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活化焙烧一水硬铝石矿增浓溶出过程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了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在一定条件下活化焙烧后 ,作为后加矿的增浓溶出过程动力学 .得出焙烧矿在增浓溶出过程中受化学反应控制 ,且为一级反应 .推导出了该过程的动力学方程 ,并求得了相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 34 .5kJ/mol.对于更深入研究这一新的氧化铝生产工艺流程 ,在原有拜耳法流程基础上 ,通过适当改造 ,达到增产降耗 ,提高我国氧化铝工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水硬铝石常压酸溶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一水硬铝石常压酸溶出进行研究,探索出了一种预焙烧硫酸固结常压酸溶出法,并研究了该法的各种优化条件,为工业开发应用一水硬铝石铝土矿提供了一条简单易行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3.
以氢氧化铝作为后加矿,采用增溶溶出技术处理一水硬铝石矿·研究了一段溶出配料摩尔分数、增溶温度、后加矿加入量、增溶时间对溶出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增溶溶出的工艺条件:一段配料摩尔分数控制在1 55~1 60,增溶温度为210~220℃,增溶时间为15~20min,后加矿加入量为一段溶出时矿石量的10%~15%·此条件下铝土矿的溶出率达到88 8%以上,溶出液的摩尔分数降至1 4以下·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降低溶出液的摩尔分数,提高氧化铝的溶出率· 相似文献
4.
一水硬铝石矿活化焙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马弗炉对我国一水硬铝石矿进行了活化焙烧的实验研究,以降低拜耳法溶出的温度.研究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因素对铝土矿的溶出性能的影响,将活化焙烧矿的溶出性能与原矿的溶出性能进行了对比.利用SEM技术对活化焙烧矿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合适的活化焙烧工艺条件为焙烧温度585℃,焙烧时间60 min.在此焙烧条件下,当达到最大溶出率时,焙烧矿的溶出温度较原矿下降了40℃. 相似文献
5.
对石灰拜耳法高压溶出-水硬铝石矿中的作用进行实验研究,实验证明采用管种工艺能降低碱耗和提高氧化铝溶出率。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我国铝土矿的资源特点和氧化铝的生产现状,介绍了一水硬铝石管道化溶出新技术及实施效果,阐明了一水硬铝石溶出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广西平果-水硬铝石矿溶出过程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发现广西平果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的溶出过程不应该用收缩末反应模型来描述,用整体反应核模型对广西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的溶出过程进行了数学模拟,得到了溶出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希望这种模型能对铝土矿的溶出过程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拜耳法高压溶出过程形成的结疤 ,对氧化铝生产是十分有害的 ,开展对其结疤性质的研究 ,对于探索结疤形成的机理及结疤的防治 ,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三水铝石矿进行低温焙烧预处理,利用XRF,XRD和SEM等检测手段系统研究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三水铝石矿脱水脱碳与焙烧矿氧化铝溶出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焙烧后矿石质量大幅减少,矿石表面有明显的裂纹,呈片层状结构;三水铝石相减少,并逐渐向一水软铝石转变,同时针铁矿转变为赤铁矿;当焙烧温度为400℃,焙烧时间为30 min时,矿石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为7.54%,脱水率为62.52%,碳的质量分数低至0.11%,脱碳率为85.73%;焙烧矿在溶出温度145℃、溶出时间30 min、循环母液苛性碱的质量浓度为170 g/L时,氧化铝实际溶出率为81.51%,高于原矿的氧化铝溶出率.焙烧矿溶出动力学结果表明氧化铝溶出过程中主要受内扩散控制,表观活化能为42.71 kJ/mol. 相似文献
10.
