济阳坳陷深层砂岩成岩作用阶段进行了划分。由深层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规律认识到,济阳坳陷深层存在着较为有利的次生孔隙发育带。  相似文献   

2.
济阳坳陷深层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其阶段划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大量薄片进行分析鉴定的基础上,运用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和X衍射粘土分析等手段,对济阳坳陷深层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成岩序列进行了研究,总结出9种成岩标志、7种成岩事件以及5种成岩相类型.根据有机质的演化及粘土矿物的变化序列,对济阳坳陷深层砂岩成岩作用阶段进行了划分。由深层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规律认识到,济阳坳陷深层存在着较为有利的次生孔隙发育带.  相似文献   

3.
车古201潜山的构造演化及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潜山油气藏是济阳坳陷内一种重要的油气藏类型.车古201潜山是济阳坳陷内较为典型的断块型潜山,深入研究其形成演化过程,不但对了解其油气成藏过程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认识断块型潜山的成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次研究认为其形成演化过程可以分为4个构造期:加里东-华力西潜山雏形期,潜山呈现出低幅度背斜构造的形态,初具雏形;印支逆断期,逆断层的出现控制了潜山地层的沉积和剥蚀;燕山隆升块断期,由于埕南大断裂的生成,以及埕宁隆起的影响,虽然整个济阳坳陷处于拉张作用的背景下,但车古201潜山处于强烈隆升阶段;最后为喜山潜山定型期.由于潜山形成的多期性以及岩溶作用的影响,使车古201潜山形成了各自具有独立的油水系统,在平面上叠合连片的层状油藏.  相似文献   

4.
 在对山东鲁西地区野外露头及济阳坳陷钻井岩心进行野外观察基础上,通过相似区露头调查、地层划分对比、薄片鉴定、试井测井资料分析、岩石力学测试、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对鲁西及济阳坳陷地区太古宇裂缝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对其发育规律进行了探讨,重点讨论了裂缝发育的控制因素:岩性、构造应力及上覆岩层等。得到的裂缝描述参数及发育规律对揭示济阳坳陷地区太古宇裂缝储集空间的分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济阳坳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形成机理和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位于渤海湾盆地内的济阳坳陷是中国油气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古生界碳酸盐岩是济阳坳陷今后油气增储上产的主要领域.通过对济阳坳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锰、锶等微量元素及氧、碳、锶等同位素的测试与分析研究,认为岩溶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是济阳坳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形成最为重要的成因机理.与不整合面有关的海相碳酸盐岩岩溶储层主要由强烈的大气淡水改造作用而形成.各种洞或脉中的碳酸盐矿物的87Sr/86Sr比值显著高于基质碳酸盐的87Sr/86Sr 比值,而δ13C 和δ18O值则显著低于基质的δ13C和δ18O值.大气淡水作用深度主要在不整合面之下150 m 的深度范围.对油气储集有价值的奥陶系冶里-亮甲山组储集层与埋藏成岩过程的白云石化作用,尤其是粒屑的优先白云石化造成的体积收缩作用有关.作者总结提出了济阳坳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岩溶的发育模式,及古地貌、古水系和岩溶作用的关系,并深入研究了济阳坳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断陷盆地油气聚集模式及其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以济阳坳陷为例,从构造、地层、沉积及油气源、圈闭、储层、油气运聚、油气成藏等方面分析了断陷盆地不同二级构造带油气聚集的特点和分布规律,总结出了主要的油气聚集模式及其与油气藏(田)规模的关系,并探讨了它们形成的受控因素及动力机制。研究表明,低凸式、中央隆起式油气聚集带是济阳坳陷最有利和最重要的复式油气聚集带,小陷式、凸起式油气聚集带是济阳坳陷进一步探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7.
济阳坳陷煤系构造-热演化史对煤成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济阳坳陷古生界煤系地层发育,具备形成煤成气藏的条件。通过分析该区煤系地层构造一热演化史对煤成气生成、聚集的影响,指出二次生烃对煤成气的生成具有重要作用,并依据地层构造史划分煤成气成藏模式,探索成藏规律,为煤成气勘探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8.
断陷盆地油气聚集模式及其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济阳坳陷为例 ,从构造、地层、沉积及油气源、圈闭、储层、油气运聚、油气成藏等方面分析了断陷盆地不同二级构造带油气聚集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总结出了主要的油气聚集模式及其与油气藏 (田 )规模的关系 ,并探讨了它们形成的受控因素及动力机制。研究表明 ,低凸式、陡坡式、中央隆起式油气聚集带是济阳坳陷最有利和最重要的复式油气聚集带 ,洼陷式、凸起式油气聚集带是济阳坳陷进一步探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9.
济阳坳陷前中生界潜山形成的构造过程与油气聚集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富台油田勘探成功,济阳坳陷新一轮潜山油气藏勘探顺利展开.作者根据渤海湾盆地区经历的大地构造演化,分析了济阳坳陷前中生界潜山所经历的构造背景和发育过程.指出古生代两次大隆大坳和轻度褶皱,为潜山构造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印支期的构造运动对潜山储层性能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燕山晚期以来的张性块断作用,使得局部剥蚀潜山定型和断块潜山形成.济阳坳陷潜山型油气藏类型具有多样性、成带性,前中生代业已形成的大型潜山带是油气有利运聚方向,但不是整体富集带,而紧邻生油坳陷的各类潜山是勘探的重点部位.  相似文献   

