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降膜吸收试验系统 ,研究了在不同的溶液降膜流动雷诺数 Re下 ,无活性介质和加有3× 1 0 -5质量浓度 2 -乙基己醇的溴化锂水溶液降膜吸收强化过程 .结果表明 ,上述两种情况下 ,降膜吸收随 Re的增加 ,溶液侧平均换热系数和吸收传质系数均增大 ;且在 Re<80下 ,加有 2 -乙基己醇的吸收效果比无活性介质的吸收有明显的增强 ,随 Re进一步增加 ,强化效果逐渐变得不明显 .利用激光全息干涉技术 ,观察了流动液膜吸收过程中膜内溶液温度和质量分数变化引起的干涉条纹变化以及液膜流动的表面状况 .观察到 ,加有活性介质吸收中引起的干涉条纹较无活性介质的分布密 ,条纹要细 ,且液膜表面还出现不规则扰动 .这种扰动是由加入活性介质后吸收中溶液表面张力变化所引起的界面湍流  相似文献   

2.
实验研究了并流降膜塔内稀CO2 在MEA 水溶液中吸收的传递规律和参数- 实验中气、液相连续流动, 吸收液不添加表面活性剂- 经实验得到主要传质参数及气相传质系数的无因次式- 在基于双膜理论的数学模型中引入新增强因子α, 以表征气、液相流动接触或和液膜内的反应对吸收液侧过程的影响- 结果表明, α值约为3  相似文献   

3.
垂直管内降膜吸收过程热—质传递数值计算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垂直管内降膜氨-水吸收过程中热-质传递现象的研究,阐述了非绝热吸收过程中传热和传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建立了吸收过程热质传递的数学模型,并对垂直管内降膜氨-水吸收过程进行数值计算。其研究结果为降膜吸收器的设计提供一种新的、考虑到热-质传递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不同添加方式对添加剂强化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界面活性添加剂对吸收过程的强化作用,采用分子中含5~10个碳原子的多种醇类物质作为添加剂进行静态池吸收实验.采用传统的液相添加、两种添加剂的液相混合添加、吸收器中气相添加、蒸发器中气相添加及气、液相同时添加等添加方式,测试了多种添加剂对溴化锂溶液吸收水蒸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剂在不同添加方式下均能起到一定的强化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CFD软件Fluent,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溴化锂溶液降膜吸收过程.模型中考虑了界面切应力对于降膜吸收特性的影响,给出了不同界面切应力下主体温度、浓度随着下降距离的变化及热量、质量通量随着下降距离的变化.模拟结果表明:切应力对降膜吸收过程有一定的影响.与无切应力相比,正向切应力对降膜吸收过程不利,而逆向切应力对降膜吸收过程有利.这主要是由于切应力的存在改变了液膜内的速度分布及液膜在吸收器内的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表面活性介质对溴化锂水溶液吸收水蒸气强化传热传质的理论及试验研究的现状和成果,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木素磺酸盐改性产物的表面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木素磺酸盐丙/乙氧基化改性产物的表面活性,指出了不同结构衍生物表面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LS-PO结构的衍生物有较好的润湿性;LS-PO-EO结构产物有较好的乳化性和在水介质中的分散性;而LS-PO-EP-PO结构的衍生物在非水介质中有很强的分散性能。  相似文献   

8.
场协同原理强化管外降膜吸收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基于场协同原理设计的两种强化传热管型进行了LiBr降膜吸收水蒸气过程的传热实验研究,并与光滑铜管作比较,考查该传热管型在吸收过程中的强化作用.实验测量参数包括;溶液进出口温度、浓度,流量,冷却水进出口温度、流量等.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强化传热管型在低雷诺数时对LiBr降膜吸收传热的强化比分别为20%和50%,而且随着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利用场协同理论和降液膜流动的波动特性分析了强化降膜吸收过程传热特性的物理机制,发现速度矢量与温度梯度的夹角及降液膜厚度形成的阻力对对流换热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摇摆振动单管吸收试验台,对具有新型工质对TFE/NMP吸收式制冷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吸收器在不同溶液体积流量、摇摆振动频率和幅度条件下进行降膜吸收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看出,在渔船常见的摇摆振动条件下,降膜吸收器的热、质传递优于静态下的情形,且适当提高摇摆频率或减小摇摆幅度亦有利于降膜吸收效果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在气-=液两相流传递研究方面的工作,包括气升式环流系统中的流体力学和传递、降液膜动下的传热和传质、“载气蒸发”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等。并由研究惰气气冲击冷剂液浴中放热壁面强化冷却的操作机理,提出了“界面汽化热阱增强传热的原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据当前实际使用中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降膜吸收水蒸汽的基本特性,经过适当假设与简化,建立了有关溴化锂水溶液喷淋降膜吸收水蒸汽的物理模型。通过数学求解,获得了简单的数学表达式。由此表达式算出的结果与试验的实测结果相当吻合,从而证明了本研究所提出的物理模型能够相当有效地描述溴化锂水溶液水平管外喷淋降膜吸收低压水蒸汽的传热质过程。  相似文献   

12.
对溴化锂溶液在水平管间的实际液滴流动过程进行了记录分析,以改进目前滴状降膜吸收数值模型中的理想化球形液滴假设.使用高速摄像机,对16 mm管间距下溴化锂溶液滴状流动过程进行了拍摄.采用图像边缘识别技术、样条拟合和二维曲线旋转积分方法,得到了液滴表面积和体积关于时间的变化关系.根据液滴的发展特点,将管间液滴形成划分为悬垂拉伸、不稳定液柱和破裂降落3个阶段,据此提出了不同溶液流量下液滴形成的预测模型.管间液滴表面积和体积发展的预测曲线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该模型可以在滴状降膜传热传质数值计算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吸收式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设计了一套竖管降膜吸收实验装置,以溴化锂溶液为工质对装置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改变水和溶液温度、喷淋量及溶液的浓度,测试了不同工况下系统的运行情况,得出溶液具有较好吸收率的基本条件,给出了系统最佳运行的参数范围.实验表明,在运行压力达到10 kPa和溶液浓度为50%左右的情况下,当被吸收水的温度高于30℃时,溶液已有较好的吸收速率,此时热源的温度仅为45℃~55℃,这十分有利于太阳能集热系统发挥供热效率.  相似文献   

14.
溴化锂溶液降膜吸收传热传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溴化锂水溶液降膜吸收水蒸气过程传热传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进展,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溴化锂溶液降膜吸收过程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溴化锂溶液竖板降膜吸收器进行了传热传质实验研究,实验内容包括不同吸收压力、不同溶液流量、不同溶液进口温度及不同冷却条件对吸收过程传热传质的影响,这种响应关系反映了吸收器与这些关键因变因素之间的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6.
溴化锂溶液竖管内降膜蒸发传热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直接高效利用低温烟气余热驱动制冷,对不同热流密度、不同浓度溴化锂水溶液竖管内层流降膜蒸发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降膜传热系数随溶液进口浓度升高而减小,随热流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大。对实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计算,得到实验范围内降膜传热系数关联式。用该关联式设计降膜蒸发传热的降膜式发生器,并对相同传热量的沉浸式发生器进行设计,性能对比表明,降膜式发生器在传热系数、换热组件重量和体积上有十分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