黎氏琼春;巨少华;彭金辉;王仕兴;周烈兴;王应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8(12):3152-3160
将一水硬铝石矿与Ca(OH)2和过饱和NaOH溶液均匀混合后在微波炉中焙烧。利用X线衍射分析技术,研究不同实验因素(微波焙烧温度、NaOH添加量、Ca(OH)2添加量和保温时间)对一水硬铝石矿-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体系相变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升高微波焙烧温度、增加NaOH和Ca(OH)2的添加量,延长微波保温时间均有利于NaAlO2和Ca2SiO4的形成,从而提高铝硅分离的效果。但当Ca(OH)2添加过量时反而对熟料的物相结构不利。实验的最优条件为:NaOH与Al和Fe的物质的量比nNaOH/(nAl+nFe)为1.0,CaO与SiO2的物质的量比nCaO/nSiO2为2.0,微波焙烧温度为800 ℃,保温时间为20 min。此时,熟料的结构疏松多孔,浸出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氧化焙烧法处理高硫铝土矿,具有操作简便、能够同时去除矿石中有机物的优点,但仍存在着能耗高以及一水硬铝石脱水造成氧化铝溶出困难等问题.本研究基于黄铁矿和一水硬铝石的热分析和恒温焙烧实验结果,发现黄铁矿脱硫与一水硬铝石脱水反应起始温度接近,但脱硫反应速率慢而脱水反应速率快,从而提出通过降低焙烧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来提高脱硫率、抑制脱水率的处理工艺.通过模拟样品和实际样品的焙烧条件优化实验,确定硫含量为3.8%的铝土矿最佳脱硫处理条件为:空气气氛下,焙烧温度460~470℃,焙烧时间15~20min,处理后铝土矿含硫量低于0.5%,符合拜耳法氧化铝生产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通过分析该项目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水平,提出了该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技术关键及可行性分析。利用综合的生态化工程措施辅以人工强化措施使纳污河道保持长期的净化能力及提高河道水体修复能力。并进行了该项目技术指标及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4.
开展梁端直剪型锚栓钢板剪切承载力加固试验研究。试验序列包含1个对比试验段、5个剪切承载力加固试验段。试验参数包括界面条件和钢板高度。结果表明:受力过程中钢板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界面终会剥离,不同黏结界面不影响剪切承载力;增加钢板高度和配套的直剪型锚栓数量能有效提高混凝土梁的剪切承载力。直剪型锚栓钢板剪切承载力加固存在2种机制,约束机制通过限制斜裂缝宽度提高剪切承载力,而组合受力机制通过钢板将一部分剪力直接传入支座。加固钢板高度较小时以约束机制为主,加固钢板高度较大时,2种加固机制联合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单锚的力学模型与数值仿真试验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评述了国内外预应力锚固的力学机理与力学模型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及分析模型的思路和方法,应用作者提出的接触摩擦界面单元,分析模拟锚索,浆体与岩体界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耦合效应,分析中首次考虑了预应力对岩体损伤张量的影响,对单锚的力学机理加固效果进行了系统的数值仿真试验分析研究,得到了许多对工程有益的结论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植物原生质体作为一个良好的实验系统,广泛应用于植物分子及细胞学研究中.本研究以烟草NC89叶片为材料,采用酶解法制备烟草原生质体,经台盼蓝染色鉴定活性,结果显示,分离纯化后的原生质体产量为(12.7±1.6)×106 g-1,表明该方法能成功地制备高产率、高活力的原生质体,建立了一种烟草原生质体的简易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从产业共性技术的概念和特点出发,分析了其供给存在市场和组织的双重失灵现象,并从组织消解和机制消解两个方面,提出了建立\"企业+政府\"的双主体投资机制、建立高效的保障机制以及建立合理有效的知识共享机制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Al2O3/SiC纳米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一次粒径分别为10nm和15nm的αAl2O3和SiC粉体为原料,制备了Al2O3/SiC纳米陶瓷复合材料·纳米SiC颗粒明显抑制Al2O3基体晶粒的长大,SiC体积分数超过4%时,材料的断裂方式由沿晶断裂变为穿晶断裂·随SiC含量的增加,Al2O3/SiC纳米复合材料的硬度增大·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在SiC体积分数为5%时达到最大值·最大三点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641MPa和47MPam1/2,明显高于热压单相Al2O3陶瓷(344MPa和31MPam1/2)·复合材料的强化主要来源于内晶颗粒残余应力强化和晶粒细化... 相似文献