10.
古潜山油气藏是济阳坳陷内一种重要的油气藏类型.车古201潜山是济阳坳陷内较为典型的断块型潜山,深入研究其形成演化过程,不但对了解其油气成藏过程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认识断块型潜山的成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次研究认为其形成演化过程可以分为4个构造期:加里东—华力西潜山雏形期,潜山呈现出低幅度背斜构造的形态,初具雏形;印支逆断期,逆断层的出现控制了潜山地层的沉积和剥蚀;燕山隆升块断期,由于埕南大断裂的生成,以及埕宁隆起的影响,虽然整个济阳坳陷处于拉张作用的背景下,但车古201潜山处于强烈隆升阶段;最后为喜山潜山定型期.由于潜山形成的多期性以及岩溶作用的影响,使车古201潜山形成了各自具有独立的油水系统,在平面上叠合连片的层状油藏.  相似文献   

11.
渤海湾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研究   总被引:88,自引:3,他引:85  
根据中生界上株罗统和下白垩统地层和控盆断裂分布分析,中生代晚期侏罗-早白垩世郯庐断裂带的左旋走滑平移导致郯庐断裂带以西自北向南发育了3个北西向断堑系,即北部的渤海断堑系、中部的济阳断堑系和南部的鲁西南断堑系,从区域资料综合分析,渤海湾盆地的基本格局是早第三纪以来的新生代盆地格局。渤海湾盆地的形态、构造和沉积特征及热流值分布表明该盆地在新生代为拉分盆地。根据渤海湾盆地的各个坳陷内新生代各时期的地层分布,沉积厚度和控盆边界断裂在各时期的空间位置以及活动性质综合分析,恢复了盆地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格局。中、新生代盆地构造和沉积分布特征表明渤海湾盆地是一个中、新生代叠合盆地。  相似文献   

12.
济阳坳陷构造演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与板块运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可以说中国陆相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是古生代以来板块运动的必然产物。济阳坳陷属于渤海湾盆地的一部分 ,所以研究其演化特征必须要了解渤海湾盆地的形成。济阳坳陷所处的区域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征。古生代华北板块总体上以升降运动为主 ,但由于北缘长期处于活动大陆边缘状态 ,东南缘又经历了多阶段的板块构造演化 ,其开合作用造成了华北内部地壳较弱的挤压变形 ;中生代的裂前拱起和初始断陷阶段 ,济阳坳陷已初具雏形 ;新生代是济阳坳陷的强烈构造运动阶段 ,此时板块运动形成了盆地大体框架后 ,经过地幔波状运动的内部改造便形成了当今四凹六凸“北断南超”的箕状断陷盆地  相似文献   

13.
苏北盆地油气田的形成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北南黄海盆地与渤海湾盆地之间以鲁苏隆起相隔 ,对称分布于郯庐断裂两侧。研究表明 ,由于两盆地所处的区域构造背景不同 ,致使其盆地演化、成烃演化、资源丰度和油气田规模差异很大。壳幔结构的同相性、晚始新世至渐新世 18Ma的沉积间断、有机质演化程度低、断裂活动改造强烈等是形成苏北盆地小、碎、贫、散含油气特征的主要因素。苏北盆地与渤海湾盆地存在的成藏条件差异及其分布规律表明 ,苏北盆地缺乏形成巨型、大型油气田的条件 ,其勘探对象应该以中小型油气田为主 ,这已经被 2 5年的勘探实践所证实。深部烃源有形成较大规模气田的条件 ,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4.
济阳坳陷邵家洼陷区断裂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家洼陷区是济阳坳陷沾化凹陷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它是受张性及张扭性应力控制的箕状断陷.第三纪至第四纪期间郯庐断裂带的右旋剪切运动为邵家洼陷区断裂活动的区域背景.洼陷区的幕式断裂活动使得断裂平面组合特征和剖面特征复杂多样,导致了断裂体系的复杂性和构造类型的多样性.基底断层的活动对邵家洼陷区的沉积充填和构造格局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基底断层的产状又控制着盖层断层的样式.各种类型的断层对油气运聚的影响不同,基底断层主要使烃源岩层与储集层相连通而有利于垂向油气运移,盖层断层则形成众多断块或断鼻构造而有利于油气成藏.  相似文献   

15.
莫里青断陷是伊通盆地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结合盆地基底形态、断裂分布特征、地层构造特征、盆地构造演化历史、盆地油气勘探现状等,莫里青断陷可进一步划分为西北缘断褶带、靠山凹陷、小孤山断阶带、尖山隆起带等三级构造单元。莫里青断陷的发育受控于近于平行的东、西两条边界断裂,即西北缘和东南缘边界断裂。断裂构造是伊通盆地最主要的构造类型之一,包括控盆边界断裂、盆地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内部断裂及后期盆地反转挤压和基底隆升作用形成的断裂,它们形成数量众多、规模不等、走向不一、性质各异、形成时期不同的复杂断裂系统。分析构造圈闭形态演化、圈闭形成和破坏时期,再结合生、排烃时间和油气运移路径有效性分析,可对构造圈闭有效性、盆地油气资源前景作出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部地区断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烃源岩的分布特征和断裂活动期次探讨了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部地区佟二堡断层和茨东断层对牛居长滩洼陷的控制作用。依据石油运移地球化学资料和油气分布特征 ,研究了牛青断层和茨西断层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 ,北部地区油气以沿断层垂向运移方式为主 ,以侧向运移为辅。据此建立了油气沿断裂运移的模式 ,并预测了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域。预测结果表明 ,该区油气藏类型多与断层有关 ,主要圈闭类型为断块和断鼻型。茨东断层和牛青断层之间区域以及沈旦堡 -头台子地区为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17.
三门峡盆地位于汾渭地堑系东南端,秦岭纬向构造带和新华夏构造的交汇部位。研究其构造格局对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利用布格重力资料和野外观测资料,刻画盆地断裂特征并划分了构造单元。研究结果表明,三门峡盆地主要发育近EW向、NE向和NW向三组断裂系,包括4条边界断裂和13条盆地内次级断裂,且边界断裂多以断裂带形式呈现。盆地断裂多形成于前新生代,至第四纪趋于稳定,具有延伸长、切割深的特点。盆地西部布格重力异常值相对较高,剩余重力场盆内自北向南呈近EW向低-高-低的条带分布,且存在多个异常值不同的区域,表明新生代沉积地层较厚,并受断裂控制出现了沉降差异。受中条山南断裂、文底-宫前断裂、灵宝-三门峡断裂和三门峡-硖石断裂等断裂控制,三门峡盆地可划分为3个二级构造单元和9个三级构造单元,盆地自北向南依次为北部坳陷带、中部低隆起和南部坳陷带。整体表现为南北分带、凹隆相间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8.
在对伊通地堑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系统的构造解析的基础上 ,结合区域地质和钻井资料 ,对伊通地堑构造样式进行了详细的解剖 ,并简要分析了不同构造样式的油气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 ,伊通地堑构造样式以“基底卷入型”为主 ,从盆地的动力学机制上属于“走滑 -拉分型”,进一步可概括为5个类型构造样式 ,分别是 :台阶式断块型、掀斜反转型、简单掀斜型、不对称双断型和伸展断块型 ,而且每一个断陷都以一种构造样式占主体 ,其展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构造样式的差异是造成不同断陷具有独特油气分布规律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9.
商都地区CO2气藏的气体组分主要为CO2,体积分数为87.0%~99.9%,碳同位素δ13C值分布在-5.2‰~-6.5‰之间,氦同位素3He/4He体积比分布在(1.69~3.35)×10-6之间,为典型幔源CO2气.乌兰哈达-高勿素断裂是一条长期活动的超深断裂,不仅控制着盆地沉积和演化,而且输导了多期次岩浆活动,提供了幔源CO2运移通道.商都坳陷新生代沉积演化有利于储盖组合的发育,具有良好的CO2气藏形成条件.通过对典型CO2气藏解剖,其具有气藏浅、产量高的特点.SZ5井累计产气量是容积法计算储量的2.23倍,认为存在幔源CO2的不断补充.  相似文献   

20.
根据许疃矿区内大量断层、褶皱的构造形迹和分布规律,系统的分析了研究区内的地质构造发育特征,并从矿区所处聚煤盆地构造演化入手,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对矿区内不同期次构造应力场特征和构造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区内总体构造形态为一走向近南北、向东倾斜的宽缓单斜构造,局部发育次级褶曲,并被一系列断层切割改造的复杂局面;矿区构造是经历了四期构造运动的结果,不同期次构造组合形成了矿井现今复杂的构造格局,燕山早期活动对总体构造轮廓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最终格局是在燕山期形迹基础上改造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